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墨觀察
-
2 # 玄谷真人
中國文化神奇的地方就在於古代留下一批玄深而精妙的典籍,但是,沒有明確的作者!象周易還有什麼人更三聖世歷三古的說法,說演後天卦、六十四卦是文王演的。道德經傳為老子所作。而黃帝內經等連個傳言的作者都沒有。至於說岐伯、黃帝對話大體假託而已。
還有一些很牛掰的典籍也是傳得很神秘,而作者不明確的。如陰符經,如滴天髓,如黃金策。都是思想玄深,文字精美的作品,但作者為誰,嚴格說不知道。
而且,中國文化有很多門類也是玄妙得很,但是,怎麼創造出來的,以今天的理性思維理解不了。別亂說是感覺經驗的,這是貶低中國文化的認識論說法。理性思維尚不能理解,感覺經驗怎麼可能做到?
為什麼有這種文化現象?而是誰,怎麼創造出來的?今天的我們或不知道,或不明瞭?這在只用理性思維,又講什麼著作權的現代當代是不好理解的。
怎麼看待這種文化現象?從認識論上說應該去尋找老子的教導: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做學問在理性思維上日積月累,修道保真要常掃去世俗的負累。傳統文化傳有五術:山、醫、命、象、卜,以山為根本,醫命象卜為果。山就是修神仙之道。修到高層境界的是少數,以通常做學問的理性思維又不能理解,所以,修此真道的高士留下的作品一般人覺得玄深,理解不了,或難達究竟。而修真高士又視世俗包括浮名為負累,於是修到那個境界就“東山春酒綠,歸隱謝浮名”。他就是留下他修真的作品,他也無意留下什麼名字。而這樣文化在中國古代是很普遍的,是基本文化背景,所以,這種文化作品也就比較多!
-
3 # 隨心所欲LD
還有連山易和歸藏易,都比周易要早,也更為神奇。自從秦始皇滅連山以後,逐漸在社會上消失了,在漢晉已經定性為失傳了。連山也是歷代皇家打擊的物件,都不許民間傳習。此後的兩千多年來,連山一直在民間秘密傳承,一直到前幾年當代連山易宗師韓藝先生攜眾弟子,將遁藏民間2200多年的連山意公佈於眾,造福當代個華人!
-
4 # 學霸檸檬樹
1,【奇門遁甲】《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術數著作,也是奇門、六壬、太乙三大秘寶中的第一大秘術,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被稱為黃老道家最高層次的預測學,號稱帝王之學/最高預測學,創始人為九天玄女,其本質是一門高等的天文物理學,揭示了太陽系八大行星和地球磁場的作用情況。《奇門遁甲》最初創立時,共有四千零九十六局,後改良為一千零八十局,到周朝時姜尚因為行軍佈陣的需要壓縮為七十二局,漢代的張良得黃石公傳授後,再次改革,成為現在使用的陰遁九局、陽遁九局,共十八局。由此可見《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很多代人共同研究的結果,它包含有天文學、曆法學、戰爭學、謀略學、哲學等。現在《奇門遁甲》又通常被人簡稱“奇門”、“奇門遁”、“遁甲”。民間流傳的俗語有“學會奇門遁,來人不用問。”當下奇門遁甲可以應用婚戀、工作、事業、風水、財運的預測、調理、化解和運籌等諸多方面。奇門遁甲,原來是中國古老的一本術數書,但它往往被認為是一本占卜用的書,但有的說法是說《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經過長期觀察、反覆驗證,總結出來的一門傳統珍貴文化遺產。還有的說“奇門遁甲”是修真的功法。奇門遁甲有理數奇門和法術奇門兩種,有傳說“奇門遁甲”是修真的功法。相傳奇門遁甲源於軍事上的排兵佈陣。
2,【周易】
《漢書·藝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書過程時,稱“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三聖,即伏羲,文王和孔子。根據現代學界研究,一般認為,《周易》(64卦及卦爻辭)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辭為周公所作。《周易》又稱《易經》,分為經部和傳部,經部之原名就為《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凶的判斷,而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是孔門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3,【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又稱《內經》,是中國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相傳為黃帝所作,因以為名。但後世較為公認此書最終成型於西漢,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國曆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而來。正如《淮南子·修務訓》所指出的那樣,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中國醫藥文化發祥之早。實非一時之言,亦非一人之手。《黃帝內經》全書約計20萬字,這在2000多年前可以說是一部鉅著。《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另據現代學者考證,認為今本中的黃老道家痕跡是隋唐時期的道士王冰竄入。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4,【山海經】《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山海經》沒有具體作者,由於當時的文字並不發達只掌握在少數當權人手裡,它原先是有由《山海圖》口口相傳下來的,後來才改成《山海經》。只知道是上古流傳下來的。書中所述與我們的世界大不相同,疑是穿越文說起《山海經》,華人大都知道這是一本風格獨特的奇書、怪書。此書分《山經》五卷和《海經》十三卷,雖僅有三萬一千餘字,但就其敘述的內容而言,從天文、地理、神話、宗教,到民族、動物、植物、礦產等,天南海北,包羅永珍,堪稱中國古籍中蘊珍藏英之最者,實為研究上古時代絕好的寶貴資料。然而,由於它所述多奇詭怪異,常被人斥為荒誕無經,所以,《山海經》的書名雖最早見之於《史記》,但司馬遷觀之卻嘆曰:"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因此,直到約百年後漢成帝時, 劉向、劉歆父子奉命校勘整理經傳諸子詩賦,才將此書公之於眾。 《山海經》涉獵之廣,內容之奇雜,從古至今使人對其該歸於何類多有分歧。《漢書·藝文志》將它列入形法家之首,《隋書·經籍志》以下則多將它歸入地理書,但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卻謂其為"小說之最古者爾",魯迅先生則將它視為"古之巫書"。因此,《山海經》問世之後,圍繞其內容、成書時間的爭論,對它的作者是誰一直眾說紛紜是個謎,乃至釀成學術界中千年未解的懸案。《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為禹、伯益所作,大約出於周秦人的記載,不可信。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巴蜀,東及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註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
-
5 # 靈智學君
這是中華文化的元典之神作,又是三位一體的表現。《易經》側重於天體的演化表達,這個內容在銀河星系範圍內都是可以驗證的;《山海經》則是側重描述地球演化世界地理的,地球村的來臨已日益驗證了其許多內容;《黃帝內經》則是側重講述人體生命演化的奧妙的,其中還有許多又隱藏了。此三大奇書是先祖在天地人三位一體的狀態,也就是在天人合一(類似於人腦天腦宇宙腦聯網互動的狀態)狀態下進行觀察描繪並總結出來的。該問題的關鍵不是這三大奇書的作者是誰和其講的究竟是什麼?關鍵是這三大奇書的來源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這萬千年以來好像成了人類之謎?這都不是我們這個人紀的作品。
-
6 # 古代哲學思考
誰寫的?勞動人民偉大智慧的結晶唄。
《奇門遁甲》和《黃帝內經》我現在還沒有看,現在在讀的是《山海經》和《易經》,對於自己沒讀過的,我就不加評論了,但是後兩者說一下自己的見解。《山海經》是中國第一部地理雜誌,希臘人?走開吧,跟他們完全沒有關係,這本身就是古人對於生活的記載和當時生活環境的記載。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神奇的記載?這不是本玄幻大作嗎?開玩笑,跟玄幻一毛錢關係也是沒有的。受生產力和科學水平技術的影響,對一些不能解釋,和不能理解的現象,古人當然要發揮想象力了,這何止是古人,即使是在今天也是難以免俗,更何況是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的。我現在正在做《山海經》南山經的分享,往後的先不說,只說南山經的情況,這就明顯不是出自一個人的記錄,有的是紀實的,看到什麼說什麼,有的則是將看到的東西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想象,當然這種想象不是惡意的誤導,而是古人當時的“眼見為實”。
就像《山海經》南山經裡的玄龜,這個被尊為中國古代神話四大神獸之一的傢伙,人家山海經根本就沒有說他有通天本領,但是後世的人卻是將此跟夏禹的爸爸北冥、真武大帝之類的聯絡在了一起,再後來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神獸玄龜,或者是玄武了,所以說,有意思嗎?當然有意思了!山海經裡的一些記載很是樸實,只是被後人慢慢發揮想象和改造之後,形成了另一種文明形象,根深蒂固的植入後人的認知裡,這可不是一個人或者兩個人可以做到的事情。當然,無論是《易經》還是我們現在所以供奉的某些道教神位,甚至是佛教的一些故事和尊者,都能在山海經裡找到原型,尤其是道教諸神,畢竟這是咱們本土的文明,歷史是發展,文化是慢慢在改變的,我們所看到的是不知道經過多少人流傳和編改過的東西。
根據山海經裡的記錄來看,若說是這是誰所做的,就有點不現實,雖然山海經裡的記載是可以追查到真實的地理形勢的,但是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而言,真有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去一一考察當時的地理形勢,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更傾向於《山海經》本身就是一本大合集,裡面有很多人的影子,也有很多部落文明的記載,這是一種文化的整合。是古代的“新媒體平臺”,了不起!
再說說《易經》。周文王寫的?也不能說不是,但不是很準確。易經可不是說幾個卦就可以的,仔細去看看那些卦文系詞(當然這是孔子寫的),其中道理幾乎涵蓋了當時社會所有的文明,什麼婚嫁喪娶、什麼天地陰陽、什麼桑種收穫、什麼天時節氣、什麼地理形勢……周先生到底是有多大的心思待在牢獄之中去研究鄉土風情、滄海桑田、日月星辰等等才能寫出《易經》來的啊?《周易》本身是由周文王總結編撰不錯,所以稱之為《周易》,周朝的嘛。但是問題來了,《周易》之前就該是有《易經》存在的,只是之前應該不叫這個名字,或者是叫《歸藏》《連山》?那就不可知道了。歸藏、連山在歷史上消失的突兀徹底,我倒是覺得文王的周易可能就是將三者的結合和融會貫通,後世又經過孔子啊等大家一一修繕,最終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易經》。關於周易,我的觀點很明確,要說周文王是整理者、發揚者、修繕者,我雙手贊成,若說是著作者……這個答案100分我給2分。
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文明本就崇尚未知的力量,無論是占卜還是巫,都是極受推崇和膜拜的,華夏文明之處,變就是有以龜甲占卜的術,那時候估計易經是個什麼都不知道。歷史的真相往往簡單而直接,也是因為如此,又尤其魅力無限。
-
7 # 梅里一了
謝邀,籠統的講,上古奇書都是一類人寫的,這類人稱為”史”。史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化中更是一枝獨秀。它的”秀”,在於史作為一種官職,在上古不是由官方任命的,而是家族世襲的,這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種官職,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無可替代。主要的專業是天文地理物候知識,而主要技能是文字能力。這在上古不是誰都能掌握的,這種知識和技能只在家族內傳承。
中國文字的創造,據說是由兩個人完成的,一個叫倉頡,一個叫沮誦。其中倉頡名頭更大,這倉頡還有個名號稱為史皇氏,也就是史官的始祖,以致後世姓史的,也尊倉頡為始祖。史字在甲古文中就有了,字形是上面一箇中,下面一隻手,《說文》講:”史,記事也”。為什麼上面是個”中“字,許慎認為記事要中正。而個人認為更象在木版上用刀刻畫,中正的概念對上古人來說太抽象,恐怕是受後世儒家學說影響附會的。另一個造字者沮誦的名頭為什麼不響呢?個人認為沮誦,也許應該叫詛誦,兩個字都從言,也就是朗誦者,象西方的荷馬,靠背誦來記事的人。因為不是文字的直接創造者,名氣逐漸淹沒了。
上古的書籍主要是典志圖法等,為王官所獨有,民間是看不到的。而掌握這些典志圖法保管和解釋權的也是史官。因此,史官的分工很細。唐代劉知幾《史通·史官建置》:“大史掌國之六典,小史掌邦國之志,內史掌書王命,外史掌書使乎四方,左史記言,右史記事。”所謂上古奇書多是這類史官記錄。比如《山海經》,屬志怪類,相傳是大禹,伯益所作。個人認為是有道理的,大禹治水,需要各部族之間的通力協作,成功後,召開塗山大會,表彰各部族首領,與會者達萬人。史官在這時把各山頭的掌故圖騰,珍寶特產,奇聞異事記錄下來,作為典藏完全可能。
至於《周易》是《易經》的一種演繹,屬於圖法類。這可以追溯到伏羲始作八卦,其實質是天文物候學,應是史官的專長。《奇門遁甲》是這類學問的別支,應該是後出之學,雖託上古之名,可能是秦漢時的作品。《黃帝內經》亦如此,只是體例上為君臣之間的對話錄,屬於記言一類。
上古的文字典籍是十分珍貴的,為王室所藏,大名鼎鼎的老子就是周朝王室的守藏室史。秦統一六國後,雖焚書坑儒,但六國的典籍圖法都收歸國庫,並沒焚滅。而劉邦攻入咸陽,當過吏的蕭何慧眼識珠,把典志圖法之類的書籍搶先運走,這部分文化珍藏,才沒有被後來的項羽一把火燒掉。在《漢書藝文志》中還能窺得一斑。
另外,補充一點,春秋之前,學在官府,文字材料被史官壟斷。但隨著諸侯的勢力坐大,出大價錢招聘人才。特別曆法的頒佈,史官的知識壟斷被打破。私學漸起,於是史官紛紛”下海“,參與到百家爭鳴之中,老子騎青牛,傳道德經就是這個過程。因此春秋以後,個人著作才逐漸出現,在此之前,多是史官的集體記錄,雖託名聖賢,只是為了增加其權威性。不過可以透過這些聖賢之名,瞭解書的時代特徵。
-
8 # 聚靈陣
不知道你為什麼要糾結這個問題,古人既然不想留名,自然有不留名的道理。古籍的消失和毀滅,肯定也有其失傳的原因。
就拿《山海經》來說,很多學者推測《山海經》是先秦的人書寫的,《山海經》中對世界地理及部分動植物的的描述基本上都是準確的,美國學者默茨博士曾進行過實地的考察,書中所描述的山川、河流、水域、距離和實際的基本一致,所以寫這本書的人不可能是憑空寫的,應該進行過實地的考察。我覺得這不是先秦的人有能力做到的事。而且書中也沒有對整個寫書的計劃、準備、過程做任何描述,也沒有任何古籍的引用,沒有任何資料的出處。因此我認為這本書有超越作者那時候文明的神秘力量介入,比如史前文明什麼的,作者只是把所看到的、聽到的做了記錄,作者並不認為《山海經》是自己的作品,所以不署名也就說的過去了。
《易經》的成書我認為和《山海經》類似,《易經》是用來預測的,在古代預測是最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的事,對於預測來說,要想取得準確的結果,一般要經過無數次實驗,然後不斷總結,不斷修正,才能得到一套比較準確的預測方法,但這在《易經》這部書的成書上好像完全不成立,《易經》是先有這部書,然後大家再學預測方法,然後再去應用。好像完全倒過來了。起碼這部書怎麼來的完全沒有交代。所以我不認為這是作者自己寫出來的,有可能也是對前人(史前文明)的作品做了轉述。
至於《黃帝內經》,應該不是黃帝的作品,那個時代如果說到治病、採藥等等,最厲害的是炎帝,有可能是炎帝借黃帝的名出的,炎黃大戰炎帝失敗後,黃帝的名頭更響,號召力更大,有一定可能炎帝借黃帝的名出書更能讓人儘快接受。
-
9 # 江湖人稱大狗子
這樣的經典、奇書,不是單獨一個人能夠寫出來的。是口口相傳,一代代人傳承並發展出來的。
部落時期人們是沒有姓名的,到了戰國時期普通人也是以職業稱呼,比如醫緩、醫和。所以當這樣一群人要把各自傳承下來的知識承載到一本書上的時候,他們假託古之聖賢的名義,給書命名,比如《黃帝內經》
至於為什麼沒有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因為有用,歷經數千年,書中的道理知識仍能發揮出價值,永不過時。
-
10 # 有得觀史
古人傳下來的上古奇書有以下特點:
一是大都經過程慢長過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不斷髮展完善而成。所以這些書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是這些書都是假借名人。名人有權威,人們願意相信,相信就便於傳播。
另外,據傳《周易》的卦辭是文王寫的,爻辭是周公寫的。但是在《周易》之前,《連山易》《歸藏易》就已經存在,很難說《周易》的卦爻辭沒有借鑑《連山易》和《歸藏易》。
還有,據傳孔子喜歡《周易》,對《周易》研究很深,著有十翼。但是誰能保證十翼完全由孔子一人所寫?大有可能孔子只是總編輯,他的學生們才是作者。
-
11 # 月亮林地的鵪鶉
當然是你姥爺寫的,也可能是姥姥。
奇書其實不奇,就像你拿現在的書給古人看,他也雲裡霧裡的。
但是原理你一說,一通百通。古人具備這樣的智慧,但是現代人很少這樣思考問題。
古人做學問是直觀的,也就是直覺。大部分書都是說出事實,但是推導並不一定有。如果你明白點哲學起源,會發現,科學的研究最後也不過得到直覺的答案。
古人為何造出一些現代人無法理解的東西,或是理論太過離奇?因為人開始是沒有語言的,語言越簡單,越接近真實。語言越複雜,你越不明白。
所以開始最初的人類,絕對是心靈感應,像螞蟻一樣,理解地球的一切。但是很多東西,你無法透過語言描述,所以才會覺得奇。
說白了,只是人類太不相信直覺,才會覺得奇。現在人真的是人,古代人真的是通神,不是迷信,而是真是用心看世界。
-
12 # 雲中子595
應該是有文化有鑽研精神的人寫的東西,他們可不象現在的人無病呻吟,寫一些屎尿的狗屁文章,再說了那個時代比現在艱苦多了,沒有打字機,沒有電腦,就是紙張筆墨紙硯都比現在貴,所以說古人惜墨如金,每篇文章都是語言精練,意境深遠,而不似現在的廢話,囉囉嗦嗦,語無倫次的文風,根本的東西是古人有想法,有實踐,有頭腦,而不是現在的那種淺薄低俗,俗話說詩言志,文如其人,看文章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文化和品味。
-
13 # 老陳說文史
這些所謂“奇書”,大抵都是上古時人們囗頭傳說流傳下來的,代代相傳,必然有些添油加醋,被後人記錄下來,成了所謂的“奇書”。首先在這些故事形成的時代大多是還沒有文字的,即使有,也不可能記得這麼清楚。這些“奇書”,是後人們根椐傳說記錄而成,這裡面有官方的,也有民間的。還有一些應該是後人憑想像編出來的。
-
14 # 三皇號
《山海經》奇書傳奇四步曲
古人賡續傳承下來的上古奇書,最全面、最系統、最完整地記載中華民族遠古全貌,且政治經濟、文化文明、天文地理,及歷史記載,能承上啟下,且有大量文物文獻考據者,莫過《山海經》。《山海經》,原本三十二卷,述二百九十七座名山山系,其中猩猩、猿人所居山系十二座,龍首鳥獸身神人所居山系九十三座,人面蛇身神人所居山系四十二座,羊角人身神人所居山系九座,人面鳥獸身神人所居山系一百六十六座。所載古國一百六十六國,經書共三萬九百十九字。考究其書,源於唐、虞,作於禹、益,述於周、秦,興於漢代,明於晉朝,盛於乾隆,昭於當代,世謂"天書"、"奇書"。漢、晉至清朝,見於經傳考證批註最著者有三,概其序論,世傳明焉,其道通焉。簡而言之,為《山海經》奇書傳奇四步曲。一曰宮廷競閱傳奇。漢高祖劉邦之裔、著名文史學家劉向之子、東漢侍中車部尉光祿大夫劉歆校注《山海經》,合纂為十八卷。考證且奏報皇帝雲:"已定《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昔洪水漾溢,漫衍中國,民人失據,崎嶇於邱陵,巢於樹木。鯀既無功。而帝堯使禹繼之。禹承四載,隨山刋木,定高山大川,益與伯夷主驅禽獸,命山川,類草木,別水土。四嶽佐之,以週四方。逮人跡之所稀至,及舟輿之所罕到,內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珍寶奇物,異方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皆聖賢之遺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質明有信。……上 (孝武皇帝)大驚。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經》者,文學大儒皆讀學以為奇,可以考禎祥變怪之物,見遠國異人之謠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亂也;博物之君子,不可惑焉。′"《山海經》由是成為宮廷競閱奇書。二曰竹書實證傳奇。逮及於晉,紀室參軍郭璞覆校之,註疏二萬三百五十字。稱"世之覽《山海經》者,皆以其閎誕迂誇,多奇怪俶儻之言,莫不疑焉。嘗試論之曰:"莊生有云:′人知所知,莫若其所,不知吾於《山海經》見之矣。’夫以宇宙之廖廓,群生之紛紜,陰陽之煦蒸,萬物殊之區分,精氣混淆,自相噴薄,遊魂靈怪,觸象而構,流形於山川,鹿狀於木石者,惡可勝言乎?然則總其所以䓙鼓之於一響,成其所以變混之於一象。世之所謂異,未知其所以異;世之所謂不異,未知其所以不異。何者?物不自異,待我而後異,異果在我,非物異也。……信其習,見而奇所希聞,此人情之常蔽也。今略舉可以明之者。陽火出於冰水,陰鼠生於炎山,而俗之論者,莫之或怪。及談《山海經》,而鹹怪之,是不怪所怪,而怪所以不怪也;不怪所可怪,則幾於無怪矣;怪所不可怪,則未始有可怪也。夫能然所不可,不可所不可,然則禮無不然矣。……司馬遷雲:′自張騫使大夏之後,窮河源惡覩所謂崑崙者乎?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也。'不亦悲乎?若《竹書》不潛出於千載,以作證之於今日者,則山海之言,其幾乎廢矣。……蓋此書跨世七八代,歷載三千,雖暫顯於漢而尋,亦寢廢其山川名號,所在多有舛謬,與今不同。師訓莫傳,遂將湮泯。道之所在,俗之所喪,悲夫!餘有懼焉,故為之創傳,疏其雍閡,闢其茀蕪,領其元致,標其洞涉庶幾,令逸文不墜於世,奇言不絕於今,夏後之跡靡刊於將來,八荒之事有聞於後裔,不亦可乎?夫蘙薈之翔叵,以論垂夭之凌;蹏涔之遊,無以知絳虯之騰;鈞天之庭,豈伶人之所躡;無船之津,豈蒼兕之所涉?非天下之至通,難與言山海之義矣!於戲達觀博物之客,其鑑之哉?″《山海經》由是成為《竹書紀年》史證奇書。三曰道里質明傳奇。逮及清乾隆四十六年,兵部侍郎畢沅,承劉歆、郭璞之後,"凡閱五年,自經傳諸子百家,傳注類書,所引無不徵也”,考糾歷代學者及劉歆、郭璞、酈道元所注之誤,作《山海經新校正》雲:"《山海經》作於禹、益,述於周秦,其學興於漢,明於晉,而知之者酈道元也。"透過《夏書》、《禹貢》、《爾雅》、《釋地》及孔子告子張、《列子》引《夏革》、呂不韋引《伊尹書》等經典記載考證,《五藏山經》三十四篇、及此經《南山經》以下三十四篇,″為禹書無疑",斷定"實是禹書";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周秦所述也。劉秀(歆)又釋而增其文,是大荒經以下五篇也。大荒經四篇、釋海外經、海內經一篇,釋海內經當是漢時所撰,亦有《山海經圖》,頗與古異。(劉)秀(歆)又依為說,即郭璞、張駿見而作贊者也。劉秀(歆)表《山海經》雲:"可以表禎祥變怪異之物,見遠國異人之謠俗。"郭璞之注《山海經》雲:"不怪所可怪,則幾於無怪矣。怪不可怪,則未始有可怪也。"秀、璞之言,足以破疑《山海經》者之惑,而皆不可謂知《山海經》何,則《山海經》五藏山經三十四篇,古者土地之圖,自周禮大司徒、管子主兵道,皆此經之類。故其書世傳不廢,其言怪與不怪皆末也。且凡山水所經,川流沿注,質明可信。然郭璞所注,不能遠引,不按道里,其有名同實,異即雲某地有某山,未知此是非。而酈道元《水經注》疏類鞏縣之山,乃以經傳所記,方士舊稱,考驗此經山川名號,按其塗數十得者六,始知經雲東西道里,信而有證,雖今古世殊,未嘗大異,後之撰述地裡者多從之,沅是以謂其功百倍於璞也。《山海經》由是成為道里質明奇書。四曰文物實證傳奇。《山海經》走出皇宮,昭明於世,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相繼出版《山海經》等大批經典,當代校注《山海經》版本甚多,加上多媒體推介,一派盛世繁榮。然諸家著述,謬誤不少,比較精準者,莫過袁珂。故欲格物致知,當嚴加甄別,取書乎上。餘因著《楚國演義》,起自開闢至楚滅秦立漢,故經年研究《山海經》,其所書之國,多見《竹書紀年》、《三皇本紀》、《史記》,餘按圖索驥,沿所書猿人國、西王母國、有沃國、軒轅、顓頊、堯都、帝丹朱、契都、禹都一一實一帶一路考察,猿人雕刻、三皇符圖或為山,或為峰;或數噸,或拳頭;或大如桃李,或微若粟米;或為城廓,或為長城。自猿猴三皇,五帝三代,綿嗣三百二十七萬餘年,漢代再度偉大復興,惠及古往今來,油然嘆曰:"山海經,真奇書也!″《山海經》由是成為文物實證奇書。
今書此文,資世佈道;後觀斯文,其亦類於《山海經》奇書否?然必相謂曰:"奇書經典,流傳永遠!"
-
15 # 我在仙界搬磚
在上古時期可能有一個統一政權,領土基本包括整個地球絕大多數地區,《山海經》等這些奇書很可能就是在這個時期編著的,沒有飛機火車輪船等這些現代交通工具,很難以完成《山海經》這種包括整個世界各地區的“地方誌”傳記,所以《奇門遁甲》中的黑科技就顯得尤為重要,用以支援編撰者能夠實地考察,助於傳記的書寫。
-
16 # 柘溪散人
古之聖人,恬淡虛無,無功無名。慈悲濟世,愛及天下,故其立言而不求名利。如《山海經》、《易經》、《黃帝內經》、《陰符經》等,皆不署著者。
回覆列表
按照問題所提問的順序給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是我中華民族的精典著作之一,也是奇門、六壬、太乙三大秘寶中的第一大秘術,屬於較高層次的預測學,也號稱“帝王之學”,也是論天體、人和地球運動規律的科學鉅著,地球的磁場就隱藏在奇門遁甲之中,進而使其揭示宇宙間事物發展變化的自然規律也最為深奧,最為精確實用。
據傳說,奇門遁甲起源於黃帝時期,經過姜太公和黃石老人的完善,後傳給西漢的張良,經過精簡以後成為今天見到的奇門遁甲,因此其理論作者可以認定為張良。
第二、《周易》
《周易》三聖說的人認為,《周易》中《易經》與《經傳》兩部是由伏羲、周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 並非一人之力、一時之言,亦非出自一人之手。
第三、《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縱觀歷史,《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也是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並非一人之力、一時之言,亦非出自一人之手。
第四、《山海經》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已失傳或丟失。原共22篇計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
《山海經》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所有記載故事等均為流傳式,具體成書時間和作者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