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時光隧道2019
錦衣衛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錦衣衛最初的職能乃是守衛值宿、偵察逮捕和典詔獄三項,因其獨立於司法體系之外,查辦案件根本不受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約束,再加上其直接向皇帝負責,因而當時可謂談之色變。也正是因為其特殊性,錦衣衛在明朝參與了不少大案要案
錦衣衛的第一任指揮使在歷史上沒有明文記載,不過綜合歷史資料來看,曾經是檢校成員的毛驤可能就是錦衣衛的第一任指揮使。毛驤很早就跟隨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前就已經是檢校的一員,既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又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毛驤為朱元璋在調查胡惟庸案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毛驤掌握錦衣衛之後,大部分的工作就是幫朱元璋抓謀逆的亂黨。當然,在朱元璋需要的時候,他也可以“製造”出謀逆的證據,將朱元璋指定的大臣推上刑場。
雖然胡惟庸已經死了好幾年,但以錦衣衛的能力,要找到證據證明這些人參與胡惟庸謀反之事,其實並不難。更何況,他們要找的只是個殺人的理由罷了,從洪武十八年(1385年)起,已經塵埃落定數年的胡惟庸案再起波瀾。此案也直接從“擅權枉法”上升到了“圖謀造反”的高度。
從1385年至1390年,短短五年時間,便先後有南韓公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等一公二十一侯,遭到連坐、死罪、黥面、流放的更是多達數萬人,朝中大臣幾乎無一倖免。因為胡惟庸之案,身著飛魚袍、手拿繡春刀的錦衣衛,已經在官員和百姓心目之中留下了地獄修羅一般的形象。
毛驤作為這起大案的始作俑者,在失去了利用價值之後,最終也被朱元璋為平息眾怒而殺頭。
-
3 # feiguogong
《明史》卷一百三十五:“毛驤,管軍千戶,積功擢親軍指揮僉事。從定中原,進指揮使。滕州段士雄反,驤討平之。捕倭浙東,斬獲多,擢都督僉事,見親任,嘗掌錦衣衛事,典詔獄。後坐胡惟庸黨死。”
毛驤很早就跟隨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前就已經是檢校的一員,既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又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毛驤帶領錦衣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替朱元璋找到屠殺大臣的理由。這理由在毛驤看來,其實很好找,就兩個字——謀反。和誰謀反呢?和胡惟庸。以錦衣衛之能,想要找出些證據來證明胡惟庸謀反是很容易的事情,胡惟庸雖然已經死了好幾年了,但在朝廷中有不少和他有瓜葛的大臣,栽贓栽到死人頭上,他們更是無從辯解,正好一網打盡。於是,經過幾年的蟄伏,洪武十八年(1385年)起,原本早已塵埃落定的胡惟庸案再起波瀾,性質也從普通的“擅權枉法”變成了十惡不赦之首的“圖謀造反”。從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短短五年的時間,被胡惟庸案牽扯進的功臣有一公、二十侯,連坐、死罪、黥面、流放的有數萬人之多,朝中文臣幾乎為之一空。
而為這個案子流出最後的血的,正是李善長。
從最早汪廣洋彈劾李善長開始,就一直有人在為扳倒李善長這棵參天大樹而努力,但直到這棵大樹的所有樹杈都被砍掉的時候,大樹本身才轟然而倒——洪武二十三年,七十七歲的李善長被朱元璋以身為“元勳國戚,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的罪名下了獄。李善長的罪名在別的功臣身上早就死過無數回了,畢竟這時的朱元璋已經殺紅了眼,只是面對李善長的時候,朱元璋腦中還有一絲清明:這些年來,馬皇后死了、徐達死了、太子朱標死了、太子的老師宋濂也死了,和自己親近的人一個個離開了自己,還活著的人裡,能夠和自己一起回憶過去的就只有李善長了。李善長的身體一向不好,他為什麼不像徐達那樣乾脆早早病死呢?總好過要讓我親自來動手。然而錦衣衛不能讓朱元璋留下李善長,這幾年明爭暗鬥,除掉的功臣固然不少,但錦衣衛也損兵折將,連一手創立詔獄的毛驤,也被朱元璋為了平息眾怒而推出去做了胡惟庸的墊背。這使得錦衣衛的人知道,和功臣們的鬥爭是你死我活的,若是李善長活著,他們就得死,反之亦然。沒想到李善長都下獄了,朱元璋竟開始猶豫,這是錦衣衛所不能容忍的。沒過多久,欽天監的一位官員向朱元璋報告說有“星變”,按照天人感應來說,當“主大臣移位”。朱元璋越老越迷信,一聽此言,立刻明白“大臣”指的就是李善長。於是,首功之臣李善長就這麼丟了性命,和他一起赴死的還有他的妻、女、弟、侄等一共七十多人。只有長子李祺和他的兩個孩子,因為臨安公主的緣故得以免死,流放江浦了事。
回覆列表
毛鑲,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創立錦衣衛時他是第一任錦衣衛指揮使,為朱元璋剷除了大批開國功臣、元勳名將,既功勳卓著也罪惡深重,左丞胡惟庸因他被全族盡誅、右丞李善長因他被滿門抄斬,故也註定他結局悲慘,不久也被朱元璋卸磨殺驢以謀反罪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