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文亦物

    我們不少朋友經常去博物館,有時候看的多了就不免有疑問:不少放在展櫃裡面的文物鋥光瓦亮,簡直比新出爐的還要新,難道博物館裡也要造假不成?拿假文物來忽悠遊客嗎?

    答案是肯定的,博物館裡面絕對不可能都是真文物。

    但是,博物館基本都是免費對公眾開放,不收取門票,既然不需要牟利,他們還有“造假”的必要嗎?關於國內博物館界館藏文物“造假”的情況,咱們今天來好好聊一聊:

    1、館藏文物也造假?毫無疑問

    沒錯,博物館裡也不都是真東西,館藏文物有采用複製品代替的情況。比如,在筆者非常熟悉的湖北博物館、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等幾處先後去過上百次的公益場館中,就存在這種現象。

    湖北省博物館偏館的楚文化展覽,展出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床榻和房屋,就是複製品;而在山西博物院中,民族熔爐展廳中來自大同的北魏棺板漆畫、北朝虞弘墓石棺,部分春秋時期的陶範(鑄造古代青銅器使用)等,都是複製品。在地方甚至是國家級場館中,複製品屢有出現,並不稀奇。

    2、為啥要這麼做呢?背後有啥難言之隱?

    有的朋友就不理解:既然國家每年都在文物保護上投入上百億資金,各省也能拿出過億的維護經費來,為啥還有“假”文物呢?

    其實,這事說來話長,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投入問題,而是立足於國內複雜的展陳現實。歸結來看,館藏文物採用複製品,有幾個迫不得已的苦衷,大致分為3類:

    第一類:異地調撥文物難度大,只能原樣複製

    比如山西,類似永樂宮壁畫、大型建築構件(鴟吻)、晉商大院、早期木構古建築,這些文物都體量巨大,無法搬遷,而涉及到山西地域文化似乎又不能缺失這部分內容,只能按比例複製,以滿足觀眾需要。

    第二類:原文物外出巡展長期不歸,複製品展出

    像虞弘墓石棺、越王勾踐劍等重要文物,很大一批正處在外省甚至國外巡展的路上,動輒三五年根本回不來,省內遊客要看怎麼辦?只能原樣複製一份。

    第三類:有機類文物損毀嚴重,複製品用於文化示意

    有的文物非常脆弱,比如絲織物、早期木構、珍貴墓室壁畫等,本身就殘破不堪,原物直接展出,外界不可預見的干擾因素太多,比如觸控或大量曝光、拍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對珍貴文物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而且不少文物自出土之後,需要三到五年的修復期,面對高損毀風險和大修復時長跨度,為安全起見,採用複製品展出,也是逼不得已。

  • 2 # 新氧生活

    這個問題是個好問題,因為被大多數人誤解。

    博物館的文物只要展出,就一定是真品,這點毋庸置疑。

    如果不是真品,那麼對立的絕大多數是兩種情況,一種是贗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造假。這個問題,可以不用在這裡討論,造假的藝術品進了博物館,這種底線問題就不簡簡單單是博物館道德敗壞了,等著公安局請喝茶,等著FBI調查吧。目前國內確實存在不在少數的瞞天過海的贗品、偽造品進入博物館系統,這種下三路的方式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展示贗品了,裡面存在很多見不得人的貓膩和文物走私。所以,吃瓜群眾們大可以多去本省、本市、本縣的博物館、陳列館裡找贗品,為國立功。

    但是,不能因為某些存在於博物館的犯罪現象,就否定博物館展出的是真品。

    在我們可討論範圍內,也就是法律範圍內,博物館展出不是真品的唯一對應情況,只能是展示覆製品。但咱們群眾一定要睜大雪亮的眼睛,拿得上臺面、拿得出手的博物館在展示覆製品時,一定會標明“複製品”的標示,複製品的資訊如何寫,我們一會會講。至於這幾年看到新聞說,有某某村建了博物館,展出的令人啼笑生非的“文物”,這些能叫博物館嗎?

    在80年代或更早前,由於國內博物館硬體條件不高,溫度、溼度、安全、展櫃水平有限,展示了不少的複製品。這種對複製品(打上標籤)的展示,也已經在全世界的博物館領域有過討論。科技類的、自然類的博物館,存在著更多使用複製品的現象,複製品以模型等方式被展示,用於教育。複製品的資訊來源,如果是從原件複製,除了材料、年代,原件原來的位置、尺寸都應當被注意;如果是從其他附屬來源複製而成,那麼這些資訊源也是需要被標示的。

    在博物館領域,人們也傾向於展示真品,儘可能避免展示覆製品,因為過多展示覆製品,有違博物館的初衷,即使寫上覆製品標籤,也有違博物館倫理,這就是道德層面而不是法律層面的問題。

    小編見過博物館裡不少LOW事,印象很深的是某年,在某個大圖書館,展示從某個大博物館運過來的一批古字畫。每件字畫原件旁邊,都放有一張複製品。展覽名稱寫的就是原件、複製品一起展出。目的是啥呢?每件複製品上都明碼標價,幾千到幾萬不等,原來拿這批無價的不可估量的宋元明清畫作原件,是為了烘托這些複製品,現場就可以售賣。小編吃的瓜頓時吐了一地,驚訝的下巴都合不攏,快掉了喲~~

  • 3 # 古籍與歷史

    私立的博物館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私立博物館裡的藏品都是藏家個人收購的。而藏家並不一定具有專業水準來識別藏品的真假,所以私立博物館的藏品的爭議要遠遠超過公立博物館。

    上海有公立的上海博物館也有私立的震旦博物館,觀復博物館。本人有幸公立的博物館和私立的博物館都參觀過,私立博物館的遊客明顯少於公立博物館。私立博物館裡面的瓷器的紋飾大體上是正確的比如洪武時期的青花瓷蕉葉紋中空不填色。

  • 4 # 劍有雙鋒

    博物館裡的陳列品,如果不是正品,一般都會註明是複製品,同時標明真品在何處。唯一的例外好象是陝西法門寺,裡面供奉的指骨舍利,是另一位同時被發現的高僧的。真品佛骨舍利在地下室儲存,沒有一定的級別是看不到的。

  • 5 # 三聯中讀

    關於博物館裡的展品,首先要說明的是博物館的宗旨和初衷都是最大限度盡最大可能地展出真品原物,以此來體現博物館保護收藏、學術研究、以及展示藏品和社會公眾教育的職能。因此,博物館的原則就是要儘可能地展出真品。那麼博物館中所有的展品都是真的嗎?這卻不是。仿製品的存在其實是有其獨特價值的。同時,並不是所有的仿製品都是現代技術精心還原的產物,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仿製品”事實上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文人墨客對先賢之遺作的仿摹。這一部分作品既具有獨特的歷史背景價值,又兼具了名士之巧思,絕大部分都成為了各大博物館的館藏珍品。此外,還有許多“仿製品”製作之精良堪稱一絕,集中反映了當時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藝和當時歷史背景下民間對文化藝術的熱愛與追求,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因此這些“仿製品”也成為了博物館展廳內的“座上賓”。舉個例子來看,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特展就集中展示了“蘇州片”中的精品之作,帶我們回到了明清時代最出名、規模最大的書畫造假中心——蘇州。蘇州山塘街專諸巷和桃花塢一帶聚集著一批民間作畫高手,專以製作假畫為業。但這些“贗品”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忽略,殊不知這段特殊的歷史背後正藏著中國藝術史上對藝術最熱情最用心的一段故事,這些“偽好物”的繪畫風格也影響著日後繪畫史的發展,這份價值豈可忽視?

    當然,博物館中除了這次“摹本”也會有標註出來的“複製品”,這些複製品的存在讓外出借展的展品、極其脆弱的展品有了休息的機會,也保證了展覽的藝術完整性,是博物館中不可或缺的“臨時替補”。

  • 6 # 平常心4525430622606

    不全是。有的文物經歷太久歲月打磨已經比較脆弱了,所以放置的地方乾溼度、空氣流速、溫度都是要嚴格控制的。即便是在能展覽的地方有玻璃罩子,保護力度也是不夠的。所以很多珍貴文物會放高仿品。有的博物館會標註出來,有的是不會說的。

  • 7 # 小黑豆

    不是。

    文物有一部分是真品,還有一部分是根據考古出土的做的仿品,這個是和原版基本一模一樣的,有區別也不是很大。

    還有一部分根據記載製作的復刻品。這種物品的真實性不一定是完全符合歷史的,但是比較方便大家理解。

    還有一些不是文物,而是純現代的製品,可以一眼看出的。這些物品的作用是用來更好的展示文物,多用於場景的搭建之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奈米以下晶片主要用在什麼地方,是否主流?有沒有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