-
1 # 圖圖他
-
2 # 逍遙散人ELla
說到這個,我們就不得不回想一下,我們記憶裡那種深入骨髓的濃濃的年味,主要體現在哪寫方面?
對於生長在八十年代的我來說,每到過年都會有新衣服穿,有肉吃,可以吃平時吃不到的各種糖果、零食。還可以收到大人們給的壓歲錢,可以向大人提出各種平時不敢提出的要求。城市裡還會有各種集市,裡面有很多的小攤小販,擺出平日裡看不到的好吃的、好玩的、漂亮的衣服,例如變形金剛、鐵皮上弦青蛙等等。還能見到很多親戚家小孩,大家一起玩滾鐵圈、扇洋畫等遊戲。每到吃飯的時候,大家聚集在一起,捂著耳朵躲的遠遠的看著大人們放鞭炮,帶著興奮和些微的害怕。
現在呢,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平日裡很容易吃到各種想吃的美食,買到各種漂亮的衣服。吃穿住行上,過年很難再給到大家強烈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同時,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大多數地方過年也會禁放鞭炮。缺少了震耳鞭炮聲和滿天煙花的大年夜,多少會變得沒有那麼的絢麗。隨著手機等電子裝置的發展,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寒暄幾句之後,便沒了繼續交流的慾望,更多的是在各自低頭扣手機,看著朋友們的朋友圈是怎麼過年的,總感覺手機那端的朋友更有話聊,更加有趣,很少在一起做遊戲、打牌或者是進行一些其他可以促進交流的活動。另外,現在人的工作壓力相較於之前而言,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短短的7天假期,可能會隨時收到客戶或者領導發來的工作相關訊息,也許掛了某一個電話之後,我們就不得不匆匆忙忙的趕回公司,處理一些突發狀況。
有人說,現在是把過年的幸福感分散到了平時的每一次小小驚喜;也有人說,是生活節奏變的太快,各方面的壓力來的太多,我們變的越來越麻木,對於幸福感的體會變的越來越不敏感。不管怎麼說,年存在的意義始終沒有改變,過年過年,過了一年就意味著長了一歲。每個人都會在過年這個關口,除舊迎新,總結過去,規劃未來,期望來年可以有所長,有所長。期望全家健康,萬事順遂。所以,請各位放下手機,多多陪伴一下身邊的親人,多溝通,多陪伴,一起過一個團圓年、幸福年。Happy New Year,cheer up!
-
3 # 山東恁付哥
年味越來越淡,是因為越來越濃重的商業資訊衝擊。傳統文化沒有人很好的傳承和發揚。而且現在國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不愁吃喝,吃穿。以前生活條件不好,只有到年才有好吃的,所以都盼望著過年,有新衣服穿。現在,各種禁止,(禁放鞭炮)等限制。使人們沒有了念想,更多的是打發時間搶紅包,刷短影片,玩遊戲。所以年味越來越淡了,現在的過年更多的是聚餐,傳統的年味消失在了飯桌上。
-
4 # 建寧鄉村小哥
年味越來越淡各訴己見
1⃣️有人說:假期太短,假期太短,三天假哪裡體現出是過春節,哪裡體現出不一樣,哪裡像過年了!不接受反駁,就是假期太短!
2⃣️有人說:現在過年缺少儀式感,所以年味淡了,其實不是年味淡了,是人心散了。如果你內心依然對這個節日充滿期待,你還是會發現處處都是年味
3⃣️也有人說:小的時候,家裡生活條件一般,平時買不了幾件新衣服,新鞋子,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穿到新衣服,新鞋子。那個時候,家長買完新衣服鞋子都會放在櫃子裡,必須要等到三十晚上穿。於是,我就每天都開幾次櫃子,欣賞著新衣服新鞋,盼著快點過年。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物質上的慾望沒必要等到過年才能滿足。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們生活好了。而過年僅剩的吸引力,不是吃穿,而是是團員和陪伴。
……年味淡了到底是為什麼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
-
5 # 木石愛好者陳老三
平時都跟過年一樣,現在舞獅各種傳統的東西都沒有了,有點錢的都出去旅遊了,又不能放鞭炮,那來的年味嘛?很懷念兒時春節。
-
6 # 時萬光
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很多的年俗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機械化代替了手工,徒有其名,已無正宗。比如機制的的年糕,比如印刷的春聯等等,不一而足。再就是過年似乎越來越格式化,臉譜化了,無非就是看著春晚吃年夜飯,微信群裡紅包飛。再就是物質豐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時吃的,穿的,並不比過年差。小孩子過年的慾望已沒有從前大人們的強烈了,更何況一到過節忙吃忙穿,累得腰痠背疼的大人們呢。那種未交臘月,就開始在土牆上倒數距過年還有多少天,天不亮就跟著大人們滿大街給長輩磕頭拜年,大年初一炫耀拜年的糖果和壓歲錢,整日價樂翻天的日子,已經成了年長者的一段記憶!
-
7 # 相容開新
過年的氛圍淡了,從物質層面來看由於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平常吃喝也都差不多了,市場供應充足。另一方面來看這些年華人對我們的傳統文化不重視。這是我們教育的退敗!再者人與人之間被利益與金錢浸染的把親情、友情看得都很現實。
-
8 # 心平氣和更快樂
這樣的問題很好回答。這要看看,華人傳統的過年主題是什麼?乍一看是二個字:"團聚",往裡瞧,即是"吃、喝、玩、樂"四個字。現如今,中國經濟迅猛,較多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甚至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獲滿足感的人"小富即安",平日生活主題也就那"四個字",待過年,也就不新鮮無所謂啦;有進取心的人呢,特別是年輕人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便無所謂這"朝朝暮暮"的團聚,反正這事還有的是時間和機會,"我得努力工作!","平日裡哪天不同過年一樣?哈哈哈……我們的祖國真的是一天比一天更好了!
-
9 # 一線採訪
每年春節都是過年,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這個話題,我個人認為: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不是現在的年味淡了,應該說,是我們國家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國家整體上發展、壯大、富強起來了。國家強起的原因,靠的是政策,也就是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也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是改革開放好政策讓中國的社會經濟變的繁榮富強。這個好政策,也讓全國老百姓的日子都變好了。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上升,人們的思想、思維意識、也自然而然的會發生觀念性變化。社會能人人都有飯吃、有衣服穿、有房住,這個國家就是個好國家,這個社會就是個好社會。我們中國現在就是個好社會的國家,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所以人們對過年的盼望吃好飯,穿新衣的願望就淡了,年味也就自然的看淡望了。
二、上個世紀80年代前,由於我們國家是計劃經濟的封閉政策,老百姓只能待在農村老老實實地種地幹活,農村人是不允許隨便外出、或進城打工或經商的。即便是走親訪友也只能在農村才可以,想在城市常駐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是城市人的生活靠吃供應糧不寬餘,另一方面,農村人長期住城市是不可能的,首先,吃飯問題就解決不了,哪個年代糧食是不允許私下交易的。所以,即便有親戚讓你多住些時日條件也是不允許的。當時,農村人是不允許在城市打工的。因此,哪個年代在城市工作的農村人,每到過年也是回家探親的最好日子。所以在城市生活單純的人回到農村過年,就感覺農村的年味比較濃。
三、上個世紀,我們國家的老百姓生活都很窮,基本上人人都感受過有吃不飽飯的映像。 記得,在我上下學一年級起,每年只要到了臘月初,都數著日子盼過年這一天早點到來,其實,盼過年就是盼能吃好飯,穿新衣服。因為哪個年代的老百姓,特別是鄉下農村的生活,只有過年的那幾天,才能吃好一點的飯。所以人們心裡盼望過年的願望就比較強烈,也就感覺年味很濃。而現在不同了,人們的生活每天都比哪個年代過年的生活都好。人們自然的就把過年看淡了。
-
10 # 沉默得風鈴
年還是那個年,家人依舊還是團圓。只是很多人短暫的歡聚因為現實的冷峻而變得有點點淡薄。不再為了溫飽去等待新年,我們更多的期待難以實現。心裡少了些真正的快樂,年就在不如意之中被辜負……
-
11 # 巧妙媽育兒
1.經濟發展,物質豐厚。
想想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很多東西在平常根本就吃不到、用不到、穿不著的東西,到過年時一切願望基本能實現。現在就不一樣,原來要到過年才能滿足的,現在隨時都可以做到,人的好奇心隨著新鮮事物的減少,自然就失去了渴望的感覺。
2.科技時代的發展,人們獨樂樂的興趣更大。
隨著智慧手機的興起,一部手機知天下,遊戲、影片想玩啥都可以。玩抖音可玩到茶飯不思,比看春晚、電視好玩的不是一點半點,一個人捧著手機笑半天也不會厭倦。
3.人們生活品質提高了,春節不僅是在家團聚,外出旅行成了很多人過年的選擇。
像我們這類遊子,大老遠趕回家過年,既是陪伴父母,兄妹相聚,還有就是感受家鄉的煙火氣。回到家鄉,到處燈火闌珊,流光溢彩,晚上十點鐘城市的街道上,還能看到很多行人,早上天剛剛亮,窗外的喧囂,讓人感覺到生活的熱鬧。不像在外,條件雖好,一到過年冷冷清清。
-
12 # 手機使用者人與人
如今的年味淡不在乎有兩種原因:
第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除去舊時候缺衣少食的生活狀態,過去,人們盼望著過年,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到過年時,也得壓壓牙改善一下生活,一是,為了孩子,一是,為了親戚來往,所以,那種節儉下來的生活年味顯得很重!
第二,經濟發展的加速,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經濟雖然增長了但生活質量也隨著提高,孩子的教育、人情往來的禮節等等問題隨之而來,所以,外出務工的人,有時減少春節期間的開支,索性就不回家過年,這樣親戚來往就少了,春節期間不在一起,就顯得過年的氣氛淡了!
-
13 # 茵茵的遠方
以前過年,一毛錢的壓歲錢也足以讓自己高興好久,捨不得買氣球,用一毛錢給奶奶買個油餅,讓奶奶好一陣眼眶溼潤!那會的年味就是盼望能穿上新衣,新鞋,能和小夥伴暢快的玩耍。還能吃上一點點好吃的因為沒吃過的東西,沒見過的東西太多,所以這些都不算太重要的期盼。回想起過去,發現對新年始終保持有一份嶄新的期待很重要!它就是年味的開始與締結!無論時光怎樣倉皇匆忙,無論身處何方,境遇何樣,年,在我們心中永遠有一種誘惑,牽絆。如今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國家經濟的迅猛發展,大魚大肉已是老百姓的尋常餐桌之物,手機,微信,以及各種通訊聯絡方式的普及,讓天涯之外的聲音,面孔就在面前呈現,道路交通的全新姿態讓天涯歸途不再遙遙!我們各自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傳統的文化習俗裡蛻變,年,我們有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只是那個日子,那個叫除夕的名詞永遠都在!年,就是團聚,年,就是回家,年,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有理由放鬆自己,放下自己最好的擁抱!
-
14 # 邊緣慢漫遊
我覺得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時代變了,年味也有所改變。當然了,你可以說傳統的原來的記憶中的年味變了。可是,新的年味不是也在增加嗎?
比如我們老家,八十年代以前,年三十晚上吃完餃子,提著燈籠去各家拜年。之後出現了春節聯歡晚會,年三十晚上拜年的就少了;
以前的燈籠都是點蠟燭放在燈籠框裡,現在都是帶電池的燈泡了,再也不擔心燈籠歪了燒個大洞了;
以前過年年前年後大多數人的活動範圍不超過幾十里,很多就在方圓十里之內。現在呢?跨越數百上千裡那是常態!
以前送紅包就是拿紅紙包的包,現在又出現了手機發紅包,用電腦看春晚。
是不是變化很大?但是,還是過年啊!
-
15 # 劉老師003
現在與以前的春節各有那些主要特點、及使年味變淡因素。
以前春節特點、及使現在年味變淡的因素:
放鞭炮,從年三十、一直放到正月初三,元宵節還要是繼續放。
由於鞭炮燃放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等),紙屑,灰塵等,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在旅遊景區、大多數城市,限放、不放鞭炮,鞭炮面臨淘汰。
祭祀祖宗,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十五,每天用燃燒香、蠟燭、紙,祭祀祖宗。
這些東西燃燒時,有大量灰塵、黑煙等。現在華人,從城市到農村,家家戶戶住豪華、高檔房屋,那裡還捨得用香、紙、蠟燃燒,燻黑高檔次房屋。祭祀祖宗的活動,已由其它方式代替。
看電視、社戲,耍龍等。
這些迎新春活動,對於現在腰包鼓起來的人們,也不能滿足需求。
過去年俗“請水”。
現在、都把自來水接到家裡,不用請。
過去過年,“壓歲錢”幾角到幾十元。
那份情感也十分感動,念念不忘。
現在春節特點,及使年味變淡因素:
城市裡大多數人家到高檔餐廳,訂年夜飯。
擺脫過年、家人圍著一頓飯忙個不停的局面。
電視只有老年人看,年青人都在智慧手機上搶紅包。
享受著那份獲得感。
大多數人,利用年假出國遊,自駕遊等。
過年旅遊成新時尚,人們嚮往異國、異地他鄉人文。腰包鼓起來的人們,都想去尋求未知,探索未知。
“壓歲錢”發的也多了。
春節收到上萬元的“壓歲錢”,也是正常的事。
旅遊景區、少數民族聚聚地,人們從年三十開始,就作好充分準備,迎接四面八方蜂湧而來遊客。
所有景區,人山人海,充填著景區角落。
以上就是以前過年與現在過年不同,及使年味變淡的因素,小夥伴們,你們說年味是變淡了,還是更有味了?
我認為,現在年味,真正體現出人們“幸福感”,引領人們向更加有味方向發展。
-
16 # 赤腳醫生黃山
我記得分田到戶前,那時真的才叫過年。我們生產隊每年從收割完晚稻交完公糧後,就己進入了過年準備狀態。男的上山砍過冬的柴,女人漿洗被子和打掃衛生,小孩互相議論過年誰有新衣服,有多少壓歲錢,準備買小人書還是鞭炮……生產隊也開始分紅和發放糯米,各家拿到糯米後就釀酒和做米糖,記憶特別深的是那時沒有電視,村上幾個沒有結婚的小夥特喜歡來我家坐,因為我家有五個上海下放知青,二男三女。每次來了,我媽就生好火,然後用糯米紅薯燜一鍋糯米飯,熟了你一碗我一碗,瞬間就沒有了。有時晚上熬糖,那些小夥子也會留下來幫忙,最開心的就是喝糖水了。進入臘月二十三後,各家各戶輪著殺豬,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殺一頭豬過年。誰家殺豬就誰家請殺豬飯,每家派一個人到殺豬的人家吃飯,那時人情濃,喝酒行大拳,不把你喝醉那叫不客氣!哪象現在喝酒還要共同擔責任!最熱鬧的就是年三十了,早上各家各戶用大骨燉上一鍋蘿蔔,下午用三牲敬祖宗和土地神,敬完土地神後,各家開始吃年飯,點蠟燭,放鞭炮。等鞭炮放完後,小孩一擁而上去搶那些啞炮,然後再把啞炮放平整石頭上,用鐵錘去砸響它。年完後,大人給小孩發壓歲錢,最多時有一元,那可是鉅款了。大初一一早打完出行爆竹,我們一個村的小孩全部會不約而同一起去離村六華里的鎮上玩,到鎮上那真的是人山人海,單個的鞭炮聲此起彼伏。我們則去供銷社買上一本小人書或一個蘋果,錢多時也會買掛一角錢三百響的鞭炮放,中午又相約一起回家,一路有說有笑,相互交換著小人書看。初二開始走親訪友拜年,村上誰家有客人來,就相互叫著鄰居吃飯,那熱鬧勁兒一直要到元霄才會結束!哪像現在,幾乎鄰居都沒有什麼來往,加之大多又搬城裡,一年到頭為生活而奔波。在一起時,問的大多是房子,車子。年輕人手機為一,麻將為二。何來的過年氣氛?有的都是在暗中相互攀比。不是說東家沒有賺到錢,就是說西家沒有房,再就是說南家的兒子找不到媳婦……再這樣下去,真的不知道會把人帶向何方?
-
17 # 個性女神
按說現在的人,是真心向往自由的。無拘無束的感覺是最好的。制定這樣那樣的規矩不是給自己找彆扭嘛,通通去掉!然後大家才發現一切都不對味了,好像什麼都不是什麼了。不照著這些規矩做,就沒有那種氛圍了。呵呵,除了這大範圍的觀點,我說下自己的看法,1現在過年回去,味兒確實變了,變得愛攀比了,而且很嚴重,比車,比娃,比房子,比賺錢,所以不用多說吧。2現在網路這塊發達,眼界變得不一樣了,不新鮮了,而且條件好,隨時想穿新衣服都有,不像以前,過年才有新衣新鞋穿,沒有盼頭了。3手機,現在過年去拜年話說不到一塊兒去,客氣的坐一下,趕緊回去按手機,小孩都有這個愛玩手機的習慣,總的來說期待感和喜悅感沒有了,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
-
18 # 戈戈巫
就像小時候盼望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有壓歲錢,可以跟鄰居家孩子一起放炮仗。生活在北方城市的應該都知道會有慶祝的“會”,就是劃旱船踩高蹺放鐵炮扭秧歌等。小時候吃的也沒有現在好,聽以前的長輩們說以前也就過年能吃頓好的,現在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天天都能吃到大魚大肉的。現在各地抓環保,基本都不讓放炮仗了,所以年味更淡了。
-
19 # 有希望就有路
1.社會經濟發展的太快了,娛樂的方式多樣話了,上網,玩手機,棋牌,唱歌等等,已經過年絕大多數人年三十都會在電視機前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現在看的太少了,我自己都很多年沒有看了。2.現在人的也比較懶了,以前過年,大家都是去逛廟會,看戲等等,現在還有幾個去看了,傳統的風俗習慣越來越被人們不重視了。年輕人都有自己新的娛樂方式了。3.現在的人情味也越來越淡了,以前過年街坊鄰居還經常串串門,現在也特別少了。所以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淡了。
-
20 # lick
小時候家裡窮: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好吃的,才能穿一件新衣服,才有點心餅乾等。現在生活條件提高了;我們可以想吃就吃,想玩就玩。
小時候過年就是放鞭炮,懶得出門。小時候總是收紅包,長大了我們開始發紅包。小時候我們和小夥伴們無話不談,長大後卻成了無話可談。那個時候氣門沒有手機,我們過春節就是陪父母。走親防友。而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多喜歡情人節,聖誕節,現在的春節早就沒有年味了。在春節假期裡:
晚上依舊躺在床上玩手機到半夜:
早上不吃早飯。中午才起床:
嫌煩不願串門走親戚:
沒有共同的話題親戚,漸行漸遠的同學,大酒大肉,人還是那些人,家還是那個家,好日子越來越好,而春節也不過是過了一個節而已。
過春節大家聚在一起人人都抱著手機,最想念的人就在眼前,為什麼大家不能放下手機好好說說話,其實也有原因,那就是最怕親戚朋友問問題:你有結婚物件了嗎?要抓緊,張三買房子了,李四又換新車了等等,攀比心理越來越重。
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回家過年,沒有什麼意思。
回覆列表
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有很多,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我們的角色轉變了:有壓歲錢才叫過年,小時候我們是收壓歲錢的人,現在長大了變成發壓歲錢的人了。
2.過年時間太短,根本來不及感受年味:小時候我們放寒假少則半個月,多則一個月。再看看現在只放假7天,這時間怎麼夠用。
3.缺少了煙花爆竹:煙花爆竹聲就是過年的聲音,煙花爆竹的味道就是過年最具有代表性的味道。現在我們要為保護環境做貢獻,放煙花爆竹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4.春晚沒有以前好看了:以前過年,全家最期盼的就是在除夕之夜團聚在一起觀看春晚,現在春晚沒有了兒時的那種魅力。
5.我們的幸福閾值提高了:小時候很多美好的東西只有等到過年了才有機會得到(例如買一身新衣服,吃一頓美味大餐),現在這些東西在平時就能很容易的被滿足,不是隻有等到過年才能享受到了。
6.手機的普及:現在手機基本上是人手一部,過年回家的幾天,天天低頭玩手機,它佔用了太多我們本應該好好陪陪家人的時間。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