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盛行東風帶

    人的一生都在變化。小孩子一般比較自我,很少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所以孩子之間發生爭吵很常見,人們也不會介意。為什麼?因為他們能力有限,不能妥善照料自己,而需要大人的照料。這是生命存在的一種本能性的東西,所以是必要的。如果一個大人和一個孩子去斤斤計較,那是不妥當的。

    成年以後直到壯年結束,是人生最好的時光。人們無論從身體還是見識方面,都具備了為家庭和社會去承擔完整責任的能力。他們奔波操勞,撫養子女,照顧父母,頂梁扛柱,任勞任怨。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然在變化。有的經歷風雨不斷成長,也有的扛不住生活壓力沉淪墮落。但無論如何,他們都在總體上代表了社會的主流。

    到了老年,當然還是要變化。但,是變好還是變壞,這是一個問題。有沒有老人變壞?肯定有。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不存在那樣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可以阻止老人變壞。老人的身體肯定要變壞,有的老人大腦和神經系統也會變壞,所以即便他們的道德水平依舊,但他們的能力大大降低了,變得像孩子一樣需要別人的照顧了。所以中國有個說法叫“老小孩”。這個時候,我們如果依舊把他們當做一個能力完整的人來要求,這顯然就不對了。因為一個人的行為和他的能力是相適應的。那麼作為青壯年人,就理當給予老人更多的理解和寬容,而不是處處指責,處處看不順眼。對於青壯年來講,這也是一種人生姿態,是提高自身思想境界的途徑之一。對老人過多指責,只能說明你毫無擔當而已。這是站在青壯年和社會主流意識方面,應當具有的一個認識。

    當然,也有一些老人,是道德水平降低了。他們變得自私狹隘,蠻橫霸道。他們可能退休了,認為沒什麼東西可以繼續約束他們的行為,無求於社會,無求於他人,所以漠視社會公德(也不排除有些人是真的跟不上社會步伐了)。或者他們覺得來日無多,所謂日暮途窮倒行逆施,做出一些令人不齒的事。也許他們覺得社會發展太快太好,他們年輕時沒有享受到,所以希望盡情享受,有些過度消費了。這種人,也有一句俗話,叫做“臨死不留後路。”現在有些老年微信群裡,就經常出現一些勸告老人及時享樂的雞湯文,肯定會助長這種不良心態。對這種人,建議他們多為子孫想一想,要為子孫留下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環境?為子孫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家風和聲譽?保持晚節,走好人生最後一段路。

    當然,我相信,更多的老人是變好了。他們年輕的時候勇於承擔善於承擔,經多見廣,對社會和人生都形成了比較透徹的認識,所以越老人Grand SantaFe高尚。他們或者慈祥坦誠,或者圓融老練,或者豁達開明,或者高屋建瓴,或者智慧深刻,或者活到老學到老,等等不一而足。我認為,這才是老年人的主流。正因為有這樣老人的存在,所以才有這樣一個說法:“家有一老,勝有一寶。”面對這樣的老人,無論是孩子還是青壯年,都應該虛心向他們學習,而不是在當前社會上莫名其妙把老人和壞人聯絡在一起的時候,對他們冷眼相看。

    敬老愛老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認為,過度渲染老人變壞或者壞人變老,無益於這一傳統的傳承,也不是一種擔當的態度,更會讓絕大多數實可寶貴的老人蒙受無辜之冤。當然作為老人也要自重自愛,切不可為老不尊倚老賣老,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份寶貴遺產,而不是去敗壞社會風氣。

  • 2 # 手機使用者61501714823

    物質水平提高了思想境界卻止步不前,飽暖思“淫慾”(這裡的“淫慾”是泛指,當然也不排除個別人確實是想在有生之年刺激一把)。另外想說明一點,一位老人值得我們去尊敬去愛護,那麼一定是因為他的德行,他對社會對國家的貢獻,絕不是因為他的年紀;同理,一位老人被整個社會所不齒也絕不是因為他的年紀,而是因為他所做出來的事。媒體沒有必要一定要把這些事貼上“老年人”的標籤,他做好事做壞事與他是不是老年人無關,年齡不是資本,同樣也不是累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醋和陳醋區別大嗎,沒有香醋可以用陳醋代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