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宏傑
-
2 # Da老王Photo
說實話,像佈列松這樣的照片現在看來並沒有那麼令人驚豔。但考慮到他的年代和裝置,你懂的。並不是因為我們比他更優秀攝影的想法更好,而是我們現在的攝影體系構建在前人的努力和理論之上(例如佈列松的決定性瞬間),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在評價巨人的高矮。現在那些拍攝更優秀照片的街拍攝影師和佈列松就像是現在的勒布朗詹姆斯和籃球發明者人奈史密斯之間的關係。
-
3 # 浦峰捉影
據臺灣《攝影天地》朱健炫先生的註釋,“所謂決定性瞬間,就是事件進行中,恰好有一個瞬間,所有元素(人、地、物)均各得其所,並同時展現出特定內涵和意義”。這一瞬間出現時,攝影者必須抓住它。他認為“決定性瞬間”的本質,由三個環節構成,即一、意義即內涵之表達。它是使事件產生新意義或賦予事件意義的時刻;二、空間即構圖之組成;三、時間即時機之捕捉。至於決定時機的關鍵,就在前兩者何時能展現其最佳狀態之時刻。
在佈列松的所有作品裡,這張作品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張。說好,只能放在當時的情況下去評判,畢竟這樣的瞬間在當時沒有幾個人在拍。所以當一輛腳踏車騎過弧線的街道、弧線的樓梯圍成的一個空檔時,形成了一個“決定性瞬間”。但以現在的目光看,這張照片還是很普通的。因為這是純形式的一張圖片,完全無法和佈列松其他的人物情感的瞬間圖片比較。
佈列松自己都認為:無論一幅攝影作品畫面多麼輝煌、技術多麼到位,如果它遠離了愛,遠離了對人類的理解,遠離了對人類命運的認知,那麼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
所以我們在看作品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不能因為它是佈列松拍的,就覺得都是很好的作品。因為時代在發展,我們已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有更多的感悟和理解。
-
4 # 無花無花
這張作品是佈列松1932年在法國耶爾拍攝的,曾收錄在他的攝影展中。這張照片所拍攝的風格是他一貫所秉承的街頭攝影、“決定性瞬間”攝影理念,記錄了一個騎腳踏車的人從小巷中飛馳而過的一瞬間,帶給照片充分的“動感”。這在當時還是非常難得的。
另外,這張照片用了曲線構圖,無論是迴旋的樓梯,還是小巷的邊緣,都是曲線,這也充分帶給照片“動感”。佈列松的作品很講究構圖。針對構圖,佈列松曾說,“在攝影作品中,構圖實際上就是眼睛所見到的不同元素的同時組合和有機組織的結果。由於內容和形式是不可能分割的,因此,構圖是不可能事後補上的,不可能作為一種補貼在基本素材之上的事後設想。換句話說,構圖必須具有必然性。”“為了落實這種感覺,你可以把影像印成照片,細心分析照片中的幾何圖形。如果快門是在決定性的瞬間按下的話,你會觀察到,原來你已本能地將某一幾何模式捕捉下來了。要是沒有了這幾何模式,照片就會令人感到乏味,缺乏生氣。”
法國著名攝影家亨利·卡蒂埃·佈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及現代新聞攝影的創立人。他認為,世界凡事都有其決定性瞬間。應以決定性瞬間的攝影風格,捕捉平凡人生的瞬間,用極短的時間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內涵,並使其成為永恆。佈列松的照片所擷取的瞬間,不僅是當下發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後整個過程中的一個波峰。他的作品集《決定性瞬間》成為無數攝影愛好者的教科書,“決定性瞬間”攝影理念也為廣大同行接受和效仿。
與現代一些新星攝影師相比,佈列松的作品如放在今天,乍一看真是太普通了,如白水一般,更談不上個性和藝術化了。但,你反過來想想,也許,越欠缺真,人們才越執著假……
-
5 # 攝影中級班
如果我說佈列松的這張所謂作品是一張很普通的照片是不是會有人噴我?
佈列松,可能是中國攝影愛好者聽得最多的攝影大師了。但任何問題都要就事論事,不能盲目的人云亦云。其實這就是一張再簡單不過的日常拍攝。
如果背後沒有大的歷史事件。只能從形式上說,用了有引導線,黃金分割位置有個騎腳踏車的人。腳踏車的人是主體嗎?那我還說線條雜亂、樓梯欄杆喧賓奪主呢。
這張照片完全不能做到賞心悅目,也沒什麼重大意義。好在哪?
我們要學會先看作品,別看誰拍的。
-
6 # 凡是宜昌
謝謝邀請,布勒松的這個作品是決定性瞬間最好的闡釋,布勒松是經典傳統紀實的祖師爺,什麼時候,什麼樣的場景空間構圖下按下快門,是一個攝影師經常訓練,長期的藝術審美學習的結果。攝影是一個時間與空間結合的結果,它會凝結時空經典瞬間,攝影師總是在觀察,在等待那個決定性的瞬間,那個最典型的經典瞬間。不是上一刻,也不是下一刻,同樣也只是在那個構圖那個角度才成就一個決定性的經典瞬間。就拿這張作品來說,前景是樓梯彎曲的構圖,線條引導大家到左前方,靜靜的景觀,攝影師先選擇好經典的空間構圖,然後等待時間上的瞬間,但是這個作為一個優秀的攝影藝術家就有預知下一秒的先知功能。他再看到一個場景的時候,他知道下秒的時空怎麼交錯,於是我等待那個騎車的人正好經過左上方的時候,按下快門,不是前,也不是後,所有的事情過去了,就不可以重來,你再也不可能回到從前,所以你必須在決定性的瞬間定格那個經典瞬間。
-
7 # 範範範俊傑
這張照片吧,包括劇院後場那張,以及佈列松的一系列名作,以評價現代攝影作品的視角看,還真是沒什麼。
但這不是意味著你只要拍出類似的照片也能成大師。
這張照片是佈列松「決定性瞬間」的代表作之一。「決定性的瞬間」就像「蒙太奇」和「沉默的螺旋」之類的名詞一樣,大家對於名詞本身代表的意思都很瞭解,扣上名詞就不明覺厲。其實就是等待所有元素在畫面中和諧統一那個瞬間的拍攝時機。甚至把它簡單理解成抓拍也行。
佈列松在《思想的眼睛》裡提出了「決定性的瞬間」這個人文攝影的基本方法之一。「決定性瞬間」究竟是不是佈列松本人提出的名詞現在還有爭議,有人說是美國書商為了市場營銷生造出來的。但無論如何,這種方法是從佈列鬆開始並流傳下來的。
佈列松的活躍時代是20世紀上半葉,相機小型化,攝影走向大眾,徠卡出名也是這個時候。決定性瞬間之所以成立,是因為人們不需要用大型相機就能拍照了,可以揣在兜裡,記錄下瞬間的畫面。這件事現在看來當然簡單,但當時人們剛有那個條件,更不用說有這樣的意識了。
打個比方吧,你在初中物理課本里看到牛頓力學的知識,覺得很容易懂也不難,但牛頓時代,人們普遍認為重力加速度跟物體的質量有關。你現在會說,切,牛頓也沒什麼嗎?不會的吧。
再打個比方,亞當斯創造性地發明了區域曝光法,但你現在拿著數碼單反,一鍵HDR就解決了。你會去說,切,亞當斯也沒什麼嗎?
同理,你難道會去挑剔卡帕的《士兵之死》對焦沒對準,沖洗特別爛嗎?
況且,提前在腦中構圖,等待恰當的時機,當所有光線、物體等形成的線條或輪廓在整張照片上形成一組有美學意義的畫面,按下快門,已經成為很多現代攝影領域的重要方法。只要主題突出,畫面簡潔,現代視角下也算是一張好照片了。
PS,我拿著《傳奇佈列松》裡劇場後院的那張照片問老婆,你覺得這張照片好在哪兒?她也說不出來。
-
8 # 聰哥152820287
佈列松說,不懂幾何的人,不要看我的照片。
樓梯雜亂無章嗎?恰恰相反,這是本照片之所以精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適度虛化的騎腳踏車人體現了動感,彷彿把樓梯的螺旋帶動起來了。
照片不一定需要重要的歷史事件,拍重大歷史事件只是攝影的一個分支。甚至照片不一定要有名字,個人對照片理解不同或者讓照片更精彩。
回覆列表
分析這張照片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佈列松的其它相同風格的照片。
一個男孩的兩隻手裡,各抱一個大酒瓶,神采飛揚地回家,好像完成了大人交代的光榮任務。
兩個男子,一個正在布幕的縫隙中偷看街頭演出,另一個警惕地掃瞄著周圍的情況,以免被人抓住而引起麻煩。
雨天,一個摩登女郎走過街頭,越過人行道。
雕塑家賈柯朱蒂正在搬運雕像,他處於兩個塑像之間,前行的姿態又與前景中塑像的身姿相似。
東西柏林交界處,戰爭中的殘疾者與荷槍的衛兵打了一個照面。
一個男子越過眼前的水坑,他的身影恰好跟背後招貼廣告中跳躍女郎相似,相應成趣。
這些照片的共同點和精髓在於“抓拍”。
回到問題裡的照片,一個騎車的人經過樓下,樓上的攝影師伺機而動,按下了快門。
這其中涉及一個合適的位置,流暢的線條,還有準確的情緒,黑白色的寬容度也給它添分不少。但最核心的因素還是在於:它是瞬間發生的。
瞭解佈列松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個著名的攝影理論叫:“決定性瞬間”。指攝影師透過抓拍手段,在極短暫的瞬間中,將他眼中富有意義的事物用強有力的視覺構圖表達出來。佈列松說,世界凡事都有其決定性瞬間,攝影師要學會捕捉平凡人生的瞬間,用極短的時間抓住,並使其成為永恆。
由此理論,佈列松奠定了世界人文攝影大師的地位,被稱為“專在街頭巷尾抓拍的攝影家”,成了街頭攝影的鼻祖。
“我整日在街頭尋找,隨時準備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將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記錄下來。”
“我就是一束神經,等待著時機,時機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突然顯現,這是一種身體的愉悅,是舞蹈,時間和空間都具備。看就是全部。”
“抓拍”是佈列松一生所堅持的基本手段,他的精髓一直深深的埋在攝影人的心裡。
願我們也像“佈列松的神經”一樣,內心保持高度警覺,然後在某個精彩的瞬間快速按下快門,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照片。
畢竟佈列松說過:在攝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為偉大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