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杳杳無歸期
-
2 # Iago羽人
謝邀!1895年盧米埃爾放映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開始,電影就成為了神奇的事物而蓬勃裂變。1911年,義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者喬託·卡努杜發表論著《第七藝術宣言》,宣稱電影是區別於詩歌、音樂、舞蹈、美術、建築和戲劇的第七藝術。如今電影成為了最大眾化的藝術參與方式。
現在電影的類別化種類繁多,同時迎合市場的爆米花電影和追求極致型別化的電影奇葩一樣的存在。使得電影在人們的視野中,成為了一個普通,消遣而又埋葬著隱匿心理的產品。
藝術性需要帶來價值感,意義性和情不自禁的美感(情緒共鳴),甚至是歷史感。這種未必透過說,或者去定義。在觀眾觀影過程中就會噴湧出來。最典型的就是電影百年獻禮年--1995年的《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完全依靠全世界影迷的力量做到了IMDb頭把交椅很多年。並且在20多年裡,被後來者廣泛接納並奉上神壇的佳作。
諸如《燃情歲月》,《美國往事》,《亂世佳人》,《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等經歷時間沖刷的電影,越發具備迷人的氣質,猶如杜拉斯的《情人》中提到,相比你年輕的美貌,我更喜歡你這被歲月侵蝕,橫滿皺紋的滄桑的容顏。
他們在對觀影者的啟迪上具備深刻而持久的價值。尤其是我對海上鋼琴師,燃情歲月的男主人公的偶然間的時刻想起,那些對純粹意義和孤獨的刻骨體驗,在某種意義上獲得了他們同樣的體悟。這或許是閱讀或者觀影的價值之一吧,我們在沉湎電影構造的情境裡,找到某種有意義的指引!
其社會性。在通俗層面上,帶給大眾的一種人生的可能,它用一種無限靠近的方式告訴我們`人生另一種可能`,它把時間壓縮成一種消費品,在故事的架構裡讓觀眾感受不同人生,不同模式的選擇,這是潛意識的馴化,這種對電影常態化的參與,讓我們很容易走到時光的盡頭,去看垂垂暮年,細水長流。人生被電影的演繹和電子科技融入生活的快節奏,改造成時光匆匆的錯覺。
每個人都會在一種故事裡,感受生命的歷史感受,會在童年與暮年期待,構想生活。這種帶給個人的穿越性體驗,不僅是電影的作用,更是綜合網際網路媒體方式的催化作用。
但是電影的社會性,我粗淺地認識是它改造著每個人的生活,尤其是生活認知,對人生,對感情,對世界的方式。這種深刻影響和改變個人的社會效應。促使我們更加開放,更加多元地看待人生。
電影給我們的故事範本太多,給我們的參考也很多,給我們的寄託更多。或許就在某一天,你會按著電影給你的引領,做出了人生的重要選擇!
這就是電影的意義,它參與你的生活,成為你思想認識的一部分!
-
3 # 郭叫獸亂談
藝術性和社會性難道是對立的嗎?對社會的揭示,對人性的洞察,難道不是高超的藝術表達手法嗎?有藝術價值的電影就一定沒有社會價值?有社會價值的電影一定是藝術手法低劣?不曉得畢贛楊超和王小帥婁燁從哪個方面去比較……
-
4 # 北冥有大貓
感謝邀請。我們小時候上小說課文,有一句很精準的定位“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電影作為藝術的一種與小說類似,更多的是滿足人們的一種渴望,但隨著市場的演變,當下的電影更多的是迎合受眾或者說迎合市場,這讓本該立意深遠的藝術變的口水。這是兩個極端,表面上看都成功,只要票房。但是,大家回顧一下藝術的最高造詣是什麼?是引導大眾,勸人向善,是一種文化。小弟才疏學淺,拋磚引玉了。
回覆列表
不得不很遺憾的說,題主所說的導演小編一個都沒有聽說過。而且就目前而言,小編也不怎麼看大陸的電影。因為大陸的電影很多都跳不出電視劇的套路,就是各種豪門之間各種的財產糾葛愛恨糾紛。亦或是請小鮮肉扮演的古裝狗屎劇,不過最近上映的吳京的戰狼2倒是很符合小編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