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譚伯牛
-
2 # 0基礎學一切
應該是騙術。我從家裡一本古書中就找到治療骨哽的一種祝由術。小時候也看別人給一個堂弟治療過。但以我的知識體系看,覺得不靠譜,覺得是騙人的。大家不要擅自學習使用,安全第一。
-
3 # 浪擊天1
我只簡單介紹一下祝由十三科見圖:
此書我沒有深入研究,但我發現,祝由治病主要對心因性疾病導致出症狀以及心理性疾病,以及對外來邪病(外來的生物等離子體能侵入人體所帶來的病)有效。自古祝由科這門醫學的產生必然有其發現、發展、形成的道理與機制,希望後人能把祝由科作為一門科學進行研究,找出它在古代形成的合理性,挖掘它的醫療價值,為當代人服務,這是至關重要的,而不要用有色眼鏡先冠之迷信、偽科學而一棒打死,目前國際國內對靈魂也可用量子力學來解釋其存在,對於祝由治療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深入研究呢???
-
4 # 老唱片立體聲
祝由十三科即祝由科:中醫有十三科,十二科直接對應西醫科室,唯有第十三科,即祝由科例外,且現代人態度分歧很大,一般多視之為糟粕、封建迷信。建國之後,中醫進入現代醫院的,只有內科、骨科及祝由的針灸等個別分科。
祝由科通俗一點說,常見的是以畫符唸咒等心理暗示為主的治療,其實它特別有講究,專門針對其他分科而設立十三科類。祝由因奇門遁術很多,民間過去有鬼畫符之稱說,從祝由分為十三科類看,針對性很強,不是隨便隨意。
祝由科取締之後,社會上充斥真假祝由。中醫提倡治未病,從祝由科來說,其他分科都治不了你的病,就要找祝由科。
隨著現代醫學發展,特別是心理醫學日漸成熟,西醫開始有了心理治療等專科,中醫古老神異的祝由科再度引起關注。祝由十三科,即涉及生命的全科,從這個意義上說,它跟任何事物都有關聯。
-
5 # 風浪子30751591
我個人研究在祝由科中不但只用符咒,很多符咒要用藥煮湯去服用。從病邪上看,有病為邪。對於邪用符咒多有靈驗。如果符咒沒有用的情況,病人是用某種中藥煮湯服用,也就是說藥會起作用。再祝由科的成書年代是沒有醫生的,可以從醫的繁體字中可以看出,醫與巫是一樣的。所以祝由書是由藥和符咒組成。並不是現在所解釋符咒是心理作用這麼簡單。我個人大體解釋下符咒,符其實很多是象形文字組成,這些文字代表著自然的力量,藉助自然之力陰陽,調整人體陰陽的。所以醫和療多不分家。我雖是醫但也遇到用藥沒有辦法,但用符咒病好的情況。
-
6 # 綠仙45229483
祝由十三科 說起來很複雜 一說起能治病調理人身體上不良資訊 就被說成是跳大神 迷信 騙子等等 但我知道他是陝西省延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他的出世很可能要顛覆人們對醫學的看法
-
7 # 李寓利
祝由科治魚骨梗親眼所見!在水碗上畫符即飲5分鐘內即好!還有發燒用罡字訣!醫院治了一星期39度不見退燒!在手寫罡字4個即飲即退!歷害!還有一個同樣治發燒以為符法不靈要寫多2個字飲後競然六月天自已找被子蓋!真怪!這是科學不能解釋的!不過學祝由初一和十五要殺鴨祭神七七四十九天!很少有人有耐心學!東西要見過才信!
-
8 # 祝尤術承傳者心到病除
祝由科就是用符錄咒語治病,也謂之法術。本人就是承傳者。但各師各教的授法承傳不同,據我所知:有在半夜於橋上,房中,深山等各個不同的授法,有上中下九流之法而論。流派也很繁多,可說是五花八門!術法也遍佈各個領域:就跌打燙傷刀傷腫毒來說:我可不用藥,只用符咒可治好病症,其中之神奇未入行者是不知的。魯班書也是其中之一,也是無可非議也。
-
9 # 孔祥金3
祝由十三科是由軒轅黃帝發明的一種古代醫術,也是道家方術之一。它需要服氣練符四十九天,修煉起來規矩也較嚴。畫符時要求把氣運用到筆上,一口氣只能畫一個符,待四十九天後就可以為人畫符治病救人了。
-
10 # LMH77146669
祝由術並未失傳,它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道術,後傳到北韓和泰國等外地。更是道家必修之醫術,俗稱方術或法術。師徒傳授嚴僅,練者要每天早晚吸取天地陰陽之正氣畫符唸咒者要有一定的功力,功力大者符咒才有靈效,而且要用特製之黃紙,靈毫、硃砂等去書寫。運用得當靈驗無比。只因難學難煉難修等等原因,所以祝由科便逐漸沒落,加上有些江湖術士混吉騙財,致使有人開始反對牴觸,更形衰竭。現今民間仍有人識此道術,但已大不如前了。
回覆列表
祝由科,自元代即列入太醫院十三科,分別為大方脈、雜醫科、小方脈、風科、產科、眼科、口齒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瘡腫科、針灸科、祝由科與禁科。明初十三科為大方脈、小方脈、婦人科、眼科、口齒科、咽喉科、接骨科、瘡瘍科、針灸科、祝由科、金鏃科、傷寒科與按摩科。後改為十一科,增設痘疹科,改瘡瘍為外科,接骨為正骨科,去金鏃、祝由與按摩科。清代改明代十三科為九科,為大方脈、小方脈、傷寒、婦人、瘡瘍、針灸、眼科、咽喉與正骨科。
祝由二字,最早見於醫書《素問》(成書年代或說為漢晉間,或說唐初),謂上古之人治病,不用打針服藥,只要移易精神、變換氣質,請人施展祝由之術,即可搞定。只是,祝由術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法術?文獻無徵,師承早斷,後來的人都說不明白。宋代王安石考證,《周禮》(成書年代約在戰國)中“祝藥劀殺”之“祝”,就是祝由。他說:“後世有以氣封瘍(即瘡)而徙之者,蓋變氣、祝由之遺法也。祝之不勝,然後舉藥,藥之不勝然後劀,劀之不勝然後殺”(《周官新義》卷四);此謂治療各種瘍症(腫瘍、潰瘍、金瘍、折瘍),先用祝由術,不行再敷藥、服藥,再不行則動手術。
當代學者李零將古代的巫術分為十六類,所謂祝由,不過是“禱告鬼神”,為人治病而已(《先秦兩漢文字史料中的“巫”》)。清代名醫徐大椿也說:“(祝由)古法今已不傳。近所傳符咒之術,間有小效,而病之大者,全不見功”(《醫學源流論》卷下)。
又有一種傳說,謂祝由其實是一個人,是湘西辰州(即今沅陵)人,他的法術並未失傳,即後世所謂“辰州術”(許奉恩《裡乘》卷三)。此術神通廣大,妙手回春不用說,還能起死回生,即有名的“趕屍”也靠這門法術來操控。
然而,大作家沈從文雖是祝由的“老鄉”,卻不信這個邪。他回鄉採訪一個著名巫師,探問“趕屍”口訣,其人答曰:“不希奇,不過是念文天祥的《正氣歌》”。又請他隨意表演,其人則推託,說:“功夫不練就不靈,早丟下了”。盤桓半日,不得要領。然而,沈從文似從巫師“服爾泰風格的微笑”看破了玄機:“為了一種流行多年的荒唐傳說,充滿了好奇心來拜訪一個熟透人生的人,問他死了的人用什麼方法趕上路,在他飽經世故的眼中,你和瘋子的行徑有多少不同?”(《沅陵的人》)
至於《魯班經》,那是古代建築學專著,與神秘的祝由術沒有太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