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釋聞安

    在《論語》字裡行間中,去尋找孔子的思想,這是錯誤的方向。孝為什麼是道之根本,為什麼孝立則道生?這在字裡行間中沒有答案,答案在哪裡?在你我心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孝分為兩類,一類是事上孝,例如,給父母錢財;第二類是心上孝,例如,父母在我們面前嘮叨不停,當我們心煩時,馬上覺悟我們錯了,用恭敬心代替煩心,我們的心好比一面沾了許多灰塵的鏡子,自私自利,貪得無厭,憤憤不平,這些都是心中的灰塵,這些灰塵,是一種習氣,不容易改,也不願意改,面對父母,這些習氣也會發作,想到父母的養育大恩,內心會升起強大願力和毅力來去掉這些灰塵,這是孝心的妙用。事孝和心孝合二為一,歷事修心,這是真孝。一個真孝的人,父母是兒孫的最大福田,孝,伴隨兒孫的福慧增長,修養的提高,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因此孝是道之根本,本立則道生。一個不會孝的人,父母是兒孫的累贅,兒孫一定福慧漸少,孝是做給人看的,這是巧言(說八面玲瓏的話),孝是無可耐何的,這是令色(被命令而有臉色),這是假孝,巧言令色,鮮仁矣(很少有仁)。

  • 2 # 張沛然

    邏輯必有其宗因意合的關係,孔子用仁為宗,孝為因,有子談話為意,一個人在家行孝,在外也不會生亂,他的品德也就差不到那去,而為合。用這段談話談一個人的品性。但花花世界,真是每一個在家孝,在外就不生亂嗎?每一個在外生亂,在家也不一定不孝。所以我認為不管什麼思想一旦以點而論,那就只能證一個點,無法論面。

    表述任何思想須有理有據有內容,如果論點合常理,表述內容新穎 合時代節奏,定能引人側目。孔子思想的核心論點哪一個不是以生活常理為基調,比如,何為義?:合情,合理,合法即為義,針對個性急進浮躁的人; 非理勿視,勿聽,勿行,勿言,是對有貪婪本性的人。

    因時因人因地,尊易而存,才是處世邏輯的根本吧。學說一樣

  • 3 # 陳廣逵

    這是個“無中生有”的問題。《論語》的篇與篇之間、章與章之間無必然聯絡。各篇是大致分類的產物。《論語》只是由孔子弟子記載、儲存、提供並初步整理的,由再傳弟子新增的,記錄孔子與部分弟子言行及個別學習內容的“片段”式散文集。而且編排無一定規律,有的話是後說的放在了前面,有的話是孔子弟子說的卻攙雜在孔子語錄之間,有的沒有說話人,只是孔子傳授內容的記錄。

    勉強回答只能牽強附會,有意思嗎?

  • 4 # 文力安

    孝悌,對父母和對兄弟的基本情感,恭敬順從,友好友愛,全部都是正面的正能量的,沒有條件的自然而發的。把自己的內心安放在正面的正能量的情感裡,這是最為重要的內心起點,有此起點則心易定,易平,而且此起點應是自然真實的,純粹而毫無做作的。內心的起點,我們最容易忽略,因忽略而陷進挾裹,為雜念、慾望和莫名的情緒所牽引左右,常人之心極易不正不真,蓋源於此。故儒家視孝悌為根本,皆為此也。內心正,內心純,內心真,內心美好,如何會犯上?如何會作亂?故內心的起點,不可不慎,以此為本,則本立而道生矣。對於這樣重要的命題,孔子當然心知肚明,故只是強調一點,必須真實,如若虛假,巧言令色,則內心失其正矣,鮮矣仁也。由此可見內心的起點,修心之入手,心念之起,皆是大道之所由生矣…………^_^^_^^_^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座的車坐五個孕婦算不算超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