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健身的影子
-
2 # 太原疼痛
滑囊是由內皮細胞鋪蓋形成的封閉性囊,內部含有少許滑液,少數與關節相通。位於關節附近的骨突與肌腱或肌肉及面板之間;在摩擦力或壓力較大的地方都存在有滑囊。主要作用是促進滑動,並減少人體軟組織與骨組織間的摩擦和壓迫。
事實上單純的滑囊發炎很少,多伴隨著肌肉病態改變後的病理損害,也就是說,先有病肌損害痙攣牽拉力增大,才有滑囊受壓增大後炎性改變。治好病肌病理損害,祛除這個先決因素,滑囊炎一般不治可愈(詳細病理分析附後)。大腿內外側肌肉病態損害痙攣牽拉脛骨,使得膝關節內應力加大,日久膝關節病變,髕骨下脂肪墊也出現炎症,然後這個炎症前上刺激股四頭肌病態病損,開始酸困無力直到疼痛。這些肌肉牽拉力度增加,股骨內外髁周圍的滑囊壓力升高,日久也會炎性改變。
炎症期有慢性慢疼和急性發作急疼期,慢疼期受外界因素如勞累、風寒等刺激因素作用,炎症急性發作引發劇烈疼痛。這個時候就不能鍛鍊了,而在慢疼期的鍛鍊也以不能過度勞累為度,以免刺激炎症急性發作。
正確的治療辦法是治療作用於關節的病態肌肉,祛除這些病肌根上骨骼附著面的無菌性炎症物質,來解除病肌的病態痙攣牽拉。這是致病的先決因素,祛除這個先決因素,才能為後續的病態改變提供改善的條件。一般而言,滑囊炎不需單獨的專門治療,只要治好引發其病態的病肌病態牽拉因素就可以不治其而愈。
附後:軟組織損害病理:肌肉勞損多次之後,在肌肉根上骨骼附著面上容易積累代謝廢物形成無菌性炎症物質,日久達到量變之後開始病理損害,炎症刺激神經末梢產生疼痛,這個疼痛在人體感受閾值之下時,人體剛收到的是酸脹困,在人體感受閾值之上時是疼痛;疼痛刺激病肌痙攣縮短,表現為肌肉僵硬;肌肉痙攣之後肌內微迴圈能力下降,表現為溫度下降的涼冷感;肌肉僵硬壓迫經行神經分支產生人體區域性感覺異常如麻木。
對下一級肌肉的影響:原發點的病肌痙攣縮短,牽拉骨頭移位,骨頭上附著的其他肌肉也被動牽拉,過度使用,日久也勞損後進入發病流程。如此,發病肌肉開始蔓延,疼痛也開始蔓延。
對骨頭的影響:肌肉痙攣縮短,牽拉骨頭,使得關節上下骨頭之間應力加大,日久骨頭受損病變在所難免。如,牽拉椎骨使得椎間盤受力加大,日久椎間盤突出。膝蓋關節上下應力加大,關節骨面骨膜受力加大炎症為關節炎,進一步發展為關節軟骨受損等等。但關節腔內神經末梢少,本身疼痛不多,疼痛來源於給關節施加額外壓力的旁邊肌肉病態病損,肌肉根上的骨骼附著處有無菌性炎症。所以,椎間盤突出,關節病,骨質增生等非致病致痛因素,而是肌肉發病後導致的結果。
對臟器器官的影響:病肌損害所到之處,其所包繞的各類器官,因收到病肌炎症影響,病肌痙攣僵硬的壓力影響,使得器官供血排廢能力、環境溫度、炎症刺激等生存環境發生改變,日久其功能也會因為收到干擾而髮型紊亂,先表現為功能能失調的各種慢性器官病,如慢性腸胃炎、心臟表現異常、耳鼻喉眼等慢性炎症、生殖泌尿系統毛病等等。日久,這些器官功能異常慢慢發展為器官器質性病變,也就是器官真的發病了。做好軟組織治療,給器官改善生存環境之後,其功能紊亂症狀很快就會消失,其器質性病變會向好改善,同時還需針對該器官做專門治療才能徹底治癒。
軟組織病理損害,導致的人體8成多的疾病,所以認識軟組織病理特點,才能有的放矢的治療。是不是很像中醫?但不完全是中醫,這是軟組織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嚴格按照人體軟組織解剖,來尋找軟組織無菌性炎症病態損害發展關係來挖掘病源在哪裡,有西醫的成分,但獨立成一科:軟組織外科學。
軟外科普:通俗與嚴謹並重,科學與實用齊存。再複雜的疼痛,用軟組織外科學理論來分析治療必有其來龍去脈,也必有非緩解的終止辦法。
-
3 # 農村小嘎子
嗯嗯,先科普下吧:滑囊炎通常會出現膝關節疼痛,有的也會出現髖關節疼痛的,在患病期間很多人希望透過運動來緩解病情,下面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滑囊炎可以運動嗎。扎馬步沒問題。
那麼滑囊炎可以運動嗎
第一、滑囊炎是個慢性疾病,好治療不好休養的疾病,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患有滑膜炎多合併關節積液,治療上可考慮佩戴護膝,減少運動,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及活血中藥,外用扶他林乳劑或膏藥,適當結合理療,如仍無效可考慮關節鏡微創治療。
第二、滑囊炎是滑膜受到刺激產生炎症,造成分泌液失調形成積液的一種關節病變。膝關節是全身關節中滑膜最多的關節,故滑膜炎以膝為多見。膝關節滑囊受壓,由於韌帶緊張,周圍韌帶鬆弛導致的,
第三、最好採用外用藥物治療,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傳統中醫外敷穴位治療,區域性滲透力強。藥物分子經面板吸收,透過毛孔拔毒排毒,參與血液反迴圈直達患處,並透過面板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促進功能恢復而達到快速看到療效。
注意事項
滑囊炎患者應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滑膜退變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於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
回覆列表
不建議扎馬步!還得遵從醫生的囑咐。蹲馬步後,半月板承受太多的身體重量,會加速炎症和積水,千萬不可!多多平躺,熱敷,用熱水袋或者手寶熱敷,加快迴圈,讓積水快點吸收和排除!多多按摩膝蓋周圍!“扎馬步”這個姿勢,把全身一半以上的肌肉得到了鍛鍊,而且肝、膽、脾、胃、膀胱和腎六大經絡都在這一紮中得到按摩。
“扎馬步”動作不難,但鍛鍊效果卻非同一般。不但能鍛鍊肌肉,對關節也很有好處,尤其是長時間坐著的人容易骨質增生。因為人老腿先老,對於老人“扎馬步”可以防止骨骼、肌肉衰退,預防老化,有效減輕膝蓋關節疼等退行性疾病。
我每天早、晚二次,每次10分鐘左右“扎馬步”。先雙腳分開,緩慢下蹲,如果要鍛鍊大腿肌肉還可以緩慢下蹲,緩慢站起,練習上百次。
“扎馬步”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也要有一定的講究,首先鍛鍊中要注意心理保持平靜,沒有雜念,臀部向後翹,膝蓋不超過腳,也不能閉氣,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扎馬步”時不要蹲得太深,角度不要小於90度,要循序漸進,否則會引起頭暈眼花。不過剛開始可能有點不適,可以時間短些,實在堅持不住休息幾秒鐘,然後再繼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