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陌生的那面

    “以貌取人”古今同,歷史從來未走遠。

    春秋末期的澹臺滅明,比孔子小三十九歲,長得甚是醜陋。他想跟隨孔子學習,孔子見他其貌不揚,本想拒絕,但轉念一想,不能放棄任何一個上進的學生,便勉強收其為徒。澹臺滅明入學後刻苦學習,最終學有所成,成為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因差點失掉一個好苗子,孔子後悔地說:“以取貌人,失之子羽。”

    三國時,王粲十七歲時,就被皇帝徵召為黃門侍郎。他因長安動盪不安,便去荊州投靠劉表。長得很帥的“軍閥”劉表,因為王粲相貌醜陋,身體瘦弱,並且不拘小節(喜歡聽驢叫),所以不很重用他。劉表死後,王粲歸附曹操。曹操任命他做丞相掾,還賜爵“關內侯”。魏國建立以後,王粲因博聞強識,就負責制定典章制度。後人稱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真是唯才是舉,不看其餘。

    唐朝選拔人才的第一個必要條件便是“體貌豐偉”,也就是要身材挺拔,容貌英俊。第二是能言善辯;第三是書法遒勁;第四才是文采斐然。唐代詩人羅隱因其貌不揚而 “十試不第”。明初,朱元璋為顯示大明“國威”,換掉相貌平平的原定狀元郭衝,而欽點一表人才的吳伯宗。

    吳伯宗因為外貌優勢被欽點狀元,有的則因為帥氣而英年早逝!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衛玠覺得王敦不是忠臣,就到京城建鄴來謀生。京師的人聽說他相貌出眾,都來一睹他的“花容月貌”,因此道路堵得水洩不通。本就體弱多病的他,此時病情加重,去世時年僅二十七歲。

    相貌是父母給定的,不能改變;才華是後天修煉的,全憑自己!

  • 2 # 歷史偵探君

    說故事前先說兩個小段子:

    古時候男子上門提親,若長得好看,姑娘滿意,就會一臉嬌羞的說:“終身大事全憑父母做主”。如果長得醜不滿意就會說:“女兒還想孝敬父母兩年”。

    古時候英雄救了美女,如果英雄長得帥,美女就會一臉嬌羞的說:“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無以為報,唯有以身相許”。如果不帥就會說:“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無以為報,唯有來世做牛做馬,報此大恩”。

    但如果女的好看,英雄就會說:姑娘此話當真?如果女的難看,英雄會說:姑娘萬萬不可……從古至今,全都是套路……

    不論男女,相貌總是很重要的。在先秦時,就已經有了“威儀”一說。推選出的官員,必須看起來有比較唬人。晏子使楚的故事,其實是社會風氣的一個明證。齊國大夫晏嬰個子矮小,他出使楚國,楚王看不起他,就三次侮辱他。一次故意從大門邊開一五尺高的小門(狗洞)讓他進入,一次稱齊國無人才,派矮子晏嬰出使,一次在宴席押來小偷說是“齊人”。晏嬰由於說話機智,均巧妙地頂了回去,才讓楚王不得不向他道歉,嘆道“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到了漢代,崇尚陽剛之美,體貌豐偉、儀容端正是時代要求。魏晉、南北朝時,轉為偏好陰柔之美,即奶油小生與娘娘腔的男子頗受歡迎。唐朝確立了“身、言、書、判”的標準,身即身高、容貌,言即談吐、風儀,但唐朝反而是一個不那麼重視容貌的朝代。到了宋朝,對文人要求低,但武官,則一定必須身材魁梧之人。再到明清,文武官員則都必須在容貌上比較出眾了。你縱然再有才華,若容貌不佳,甚至身有殘疾,那狀元、榜眼、探花三甲,一般是輪不到你的。

    古代,為了頌揚男人的賢德,記下了一些著名的醜妻故事。一是皇帝的妻子嫫母,她被授予“方相氏”官位,可她的醜陋是用來驅邪的。齊宣王娶鍾離春(無鹽女),齊愍王娶宿瘤女,均有誡美色之意,但他們實際都有其他美麗女子相伴。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長得非常嚇人,她又黑又小,一頭黃髮,身形猥瑣,對成就諸葛亮的名聲起到不小的作用。東漢有一醜女孟光,立誓非梁鴻不嫁。梁鴻是有名的賢士、美男子,聽了孟光的誓約,主動來找孟光,結果當真娶了她。兩人琴瑟相和,安於清貧,留下“舉案齊眉”的經典愛情故事。梁鴻著書十餘種,成為東漢著名的隱士與詩人。

    但這些君王、名士娶醜妻的故事並不常見。缺什麼吹什麼,不常見,才成為傳奇。而這種為數廖廖的傳奇,除了成為後世腐儒空洞的說教與道德的虛偽外,對社會並無實際指導意義。在中國民間,真正的規則叫做“郎才女貌”。如果男子有才學,則相貌可以遷說些。再一個規則是“門當戶對”,如果相貌不怎麼的,兩家門第相當,則可結為秦晉之好。在古代社會,缺少自由戀愛,民間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許多男女婚前素未謀面,不知對方長得如何,性情如何,就稀裡糊塗結為夫妻了。男人無所謂,婚後可以納妾,逛窯子,女人則要守婦德,從一而終。但在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實際又有一定的自由選擇權。有人上門提親,或是女子已經看中了,授意的,或是在男方上門前來,設法見個面,讓心中有個底。所以,見男方長得帥,就願意全憑父母作主,若男方生得猥瑣,實在看不上眼,那就堅稱自己仍要在家服伺父母兩年。但在官宦之家,如果是屬於政治婚姻性質,那麼,不管女兒願不願意,父母許了婚配,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偵探君想說,千萬不能以貌取人啦,不信你看看馬雲。。。

  • 3 # 賀灝

    人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殊不可取。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揮大軍兵血刃拿下了荊州,幼主劉琮歸降。此時此刻,偏安西川一隅的劉璋坐不住了,懼於形勢他派出了別駕張松前住荊州欲與曹操交好。

    張松這個人見識通達,頭腦靈活,可惜長相頗陋,身材矮小,個性又很張揚,放蕩不羈。曹操剛克服荊州正志得意滿,張松這幅嘴臉很是讓孟德厭惡,至言語間對張松與西川多傲慢不屑之詞,張松極為不滿回到西川適逢曹操赤壁兵敗,張松便力勸劉璋與操決交,與劉備結盟以拒張魯。劉備不嫌張松貌醜,待之如上賓,張松遂獻圖以備將益州的地形,地貌,山川險要,兵器府庫,兵力部署一一告之劉備,使得劉備反客為主,吞併了益州,建立蜀漢政權,終得與魏、吳三分天下而治之。

    亦是孟德以貌取人所付之代價。

  • 4 # pku小動物

    按照《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的說法,澹臺滅明長相非常醜陋,孔子認為長相如此,才能自然有限,於是並沒有很看重他。最後澹臺滅明不但在其他諸侯處名聲遠播,而且率領三百門人弟子前往楚國,在楚國傳播孔子學說,成為儒學南傳的重要人物。故此孔子後來感嘆,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就是因為宰予這個人比較能說會道,結果卻“晝寢”,還參與了齊國的田常之亂,氣得孔子想跟他斷絕師生關係。對比澹臺滅明,孔子自愧自己沒有足夠的識人之明。

    澹臺滅明

    其實早已經有人把澹臺滅明向孔子推薦過。《論語》中記載,孔子弟子子游做武城宰的時候,孔子就曾經問過子游,說你在武城遇到過什麼賢人,會跟他一起說點什麼私房悄悄話嗎?(“汝得人焉耳乎?”)子游說,有位澹臺滅明,這個人平時走路都只走大路不走小路,從來沒有因為公事以外的事情到我的寢室來過。言下之意,這人行得正,不跟我來套近乎。但是顯然孔子見到澹臺滅明之後的第一印象不好,所以沒有足夠重視。

    在古代來說,以貌取人是非常普遍乃至正常的事情。《史記·留侯世家》說張良長得像女人一樣嬌弱,然而卻有如此智慧,就引用了孔子的以貌取人云雲。說白了其實就是張良個子小,今人覺得小個子腦筋靈活,不是傻大個,古人可不這麼想。容貌包括身高和體重,具備一副好身材,在先秦兩漢人看來,這就是才能的表現,是為古代的“顏值即正義”。

    張良

  • 5 # 以史為鑑

    主人公覺得對方醜,於是鄙視對方,結果慘被對方打臉,這就是以貌取人的最常見含義。

    以貌取人反被打臉的故事設定符合大家的心理,於是一些經典的故事都採用了這一設定,比如三國演義中劉備嫌棄鳳雛,曹操嫌棄張松,都被打臉。

    但是和以貌取人相對應的還有一個詞,叫做相由心生。

    一,林肯以貌取人

    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總統有一次親自面試一位應聘者,卻沒有錄用那個人。

    幕僚問他原因,林肯竟然堂而皇之地宣稱:“我不喜歡他的長相!”

    幕僚非常不解地問道:“難道一個人天生長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過錯嗎?”

    林肯回答:“一個人40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但40歲以後的臉卻是自己決定的,他要為自己40歲以後的長相負責。”

    於此對應的中國版本也有。

    《論語》.陽貨篇提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意思是一個人四十歲的時候大家還討厭他,這個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二,眾美女以貌取左思

    那麼一個人基因不算好,長的醜,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了?古代沒有南韓,人怎麼改變自己的相貌呢?

    潘安可以說是古代美男子的代表了,每次出門都被美女圍著馬車送瓜果。同時代的左思長得很醜,也學潘安坐在馬車上出門,結果被女的扔瓜果皮。

    但是左思醜歸醜,擋不住左思有才,三都賦一出,洛陽紙貴。可以說左思就是熟讀詩書氣自華的典範了。

    其實長的好看也好,長的難看也罷,人相處久了,一個有趣的靈魂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網上著名的一句話: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 6 # 搞哥讀史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有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到清朝的時候,還制定了一個特殊的制度——“大挑”。大挑選官的標準,不考察一個人的能力才華,完全看臉。

    只要長得帥就能當官,聽起來是不是很荒謬?不過這一制度,在清朝是實實在在的施行了的,並且作為科舉考試的一個重要補充,給許多士子提供了出仕的另一條路徑。

    一、

    清朝的大挑制度,起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乾隆皇帝頒佈了這樣一道詔書:

    “下第舉子中有年力、才具可以及時錄用者,特予格外加恩,揀選引見,分別以知縣試,教職銓補,俾得早列仕版。會試揭曉後,即行揀選,大省四十人,中省三十人,小省二十人。”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大挑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參加的。參加大挑的入場券,是舉人的身份。我們平常看古裝劇,可能覺得什麼狀元啊、進士啊,才是高階知識分子。其實,清朝的科舉,考上秀才已經不容易。考上舉人,相當於現在高考全省前幾十的水平了,是相當難的。

    考上舉人之後,理論上來說,已經有了當官的資格。但是全國的舉人數量,大概是進士的5倍,而編制就那麼多,很難才能輪到舉人。乾隆為了解決大量舉人候任壅塞的現象,就發明了“大挑”的制度,給數量龐大的舉人群體一個提前出來當官的機會。

    二、

    大挑一開始每6年舉辦一次,到嘉慶年間成為定製後,改為每9年舉辦一次。連續四次會試沒透過的舉人,即可參加大挑選舉。

    根據清人筆記,參加大挑的舉人會分成三個等級:“一等用知縣者,又借補府經歷,直隸州州同、州判,散州州同、州判,縣丞,鹽大使,藩庫大使,凡九班;二等以學正、教諭用,借補訓導。”

    即一等知縣,二等學政,而第三等,自然是沒選上,只好回家繼續備考。

    三、

    大挑選拔,在皇宮的內閣進行,由皇帝欽派的王大臣充當面試官。王大臣面北而坐,被挑者南面跪。

    當然,有許多士子覺得大挑像是選秀女,有辱斯文,不參加的也有。而參加大挑的考生們,則以每二十人為一班,進殿接受面試。

    大挑的標準,前面已經說過,主要是看臉,完全不考察考生的知識水平。具體的標準是八個字:“同、田、貫、日、身、甲、氣、由”。

    “同”指臉型方長,“田”指臉型方短,“貫”指頭大身長,“日”指肥瘦長短適中。這四種相貌,是面試官們比較喜歡的,一般都能透過面試。

    而“身”指體斜不正,“甲”指頭大身小,“氣”指單肩高聳,“由”指頭小身大。這種樣貌氣質都不太行的,就只能怪父母沒給自己生一副好皮囊了。

    四、

    晚清參加過大挑的著名人物,一個是吳棠,以舉人身份大挑知縣。後來慈禧秉政後,升任漕運總督、兩廣總督、四川總督,成了一方封疆大吏。還有一位是晚清的戶部尚書閻敬銘。據說閻敬銘參加大挑時,因為長得太醜,被主考的王大臣喝道:“閻敬銘出去!”所以閻敬銘後來只好又發憤圖強,透過正規的科舉考上了進士。

  • 7 # 杜少說歷史

    明朝建文帝時期的榜眼王艮。

    王艮,字敬止,建文帝二年榜眼。本來殿試對策為第一名,結果因為長相粗鄙,被年輕膚淺的建文帝朱允炆改為榜眼,而狀元是相貌堂堂的胡廣,李貫位列探花。三人又均為江西人。有明一代,江西是教育發達省份,猶如今日之黃岡中學、衡水一中,號“滿朝文武半江西”。王艮才華橫溢,成為翰林編修,參與編著《太祖實錄》、《類要》、《時政記》等書。

    靖難之役中,在南京城破的頭一天,互為鄰居的江西籍四大才子解縉、吳溥、王艮、胡廣在吳溥家相聚。解縉慷慨激昂,說一旦城破就要去太祖廟中自殺殉國。胡廣也隨聲附和,唯獨王艮默默流淚。三人離去後,吳溥之子說:“胡廣能守臣子之節,是好事。”吳溥卻說:“孩子,你還太嫩,這裡面真的會以身殉國的只有王艮。”話音剛落,隔壁傳來胡廣的聲音:“外面很亂,看好家裡的豬。”父子面面相覷道:“一隻豬都捨不得,怎麼會自殺殉國呢?”話音剛落,王艮已在家中自盡而死,以身殉國。

    第二天,曾經慷慨大義的解縉沒有去太祖廟自盡,而是策馬投降朱棣,並且推薦自己的同鄉胡廣。胡廣立刻投降,向朱棣叩頭謝恩。最後,李貫也投降,出仕新朝。

    建文帝二年的殿試狀元、榜眼、探花,只有被嫌棄醜陋的王艮自殺殉國,而狀元胡廣、探花李貫均依附成祖朱棣。李貫後來犯罪身死,臨死前還一直唸到:“我無顏去見王敬止啊!”

    建文帝朱允炆身死失國,恐也想不到,當初自己的膚淺,卻沒有改變一個純臣的氣節。皇帝以貌取人,而臣子卻死守臣節。可敬。

  • 8 # 代牧益州閻文平

    選妃之類的就不說了吧。

    唐朝科舉對相貌有要求,晚唐才子皮日休因此不得志,後來追隨了黃巢。但他兒子後來做了吳越國宰相的皮光業卻“美容儀”……

    還有就是後來也效力吳越國的羅隱了。宰相鄭畋的女兒是他迷妹。有一次羅隱去拜訪鄭畋,鄭畋讓女兒偷看。從此,鄭小姐再也不念羅隱的詩了。

    再說因為相貌得福的。

    唐高宗年間,大將王孝傑被吐蕃俘虜。吐蕃的小娃娃贊普見到王孝傑就哭了:您長得像我死去的父親!於是對他很禮待,最後放回去了。

    唐德宗年間,徐州兵亂,濠州刺史杜兼趁機誣陷從事李藩。德宗大怒,先下令處死,經淮南節度使杜佑辯護改為召入京城當面審訊。結果德宗覺得李藩儀態自然優雅,怎會是謀反之人?從此李藩做了朝廷官員,最後做到宰相。

    唐朝末年,掌握神策軍的大宦官田令孜聽說神策軍有個將領叫宋文通的風評很不好,就召宋文通來要清理門戶,結果見面後卻很喜歡,收為養子,取名田彥賓。不過這娃長得像老鼠,也不知道哪裡入了老田的眼,難道老田是看他比自己更醜,心理平衡了的緣故?後來這娃因為有功又改了ID,叫李茂貞。

  • 9 # 全歷史

    看見有人長得醜,我們都喜歡打趣他:“你怎麼長得跟鬧著玩似的。”殊不知,在對待顏值這件事情上,古人可比我們毒舌多了:

    “醜婦竟簪花,花多映愈醜。”

    “吾視之面容,欲刃之。”

    人長得醜了,不僅戴朵花打扮一下要被吐槽,還到了讓人想動刀的地步,古代顏控的怨念好可怕。所以,要說以貌取人的事例,古代還真不少。

    左思:我還是多讀書吧

    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句話用來形容左思再適合不過了。

    當年,國民老公潘安駕車穿行於洛陽大街小巷,姑娘們追出好幾條街,用水果使勁往潘安的車裡扔,創造了“擲果盈車”的佳話。然而這份美好,總得有個人襯托吧……

    這個倒黴孩子就是左思。

    (左思的逆襲之路)

    小左面板黑、頭髮黃、五短身材,活生生一個糙漢子,在以陰柔為美的魏晉時期,卻效仿潘安那樣在洛陽城裡閒逛。本以為自己也可以弄點小姐姐們的水果嚐嚐,沒想到引來的卻是老太太們的追逐。不要誤會,這可不是為了表達愛意,而是紛紛朝他吐唾沫。那唾沫星子,差點兒沒把他淹死。最終,他只得狼狽而歸。

    兩兩對比,誰醜誰受傷。左思竟然如此膚淺嗎?當然不是。

    相貌不足,才華來補,增長才華的唯一途徑就是讀書。於是,左思深居簡出,埋頭苦讀,寫下了《三都賦》。

    十年後,左思拿著自己嘔心瀝血之作拜訪當時的名家,名家們看後,沒有不被其文采征服的。經過一番品評,豪門貴族們爭相抄閱《三都賦》,一時間,讓整個洛陽的紙價飛漲。洛陽紙貴,可以說是左思行走江湖最大的金字招牌了。

    這時,誰還有那閒工夫管左思長啥樣?不管男女老少,紛紛開始吹捧他的才華,讓人彷彿看到了一個大型真香現場。

    支道林:對這個看臉的世界絕望了

    可是有時候,即便能夠做到才華橫溢,顏醜照樣會被人嫌棄。

    晉朝名僧支道林,天資卓越,二十五歲時落髮為僧,潛心研究佛經,見解頗為精妙,受到當時名士的推崇。然而,他因相貌醜陋,也遭遇過不少嘲笑。

    (支道林畫像)

    阮光祿還算客氣的,只是在私下調侃一番,居然還有人當面直言。比如王徽之,本來是去拜訪謝萬的,沒想到支道林也在。當時可能是支道林的神色看起來略微有些高冷吧,王徽之調侃道:“假如林公的鬍鬚、頭髮都在,是不是神情相貌會稍微好一點,不至於這般醜陋?”

    耿直的謝萬看不慣了,站出來說:“這神情相貌不佳,關鬍鬚、頭髮什麼事?”

    對於王徽之的這番調侃,支道林只得忍耐,自嘲道:“唉,反正我就長這樣了,你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估計支道林內心也是挺鬱悶的,說好的顏值不夠,才華來湊,怎麼到了自己這兒就不起作用了呢?心疼林公一秒鐘。

    選官也看臉,醜的靠邊站

    選官這麼嚴肅的事情,竟然也看臉?

    當然了!當官的長得不好,形象猥瑣,那還怎麼能樹立起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況且,一個長得奇醜無比的人整天在你身邊晃悠,你要是皇帝你能不糟心?所以,無論是女要選妃婚嫁,還是男要入朝為官,顏值高都是加分項。

    在唐朝,士子們通過了科舉考試之後,還必須經過吏部的選官稽核,稽核的內容就分為身、言、書、判四項。看見沒有,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身”,也就是形象問題。

    所謂“身”,其實就是兩點要求:一是必須五官端正,也就是顏好;二是身高也得達到一定標準,也就是高大。如果顏值和身高都離合格線差得老遠,那就給個芝麻小官,最慘的,連官都沒得做。

    因此在唐朝以後,有許許多多計程車子雖然寒窗苦讀數十載,卻被自己的顏值拖了後腿,最後還是當不了官。比如明朝的徐禎卿,是個大才子又能怎麼樣?長得不好看,還不是要靠邊站。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的人雖然能力不咋地,可是因為長得好看,照樣美滋滋地做了官。

    比如宋神宗時期的王迥,史書中對王迥顏值的記載是:“貌瑩寒玉,神凝秋水,姿狀甚美”。這顏值,要是放在當今娛樂圈,那可是妥妥的流量小生啊!

    (王迥畫像)

    然而,王迥這個人並沒有沒念過什麼書,知識水平也非常一般。偏偏他長得帥,於是,看在他顏值這麼高的份上,蔡確就向宋神宗舉薦了他。宋神宗一看,這小夥子,確實長得不錯,就讓他當個紀檢官員吧。

    再比如乾隆時期的選官方式“大挑”,那些沒能考中進士的學子,吏部根據他們的身形樣貌進行挑選,一等以知縣用,二等以教職用。

    看看,顏值鶴立雞群,連機會都比別人多了一些。

  • 10 # 沐澡堂塘主

    1.齊地人東郭先生長期在公車府候差,貧困飢寒,衣服破舊,鞋子也不完好。走在雪地裡,鞋子有面無底,腳全都踩在地上。過路人嘲笑他,東郭先生自嘲說:“誰能穿鞋走在雪地裡,讓人看上去,鞋上面是鞋子,鞋子下面是人的腳呢?”

    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帶領軍隊出擊匈奴,立下戰功,勝利歸來,武帝下令賞賜黃金千斤。衛青從宮門出來,東郭先生當道攔住衛將軍的車馬,拜見說:“王夫人新近得到皇帝的寵愛,家裡貧困。如今將軍獲得黃金千斤,如果用其中的一半送給王夫人的父母,皇上知道了一定很高興。”衛青感謝他,就用五百斤黃金作為給王夫人父母的贈禮。王夫人將此事告訴了武帝。武帝說:“大將軍不懂得做這件事。”問衛青從哪裡得來的計策,衛青就說:“從候差的東郭先生那裡得來的。”漢武帝就下令召見東郭先生,一番交談,知道是個人才就任命他為郡都尉。

    東郭先生就是所謂的身穿粗布衣服,懷裡卻揣著珍寶的人。俗話說:相馬因其外表消瘦而漏掉良馬,相士因其外貌貧困而漏失人才,大概就是在說東郭先生了。

    2.春秋末期,諸侯國中有齊和楚兩個大國

    有一次,齊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

    楚王早就聽說晏子身材矮小,就想乘機侮辱他,同時也顯擺一下楚國的威風。

    他叫人在城門邊開了個小洞。看見晏子來到城門,就叫人把城門關上,要晏子從小洞鑽進去。晏子表情很嚴肅的對接待的人說:"這不是城門,是狗洞,我如果訪問狗國,就從洞裡進去。你們回去問問楚王,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難道是狗國嗎?"

    楚王聽了接待人的傳話,沒有法子,只好叫人開城門迎接晏子。

    楚王雖輸了一著,但是他不甘心,還是想著侮辱晏子。

    當他看見晏子的時候,就輕蔑地笑了,問:"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

    晏子不動聲色地回答:"你這是怎麼說話?我們的國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家把袖子舉起來,就是遮天的雲,大家每人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大街小巷的行人肩擦著肩,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說中國沒有人呢?"

    楚王冷笑一聲說:"既然真像你說的這樣,為什麼打發你這種長相偎瑣的人來呢?"

    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回答說:"您的這一個問題,我不敢回答,說謊吧,恐怕有犯欺騙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您生氣。"

    楚王以為把晏子難住了,哈哈大笑說:"照實說,我不生氣。"

    晏子拱了拱手說:"中國有個規定,防問上等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把我派到您這兒來了。"說完,故意無奈的笑了笑,楚王只好尷尬地陪笑。

    楚王感覺失了顏面,就還是要找回來,他心中一動,又想了一個法子。

    楚王設宴招待宴子。大家吃得高興的時候,有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堂下經過。

    高高在上的楚王看見了,故意問:"那人犯了什麼罪?他是哪華人啊?"

    武士回答:"他犯了盜竊罪,齊華人。"

    楚王故作吃驚地對晏子說:"齊華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丟人的事情?"

    楚國的大臣都洋洋得意笑起來,認為晏子這回可算丟盡了臉,再也沒有話說了。

    誰知晏子站起來,拱了拱手,不慌不忙的說:"大王難道不知道嗎?柑橘種在淮南,又大又甜,可是若種到淮北,結的果實又小又苦,這還不是因為水土不服嗎?一樣的道理,齊人在齊國能遵紀守法,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變做盜賊,違法亂紀,也許是因為兩國的水土不同罷了。"楚王和大臣面面相覷,說不出話來。

    過了一會兒,楚王只好賠禮,說:"我本意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我不該以貌取人啊。"

    從此,楚王對妟子尊重起來,對齊國也不敢小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小米手機被人嘲笑買不起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