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友美食

    一根也可以啊!不過會炸出一個面棒棒,油條的口感就是吃外邊脆裡邊軟。把兩條面連在一起炸,在一定的油溫下,在不斷的翻動中。油條開始膨大。如果是一條面的話,因為快速的全部受熱面,是它不能很好的膨發起來。油條中間會比較實,因為沒有來得及蓬鬆,就給炸死了。所以用兩根面炸油條是有道理的。

  • 2 # 只為美食狂

    為什麼一直是兩根呢?這還得從歷史故事說起。南宋時,忠臣岳飛被奸臣秦檜陷害,含冤而死。苦於奸臣當道,民間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對他痛恨之極,於是有人用兩根面捏一起做兩小人,代表秦檜夫婦,下油鍋炸制以示對他們的懲罰,發洩心中的怒火。於是便有了今天的油條,所以總是兩根在一起。據此,從食物的角度上說,用一面炸油條完全可以的。只是兩根傳承著一種文化,更有意思。正如宮保雞丁,麻婆豆腐等。

  • 3 # 贛南無與倫比

    油條單根炸,單根油條接觸油的表面迅速定型,來不及膨脹,所以炸出來不夠蓬鬆,兩根油條粘在一起,中間柔軟未定型的接觸面會馬上接觸油,所以不斷向外膨脹變大,油條就越來越蓬鬆!所以二根面粘在一起炸效果更理想!

  • 4 # 傳承經典文明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一根油條炸也可以,在實踐中發現一根沒有2根炸出的效果好,其中有奧秘,讓我們來看看,首先炸油條的油溫在150度左右,和油條面加入的牛奶,和泡打粉遇高溫產生大量的氣體,使面膨脹定型成油條,一根油條很快把排氣的小孔給封上,所以容易不起,而兩根就不一樣了,大量的氣體從中間那個縫隙裡飛出,燙炸熟了油條,隨著邊翻動上下面,邊排氣油條很快定型,賣相好,而且節約時間,大自然的奧秘讓你知道喲。

  • 5 # wo小紅姐

    這涉及食品科學方面的知識,還有化學等知識。現分析如下:油溫較高時,接觸油的表面迅速定型阻止膨脹,而兩根油條中間柔軟未定型的接觸面可以不斷向外膨脹變大,兩根油條並在一起膨脹效果會更好。油溫較低時,單根油條也能在外層變硬前充分膨脹。

    油條之所以能膨脹,原因是面塊裡新增的膨大劑會在油炸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瞬間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氣,讓面塊在短短几秒內膨脹起來,最後定型。雖然氨氣氣味會讓人不適,但是由於氨氣溶於水,油條中氨氣的成分相對較少。

    而當氣體生成時,面塊的膨脹靠的是其中的麵筋所具有的彈性與延展性。麵筋是麵粉裡不溶於水的蛋白質。製作油條尤其需要延展性強的麵粉,因為在油條下鍋前還需要將其拉長,以增加受熱面積。

    當面塊下鍋後,其表層會在幾秒內被熱油炸熟,迅速固定成型,以至於限制了膨脹能力,使得單根油條炸出來的口感不鬆脆,形狀也不好看。因此,做油條時,應該以兩片面塊相疊,中間壓一下讓面塊黏合。當油條膨脹時,黏合處因較厚所以傳熱較慢,即使表層已經炸熟,結合處仍處於柔軟狀態,同時膨大劑仍在不斷釋放氣體,面塊還是可以繼續膨脹。

  • 6 # 海迪澈愛廚房

    油條兩根疊在一起炸,我個人認為油條在外面的部分因為直接與油接觸,溫高使它很快就迅速定型了,但是口感會偏硬一點點,而中間疊在一起的部分,因為沒有直接與油接觸更有利於他篷發。不知道我回答的問題是不是正確,希望知道正確答案的人給予批評指正。

    油條是一種傳統的中式麵食,長條形、中間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性,是中國古老的早點之一。如果油條再能配上一碗老豆腐南方稱豆腐花那就更加是美味了,油條雖然好吃,據研究得出常吃油條,不利於身體健康,那就偶爾吃吃解解饞就好了,自己在家做油條用量講究,健康衛生,安全放心,我們的健康有我們掌控。

    所需食材:

    雞蛋100克,水160克,鹽5克,植物油25克,中筋麵粉500克,泡打粉6克,小蘇打4克。

    製作步驟:

    1.把所有的材料混合在一起,有面包機的可以用麵包機的揉麵程式,如果沒有的可以用筷子拎起邊上的面向中間摺疊,反覆操作。2.直至把麵糰揉得比較光滑,把揉好的面上面抹上少許的植物油,用保鮮膜覆蓋,放在冰箱中過夜。3.第2天早上起床,案板上放少許植物油抹開,把麵糰放在案板上。4.將麵糰一分為二抻長,室溫鬆弛半小時左右。5.鬆弛好的麵糰平均分成12份,也就是24段或者按照自己喜歡大小分配。6.將面塊兩兩重疊,中間用刮板壓一個痕跡,但不要壓斷。7.全部製作完後鬆弛10分鐘。8.炸之前要把油條的兩端稍微捏緊,這樣炸的時候就不容易散開了。9.起鍋燒油,油溫在大約200度左右,放入油條進行炸制。10.油條放入後要前翻動,使4周受熱均勻。11.油條炸至兩面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 7 # 重慶小楊會做菜

    其實油條兩根在一起就是為了好看 一根的也有很多 一般快餐店都是一根的 這樣方便 效率也會更高 比方說肯德基 鄉村基 麥當勞都是一根的

    下面我給您分享一下我做油條的方法

    1. 準備半碗涼白開 ,放一點酵母粉攪拌。

    2.加入小蘇打和色拉油,鹽和麵粉和麵

    3.合好以後把麵糰醒一下,再次揉麵。

    4.揉好放入碗中蓋上保鮮膜發酵

    5.發酵一個小時

    6.案板上倒入色拉油,把麵糰放入案板上放點油揉搓,

    7.揉成一塊長方形體

    8.然後用刀切成片

    9.放置一會發一下

    10.發好以後上下放上兩片,用筷子中間壓一下

    11.起鍋燒油,取面片伸展一下

    12.下入油鍋就飄起來油溫就可以了

    13.一個一個下入油鍋內,中小火炸。多翻一下 慢慢炸 兩面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 8 # 皖北小鄭

    一根也可以,但炸出來的效果沒有二根的好吃。根據面與油溫的接觸面積不同受熱而膨脹的效果也不一樣。要想炸出來的油條好吃我們要掌握烹飪技巧:使用新油,不要用老油,炸油條要求油溫較高,動作要快。下面介紹一下如何炸出好吃的油條?

    材料:

    麵粉適量、酵母5克左右、泡打粉3克、雞蛋2個、鹽少量、油適量。

    步驟:

    1、取適量買麵粉,加入兩個雞蛋,5g左右酵母和少量鹽,用筷子充分攪拌,然後加入溫水和麵,面儘量軟一些。

    2、然後蓋上保鮮膜醒面半小時左右;

    3、取出醒好的面,和麵排氣;

    4、將面擀成片,上面抹油;

    5、用刀切成兩條;

    6、兩條疊加在一起,然後用筷子在中間壓,做成如圖;

    7、鍋裡放油燒熱,深入筷子冒泡,就說明油溫可以了,然後放入油條炸;

    8、炸得稍微上色後,差不多就熟了,撈出。

    油條,是一種古老的漢族麵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很多人誤以為,宋朝時,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透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被看做油條起源,其實,油條遠遠早於宋朝。具體時期不得考證。

    早在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就記錄了油炸食品的製作方法。唐朝時期,詩人劉禹錫就描述了油條形狀及製作過程:"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意無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

    油條的叫法各地不一,天津稱油條為果子;安徽一些地區稱油果子;東北地區稱大果子;閩南福建等地稱油炸鬼;潮汕地區等地稱油炸果。

  • 9 # 阿明美食小吃解密

    兩根油條纏在一起,中間接觸的部分則不會受到高溫油炸的影響,繼續向外膨脹,更加蓬鬆,酥脆,如果一根炸達不到這麼蓬鬆

  • 10 # 愛家美食記

    油條是我們中國傳統美食,可謂歷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唐朝以前,我們在看歷史劇的時候,畫面經常出現油條。油條口感鬆脆有韌性,深受老百姓的喜歡,特別是一些老年人現在仍然喜歡早晨來兩根油條,一杯豆漿或者配一碗粥,簡直就是早餐的標配。

    其實食材也非常簡單,主要是麵粉。我們看看油條是怎麼製作的。

    原料:麵粉500g,鹽5g,雞蛋1g,酵母5g,水270g,植物油適量。

    1,把鹽加入麵粉。

    2,把酵母粉用溫水化開,把水倒入麵粉裡,雞蛋打入麵粉裡,攪拌開和好揉均勻面和的要軟一些,這樣做出來的油條更蓬鬆,再倒入少許植物油,揉光滑,蒙上保鮮膜,常溫下醒發一夜 。

    3,第二天早上,先把案板抹上油,把醒發好的面放案板上,不用再揉了,直接平攤成型,切成自己喜歡的長度,要切成條狀,把兩個小條疊加一起,用筷子順壓一下,再把兩個小條的兩頭捏在一起。

    4,上鍋燒熱,倒入食用油,燒製七成熱,把做好的生坯拉長,放入油鍋裡,要不停的翻動,炸至金黃色撈出。

    酵母粉也可以換成泡打粉,小蘇打,這樣醒發的時間就短一些,製作過程基本一樣。

    那麼為什麼油條都是兩條面炸的,而不是一根炸的?這個是有一定講究的,用來炸油條的油溫非常高,如果一根油條下油鍋就會迅速變硬,這樣外表硬了,中心部分沒來得及膨脹不容易熟,吃起來口感就會特別老,而兩根粘一起炸,接觸油麵積不大,中間有時間膨脹開,這樣做出來的油條口感就非常鬆脆。

  • 11 # 趴窗看雨的小龜

    油條之所以是由兩條面粘在一起炸,這裡面有個典故,與岳飛和秦檜有關,據說是這樣的:

    一、與油條的起源有關:

    油條也曾被稱為“油炸燴”,是南宋時杭州百姓製作的早點食品。在1142年,民族英雄岳飛被賣國賊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施計陷害於風波亭。京城臨安(今杭州市)百姓知道了這件事後,個個都義憤填膺,對秦檜、王氏深惡痛絕。當時風波亭附近有一家專賣油炸食品的飲食店,店老闆正在油鍋旁炸食品,得知岳飛被秦檜夫婦害死的訊息後,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從盆中抓起一塊麵團,捏成一男一女兩個小人,並將它們背靠背粘在一起,丟進油鍋,口裡還連連喊道:“吃油炸秦檜啦!”他這麼一喊,周圍的百姓個個心裡就都明白他的意思了,便一齊擁上來,一邊動手幫著做,一邊幫著喊,還一邊吃。

    後來,由於捏麵人很費工夫,讓顧客老排長隊,因此王二和李四想出了一個簡便的法子,把一個大面團揉勻攤開,用刀切成許多小條條,拿起兩條,一條算是無賴秦檜,一條算是刁婆王氏,用棒兒一壓,扭在一起,放到油鍋裡去炸,仍舊叫它“油炸檜”。其他的飲食店見狀,也爭相效仿。於是,整個臨安城都做起“油炸檜”,並很快傳遍全國。

    “油炸檜”流傳到今天,許多地區已改稱“油條”,但仍然有地方叫“油炸燴”。油條的樣子還是用二條面中間用筷子壓一下再炸,特別是一些早點店鋪,油條在形狀和外觀上多數還是保持這樣。但如果是自已家裡炸油條,有朋友為了炸起來簡單,做起來就比較隨意,有用二根面的,也有用一根面的,而且形狀上也沒有嚴格的要求。

    二、二條面的油條在炸制時膨脹效果更好

    有專家曾研究過:當泡打粉和麵粉混合後,經加熱就會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這也是油條之所以能膨脹的原因。單條面的油條在接觸到熱油後,還未充分膨脹,表層在幾秒鐘內就被炸熟並迅速定型。而兩條面的油條表面積較大,其傳熱性大大降低,兩條面中間的粘合處相對較厚,不易定型,在加熱後其體積不斷向外膨脹變大,使整條油條變得越來越蓬鬆。

    不過,根據後來人的摸索與實踐,炸油條的時候,如果控制好油溫,在油溫比較低的時候,單根油條也能在外層變硬前充分膨脹。同時,在油炸過程中,時不時地翻動油條,讓其均勻受熱,這樣炸出的油條,在口感和外形上也可以很好吃。

    所以,美食的傳承與發揚在今天看來,既有延續也有自由發揮,充分地說明了美食的口味與飲食、生活的習慣相結合是廚師們的智慧的結晶。

  • 12 # 食酒g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油條是我們中國傳統美食,可謂歷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唐朝以前,我們在看歷史劇的時候,畫面經常出現油條。油條口感鬆脆有韌性,深受老百姓的喜歡,特別是一些老年人現在仍然喜歡早晨來兩根油條,一杯豆漿或者配一碗粥,簡直就是早餐的標配。

    其實食材也非常簡單,主要是麵粉。我們看看油條是怎麼製作的

    所需食材:

    雞蛋100克,水160克,鹽5克,植物油25克,中筋麵粉500克,泡打粉6克,小蘇打4克。

    製作步驟:

    1.把所有的材料混合在一起,有面包機的可以用麵包機的揉麵程式,如果沒有的可以用筷子拎起邊上的面向中間摺疊,反覆操作。2.直至把麵糰揉得比較光滑,把揉好的面上面抹上少許的植物油,用保鮮膜覆蓋,放在冰箱中過夜。3.第2天早上起床,案板上放少許植物油抹開,把麵糰放在案板上。4.將麵糰一分為二抻長,室溫鬆弛半小時左右。5.鬆弛好的麵糰平均分成12份,也就是24段或者按照自己喜歡大小分配。6.將面塊兩兩重疊,中間用刮板壓一個痕跡,但不要壓斷。7.全部製作完後鬆弛10分鐘。8.炸之前要把油條的兩端稍微捏緊,這樣炸的時候就不容易散開了。9.起鍋燒油,油溫在大約200度左右,放入油條進行炸制。10.油條放入後要前翻動,使4周受熱均勻。11.油條炸至兩面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3 # 使用者98490517406

    單面炸不容易炸透,整個油條色也不一致。所油條一般用兩片面皮疊加,中間壓一線條,,放入油內好翻兩面炸制,易透又色彩一致。

  • 14 # Z妙湛總持不動尊

    油條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產生氣體讓油條膨脹,但是外表皮又因為接觸到高溫迅速定型,膨脹的幅度受到了限制。而兩根油條纏在一起,中間接觸的部分則不會受到高溫油炸的影響,會繼續向外膨脹,所以就能更加蓬鬆,油條也更加酥脆可口。所以外焦裡嫩 開啟油條中間 就會看見緊緊挨著的是發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噴子和水軍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