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來自c羅的帽子戲法
-
2 # 家有女寶初長成
個人覺得這個是家長透過觀察孩子就能夠有判斷的。
孩子上一些興趣班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各項能力,又可以享受到不同事物帶給自己的新鮮和快樂,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有些孩子樂在其中,有些則被迫而為之。對於後者來說,這可能就不那麼好了,影響孩子的心情,限制孩子的自由,甚至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負作用。
首先一個判斷標準,很簡單,興趣班是否是孩子渴望參加的還是因為家長的態度,滿足家長的要求而參加的。如果是孩子自己願意並積極主動參加,那可能就是他的興趣所在。孩子會樂在其中,不會有負面效應。另一方面,多觀察孩子的學習進度,或許開始喜歡,後來因為老師的原因或者遇到困難就想放棄了,家長需要給足關心,多加鼓勵和引導。瞭解她的真實想法,才能讓孩子更有興趣,更努力。
其次,是否因為太多種類的課程,孩子身心疲憊。身體或者思想上面都表現出了疲憊感,有的孩子可能會和家長反映他的心理,如果孩子對你說了,那麼就要根據他的興趣和性格,有所取捨。也有一部分孩子只是默默忍受,但還是可以根據他去學習的情緒,可能沒有一點激動或者欣喜,那也可以初步斷定他不開心,不願意。這時候就可以找她談談,是否願意做選擇,喜歡什麼,想要繼續或者放棄。及時發現問題,就不會產生更大的健康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是,報興趣班時家長最好和孩子溝通,以孩子的興趣為基礎,結合對她的瞭解,給她建議。在孩子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去選擇。人的精力有限,不要貪多。一方面孩子未必喜歡,另一方面,貪多嚼不爛,最後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合理,適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的興趣班,應該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
3 # 莫雨竹說育兒故事
這個問題,我看到的是問題背後父母的焦慮。
首先送孩子上很多興趣班,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狀況?如果是父母強迫,那麼傷害孩子的不是興趣班,而是在親子關係中出現強勢教育或者權利之爭。孩子感受到的壓力不是興趣班帶來的,而是父母給的。
那麼如果並不是父母的強迫,而是孩子自己給自己的安排。(我身邊很多傳統教育的大孩子,到了假期,自己就給自己加壓,去報很多興趣班,一怕自己放假功課比同學差,二是暑期不會太無聊)。因為傳統教育的趨勢與社會注重精英教育的模式,所以孩子自己對自己有了適應環境的安排,那不存在傷害孩子這個內容。那是孩子自己的選擇,相信他自己可以面對。
還有,這個問題是實質父母的心態問題。如果你不覺得傷害,對於孩子來說沒有那麼大傷害。
最後我還是想說,小小孩其實不需要什麼興趣班,父母陪伴到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興趣班。
回覆列表
我想說孩子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也要多在意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也要分清一個問題: 是孩子真心想學一些特長,還是家長逼孩子學。
家長一般是看別的孩子,週六週日一天上七八個興趣班。覺得自己家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就讓孩子去報五花八門的興趣班。
第一費錢,第二孩子學不了那麼多。孩子也會疲倦,家長老是逼孩子學這學那的,導致孩子慢慢失去了興趣。
孩子上興趣班的最佳年齡彙總!家長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