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扇門人jgy
-
2 # 長江三農
有句成語“瓜田李下”,意思就是要主動避嫌,不能在瓜田下穿鞋,蹲下拔鞋,也不能在李樹下整理衣冠,尤其是帽子,有偷盜之嫌,讓人誤會,會說不清的。因此,人們都會避開“瓜田李下”之嫌,在獨自一個人的情況下,不去是非之地。
蹲在瓜田裡穿鞋,不是偷瓜也有偷瓜之嫌,在李樹下戴帽子,有偷摘李子的嫌疑,現在泛指要主動避開所有嫌疑,不能沾惹是非,會無法洗清自己清白。在農村老人長輩常告誡晚輩“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不要去經濟重地,商品倉庫,盯著人家錢包等等,容易讓人誤會,萬一失竊,人家第一個會想到你,懷疑是你偷的。記得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同桌購買了一隻“新農村”鋼筆,我就多看了幾眼,心裡也很羨慕嫉妒恨,但決沒有佔為己有的想法,結果沒幾天,同學鋼筆被丟失了,同桌第一個想到了我,懷疑是我偷的,我真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老師也說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瓜田李下”之嫌,好在同桌把鋼筆落在家裡找到了,可我自尊心受到創傷,強烈要求老師給我調換座位。在古代人們講究禮義廉恥的,特別是有地位的,有名望的人,公眾人物都會避“瓜田李下”之賺,為人處事都會慎之又慎,深思熟慮,看有沒有“瓜田李下”之嫌。
“瓜田李下”之嫌是很難說的清楚的,在農村確實有人大大冽冽的,不拘小節,喜歡抄近道,走小路,獨自一人外出或在莊稼地裡幹活。在我們當地,大家都一起下地幹活,一起回家吃飯,看到有人回家了,也會盡快停下手中活回家,避開“瓜田李下”之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是因為完全沒必要到瓜田穿鞋拔鞋,到李樹下戴帽子,脫帽子納涼,完全可以避免被人誤會的。完全可以走出瓜田、李樹後再“納履整冠”的。在瓜田、李下“納履整冠”通常情況下,都會被懷疑是為偷竊而來,讓人誤會。“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是君子行為,如果在“納履整冠”就是小人,百口莫辯,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也主動避嫌,少一事,就少一點煩惱。前些時候外出清明掃墓,路經一桃園,路邊豎著一塊石頭,上面刻有“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的警示標語,既文明禮貌,又有警示作用,讓人看到後,不敢進桃園。“瓜田李下”是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人們最好不提鞋,不拔鞋,不整理帽子,要防微杜漸,避免不必要的流言蜚語中傷,損害名譽,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世俗的世界裡。“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懷疑是非之地,“納履整冠”是泛指容易引起懷疑的行為舉止。儘管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但需要一個過程,短期內“瓜田李下”之嫌,會讓人無所適從的。 -
3 # 思之遠方
“瓜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是說在瓜地裡不彎腰低頭提鞋穿鞋,在李子樹下不整理帽子。彎腰低頭提鞋穿鞋,有可能涉嫌偷摘瓜的懷疑,李子樹下伸手整理或者戴帽子,有可能涉嫌偷摘李子的懷疑。這倆句話是比喻,告誡和提醒人們說話辦事中要謹言慎行,注意時間地點場合等,特別要注意避嫌。
-
4 # 行者老Z
呵呵,這不簡單嗎,就是不讓別人懷疑你偷瓜、偷果嗎?俗語,教育人們做事情要講究一點,不能由著性子誰便做事,會讓人誤會的。
-
5 # 天地坊
民間諺語有好多種,有的告誡我們做人的道理,有的教導我們做人的禮儀。在我看來,“瓜地不納履,李下不爭冠”對我們有這很大的啟示作用,如果以小見大,我們能明白很多的人生道理。
諺語解讀這句諺語其實非常容易理解,無非是在說我們在瓜地的時候不要低頭去繫鞋帶,在李樹下不要去整理自己的帽子。那這到底這是為什麼?
人生感悟對於那些看“別人”的人來說,我們要明白眼見不一定為實,還有可能事出有因。所以我們在處理有些事情的時候,不能因為自己看到了就輕易的下結論,只有多方論證,我們才可以說自己瞭解了事情的真情。
而對於當事人來說我們做任何事之前都應該考慮一下場合,有時候言多必失,我們要學會掌握說話的度,更要做到話有三說,不要不顧場合的胡言亂語。
總結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在合適的場合做正確的事,這樣不僅為我們贏得別人的尊重,更能讓我們減掉不少的麻煩。同時,我們做事也要小心謹慎,不能一言蓋棺論定,冤枉了別人。
-
6 # 老狼行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出自曹植的《君子行》,這被後人當作一條警句,告訴我們做人應該避嫌的道理。
所謂“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既在瓜田地裡不彎腰提鞋,以免讓人誤會自己是偷瓜賊,在李子樹下不抬手整理帽子,以免讓人誤會自己要偷果實。跟這句話相近的有一個成語,叫“瓜田李下”。《君子行》中說,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君子雖然自身坦蕩蕩,堅信清者自清的道理,但很多時候還是需要避免做一些會引人誤會的事情。如果我們處在一個容易被人懷疑的環境,並且沒有很好的避嫌,就會被人誤會。瓜田李下主要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這句話任用的範圍很廣,但凡和避嫌相近的情況,均是受用的。為官者,講究清廉,切不可收受賄賂,故而要注意瓜田李下的道理,修身自好,不可被人無端拿住把柄。古代有官員,因謹記瓜田李下的道理,把持為官者清廉公正的初心,而美名遠揚。
這世間,流言蜚語最是害人,遭受了瓜田李下之嫌的人,總是難以證明清白。人心複雜又多疑,很多時候眼見並不能為實,但親眼看到的東西又是最為直接的證據。不僅是官員,我們身處社會之中,也應該避免自己處於瓜田李下這樣的嫌疑之地,即便自己一不小心陷入了世間極不清白之地,也要懂得明哲保身,出淤泥而不染的道理,不要沾上嫌疑。
-
7 # 揚光666
”瓜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大意是說,人在世間,無論待人、接物、處事,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嫌疑,要講究方法,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讓別人生起猜疑之心。
一、出處”瓜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原文出自於三國時期曹植的《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二、原意:君子為防患於示然,不會把自己處於有嫌疑的地步。比如經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子;走過李樹下時不要伸手整理自己的帽子,注意了這些行為,就會避免被人懷疑、以及不必要的麻煩。
三、解讀一個人生活在世間,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或事,因為每個人的思想觀念不一樣,再加上特殊的時間、場合、事件,一不小心就可能說錯話、辦錯事,所以儘可能的要小心謹慎,不要隨意說話、行動。避免招來非議的可能,是避嫌。細思量避嫌是對自己和他人的愛護。不讓別人生疑心而煩惱,是有德行;不讓自己被懷疑而麻煩,是真明智。
【小結】
避開嫌疑,免卻人生多少事;
用心生活,贏得世間萬千福。
回覆列表
就是在生活中不要做讓人產生誤會的事情,要學會避嫌,這樣你會少很多麻煩。你想你要是在瓜地裡繫鞋帶(納履),別人很遠看不清你在幹嘛,還不誤會你在偷瓜啊。在李樹下面你兩個手舉起來要把帽子帶帶正(整冠),別人很遠看你是不是很像一個偷摘李樹上李子的賊。瓜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就是讓你學會避嫌,由此產生了一個成語叫瓜前李下也代表著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