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然然沒卵用

    楊廣還做過一個更有名的事,殺害自己的父親,無論楊廣做過多少壯舉,最終卻落得被屬下勒死的下場,歷史書寫者往往只會對成功者大書特書,而失敗者只會寫他失敗的結局,有多少人知道當年項羽所向披靡,而劉邦十戰九不勝,後人只知道劉邦打敗了項羽,而那是唯一一次打敗項羽。總的來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失敗者被記住的只有他的失敗。

  • 2 # 快樂驛站yangguotao

    眾所周知,歷史自古以來都是由勝利者撰寫,新朝推翻前朝的時候,一般都會捏造一些沒有的東西來汙衊前朝統治者,目的就是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而隋朝皇帝楊廣是被黑的最慘的一位皇帝。 第一次將青海納入中國版圖的就是這位亡國之君楊廣。公元609年,楊廣親自征討吐谷渾,大敗吐谷渾,隨後又乘勝追擊打到青海湖,成功的攻破了吐谷渾都城伏俟城,併成立了西海、河源、且末、鄯善四郡,至此,青海省正式納入了中國版圖。 後來清朝推翻了明朝,一統中國後,便多次在西藏地區發生戰爭,剿滅一些不服從清政府管理的蒙古部落以及一些入侵軍隊,在剿滅的過程中,青海省就是主要的補給基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後來清政府在青海設立了管轄大臣,統管玉樹、果洛等地區。 楊廣和秦始皇一樣,都是屬於暴君,但都不是昏君。就個人政績而言,楊廣的功績還沒有幾個皇帝能夠比得上,武有滅吐谷渾、征討契丹,大破突厥、征討琉球、三徵高句麗等,文有開創科舉制,隋朝大運河至今還在沿用。

  • 3 # 井觀1970

    歷史不能還原,可以考究,隋煬帝楊廣是不是昏君?我認為是!表現有三:首先好大喜功急於求成,顯示國力接見使者京都路邊的樹都裹上綢緞不靠譜,龍船下江都,他幹了,這樣的例子不少;其次不辨忠奸,到最後拆臺的多護駕的少,說明用人上走了偏路,死在宇文化及手裡算報應;最後是兩個戰略決策失誤葬送了大隋,一是舉全國之力征高句麗,沒考慮選北方精兵良將,穩紮穩打不至於遺恨遼東造成天下大亂,二是關鍵時期不穩守長安洛陽反而跑揚州,走上了不歸路,這是昏庸的表現。

    楊廣缺點錯誤是這樣,他的功勞貢獻不能選擇性忽略:楊廣為隋朝開疆拓土,開科舉修運河,建國有糧庫——瓦崗寨就是一個戰略倉儲基地,吸引了眾多豪傑。人口財富空前,這是一個有作為的帝王實踐完成的,能力算突出的,在亡國之君中,霸王要排第一,楊廣排第二沒問題,比崇禎優秀許多。

    唐朝楊廣的表弟表侄李淵李世民不厚道,只有抹黑這位倒黴親戚才顯示江山來的正當,扣點糞便在所難免,實際國力到唐明皇時期才恢復到楊廣中期的水平!加上《隋唐演義》在民間廣泛傳播,楊廣昏君形象就定型定性了。至於殺兄霸嫂欺娘戲妹跟真的一樣,昏君嘛,什麼壞事幹不出來?這對楊廣明顯不公平,悲劇人物可憐可敬沒有用,誰讓他失敗亡國了呢!

  • 4 # 方士的知識樂園

    在說楊廣之前,先看一首詩歌,這首詩歌,是摧毀大隋的開端,也是大隋滅亡的本質。

    “長白山頭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長矟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劍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我是山東章丘一個看透世事的人

    看我帥氣紅上衣錦色揹帶褲

    我手擎長槊伸到半空中,片刀發出比太陽還耀眼的光芒!

    我上山就以獐鹿為食,下山就吃牛羊!

    如果官兵到了,我想也不想提刀就迎上

    假如不用到遼東去送死,就算砍掉我腦袋又怎麼樣?!

    這首詩歌,充分展現了當時民間對隋朝到了何等憤怒。

    這首詩歌的背景是,楊廣為了征伐高麗,他釋出敕書,強令天下的富人們為國家購買軍馬,一匹軍馬的價格居然因此而飆升到十萬錢;同時,命各地官吏細心挑選、查驗兵器,“務令精新”,如果發現有粗製濫造的,負責檢查的人一律斬首。這些事兒一直忙乎都大業七年。

    二月十九日,隋煬帝坐龍船從江都出發,北上涿郡。二十六日,他在途中正式頒佈了征討高句麗的敕書,要求全國軍隊向涿郡聚集,“又發江淮以南水手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鑹手三萬人,於是四遠奔赴如流”。

    東萊(今山東掖縣)領受了造船三百艘的任務。阿廣催逼幽州總管元弘嗣,元弘嗣催逼各級監工,監工就催逼民工。結果,民工們夜以繼日地泡在水裡,腰身以下因此而腐爛生蛆,死亡比例竟高達百分之四十。運送軍需及糧食的民工有數十萬人,“填咽於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

    之後,就是開始了民眾對於隋的全面造反,在山東,清河鄃縣(今山東省夏津縣)人張金稱聚眾數百,反了;在河北,信都蓨(今河北景縣)人高士達以高雞泊(今河北省故城縣西南)為根據地,也反了……在評書裡,將從此開始的隋末造反潮稱之為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

    這些起義開始並不大,但是已經是極為糟糕的發端。而此時楊廣卻並未就此停手,反而又發動新的徵高麗的徵兵,在天下亂象起來時,身為君王不坐鎮中樞,還帶著最強的果敢軍離開了首都,把當時天下興亡的最關鍵地關中扔給別人,自己跑去了江都。

    隋的普遍造反潮,在中國曆代都是很特殊的。並非天災,也不是君權旁落,更沒有足夠威脅的外敵牽扯。也不是大軍在外,內部空虛,隋也不是末世積累,重病難返。當時隋僅二代,國庫豐,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能聚財搜刮的君王。隋得天下也沒有大規模亂戰,民力損耗極小。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楊廣接的盤子可以說最好的了。

    然後,他就把這個蒸蒸日上的大帝國玩死了。隋亡,就是楊廣一手摺騰出來的。這要不是昏君,什麼是昏君?

    楊廣是個昏君,也是個能人,超級強者,但是就如南轅北轍,越有能力越破壞大。君王優劣,看行不看心。楊廣過於優秀,因此覺得自己英明神武,不聽別人勸諫。而且作為君王,他好虛榮,第一次徵高麗,他聚眾百萬之兵,而他自己做了什麼。

    他出發時把宮裡所有打鼓的、吹鑼的,所謂的鼓吹樂隊都帶到了涿郡臨朔宮,同時還把以高昌王為首的一大批藩屬君王和各國使者一併帶來涿郡,他的目的既是想讓這些人一睹大隋官軍風采,同時也嚇唬嚇唬他們,所謂殺雞嚇猴殺一儆百之效。

    如此超大規模的軍事調動,其本意竟然不是戰爭而是恫嚇,在正式討伐高麗的詔書中,他不僅把高麗王高元比做“迷昏不恭”“無事君之心”的“小丑”,而且將百萬大軍將如何分成左右兩翼、兩翼二十四路大軍將如何全面鋪開,都說了個清清楚楚。還沒行動,他就把自己的部署和調動多告訴敵人了,他認為,就憑我們這百萬大軍,高麗那邊除了投降,還能有別的出路嗎?所以他在詔書裡也信誓旦旦,保證不但要對高麗國的國王高元“弘之以恩”,對“歸朝奉順”的其他高麗臣民也要“鹹加慰撫,各安生業,隋才任用,無隔夷夏”。我不拿你們當外人,你們要怎麼怎麼樣。

    百萬大軍不是立足於打,而是立足於撫,考慮的不是打法,而是撫法。作為這場戰爭的策劃者和最高統帥,楊廣就這樣拉開了堪稱是世界史上最奇怪的一幕。因為怕軍將貪功冒進,楊廣下令各路軍主帥有事必須上報給他,諸將互相牽制,誰也不許擅自揮師挺進,誰也不能不聽上面的統一指揮、統一佈置。他同時還在每支軍中專設“受降者一人”,這個人的任務是“承詔慰撫,不受大將制,戰時為監軍”。每支隊伍專門設一個負責招降事宜的人,這支部隊的主官管不了他,他只對皇帝負責,投降時他就處理投降事務,平時就監軍。

    楊廣以舉國疲累發動的這場戰爭,從開始就自己設定為,我百萬大軍所到,敵人哪裡敢抵抗,自然就投降。這個想當然,在後世也發生過一次。北宋連金滅遼,就覺得我們進入燕雲十六州,這些漢人百姓,自然會提壺以應,可以幾乎不戰而勝。結果被已經是末路的遼兵打的慘不忍睹,民眾對北宋根本沒感覺。也導致了金人看到了宋人戰力之軟弱,這是兩年後金人開始全面攻宋的第一導火索。

    戰略目的錯誤,導致了楊廣徵伐高麗的失敗。

    劍橋隋唐史的分析,,楊廣在某種程度上屬於一個希望完美的政治家,他不能容許任何人對他的才華才能表示懷疑。不管這種懷疑是確實存在的還是曾經存在過抑或壓根就是子虛烏有,他都不能容忍。他很少或者幾乎就沒有聽從過臣下的勸諫,就是因為他不能容忍這種懷疑。

    楊廣無法接受失敗,徵高麗以及被突厥圍城的兩次慘敗,讓楊廣受到了嚴重的心理打擊。原本那個才華橫溢,驕傲如天上雄鷹的楊廣,變成了逃避現實的懦夫。

    楊廣的前半生,可謂幾乎完美的半生,出身富貴,才華橫溢,乃是天之驕子。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展翅於天的他才看不到地上螻蟻般的百姓疾苦。

    李世民出身和他接近,同樣才華過人,但是李世民就在隋末的亂世中,看到了百姓的力量。因此李世民吸取教訓,總結出水能覆舟這個概念,定下了養民以國的國策,才奠定了日後唐的成功。李世民的以史為鏡,我們可以認為,他就是以楊廣犯得錯誤來作為鏡子的。

  • 5 # 國家人文歷史

    在傳統史家以道德為基準的評價體系中,隋煬帝是暴君,也是昏君。修運河也罷、親征也罷、三徵高句麗也罷,後世的評價在於他在短短几年內的對民力的過度損耗,這種竭澤而漁的方式必然要為後人所詬病。更何況楊廣本身也並非完人,有很多的缺點,有些對於一個以“皇帝”為職業的人來講,是致命的。

    然而為隋煬帝打抱不平的人從來都有,尤其是現代史學家們更是在盡力還原一個真實的楊廣,也就是不單一的以昏庸還是英明來定義一個皇帝,要全面的看待楊廣之功過。簡單地說,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隋煬帝則進而發明了進士科,僅此一項功績就足以笑傲古今了。大運河的開通方便了南北漕運、貨物流通,同時也使南方的物資更容易北上前線。隋煬帝修大運河確實有他的私心,但他對河道整體的建設有著科學的規劃,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後,完結了曹操、桓溫、劉裕等人的未竟之功。洛陽在幾百年的衰敗後再現輝煌,估計人口在百萬以上。

    後來的李世民透過與楊廣一樣的不正當手段登上皇位後,努力將自己包裝為一個英明之主。他與大臣們談及那位表叔時說,“煬帝恃此富饒,所以奢華無道,遂至滅亡。煬帝失國,亦此之由。”將隋煬帝亡國歸之於他的大興土木與奢華無度。然而事實正如學者袁剛所說,“隋煬帝區別於歷史上諸多昏君的一個最大特點是,他不是一個只顧個人享樂而無所作為的君主,他想幹好事幹大事成聖王之業,想大有作為。但幹好事的心太大,結果走向了反面,成為亡國之君。”楊廣這位天才,用十幾年的時間就掏空了大隋的血肉,但為李唐三百年天下留下了筋骨。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沒說的,強大的統一大帝國隋朝在隋煬帝的手上給敗了,在這個殘酷的事實面前,隋煬帝不是昏君都沒有辦法。

    咱們見過一種情況,就是往往結束亂世後的國家,很多都是短暫的,比如春秋戰國亂世之後短暫的秦朝,三國亂世之後短暫的西晉。從這個角度來講,南北朝亂世之後的隋朝成為一個短暫的國家,似乎也並不能說隋煬帝就要背好大的責任。因為讓人感覺這其實是一種宿命,一種“歷史規律”。

    其實不然,任何事情都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一具體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隋朝根本就不該亡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可以拿隋朝的第一代皇帝隋文帝與秦朝的第一代皇帝秦始皇比較來分析。

    (隋煬帝)

    秦始皇暴虐,對天下實施嚴酷的法治。隋文帝剛好相反,他仁愛,是有名的仁君,朝中大臣服他,天下百姓愛他。秦始皇大興土木,修阿房宮、萬里長城、秦直道,勞役太多。但是隋文帝沒有這些,宮殿都很少修,而且他還比較節儉。秦始皇在國民經濟上沒有什麼發展,沒有復甦經濟的措施。隋文帝則有很多,而且他的統治,被稱為“開皇之治”。秦始皇滅六國,殺諸侯,搶女人,積怨太多。但隋文帝沒有這些殘暴行為,積怨不大。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秦朝在秦始皇的時候就已經搞亂了,就已經註定要滅亡了,秦二世不過是背了黑鍋而已。隋朝則不一樣,隋文帝開了一個很好的頭,實現了政治清明、經濟復甦、百姓擁護,可以說,一切都在欣欣向榮地往前發展。可是到隋煬帝的時候,這個國家給推翻了。大家評價一下,責任不在隋煬帝身上在誰身上?隋煬帝不是暴君誰是暴君?

    (隋文帝)

    有人可能就提出不同意見了,說隋煬帝做了很多大好事,比如開科舉,找了一條選拔人才的好辦法。但其實這辦法是隋文帝找到的,隋煬帝不過是繼承完善而已。

    再比如說修運河,加強交通。這個確實對漕運和灌溉有幫助。還有徵吐谷渾與高句麗,對加強邊防也有好處。但是這三項,有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對老百姓勞役太大。這種勞役,差不多相當於秦始皇時期的勞役。可以說,因為這些行動,好端端地把他爹的一點點積蓄給折騰光了。

    反過來,如果隋煬帝別那麼多折騰,給老百姓多休養生息,讓國家變得強大以後,再做這些水利呀,徵邊呀,就像漢朝經過了文景的休養生息,然後即便漢武帝開疆拓土,也沒有什麼問題了。

  • 7 # 中孚鑑

    隋煬帝楊廣開科舉,修大運河,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本是有大功的。

    首先,隋煬帝楊廣本是隋文帝的次子,皇位來的不正,殺兄弒父欺母。這些是人所不齒的。同時他的荒淫也更有名,有句話是“女子對朕而言。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其餘皆可。”可見他荒淫的程度。

    其次,楊過修大運河,雖然修成之後,千百年來的人們,受到了大運河帶來的實惠,是利在千秋的。但是就當時而言。他為修大運河,動用數萬計的百姓民工,讓當時的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於是在隋煬帝時。狼煙四起,起義不斷。之所以有起義的,說明當時的隋王朝不得人心。逼的人起義。既然朝廷不得人心,朝廷的主人當然也不會有好的名聲。

    最後,隋煬帝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是把他們打敗了,彰顯中華國力和文化。讓周圍的小國臣服於隋。

    但是隋煬帝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常年的征戰,國庫已經空虛,大隋朝已經是外強中乾,金在其外,敗絮其中了。

    在這種情況在,隋煬帝還一慣的我行我素,壓迫百姓。施行暴政。俗話說,苛政猛於虎。名聲當然不會好。

    所以說,隋煬帝雖然有大功,但是也有大過,這就是有功的隋煬帝為什麼被稱為暴君的原因。

  • 8 # 紅黑聖西羅

    楊廣,史稱“隋煬帝”,這個“煬”表示好內怠政、外內從亂,是李淵給他安上的,屬於惡諡,但李淵還算明白,沒有用昏庸無能類的諡號。

    李唐自己也清楚楊廣的功績和能力,但清楚歸清楚,怎麼做還是得從政治的角度出發。所以,楊廣的惡名從李唐時就已經定性了,還有一部分惡名是瓦崗軍和民間傳出來的,比如弒父淫母等。

    其實提問裡把楊廣的功績已經說的比較全了,這裡任意一條放在其他皇帝身上,都是大書特書,永載史冊的,而在楊廣身上,所有人都只會罵他“昏庸無能,荒淫無道”。

    我一直覺得,從隋到今,有資格罵楊廣的人只有當朝百姓,其他人都沒有一丁點資格去罵他,尤其是寒門仕子!

    楊廣在位14年,有10年不在宮中,難道都去風花雪月、遊山玩水了嗎?我不會告訴你楊廣其實在忙著打契丹、大宴突厥、滅吐谷渾、征討占城和琉求、三徵高句麗,還有開運河、建東都,稍微閒下來還要忙著編律法、藏書、寫寫詩……

    後世評價他,可以說他無德無量,但他的千秋大業是無人能抹殺的。

    公道自在人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讀不下去,能不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下它的偉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