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數碼提供了便利,可是如何在原影象與數碼後期之前找到平衡點?包括調色以及Photoshop。
5
回覆列表
  • 1 # Leo鵬鵬

    一句話概括就是,用後期的思想來指導前期的拍攝,這樣前期的拍攝工作會更加高效;再就是前期拍攝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留有一定的後期空間。

  • 2 # 稻青攝影集

    一道菜食材很重要,調味品也很重要。食材不好調味品再好也吃不出本身的味道,光吃食材沒有調味品也有可能是無味的。一張照片本身就包括對比度 色調 白平衡 銳度 反差 飽和度 曝光值 等等一系列引數。然而,這些後期都是可以加已除錯的。後期處理只不過是多加修飾與改進,也不能說不重要。小編認為前期與後期各佔百分之五十。這個沒有肯定的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說法。

    比賽的話得注意後期處的規範

    2013年,中國攝影家協會和中國新聞攝影學會聯合制定了《新聞紀實類數字照片技術規範》:一是使用影象軟體處理照片,不允許對原始影象做影響照片真實屬性的調整和潤飾。二是不允許對畫面構成元素進行新增、移動、去除(去除影象感測器及鏡頭汙點 除外)。

    三是允許剪裁畫面和調整水平線,但不允許因此導致影象對客觀事實的曲解。

    四是允許對整體影調及區域性影調進行適度調整,但不允許破壞原始影像的基調 與氛圍。

    五是允許對整個畫面的色相、明度、飽和度及色彩平衡進行適度調整,但不允許破壞原始影像的基本色調。

    六是允許將彩色照片整體轉化成黑白或單色,不 允許做區域性黑白或單色調整。

    七是不允許對照片畫面進行拉伸、壓縮

  • 3 # 海川遊

    “攝影”是一門藝術之創作,除追求完美之畫面外,必會留有再次想象與再次思維發展之空間,因此時之感與彼時之感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否則,就是瞬間即逝之美而無“生命力”之美。

    記得有一畫作,在高山流水之中,看到一小和尚在溪邊提水。此畫面就能讓人們想象到,此山之中必有寺廟,以及想象到寺廟中的頌經聲、鐘聲、以及威嚴的建築等等。

    因此,本人認為,在攝影中無需刻意去“平衡”,只需美中求美。

  • 4 # poppy小醬

    要記住攝影永遠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攝影作品的核心。我們需要在按下快門的時候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出來的畫面是我們需要的。而不是想著我多按幾下總會有一張好的。攝影是一個完整的邏輯思維過程。

    自己有想法有計劃按下快門之後,後期才能發揮他最大的效用。才能讓作品成為好作品。要記住後期是錦上添花。

  • 5 # 高處宜賞景

    簡言之:後期調整是彌補前期拍攝之不足,如過曝,欠嗉,背景雜亂,光斑,光點多,色影暗淡等,如何平衡與調整,這也是因人而異,有喜歡淡雅,有喜歡濃豔,有喜黑白或彩色。因而,在此方面無定法,每個攝影者都有自己的"平衡調整"方法,這或許可叫做"風格"。目的一個一使照片(作品)更加"悅目"。個認,謝邀。(圖,《寒枝》,羅天乾攝)

  • 6 # 鍾百迪教攝影

    這個很難平衡的。

    攝影門類眾多,紀實新聞攝影要求後期不可以改動過大。不可以減少或者新增任何東西。

    藝術攝影講求創意,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實現任何畫面要求。

    現實中我們攝影的普及更多是攝影愛好者比較多,所以很多人學後期是興趣使然,但是這個色彩,明暗,光影的把握,卻是在攝影實踐中慢慢悟的。

    如果一個攝影愛好者對素描的基礎,色彩的基礎有一定的瞭解可能進步比較快,但是無論如何都是要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拍,多看,慢慢練習。

    有人說3分前期七分後期

    有人說分半。

    其實我在教學員是主張,前後期互相結合,後期更多為前期服務,沒有前期就沒有後期,後期是對前期有引導性的拍攝作用。

    一個照片只要真善美,引起80%讀者共鳴就可以,所以如何平衡前期後期,關鍵還是你照片的想法以及畫面內容來定。

    有時候後期多點,或者前期多點,都是為畫面內容服務的!沒有絕對平衡!

  • 7 # 蘋果藝薈空間

    後期的說法不太準確,其實後期是在前期的基礎上建立的。策劃設計然後再拍攝最後再後期處理。將思想表達和意境體現表達到最好。

  • 8 # 愜意攝影

    不會攝影,你將沒有照片。

    不會後期,你將沒有作品。

    後期是一種錦上添花的藝術,恰當的運用後期會讓你的照片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注意,是“錦上添花”哦。如果前期你對器材把握、構圖、用光、瞬間的靈活運用功夫不到家,再好的PS手段也不可能化腐朽為神奇。

    攝影的樂趣重在對所攝主題分寸的把握,重在對被攝物件仔細觀察後靈光一動的發現。所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次拍成,絕無後期的作品在攝影史上也不是少數,尤其是膠片時代之前。

    然而在數碼時代,攝影師是不可能透過膠片型號、沖洗工藝、相紙反差、藥液配方、區域性加減光等手段來改變一張照片的,對最終照片的反差、明暗、色彩等等等的控制,只能以軟體後期的調整的方法來實現,這個過程是無法逃避的,要麼掌握一定的軟體操作技能自己去做,要麼交給圖片社的工作人員來做,要麼設定好引數交給相機自己做。

    所有的相機都具備拍攝之前引數的設定,攝影者可以在相機上設定好反差、飽和度、銳度甚至是曲線從而得到一張“直出”的JPG照片,然後這些手段只能是針對整體照片的,調整的範圍也是有限的。

    把原始的圖片交給圖片社來做後期,也是一些攝影家的選項,然而由於第二人的進入,圖片社即便是再領會你的意圖,畢竟創作的一部分是別人參與的。

    所以作為一個攝影玩家,掌握一定的的後期技術,對整個作品的完成度是有極大提高的。而且對後期瞭解得越多,在前期拍攝的手段就更加靈活,這是相輔相成的。

    原始影象與數碼後期究竟有沒有一個平衡點?這跟你攝影的主題的很大關係,如果是新聞紀實類的照片,一般是允許對原始照片適度的剪裁,反差、色彩飽和度的調整的,adobe公司針對攝影師專門做了一個Lightroom的軟體,這個軟體沒有移動、遮蓋相素的功能(汙點工具除外),透過LR製作的照片一般的攝影機構都是能接受的。而針對平面設計師的photoshop由於具備 “無中生有”的功能,所以,多張照片合成、刪除照片的元素、移動照片上的元素很多攝影機構和比賽都是不認可的。

    當然,如果是藝術創意類、商業類的作品,它只重視最終在照片上呈現的出效果,也就是說,一切手段都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非得用數字表示這個平衡點,我私下認為532是比較和適的,一個攝影師應該這樣去分分配他的精力:5分用來拍攝、3分用來後期、2分用在非攝影的其它藝術形式上。把主要精力放在拍攝上,你的照片會越來越多,把次要的精力放在後期上,你的作品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精緻,你對其它藝術門類瞭解得越多,你的品味會越來越高大上。

    放幾張自己用lightroom後期的習作,招點吐沫星子。

  • 9 # 影像洪辰班

    攝影與後期快要成為一個永恆的話題了。首先發表一下我的看法,攝影與後期的關係,攝影是擺在首位的。攝影就像一個人的骨架,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了骨架,一個人還能站立起來嗎?所以攝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個職業攝影師或攝影愛好者都不可能繞開攝影而直接進入到後期當中去,那麼這就要求前期拍攝時,要按照最終作品的風格或意境決定拍攝的內容,場景的選擇,光線的運用,道具的選擇,構圖的編排,意境的營造等等,這就需要攝影師不斷的在思考觀察,是一個複雜而又辛苦的過程,佔據了整個流程的絕大多數時間,只為了拍出一張張精美的圖片。

    後期的分量同樣重要。前期的拍攝是把人或物以及光線的資訊記錄下來,比如曝光,色彩,形狀,線條等,那麼後期的作用就是對這些資訊進行處理,讓它的效果進一步強化,按照預想修飾成特定的影調,讓人看起來更加有美感,有內涵,有意境,作品就擁有了靈魂,得到了昇華,才能夠牢牢吸引觀賞者的眼睛。所以我認為,後期就是血肉,有血有肉有骨架,整個作品才能稱得上是完美,一個都不能少!

    攝影與後期就像兩個兄弟一樣形影不離,但兩者又有各自的特點,沒有誰比誰更好,只有不同的人群對它們的不同需求。對於我來說,我覺得攝影更加側重一點,同時兼顧後期。

  • 10 # 攝影怎麼辦

    相輔相成,前期做的好,後期更能博人眼球。

    很多人在拍照或者拍影片的時候就會“隨便一點”,比如我有時候也一樣,沒事,抖了就抖了,有後期,白平衡有偏差就有,反正有後期,影片聲音太小了,沒事,有後期。來自攝影師Christian Horgan,澳洲

    不知不覺,後期似乎已經成了一個“代名詞”。那就是無論怎麼樣,都有後期,都交給後期。似乎前期也已經不重要了,只要有後期,能拍出好照片,就能拍出好影片。

    這是一個片面的問題。首先我不否認後期的重要性,確實拍照片的時候你拍成raw格式,回去慢慢調,我覺得也很省時間調引數,但是如果說,你只做前期的話,你會讓做後期的人抱怨,這是什麼攝影,拍出來什麼都不對,這只是一個小點。最主要的是在我看來,如果前期不做好,後期也很難做,比如你前期拍的太亮了,後期怎麼處理,都會拉不回來,比如你的感光度太高,噪點高,處理起來太累,而且畫質也比較差。所以,我覺得前期真的很重要。

    其次,如果一直想著後期可以做,可以調,那麼你怎麼去提高的你的攝影攝像水平?你把握不了什麼時候該用多大的光圈,這個用不同的光圈是什麼效果,這個放低了快門影響有多大,你不會去花時間進行嘗試,進行創新,你永遠只會停留在基礎水平,成為一個只會“按快門”人,而不是一個優秀的攝影師。

    來自攝影師Yeow-Kwang Yeo,新加坡

    並不是說後期不重要,後期很重要。基於前期拍的好,後期處理的好更省時間,更能使照片出色,一個優秀的攝影愛好者,同樣也應該是一個優秀的後期處理者在我看來。一個只靠後期的攝影者,是很難去提升自己的。

    我覺得前期和後期五五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師凱文·卡特的作品《飢餓的蘇丹》該如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