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之子在攻下四川后,盡滅關羽後人,這固然因為關羽陣斬龐德,但不應該是全部原因。
我們知道,戰爭無情,生死由天。龐德帶著棺材打仗,本身就表明了心態。關羽跟龐德本無個人仇隙,是因為戰爭公事才相互拼搏。這好比球場上剷傷對手。而且,關羽對待龐德,是勸降在先,未果後斬殺,也是成全了龐德的節氣。這種做法很多,張任不降,諸葛斬之。陳宮不降,曹操殺之。只要不侮辱屍體,合理安葬,就算是盡了道義,畢竟雖是對手,也是同行啊。
另外,呂布投降而不允,殺之,這種情況很少見。但呂布無子,沒辦法報仇。于禁求降,允,回去後卻受盡侮辱。所以殺與不殺,並不能說明什麼,被殺,可能是名垂青史,投降,可能晚節不保。殺了不投降的武將,在一定程度上是幫他保持名節,更何況龐德本身就如陳宮一般求死?關公不可能每天大魚大肉伺候著,遊說著,既不現實,也不尊重對手。前線打仗很緊張,不投降一般只好殺掉,軍糧都緊張,哪有餘糧伺候叛逆?除了大奸大惡之人需要交由朝廷發落,一般都戰場宰殺了。
所以說,龐德之子滅門關家是不道義的。你最多羞辱別人一下,或者殺長子報仇也就算了。
另外,西蜀是投降的,不是打下來的。對待降國將領,是朝廷說了算,鍾會和鄧艾都是沒有權利隨意處置,更何況龐會?
還有,劉家和關家關係很好。即使國君投降,依然可以提出條件。從邏輯上推理,劉禪不可能坐視龐會滅族關羽而不管。甚至可以推廣一下,魏國將領滅任何一個蜀國將領的全族,都犯了戰爭罪,更何況是殺大名鼎鼎的關家。關羽死後可是被曹操隆重安葬的,龐會那時敢放個屁?怎麼不說我家和關羽不共戴天了?
總之,關羽斬殺龐德是在戰場,而且是招降不成後殺掉,符合戰爭潛規則。龐會在蜀國投降後殺死降將及其家屬,是非常不合適,甚至是犯罪的。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無從査起,最大的可能是,魏國的重點關注放在了鄧艾和鍾會的內鬥上,放在如何順利收取四川。其他細節無人顧及,造成龐會混水摸魚,公報私仇;而劉禪懦弱沒良心,放之任之。無論是什麼具體原因,這都是一個悲劇。龐會這麼幹,也把自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要說戰場仇恨,非止一家。甘寧曾在保護黃祖撤退時箭殺凌操,後來投降孫權,凌操之子淩統和甘寧一輩子沒有和好。張繡殺掉曹昂(亂軍),曹丕繼位後一直不原諒張繡。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淩統和曹丕作為都沒有傷害投降的仇人。龐會只能說小人了。
龐德之子在攻下四川后,盡滅關羽後人,這固然因為關羽陣斬龐德,但不應該是全部原因。
我們知道,戰爭無情,生死由天。龐德帶著棺材打仗,本身就表明了心態。關羽跟龐德本無個人仇隙,是因為戰爭公事才相互拼搏。這好比球場上剷傷對手。而且,關羽對待龐德,是勸降在先,未果後斬殺,也是成全了龐德的節氣。這種做法很多,張任不降,諸葛斬之。陳宮不降,曹操殺之。只要不侮辱屍體,合理安葬,就算是盡了道義,畢竟雖是對手,也是同行啊。
另外,呂布投降而不允,殺之,這種情況很少見。但呂布無子,沒辦法報仇。于禁求降,允,回去後卻受盡侮辱。所以殺與不殺,並不能說明什麼,被殺,可能是名垂青史,投降,可能晚節不保。殺了不投降的武將,在一定程度上是幫他保持名節,更何況龐德本身就如陳宮一般求死?關公不可能每天大魚大肉伺候著,遊說著,既不現實,也不尊重對手。前線打仗很緊張,不投降一般只好殺掉,軍糧都緊張,哪有餘糧伺候叛逆?除了大奸大惡之人需要交由朝廷發落,一般都戰場宰殺了。
所以說,龐德之子滅門關家是不道義的。你最多羞辱別人一下,或者殺長子報仇也就算了。
另外,西蜀是投降的,不是打下來的。對待降國將領,是朝廷說了算,鍾會和鄧艾都是沒有權利隨意處置,更何況龐會?
還有,劉家和關家關係很好。即使國君投降,依然可以提出條件。從邏輯上推理,劉禪不可能坐視龐會滅族關羽而不管。甚至可以推廣一下,魏國將領滅任何一個蜀國將領的全族,都犯了戰爭罪,更何況是殺大名鼎鼎的關家。關羽死後可是被曹操隆重安葬的,龐會那時敢放個屁?怎麼不說我家和關羽不共戴天了?
總之,關羽斬殺龐德是在戰場,而且是招降不成後殺掉,符合戰爭潛規則。龐會在蜀國投降後殺死降將及其家屬,是非常不合適,甚至是犯罪的。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無從査起,最大的可能是,魏國的重點關注放在了鄧艾和鍾會的內鬥上,放在如何順利收取四川。其他細節無人顧及,造成龐會混水摸魚,公報私仇;而劉禪懦弱沒良心,放之任之。無論是什麼具體原因,這都是一個悲劇。龐會這麼幹,也把自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要說戰場仇恨,非止一家。甘寧曾在保護黃祖撤退時箭殺凌操,後來投降孫權,凌操之子淩統和甘寧一輩子沒有和好。張繡殺掉曹昂(亂軍),曹丕繼位後一直不原諒張繡。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淩統和曹丕作為都沒有傷害投降的仇人。龐會只能說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