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登陸火星,這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要做什麼?進行得怎樣?
9
回覆列表
  • 1 # 空軍一號飛啊飛

    我們先來說說埃隆·馬斯克為什麼創辦“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起初,他建立這個公司這是為了讓大眾,進而讓國會對太空探索重新燃起興趣。他最初想做的就是購入俄羅斯的洲際彈道導彈,稍加改進,往火星上發射一個小溫室。然後人們會拍到歷史性的照片,發現這個紅色星球上存在綠色植物,公眾會震驚,國會會資金支援國家宇航局,最終這項技術會被用來登陸火星,埃隆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但現在事情並不是這樣發展的。

    當時俄羅斯想欺騙埃隆,他們的要價是原定價格的3倍,埃隆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尊重。所以,在返回的飛機上他給他朋友打了電話,對他說:“嘿,我覺得我們可以自己來做。”然後,他就創辦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他們需要資金,因此他們必須開發商業載荷,來支援他們發展火星旅行的技術。但是,在他們成功發射獵鷹1號,著手獵鷹9號的時候,他們的計劃成熟了。

    所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有了第一個火星任務。2018年,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發射紅龍號至火星。利用“龍二”飛船的結構,他們可以發射安裝在重型獵鷹上的太空艙。這將會是無人飛船,可以完成許多科學實驗,可能溫室實驗還是不可能完成,但我們可以期待。他們可以採用唯一的反推進火箭,進而獲得很多至關重要的資訊,瞭解如何在火星著陸。

    2到5年以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就可以發射大型火箭了。下個月,埃隆·馬斯克會在國際航空大會上宣佈火星殖民運輸建築。埃隆知道,你不可能一次只送上去4個人,在遠距離旅途中,一個龍身大小的太空艙也不會舒服。因此,他們會發明一個完全可回收的發射系統,可以將100噸負重的飛船送上火星。換算成人的話,就是每次100人。

    這將會是史上最大的火箭!

    儘管目前預測的日期是21世紀20年代早期,但你可能在21世紀20年代中晚期看到第一次火星旅行。儘管如此,這也比美國國家宇航局定的火星登陸時間早10年。我們目前所知道的火箭都是龐然大物,直徑13-15米,非常高、可重複使用,火箭引擎是以甲烷為燃料的“猛禽”引擎。這將100%可回收。第一部分會著陸,上端會裝載前往火星的乘客和燃料,然後再在火星重新加滿燃料,生產甲烷的裝置巨牛掰,然後就能返回地球了。隨著時間推移,一個基地會慢慢壯大成一個城鎮,然後變成一個城市,在世紀之交來臨前,就會有100萬人住在火星上。

  • 2 # cnBeta

    今年夏季,馬斯克則透露了該專案已取得了一些進展。具體點來說,運送火星宇航員的飛船尺寸有所縮減,這能幫助降低成本,同時修改版飛船還將適用於地球軌道的太空任務。

    之後,他又在Twitter上發文稱,減少飛船直徑的做法還能讓它們適應目前的SpaceX工廠大小。

    不過馬斯克並未公佈飛船修改的具體計劃及設計,據瞭解,他將在本月29日在澳洲阿德萊德舉行的IAC上揭曉。屆時,馬斯克將公佈最可能成為未來執行火星殖民計劃的飛船的幻燈片。

    除了SpaceX之外,洛克希德-馬丁也將會在IAC上公佈與火星相關的科研專案。據悉,這家公司正在為NASA設計一套火星基地營地。

  • 3 # jacky29322727

    實現星際殖民的第一步,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具劃時代意義的篇章。

    看過《星際迷航》的人都知道,當人類發現探索和開發外星成為可能,地球人之間就停止了無休止的內鬥,團結起來,共同面對外星拓展的困難。

  • 4 # 富貴如意天師慶平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使歐洲人的生存空間擴大了幾百倍,資源財富擴充了幾千倍,馬斯克龍飛船的目標肯定是比哥倫布大大大大地多……想吧!

    商人無利不起早,馬斯克肯定是為了發太空資源財!一個月球的一種氦3資源就夠人類用一萬年,等於幾百個地球上的石油資源,等於幾十億個洛克菲勒石油集團,如果用商業價值衡量值多少錢?單單氦3這一種資源可以說至少頂幾萬萬個蘋果公司!月球資源的秘密有多少更是不可估量,至於火星體積是月球的數十倍,其資源的蘊藏量有多少更是更是不可估量的不可估量,太空資源那更是更是更更是是不可估量不可估量的天文數字的財富,天才深知太空開發的巨大巨大巨巨大大的經濟效益!馬斯克雖然沒有我這樣的天賦但他也深知開發太空的經濟效益,所以敢於挑戰太空探索太空,完全是因為利益的驅使!假如馬斯克能夠開發火星資源那種前景不可估量,而且還會為馬斯克公司的知名度創造神話的宣傳效果,名利雙收的事天才肯定會努力做到的!!

  • 5 # 鎂客網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下馬斯克為什麼把火星作為探索的目標?

    火星作為八大行星之一,是距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遍佈沙丘、礫石,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大氣中二氧化碳為主,95.3%是二氧化碳,2.7%的氮氣和其他。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每年經常有塵暴發生。核地球相比,火星地質活動較不活躍,地表地貌大部分較遠古活躍的時期形成,有密佈的隕石坑、火山或峽谷。

    火星和地球一樣有南北半球,有季節差別。(但是對於地球人來說,都是冬天。)火星上的平均溫度,約為零下55攝氏度,冬天有零下133攝氏度,夏天的白天有27度,但是晚上溫度和冬天溫度差不多。這溫度,東北的老鐵們也受不住啊。

    但是,經過科學家們不斷的探究,發現火星相對於其他的星球,還是最像地球的,條件還是友善的。雖然太陽照射點與非照射點溫差很大,氧氣濃度也很高。但是液態水的存在,以及火星上的礦物樣本分析顯示,樣品中含有磷、氮、氫、氧碳等,支援生命存在的關鍵化學成分。

    馬斯克的殖民火星計劃是要做啥呢?

    其實這個聽起來更像科幻,因為馬斯克更多的問題還停留在如何使飛行器可重複使用?如何在太空軌道上進行補給?如何製作並正確使用推進劑?如何搭載多人和貨物去火星?

    早期,馬斯克說想要去火星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基地,一個迴圈的生態基地。讓地球人成為一個可以跨星球活動的人。

    10月15號,馬斯克回答網友提問時說:“我們的目標是把你送到那裡,確保推進劑生產和生存的基礎設施到位。一個粗略的比喻是可以把我們想做的事情比作修建洲際鐵路。在火星上生活需要建立很多行業,這要由其他公司和數百萬人來完成。”

    也就是說,並不是馬斯克要在火星上建基地,他們的任務只是把人類送過去,並開發製造人類在火星上生存、生產所必須的系統。

    馬斯克火星計劃是一種對未來地球災難的防範,「在某種意外使得地球科技倒退之前,讓我們趕緊去做這件事吧。而這個基地能在飛船無法飛行之前完成自給自足的任務嗎?......我的意思是,我們不能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毫無可能……所以我認為,我們必須承認第三次世界大戰絕對有發生的可能,而如果它真的發生了,那絕對會比人類歷史上所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要糟糕,比如說核武器就會被使用。我的意思是,到時候絕對會出現強大的反技術運動,宗教極端主義也會增加,就比如像今天的 ISIS 這樣。」(馬斯克原話)

    我們可以看出馬斯克去火星,更像是一種極具遙遠目光的逃避未來可能會在地球上發生的巨大的災難,儲存人類的種子。

    也有許多人對火星殖民計劃進行道德批判,認為我們不應該再奴役一個新的星球。對此,只想用劉慈欣在三體中說一句話回答:文明的第一需要是生存。

    現在我們對地球以外其他星球的探測還屬於最基礎的操作階段,所要克服的問題多種多樣。也許,我們在未來去火星上就是去買賣土豆。

  • 6 # 氪奇檔案

    其實想去火星的不止馬斯克一個人,還有美國的畢格羅宇航公司、傑夫貝索斯的藍色起源、迪拜政府、印度...都想去,只是馬斯克比較激進,並且SpaceX早期拿到了很多核心技術,最好的方式就是升級並應用。

    1.美國法律允許獨立的機構或個人以優先順序的方式佔有外星土地並開發或出售,所以很久以前就有一些地產商在叫賣月球的土地了,所以對於很多有實力的“玩家”來說,誰先去了,誰掌握的核心技術和機密就多,誰強,誰佔的地就多。從商業的角度來看,現在投100億進去只要能上火星,未來帶來的發展空間可就不止100億了。所以無論如何要先佔地盤。

    2.這是個很難在短期實現的夢想,所以它也是一個絕對值得期待和投資的故事。這樣做某種層面上是一種PR的手段,可以讓投資人對公司越來越有信心,也可以吸引更多的隱形富豪慷慨解囊。一些頂級的投資者或者富豪都對未來充滿了期待,馬斯克知道這些人的需求,所以就從精神上滿足大眾的需求。

    上面這兩個結論一是來自美國律法,很多公司爭先恐後的去月球、火星,就是因為現在政策放開了,給了很多人機會,所以不去白不去,錢留著也死了也帶不走。二是曾經有一次專訪馬斯克的時候他自己說的,“為了公司形象和未來發展,是要給人們塑造一個充滿信心的未來計劃,這樣才可能有目標倒逼來實現這個計劃”。

    以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和水準,我們已經完全有能力在火星建造殖民基地了,無論是對大氣生態的模擬、人造環境、災難預防、創新材料還是可再生資源、綠色生態鏈、食物鏈等等,只是還差一件事,就是“開往地外行星的列車”——下一代火箭技術。

    所以馬斯克前不久公佈了它的新一代火箭推進器和宇宙飛船。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話,為什麼不去呢?更何況對於一個公司來講,風險雖然是巨大的,但回報也是巨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騙人會有什麼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