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子星的表面是絕對光滑的嗎?中子星表面分子都不會運動有溫度嗎?
4
回覆列表
  • 1 # 希望d田野

    中子星是恆星老年大爆炸後的產物,是宇宙中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中子星的密度為每立方厘米8×10的13次方克至2×10的15次方克之間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質量為8千萬到20億噸之巨!此密度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一百萬億倍。從這麼大的密度微觀上來看應該是光滑的,但從宏觀來說由恆星大爆炸經過燃燒冷卻後有可能是粗糙的。

    至於中子星的表面溫度這個是科學家估算的,由於離我們太遙遠,據估計,中子星的表面溫度應該有1000萬度左右,中心還要高數百萬倍,達到60億度。

  • 2 # 深空電報

    中子星之所以名為中子星,是因為它完全由中子構成,其中不存在正常的原子結構,更別提什麼表面分子了。因此這個問題也變得很簡單,中子星表面分子是不存在的,都是中子構成,不是分子。即便是中子,也是有運動的,不可能存在絕對靜止的中子,絕對光滑也談不上,中子星表面雖然都是中子構成,肯定比分子構成的天體要更圓潤,至於絕對光滑應該是不可能的,總不可能手伸過去摸吧。

    因為恆星自身引力過大,將電子壓進原子核,二者中和成為中子。中子星的物質十分緻密,中子排列相當緊緻,表面也因此十分光滑。演化後形成的中子星相較於原來的恆星而言,半徑急劇縮小,而角動量幾乎不變,因此中子星自轉週期甚至可短至幾百分之一秒。中子星的磁軸與自轉軸並不重合,因此磁場旋轉時所產生的各種脈衝輻射會以一明一滅的方式傳到地球,因此中子星又稱脈衝星。

    中子星表面溫度超過1000萬攝氏度,因此你用手摸肯定是不行的,內部溫度也超過60億攝氏度。顯然中子星不是行星那樣有著固體表面,中子星也是恆星演化末期的產物,密度比地球上的物質大得多,介於黑洞與白矮星之間。中子星也是除了黑洞之外最大密度的天體,既然是恆星,那麼中子星的表面也是極高溫,所謂的光滑的說法也是比較片面的。

    川陀太空

  • 3 # zhan村頭騰騰

    看了好幾個答案,都一致公認中子星內部溫度60億度,外部1000萬度。問這引數那來的,多數說是百度來的。

    百度成科學家,專家了,這不科學。天體學不僅僅是力學,熱力學問題,還包含高能物理學。

    比如,普朗克中子星密度為每立方厘米8✘10的7次方——2✘10的9次方噸,於是人們就用熱力學將一座大山,壓縮成針頭那麼大來計算其熱值,當然有60億攝氏度了。

    可中子星不是單純的熱力學呀,它還得用高能物理學來計算的。大家都知道核電站熱核反應,中子衰變成質子與電子,會釋放出巨大能量。而中子星剛好是相反過程,將電子壓進質子成中子,要吸收巨大能量的。而物質壓縮產生的熱力,比起重核聚變吸收的能量,簡直是九牛一毛,中子星溫度,將會被降到絕對溫度值,降到無法再降為止。

    所以,中子星核心溫度,是宇宙中的最低溫度。

    那麼,中子星表面溫度是多少呢?。

    年輕中子星表面溫度,不會超過300攝氏度(專家們蒙圈了吧),推論過程我就不詳述了。

    中子星的表面溫度,與其吸收能量多少成反比(這一反常現象,決定會讓所有人蒙圈)。即是說:中子星吸收溫度越多,隨溫越快。年老的中子星,其表面溫度將從300攝氏度漸次降到零下273.16度,這時候的中子星,將向黑洞方向演化。

    只有年輕的中子星才能形成脈衝星,中老年的中子星沒脈衝。其推論過程,我就不詳述了。

    中子星表面要多粗陋就有多粗陋,一點也不光滑。在恆星爆炸,核心坍縮成中子星之日起,坍縮成什麼形狀就是什麼形狀,終生不變。因為中子星是超級固態體,宇宙第一硬度,沒絲毫流動性可言。

  • 4 # 大連富麗庭隕工周

    關於中子星,誰也沒見到實物!對中子星知道的太少。

    只知中子星脫胎於恆星,產生於超新星大爆作中。

    中子星自轉快,有電磁訊號產生併發射。又稱脈衝星。

    現在有了《超新星碳球粒隕石》,我們可以試著重現超新星爆炸現場,看看有沒有中子星的影子。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接近科學家“中子星”外型標準的隕鐵,“懸空塌縮成形、矩型金屬塊”,它含鐵等金屬。

    下圖是恆星隕石,恆星成份簡單,有玻璃質,在玻璃質中有“微流星”(氫汽泡),有氫氣泡核聚變產生的“矽球粒”。這個時候是不可能產生“中子星”的。從上個《恆星矽球粒隕石》中,肉眼可觀查到汽泡(隕石學叫微流星),白色的雪花(矽球粒)。這時,別說中子星,恆星裡連金屬成份都沒有。上個照片中,恆星裡的核聚變出現了黑色東東(我沒手段檢驗成份),導致了恆星向超新星的轉變。超新星大爆i炸,碳球粒,鐵等金屬球粒登場做為主角,爆炸的汙染,將透明的《恆星矽球粒隕石》糟蹋成不透明的《超新星碳球粒隕石》。矽球粒也在高溫高能高壓中變形變態變色,仍儲存在原來玻璃質隕石中。但這時已不叫恆星,卻叫了超新星超新星的碳球粒鐵球粒的產生過程,也十分好玩好看。上幾張照片,欣賞一下。上圖黑色玻璃質中的灰點即是“碳球粒”。放大後也能看出碳球粒呈核聚變爆炸放射狀。外圍的灰色岩石是碳球粒集合體。鐵球粒也在超新星爆炸中產生。下圖照片“爆炸圓坑”內金屬顆粒是鐵質。這些玻璃質隕石又名超新星隕石,在現場也許以氣液態的存在。其中鐵球粒又會“物以類聚”結鐵塊但是未見中子星蹤影,中子星依然是個謎。

    中子星發射電磁脈衝,沒有了鐵銅等東東,產生電磁訊號是否有困難?

    再來看一次,外觀極像“中子星”的東東!塌縮形成的金屬塊。

  • 5 # 馬燕1749

    中子星是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的產物,恆星最終核反應的產物鐵元素,由於表面壓力較小無法將電子壓入核內形成中子,所以中子星表面是鐵原子構成。雖說是死亡的恆星,但是中子星輻射的能量比原恆星高很多,如果中子星自轉時磁極掃過有生命的行星,那麼磁極的輻射分分鐘毀滅該行星上的所有生物。中子星表面溫度很高,溫度在1500萬攝氏度,內部為液態中子,溫度60億度,既然存在溫度表面物質就會有分子動能,所以就不會絕對光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推崇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