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帝傳奇

    首先,口頭語、書面短語都是經歷了許多年、許多人使用過後的產物。它們普遍經過了人們的提煉、濃縮、昇華,所以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是為精品。人只要一接觸到此類語言便能明白其中的奧義,但卻缺少感情,冰冷乏味。

    而音樂的到來,首先是源自人們生活中來,平常心訴平常事,只是摘取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加以鋪墊、感染,渲染力強,感情真摯,貼切心靈。

    其次,音樂分為詞、曲兩部分。言詞寫意,曲調抒情。詞曲結合,相輔相成。曲調的輕重緩急都能散發出輕靈舞動、沉重壓抑、徐徐道來、激烈亢奮等等讓人或輕快喜悅、悲傷沉痛、輕鬆自然、緊張肅然的感覺來……

    再者,有些語言不能表達的,使用音樂可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效。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第四,彈奏音樂的樂器種類繁多,如琴瑟箏笛、琵琶、吉他……哪怕是一片樹葉、一根茅管也可以奏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曲境來。那是語言所不能及的。

    借鑑之語,僅供參考。

  • 2 # 音樂域記

    首先,我們來聊聊音樂中的“宮商角徵羽”。“宮商角徵羽”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是中國五聲音階中的五個不同音的名稱,類似於現在簡譜中的1、2、3、5、6。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傾隱而仁愛;聞其微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 ——《晉書·樂志》

    由此可見,音樂對於人的身心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每個音階的力量均如此,那麼由音階組成的音樂的力量便更可想而知了。中國古代教育主要圍繞“六藝”展開,“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樂”包括歌詠、舞蹈和演奏樂器等,它陶冶人的感情,具有教化、娛樂等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古代統治階級的統治。所以音樂自古就有,歷史悠久,而且在人的代代傳承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中天天會接觸到口頭、書面的句子和短語,它們具有實際意義,方便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較為直觀可見,這點毋庸置疑。但是音樂是律動著的語言,它會讓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句子變得富有生命力,甚至變成有血有肉的人。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在你的對面娓娓道來,給你的印象是不是會比刻板的字眼更深刻呢?

    而音樂就像是那個娓娓道來的人,它有時甚至比人更加生動可愛,因為它富有靈動的旋律,斑斕的曲調。戰國後期教育論著《樂記》,是先秦儒家專門論述樂教的論著。而此時所謂的“樂”早已不侷限於音樂,它還包括繪畫、雕刻、建築等造型藝術,甚至是打仗、打獵等令人快樂的事。《樂記》雲:“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音樂的力量由此可見一斑。音樂看似沒有直觀的文字、話語那樣有意義,但是它在無意之中表現出來的意義可是不容小覷的。俞伯牙透過音樂結識了知音鍾子期;諸葛亮用音樂造就空城計擊退敵軍;夫妻之間透過音樂的琴瑟和鳴,以彰歲月靜好;多少昏睡的人透過音樂慢慢甦醒;多少抑鬱悲苦的心透過音樂漸漸重見光明。我很愛唱歌,也很愛聽歌,我從不敢想象沒有了音樂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西漢學者毛亨為《詩經》所作的《大序》裡寫道:“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音樂著實微妙:不懂語言的小嬰兒,聽到音樂會不自覺地手舞足蹈,露出微笑。而胎教音樂則早在孩子們出生前就已經影響了他們。此外科學研究證明,音樂能促進動植物的生長,促進植物增產,由此,音樂影響的已不僅僅是人類了。最後講一個故事吧,歌手許巍在一次專訪中提到一個他本人稱之為“看一次哭一次”的影片:一位父親帶著自己患有自閉症的兒子去看一個樂隊演唱,自閉的小孩被樂隊深深感染,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而他的父親看到了這一幕,抱著兒子激動地不停落淚。我看過那個影片,我也不由得跟著流淚。而許巍也是透過音樂逐漸走出抑鬱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音樂治癒了我”。到這裡,我想我應該知道了問題的答案,聰明的讀者你知道了嗎?音樂,它春風化雨,它潤物無聲,它沁人心脾,希望大家都能在音樂的世界裡快樂幸福地生活著。

    以一首喜歡的歌愉快地結束文字。

  • 3 # 兔老師

    關於音樂的本質上,一直有“自律論”和“他律論”派別之爭。自律論觀點認為,音樂即是音樂本身,不包含任何內容,任何對音樂作品的解讀都是他人的理解。他律論則認為,音樂可以作為工具,傳達或者強化某些特定的內容。

    筆者認為,正如同文字一樣,經過後天的學習,音樂是可以在某些共識的範圍內傳達內容的。即使除去歌詞,不同的人聽同樣風格的音樂,也可以產生類似的感覺。緩慢的節奏能感到寧靜,抒情,歡快的節奏能感受到熱烈,激昂,這些都是能夠形成共識的聽覺體驗。即使《小蘋果》去掉歌詞,也能感知到歡快的情緒,沒有人會把它當成一首表達失戀的歌曲。

    同樣地,和聲緊張感的高低不同,也能表達不同的內容。一般的宗教歌曲和政治歌曲都會用簡單直白的大三和絃構成基調,所以情緒會顯得莊重,大氣。而表達神秘感和憂鬱感的樂曲則更喜歡用小和絃,非協和音程甚至半音階。

    作曲中還有用樂器來刻畫音樂形象的做法,比如用婉轉的笛聲模仿鳥叫,用步進的低音來表達腳步聲和行進感,用絃樂的震音來表現風或者海浪。這種狀況下,人聽到音樂,就像聽到自然界聲音一樣,也會有不同的心境。

    所以單純地說音樂不像語言那樣傳達內容,是不合適的;只是傳達的內容換了個形式。音樂本身也可以表達自身,不一定非要透過藉助文字或影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電視釋出下調售價宣告,為什麼要下調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