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很多媽媽都過度關注孩子在幼兒園是否被欺負這樣的話題了。
13
回覆列表
  • 1 # 懶人1002

    這樣的想法也不能排除,孩子剛剛上幼兒園,大人一時都還不能適應自己家的孩子一整天都不在自己身邊,更何況是隻有幾歲的孩子?就會想到什麼時候我家孩子該幹什麼了?上幼兒園哭沒有?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玩?中午吃飯怎樣?午睡怎樣?在幼兒園的表現怎樣?會不會被欺負?等等,其實我們不要小看了孩子的適應能力,孩子適應一個新環境的能力可比我們大人還有強得多,快得快,可能大人在擔心孩子適應不了的時候你們的孩子也許早就適應下來了,所以,請相信你們的孩子,他們是最棒的

  • 2 # 欣寶貝兒智慧屋

    有這種擔憂其實很正常,每個孩子在家長眼裡都是寶貝疙瘩,是那個怕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但是,其實孩子之間的“戰爭”有時並不像我們成年人想象的那麼嚴重,學齡前的孩子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不懂得分享、合作,有衝突也是常有的事。此外,孩子的語言發展滯後,有時不能用語言正確處理與夥伴之間的問題,也容易發生咬人、打人等現象。

    當然,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作為家長,心裡一定是很難接受的,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幫助孩子呢?  

    1、緩解孩子心理壓力。  當孩子受人欺負時,他可能會因為害怕或者因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傷心難過,此時如果父母用“你真沒用!”“他比你矮那麼多你還怕他?”等語言來責備孩子,孩子就會把父母的難過理解為對他的失望,因此覺得自己很沒用而變得更加膽小怕事。受到欺負的孩子急需父母的理解與幫助,因此,父母應耐心地給孩子釋放心理壓力的機會,同時一定要向孩子解釋,欺負人是錯誤的,他被人欺負根本不是他的錯。還要讓孩子相信,只要有人故意欺負他,父母一定不會置之不理。如果父母因為受“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影響以責罵來對待孩子的懦弱,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相反還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2、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看到孩子被人欺負,有的父母可能會教孩子打回去。但是,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父母的這種處理方式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資訊:打人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在父母這樣的教養方式引導下,孩子就可能出現另外一個令父母頭痛的問題: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攻擊別人。 

     3、幫孩子分析被欺負的原因。  和孩子好好談談,瞭解他被欺負的經過和真相,然後幫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在搞清楚事實真相之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如果是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社會技巧不足,就教他必備的人與人相處的技巧;如果是孩子個性上太嬌嫩、內向,就設法擴充套件其人際關係,讓他活潑開朗些;如果是孩子性情暴躁、喜歡欺負其他小朋友,就要找出引起他不滿、不安的原因,並設法消除這種不安的因素。  

    4、教孩子學會提前規避。  平時要多鼓勵孩子與別的小朋友交朋友,幫助孩子增進人際關係。孩子與小朋友相處時,父母無需過分保護,儘量給他多一點自己當家作主的權利,這樣,孩子就會對自己充滿自信,就會交到越來越多的朋友。小朋友多了,孩子受欺負的機率自然就少了。另外,孩子回家後,父母可以設定一些遊戲,和孩子一道玩,並在遊戲中訓練孩子,讓他練成敏捷的身手,為他靈活地規避“小霸王”做準備。當孩子平時與要好的小夥伴之間打打鬧鬧時,只要沒有危險,父母不要過多幹涉。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實際是學習躲避危險的最好方式。  

    5、冷靜地處理問題。  當孩子確實受到比較嚴重的傷害時,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怒火,先讓孩子的情緒安定下來,然後採取各種可行的補救措施。吵鬧於事無補,不依不饒地糾纏對方父母,這樣不僅僅傷害彼此的感情,還會影響父母形象,並間接地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得不償失。 

     6、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應付“小霸王”的方法。  生性軟弱的孩子在受到別人欺負時只知道退縮或者哭泣。對於這些孩子,父母要教給他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鼓勵孩子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以增進友誼,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子,增加自己的勢力範圍;被人欺負時,不管對方多強大,都不要在對方面前顯得弱小畏懼,這會增加孩子受欺負的可能性,而要大聲喊老師,或者高聲地喊叫。老師的到來,能阻止攻擊性孩子的行為,高聲地喊叫,能讓對手感覺到一種威懾的力量,並且還可以吸引其他成人與小朋友的注意,使攻擊性孩子感受來自周圍的壓力而住手。

    儘量放手將自由和權利還給孩子,其實孩子在學校裡可以學得很好,過得很好!

  • 3 # 祈晴娃娃2

    家長有這樣的擔心是很正常的,特別是剛剛入園的孩子,家長就會擔心,今天哭了嗎?老師會安慰他嗎?解便的時候,是不是老師在幫忙呢?他班有個好淘氣的孩子,會欺負他嗎?。。。。因為,沒有在家長的視線範圍中,總覺得是不安全的,總覺得孩子會發生什麼事情。家長的這些擔心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誰會願意被欺負呢?其實孩子離開了家長的懷抱,他們的適應能力、獨立能力,是很強的。每個上了幼兒園的家長都會發現,在園是一個樣子,在家是一個樣。有很多家長都會希望,每個孩子在都能像在幼兒園一樣,什麼事情都能自己做。在幼兒園裡面雖然有不同性格的孩子,但是他們都是在一個有組織、有規律地地方活動。

    有時候,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回到家裡可以幫助他梳理處理人際交往的方法,和他一起談論如果下次遇到這樣的時候應該怎麼辦?聽聽他的想法。也許在下一次出現同樣的情況,孩子就會知道如何應對了。

  • 4 # 愛上大V店

    其實寶媽先不要過分擔憂,上幼兒園是他人生的第一步,不管怎樣都要勇於面對喔,你怎麼知道會被人欺負呢,上學後多跟老師溝通,寶寶沒你想的那麼弱。其實很多家長有這種擔心,主要是針對自己家孩子有這方面的表現。

    一、膽子小,性格懦弱,見人不敢說話。

    二、不能自如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平時在家的時候也經常挨欺負,比如被打,被推一下,也不敢還手。

    四、什麼事情都得有家長陪同才能完成。

    什麼事情都得有第一次,最好的方法就是放開孩子的手。

  • 5 # 諾諾69

    自己的心肝寶貝在幼兒園被欺負了,媽媽一定比誰都心疼,孩子安全快樂是每個媽媽共同的心願。但是他們年齡還小,打打鬧鬧是再常有不過的事了,很多爸爸媽媽一看到孩子被欺負了就滿腔怒火,雖然知道打人不對,仍然會拿“別人打你,你就打他”“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這樣的話來叮囑孩子。寧可打傷了別人賠償損失,也不能自己被人欺負了。

    說到底,都是太“愛”孩子的緣故吧。很多家長擔心: “孩子們剛離開媽媽,獨自一人走進陌生的幼兒園,被人欺負的時候身邊連個保護他的人都沒有,如果自己再不懂得還手,真難想象孩子的一天是怎麼過的。”太多家長有這樣的擔憂,也就有太多孩子被灌輸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思想。

    很多幼兒園的小朋友前一秒還在吵架,緊接著就拉著小手跑來跑去,根本不記得誰打過誰,誰吃過虧了。作為父母或者老師,都應該給孩子機會,讓他們自己去處理矛盾,而不是憑成人的理解,鼓勵孩子“打回去”。

    “打回去”只能暫時保護孩子不受欺負,但從長遠來看,一旦形成習慣,性格就很容易變得暴力、自私、不會正確解決問題、交不到朋友、失去友情。

  • 6 # 甜甜圈伐木累

    甜甜圈也是常常接到這樣諮詢,甜甜圈非常理解,作為家長,我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負總是滋味不好受的,平時自己在家都捨不得動孩子一根手指頭,憑什麼讓人這樣來欺負?但更讓家長擔心的是,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自己卻一無所知。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擔心呢?為了保護孩子,家長能夠做些什麼呢?

    校園凌霸的案件頻出,幼兒園老師虐待孩童的事件頻出,網上還有一些因此而流傳出來的謠言,這些問題又沒有一個很有效的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加之網際網路資訊傳播的廣泛,造成整個環境讓父母覺得特別沒有安全感。

    你只是粗心:多關注孩子異常訊號

    身體傷痕異常。孩子通常容易被劃傷、擦傷或碰得淤紫,但如果孩子身上的傷過多,父母可能就要探究一下原因了。孩子可能會羞於承認被欺負了,但是父母需要弄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

    對待玩具異常。孩子對待他喜歡的小熊、小狗玩具會有異樣的行為,他平時會玩給小熊餵飯、給小狗蓋被子的遊戲,但現在的遊戲行為會跟原來有所改變,他會對著玩具指指點點,“你為什麼不聽話,你排在後面”,更有甚者,他會動手打玩具。他在幼兒園裡發生了什麼事情,有可能在他的遊戲的過程當中有所體現。

    晚上愛做噩夢。如果孩子真被人打了或看到別人之間有打架的行為了,孩子就害怕了,他有可能會出現做夢驚醒的現象。當有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應該就是儘快地跟老師或是其他父母進行交流,瞭解孩子在班裡的交往情況。

    教孩如何保護自己:演繹情景故事教方法

    家長可以把孩子抱在懷裡,眼睛看著孩子的眼睛,並明確告訴孩子:只要你被打被欺負了,爸爸媽媽是一定站在你這邊的。然後跟孩子一起來,把當時發生的事情編到故事裡面去或是把事情可能出現的情況再現出來,其實是在潛移默化地教給孩子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告訴孩子學會自我保護,例如別人要打我們,我們應該跑,他就打不了啦!或者適當對抗,儘量不引導以暴制暴。另外,讓孩子知道防範,世界並不是完全美好的,引導他在不利環境中尋求幫助。總之,讓孩子明白,儘量不要讓自己處於不利環境;當置身在不利環境中時不能坐以待斃,要有所作為減少自己的損失。

    這樣做就把孩子毀了:

    過於的忍讓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怯懦

    當孩子在遇到別人欺負時,一味強調忍讓,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無法保護自己,會讓孩子滋生怯懦的心理,遇事會一味的退讓,無法塑造堅強的性格。因而,建議父母不要過多強調“忍讓式”的教育,現代社會充滿競爭,最需要堅強的性格。

    以暴力制暴會影響孩子交際

    讓孩子打回去,這種立意本身並沒有錯,讓欺負者嚐嚐被欺負的滋味,他就會收斂自己的行為。問題的關鍵在於,既然孩子沒有還手,十有八九是能力不足,如果我們強調孩子要還手,但他知道自己不行,也就會讓他更加會覺得自卑。特別是在還手後,遭到更大的報復時。

  • 7 # 點燈人經典童書

    我也是這種感覺,的確是很多媽媽過度關注這個問題了,搞的自己壓力也很大。

    我覺得出現這個傾向,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家長自己本身就缺乏安全感,對社會包括幼兒園,缺乏基本的信任。

    就我自己孩子來說,我們上了兩年幼兒園,班裡也有喜歡打人的孩子。但是我們一直覺得,這都是孩子之間的事情,只要不是很嚴重,讓孩子和老師去解決,我們家長沒有必要過多的去幹涉和擔心。

    但是同樣這個環境,也有的家長成天擔心受怕,感覺幼兒園處處都是危機重重,除了自己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隨時準備欺負自己家孩子的惡霸。

    這一方面,是家長自己的問題,還有一方面是現在媒體對於一些極端案例的過分渲染。

    其實,這個事情也不難解決。

    越是好的幼兒園,越是貴的幼兒園,相對來說,家長和孩子素質會相對較高,幼兒園老師,管理各方面也會更規範。

    這個和我們大人的環境是一樣的。

    我還是相信一句話,你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那麼你就會認為世界是個什麼樣子。

    自己成天都是受害者心態在生活,那麼孩子在幼兒園,可不是覺得擔心受怕了嘛!

  • 8 # 面具郭先生

    說起幼兒園,最早的時候應該是這樣認為的,是孩子在進入義務教育時期前的最美好的時候,但是,不知道從何時起,幼兒園變成了家長最為擔心,最為頭疼的地方,各地數次爆出的幼兒園老師體罰孩子,毆打孩子,孩子年齡小,回來後不敢對爸爸媽媽說,長時間下去,孩子在精神和身體上遭受著雙重的驕傲,家長不及時發現,會造成孩子對童年的恐懼,嚴重的會對孩子精神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再說,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所以,如今的幼兒園已經很讓達人擔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聖鬥士星矢》中,撒加為什麼不回到雙子宮將五小強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