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了自己母國做過貢獻的科學家。
11
回覆列表
  • 1 # 夕陽後的月

    TOP.1 錢學森

     錢學森,出生於上海,浙江杭州人,中國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之一。“工程控制論”創始人,為中美兩國的導彈和航天計劃都曾作出過重大貢獻。

    TOP.2 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中國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

    TOP.3 華羅庚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 --- 1985年6月12日 ),江蘇金壇人,中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式論與多元複變函式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

    TOP.4 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揆,湖北省黃岡縣人。中國著名地質學家,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獲博士學位。首創地質力學。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被人尊稱為“中國地質學之父”。

    TOP.5 袁隆平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

    TOP.6 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蘇鎮江人,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近代橋樑事業的先驅、鐵道科技事業的開拓者。

    TOP.7 錢三強

     錢三強 ,中國湖州人,原名錢秉穹,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中國“兩彈一星”突出貢獻者。

    TOP.8 于敏

     于敏,中國“氫彈之父”,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926年8月16日生於天津市寧河縣。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高階科..

    TOP.9 王淦昌

     王淦昌,兩彈一星元勳,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中國原子彈之父”。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3年於德..

    TOP.10 錢偉長

     錢偉長,江蘇無錫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上海大學校長。中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的奠基人之一。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 2 # 大海無邊處處是岸1

    著名科學家很多,他們都是民族的脊樑,祖國應該善待這些人。記得那個時代,工程師很多抽的是牡丹、上海、鳳凰、禮花……而且是帶過濾嘴的;而現在每每提及收入,總是戲子、投機份子靠前而沒聽說過科學家發財的。真不知倒底是誰真正遵重知識、誰遵重的只是貨幣?

  • 3 # 歷史凌煙閣唐儉

    感謝邀請。馬世駿院士:一代生態學巨匠——中國生態學的奠基人,他創立了一套整體,協調,迴圈,自生的學術思想,培養了一支執著奉獻,銳意進取的生態學隊伍,開創了生機盎然的中國城鄉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事業。竺可楨:氣象學家。梁思成:著名建築史學宗師。陳景潤:數學家。有位作家說,“陳景潤的研究成果,離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這顆CROWN上的明珠,僅有一步之遙。”華羅庚:中國著名數學家。張文裕:物理學家。王承書:物理學家。在中國的“兩彈”研製過程中,作出了傑出貢獻。茅以升:橋樑專家。李政道:著名物理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的同時,多年來李政道還堅持為中國辦了兩件事,一件事是幫助中國發展高能物理和同步輻射;另一件事是給中國培養科技人才。楊振寧教授: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王淦昌院士: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的“原子彈”之父。朱光亞教授:核物理學家,畢生致力於中國的核科技事業。周光召:理論物理與粒子物理學家。鄧稼先:“兩彈元勳”,著名核物理學家。陳能寬:著名金屬物理學家。錢學森:他是流體力學的開創者之一,也是現代航空科學及火箭技術的先驅,工程控制論的創始人。嚴濟慈教授:中國物理學宗師。謝光選教授:“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葉篤正教授:大氣物理學家。吳仲華:工程熱物理學家。————從走馬燈到噴氣式飛機。劉源張教授:系統工程學家等。他(她)們為中國科研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4 # 懷疑探索者

    提問者的標準是,“為了自己母國做出過貢獻的科學家”,那一般就是移民他國又為母國做貢獻的科學家了。既然是中國的網友提問,那我就縮小範圍,談一談為中國做貢獻的華人科學家。

    第一個,丁肇中。丁肇中70年代就受楊振寧的影響,頻繁回國。70年代末期,丁肇中和鄧先生在北京會談。鄧先生說,我們國家正打算恢復高考,但10年動亂,人才青黃不接,沒有好的生源。丁肇中說,這可不一定,中國有很豐富的人才資源。鄧先生說,願聞其詳,丁肇中說,60年代畢業的老三屆知情文化底子好,可以優先在裡面選拔人才。鄧先生連連稱是。鄧先生問到丁肇中的實驗室,丁肇中向他詳細介紹了自己的科研專案。鄧先生說,我請你幫忙。丁肇中說,有什麼事情請您儘管提。鄧先生說,我們打算派一些年輕的有潛力的人才,到丁先生的實驗室去工作,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請丁先生幫助我們訓練科人才。丁肇中滿口答應。不久,中國開始分批把年輕學者排到丁肇中在國外的實驗室做助手。這裡面就出了好幾個後來的中科院院士。

    第二個,楊振寧。楊振寧在1971年是第一個回國訪問的科學家。除了建言獻策,介紹量子場論到中國,在70年代楊振寧主要是外交上的貢獻。中國美國都是大國,長期對抗是不利於世界和平的,也給兩華人民造成負擔。楊振寧建立中美友好協會,在美國各界替中國到處宣傳,緩解了兩國對抗的情緒。楊振寧推動中美建交是出了大力的。俗話說,“不戰而屈人之兵”,不用動刀子動槍炮,就能解決問題,也是一個偉大的貢獻。外交的貢獻就是這樣大。楊振寧在外交上推動中美建交,改善兩國友誼,是不是在外交上有很大的貢獻?1977年,楊振寧還牽線搭橋,建立了一箇中美學者交流計劃,就是每年中國選派一批年輕人出國培訓,由於當時中國很窮,拿不出經費,楊振寧就自己帶頭捐獻出一部分,又抱病在冬天的紐約唐人街四處演講,為中國學者募捐籌款,終於把他們送出去。這一批批的學者,絕大多數都回到中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1980年代,中國還是很貧困的,南開的美籍教授陳省身對楊振寧說,我打算再弄一個理論物理實驗室,你幹不幹?楊振寧說,義不容辭。於是,楊振寧在大陸停留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嘔心瀝血的把這個理論物理實驗室創造起來。之後,楊振寧又陸陸續續建立了中山大學高等學術中心,清華大學高等學術中心等科研機構,為中國培養人才。楊振寧的弟子張首晟也經常回國,做清華的客座教授,在清華建立學習班,定期向清華的學子講課。

  • 5 # SME科技故事

    這個回答可能只符合題主的描述:為母國做過貢獻的科學家。

    熊大縝,抗日時期“地雷戰”背後的科學家,為了抗日悔婚棄學,26歲命喪戰場。聽過他名字的人寥寥無幾,所以不算著名;但他的貢獻卻一點不少,是之謂偉大。

    熊大縝出生在上海,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習。

    出身大戶人家的他,不僅五官清秀,更是十八般武藝俱全,清華大學讀書時,又是網球隊隊長、足球隊副隊長,還是話劇社中臺柱子。

    而他的課堂成績更是優異,比班上任何人都強,科研才幹更是遠超同輩,要知道他的班上,有著後來的科學大家:錢偉長、彭恆武、汪徳熙等人。

    因為在校表現優異,他被當時的理學院長兼物理系主任葉企孫瞧上,當做得意門生培養,極為器重。

    圖:葉企孫,一代宗師(錢學森、華羅庚等人都是他的學生)

    在葉企孫的建議下,熊大縝自學研究紅外攝影技術,拍出了中國第一張紅外照片。因為這項科研成果,他甚至有了出國深造的機會。

    但就是這一年,七七事變爆發,中國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與前線抗戰中,游擊戰一直是八路軍的拿手好戲,當時冀中抗日根據地地處平原,很難開展游擊戰。於是地雷戰就被提了出來。雖然有了想法,但卻沒有能夠造地雷的人,那怎麼辦?

    得知此事的熊大縝,放棄了出國的機會,撇下正要完婚的新娘,直奔抗戰前線。

    他與葉企孫通訊說“抗日需要科技的幫助”。他的一腔熱血只想化作戰鬥力,與日本侵略軍拼一拼。

    他將名字改作熊大正,更為接地氣。而作為清華無人不知的名人,他很快收到任命,成為供給部部長,負責攬集科技人才,在恩師的幫助下,兵工廠很快就有了苗頭,技術研究社也成功地組建了。

    他憑著自己所學,進行技術攻關,提高炸藥的破壞力,很快一種含TNT的烈性炸藥,就在地雷、手榴彈、炮彈中廣泛應用,翼中八路的戰鬥力也節節上升。

    就連當時來考察的美華人,都感嘆:“你們真有本事,生產的火炮和美國的火箭炮幾乎一樣呀!”

    截止到1938年的10月,熊大正帶領的兵工廠已達到2000多人。這個八路軍中規模最大的兵工廠,每天至少能生產1000公斤的烈性炸藥。

    除了帶領兵工廠,熊大正還致力於研究軍隊的電訊技術。熊大正多次利用各種關係,潛入北平和天津等城市採集各種電子材料,運回軍區研製短波通訊工具。不到半年時間,軍區就擁有多達30部電臺,電訊能力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圖:民兵在埋雷

    熊大正沒有上戰場殺敵,但他的貢獻卻不比任何人差,“兵工大王”的稱號更是實至名歸。

    正當意氣風發之時,熊大正迎來了不測之風雲,26歲的他將倒在戰場上!

    熊大正可謂當時的大紅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那個時期,大家都怕漢奸更恨漢奸。鋤奸隊在當時就負責防止內部出特務。

    而對於敢怒敢言,卻絲毫不動政治的熊大正,鋤奸隊的存在就是一顆定時炸彈。熊大正市場抨擊內鬥、大談兩黨合作的不合理。這些話輾轉落入了鋤奸隊的耳中,便成了把柄。再加上熊大正風頭無二,誰不想挫挫他的威風?

    很快問題就爆發了,那是一件讓人無語的事情。

    1939年,有個叫方平的團員來到供給部考察。熊大縝看出方平也是讀書人,便試著用英語與他交流。兩人用英語相談甚歡,越聊越投機。

    當時在場的還有供給部政委王文波,但是因為不懂英語一句話都插不上,在旁邊十分尷尬。於是又氣又惱的王文波,便將這事當成特務嫌疑上報。

    軍區鋤奸隊自然樂得加工一番,同年,熊大正在內100多名知識分子成了“特務”。

    在關押期間,因為根據地遭到日軍攻擊,軍隊只得轉移。熊大正就由名為史建勳的鋤奸隊隊員負責押解。

    兩人因為摩擦發生了口角,性子直脾氣硬的熊大正即使被看押也不願服軟。

    史建勳頭腦發熱,在沒有上級允許的情況下,決心槍決熊大正!

    面對槍口,熊大正終於“服軟”了,他放輕了語氣,懇請史建勳不要開槍。

    因為!他不願意死在自己親手製作的子彈之下,他希望這些子彈能夠消滅日本鬼子。

    他懇求史建勳用石頭砸死他。

    最終,26歲的熊大正,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死在石頭之下,他人生最後的宏願,是留下一顆子彈。

    無法痛快地死去,卻為中華痛快的活過。

    這樣的科學家,為什麼就不著名?

  • 6 # 一葉輕舟85

    1、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2、鄧稼先——核武器奠基者之一,兩彈功勳者。3、華羅庚——著名數學家、解析數論創始人。4、李四光——中國地質之父。5、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之父。6、茅以升——著名橋樑專家。7、錢三強——核物理學家。8、于敏——氫彈之父。9、王淦昌——中國核武器之父、原子彈之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0、錢偉長——中國力學之父。11、蘇步青——中國數學之王。12、李政道——著名物理學家。13、竺可楨——著名地理學家。14、童弟周——著名胎胚學家。15、趙九章——著名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16、陳景潤——著名數學家。17、周培元——著名力學、物理學家。18、楊振寧——著名物理學家。19、侯德榜——著名化學家。20、郭永懷——兩彈研製者、組織者之一。

  • 7 # 口琴人

    為自己國家做過貢獻的科學家有錢學森,鄧稼先,華羅庚,李四光,丁肇中,茅以升, 錢三強,袁隆平,屠呦呦,等好多老一輩科學家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華人民永遠忘不掉他們。

  • 8 # 國科大科學與人文

    這問題真是個老虎吃天——無處下爪的問題!美國學界曾在1970-1990的二十年間組織過大批學者編輯出版了一部《科學家傳記詞典》(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oghy),收錄了全世界古往今來歷史上的四千多位著名科學家傳記材料,篇幅總共有十八卷計三千多萬字左右。而且該詞典還只是記錄了已經去世的人,如果再加上這近三十年來新去世的著名科學家,篇幅還得大大增加。所以要在短短的幾百字裡介紹這些人,即便只是羅列一下他們的名字,那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我們把範圍縮小到目前還活著的著名科學家,比如諾貝獎獲得者身上,那也有上百人,也還是個挺大的數字,仍然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怎麼辦呢?個人認為,仍然在世的科學家當中,有一位革命性的人物,他的科學成就將會影響未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科學發展的走向,而他的人品則存在很大爭議,活脫脫一個科學家同時也是普通人的案例,值得特別提出來介紹一下。他就是號稱“DNA之父”、現年已經九十高齡的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en, 1928-)。

    沃森是美華人,1947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1950年從印第安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然後去歐洲進修。1951-1953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工作期間,與該實驗室的年輕研究人員克里克(Francis Crick,1916-2004)合作,於1953年提出了遺傳物質DNA的雙螺旋分子結構,開啟了生命科學研究的新時代,這項成果於196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關於他們這個重大科學發現的過程,以及其間所糾葛的DNA第三人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 1916-2004)、女科學家弗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1920-1958)的貢獻等等情節,已經有很多介紹了,此處不再贅述。無論如何,作為還在世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提出者之一,沃森的偉大科學貢獻還是不能被抹殺的。

    但是,圍繞著沃森的爭議不僅僅在科學研究工作本身,還在於他對科學之外的很多社會事務發表過不當言論,比如涉嫌種族歧視、同性戀歧視、女性歧視、甚至肥胖歧視等等方面的言論,引起科學界內外不小的騷動。如果是個普通人,這些言論也許並不會有多大人注意,但對於一個在科學上做出過劃時代貢獻的人物,這些言論就比較引人注目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說明,即便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離開了其專業領域,其實他們的見解也未必會比其他普通人更高明。畢竟,科學家、乃至偉大的科學家,脫離了專業領域後也就是個普通人,沒必要刻意神話他們。

  • 9 # 靈

    2020,盤點那些受市場歡迎的行業

       近來,受不可抗因素的影響,同學們無法按期開學,企業無法正常開工,一些中小企業在風雨中飄搖,承擔著巨大損失,一些人為延長的假期開心雀躍,卻有一些人面臨著因公司虧損需裁員的風險而一籌莫展。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對應的行業更新迭代頻繁,一些行業因為基礎薄弱、發展落後時代,稍不注意便面臨破產的危險,尤其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大量新興行業出現,這一現象更為明顯。那麼,哪些行業才是市場發展真正需求的呢?下面一起為大家盤點一下:

       一、大資料與雲計算

       這是每家網際網路企業必備的技術崗,從單純地掌握使用者資料進行分析到如今的精準推送,阿里、亞馬遜、谷歌等,但凡是世界頂尖企業都需要處理這些龐大的資料。未來十年裡,還是為圍繞“使用者體驗”而出產品,那麼雲計算這一塊對人群的需求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人工智慧

       毫無疑問,人工智慧是取代人類常規工作必須研究的,一切科學的發展都是為了人類更好地生活。人工智慧可以替代人們做很多做不到的事,不管是複雜的體力勞動,還是腦力,相信在未來的十年,人工智慧能飛速發展。

       三、VR

       VR虛擬現實,已經廣泛運用到影視、體育以及購物上來。VR亦或是AR的發展在這幾年實在迅猛,也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將人們的體驗上升到另一個層次,不光是看,還能真實感受。在這一塊相信未來十年內大有可為。

       四、網際網路醫療

       醫療可以說是人類發展永恆的需求,看病難、排隊難,許多困難困擾著人們,而有了網際網路,這一切都不將是問題,就像教育一樣。透過資料分析得知你患的是什麼病,診斷出藥方等,一切都可以在計算機前解決。

       五、網際網路金融

       這可能是持續時間最長的行業了,將來也會一直髮展下去。與傳統金融行業相輔相成,但在未來十年內,安全應該會是最大的主題了。網際網路不再是詐騙活躍區,而是會打造一個機制更加完善、實名更加嚴格的“淨土”。

       網際網路連線世界,也將我們的工作性質由傳統轉向了科技。如今大家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網際網路技術,在最難的當下,網際網路在方便大家生活上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信每個人都有切身體會,站在時代發展的浪潮前,唯有學習市場需要,人民群眾離不開的技術才是最有發展前景的專業!

  • 10 # 讓我看看誰還在狗

    錢學森,沈括,奧本海默,王德民,屠守鍔,愛因斯坦,高斯,牛頓,秦九韶,朱世傑,甄鸞,侯德榜,王元,文特爾,泰勒斯,尤拉,拉普拉斯,拉格朗日,達朗貝爾,祖沖之,袁隆平,阿貝爾,勒讓德,羅巴切夫斯基,尤拉,玻爾,伽羅瓦,外爾,諾爾,懷爾斯,畢達哥拉斯,朗之萬,蒙代爾,傅立葉,柯西,費馬,羅爾,酈道元,何澤慧,施士元,束星北,拉瓦錫,達西,馮康等等。希望回答了你這個寬泛而愚蠢的問題。

  • 11 # 莫紙硯

    縱觀全球歷史,提到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科學家,恐怕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牛頓和愛因斯坦。也難怪,不論是牛頓的萬有引力論,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

    圖丨少年愛因斯坦

    其實,近代歷史中另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人類發展的貢獻程度並不少於他們,只是因為處世太過於低調,才未能聲名遠播,他就是尼古拉·特斯拉。如今無人不曉的特斯拉新能源汽車,即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

    圖丨特斯拉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那麼特斯拉究竟有多低調呢?

    他視金錢如糞土,待名利為浮雲,據悉,特斯拉曾先後11次拒絕諾貝爾獎。

    他發明的交流電系統、無線電系統、無線電能傳輸、放大發射機等專利,覆蓋著上千個領域,至今依舊在造福著人類。

    如若將約1000項的發明創造均收取專利授權費,那他絕對是毫無爭議的世界首富,可他並沒有這麼做。

    特斯拉寧願一直過著十分拮据的生活,也不願把發明創造當作是“生意”,說到這裡,愛迪生羞愧地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從專利製造這一方面來看,嚴格地說,特斯拉並不是一位科學家,而是一位機械工程師,屬於全球最頂尖級別的工程師,跟他鬥了一輩子的愛迪生,也是如此,只是稍顯遜色而已。

    圖丨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特斯拉因心臟衰竭去世後,有人看到OSS(美國戰略情報局,CIA的前身)多次出入他的住所。

    據OSS稱,他們只是為了前去保護現場,防止他國間諜竊取材料,況且到達以後並未有所發現。所以,才有了後世的說法:特斯拉臨終前焚燬了部分生前研究的專業筆記。至於他為什麼要燒燬這些東西,其實也不難猜測。像他這樣淡泊名利,專心造福社會的發明家,倘若筆記上記載的知識,將會造福人類,那他一定會保留下來。

    圖丨特斯拉在實驗室

    相反,如若是危害人類,或者是人類目前尚不能駕馭的理論,選擇銷燬也無可厚非。

    別忘了,特斯拉可是被後世崇拜者尊為“最接近神的人”。

    假設特斯拉沒有將劃時代發明——交流電,免費給全世界人民使用,那他將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超級富豪,並且他的專利發明卻遠不止這一項。

    圖丨特斯拉與南斯拉夫國王彼得二世

    儘管他一直都稱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並無任何特殊能力,但我們卻知道事實並不是如他所說的。

    人類歷史上,能夠與達芬奇的睡眠時間相比拼,恐怕只有特斯拉了。特斯拉的朋友曾表示:他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兩個小時。

    圖丨645576號專利

    試問一般人,有幾個能抗住這種高負荷生活。

    他的自傳中曾提到“思維視覺化能力”,時常困擾著他的年少時期,干擾著他的正常思維與行動。直到成年以後,有人給他說起一個名詞——“三維空間想象力”的時候,才明白這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

    他的眼前能根據所想的名詞迅速物化出對應的具象構造系統,也正因為擁有這種特殊的能力,才能創造許多常人難以想象出來的發明。

    圖丨1899年,特斯拉發明了X光(X-Ray)攝影技術,並拍攝了自己的手部

    特斯拉曾預言,將來人們身上都會具備“空間想象力”和“內視能力”,簡而言之就像是內建在腦海中的VR系統。

    因此,作為超級工程師的他,完全不需要任何圖紙和模型,直接就能在大腦中呈現和構造出任何一個細節。

    此外,特斯拉專門提及,他在腦海中的架構設計與現實做出來的模型系統完全一致,持續二十年無一例外。當然還有他的感知能力以及聽覺,特斯拉曾反覆說起這些能力對他生活造成的嚴重困擾。

    比如一隻蒼蠅落在桌子,翅膀震動所發出的“嗡嗡”聲響,對他而言就會聽到雷聲般大小;一輛火車遠在三十里以外,他就能清晰地感受到地面在震動。

    圖丨瘦骨嶙峋的特斯拉

    除此以外的動靜,只要他認真地感知,都會感受到。

    順便提一下,特斯拉還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精通塞爾維亞語、英語、捷克語、德語、法語、匈牙利語、義大利語、拉丁語等八種語言,能夠毫無障礙的閱讀十幾種不同的文字,所以在圖書館內借閱到的各種資料,他都牢牢的印在了腦海之中。

    圖丨青年時代的特斯拉

    如此一來,特斯拉各種匪夷所思的發明創造也就不難理解了。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最後卻是窮死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家電網和國家菸草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