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鐵軍158

    “長思己過”的意義應該是探索“有效的生活方式”,這是通向幸福而卓越的路。

    其一,“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是善良人的特點。同時,也往往是善良人缺點,如果在“長思己過”之後,缺乏建設性的行動,而沉浸在自責之中,就會創造不盡的煩惱。

    其二,急性“情緒低落,自責等”,要考慮抑鬱症,要到精神科診療。

    抑鬱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礙,它的特徵性症狀是:

    ①情緒低落:常常表現為心情不好,高興不起來;感到自己無用、無助或絕望,認為生活毫無價值;對前途感到絕望,認為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只有麻煩,連累了家人,甚至厭世而產生自殺觀念。老年期抑鬱常伴有焦慮,表現為捶胸頓足、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或徘徊於斗室之中。

    ②自罪自責:常無端內疚,認為自己的疾病給家人帶來了負擔,對不起父母、子女或親朋,甚至對過去的錯誤或過失痛悔不已,妄加責備,嚴重時會達到妄想的程度。

  • 2 # 老張說心理談教育

    總感覺內疚,自責,如果這是一種生活的常態,那說明自己的道德要求比較高,用弗洛伊德的話來說,就是超我比較強。對於他人來說,我們這樣的人容易相處,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有事先審視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夠好,是不是自己有不對的地方。但是對於自己來說,這些過高的要求,也會消耗生命的能量,把自己的生命都消耗在糾結中,消耗在自責中,不能讓自己活得灑灑脫脫,自自然然。

  • 3 # 諮詢師張滴滴

    這個與心理學上的歸因原理相關,你把所有事情的失敗歸結於自我可控制,自己努力可以達成的內歸因,其實對自己非常的不公平。

    人是情境的產物,我們很多時候因為情境,會做出無意識的反應,這也是人腦不用處理更多資訊,科技得以進步的基石。

    如果你常常感到內疚自責,基本上,你是一位期待進步,也在不斷完善自己的人,內歸因的人內在驅動力更強。

    但我們也知道,其實做得越多,錯的當然就越多。

    唯一能改變的就是不要放棄自己的努力,明白很多的成事也存在於外在環境和運氣的不穩定,不可控成分,減少自己的壓力,才能盡力而為,不枉此生。

  • 4 # 細說傳銷

    常常內疚的人屬於喜歡自責,自省。不是什麼正常不正常,這樣的人骨子裡非常善良,總是喜歡承擔責任,這樣的人,人緣差不了。唯一要改進的是,處理事情時,提前多預測風險,哪怕風險無法避免,也可以提前告訴相關的人。另外學會調節心情,世界上本身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學作豁達。

  • 5 # 郭麗精神科主任醫師

    常常感到內疚自責的人,是不正常的。很可能出現了情緒方面的問題。當一個人處於抑鬱狀態的情況下,就可能出現情緒低落,興趣下降,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疲乏無力,感覺做什麼事情都比較困難,好像自己什麼都不行了,認為家中發生的一切不好的事情,都與自己有關,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好引起的。出現了自責,內疚的想法。嚴重的會出現自罪的想法,認為自己有罪,甚至會產生自殺的想法,認為自己死了,家裡的一切不好的問題就都會解決了。所以,常常感到內疚,自責的人是不正常的。一定要去就醫。

  • 6 # 驛路筆記

    常常感到內疚的人,總是自責,正常的。

    這樣的人其實大部分內心柔軟善良,總是會為別人考慮,深怕什麼事情做不好,不能盡如人意,也很怕麻煩別人,給他人帶來不便。

    可能因為之前一次失敗的經驗,受到批評,自己也意識到錯誤,感到內疚,在心裡留下烙印,於是,往後再有類似的情景產生,就會出現類似的心理暗示,深怕自己做不好,做得不夠好,然後可能真的就產生不如意的結果,心理學稱之為“習得性無助”。

    可以試著去原諒自己,承認事情本身,也接受發生的一切。果然是自己沒有做好,就靜下心來分析原因,而不是一度沉浸在錯這個結果當中,越陷越深。

    事情已然發生,任何情緒化反應都沒有意義的,重要的是,吸取教訓,下次不會重蹈覆轍。

    放下自我責備這個“包袱”, 才能走得更遠

  • 7 # 袁道會

    我認為要調整心態,首先人無完人,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之中由於認知及其它方面造成自己做了一些較內疚的事,但既然事情己經做了,而且己成過去,就要大膽從此此吸取教訓,並大膽放棄它,開取新的生活,就當過去的一切讓它過去,做個逐步完善,對社會有益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地址遠在天邊,資料包是如何跨過萬水千山到達地球另一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