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處飛翔的無足鳥
-
2 # 麥田守護者16
1、做好入院前的生活準備作為即將入園的幼兒,應該具備自己拿勺子吃飯、自己穿脫褲子、自己入廁,自己喝水等最起碼的自理能力。所以父母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這方面的生活能力,堅持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絕對不能因怕孩子撒飯、弄髒衣服或者怕孩子自己穿衣磨蹭等原因包辦孩子的一切,這樣勢必造成孩子入園後自理能力差,膽小懶散和畏首畏尾的性格。2、做好入院前的心理準備第一、孩子入園前夕,家長應該有意的和孩子多談論一些有關幼兒園的話題,如自己小時候在幼兒園是如何的快樂。讓孩子心裡有一個幼兒園生活的想想,在談論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反應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第二、 入園前幾個月個月,可以讓孩子與鄰居、親戚或者同事家已讀幼兒園的小孩交流,其他小朋友對幼兒園生活的切身感受,會感染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憧憬 。第三、在家裡始終只是模擬幼兒園,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到幼兒園去遊玩,去熟悉那裡的環境,認識一下老師和同學們,帶孩子一間一間地參觀教室、玩具室,告訴他這裡有很多小夥伴即將和他成為朋友,他可以和他們一起玩耍、做遊戲,而且還能向老師學到很多本領,能做很多有意思的事,並且讓孩子意識到到了一定的年齡必須上幼兒園,那是“長大”的體現,激發孩子對幼兒園產生濃厚的興趣。3、做好入園前的交往準備多帶孩子到家庭之外的環境中去活動,多接觸其他孩子,多和孩子講有關獨立、勇敢的故事或做一些相關主題的遊戲。教孩子知道自己的學名,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如大小便、口渴、飢餓等。教孩子學會和老師、小朋友打招呼,如“早上好”、“再見”等。教孩子學會不獨霸玩具,不搶別人的玩具。也可以提前認識將來的老師,或提前認識同班的小朋友,結伴入園。4、給孩子一個心理緩衝時間第一天入園的時候,提前一段時間把寶寶送到幼兒園,這樣可以先讓他有一個緩衝時間。第二、要“保持心態平靜”孩子入園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剛入幼兒園時有種種不太適應的表現,這是正常的。其實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不適應往往受環境和成人態度的影響。建議家長朋友接孩子回家後,要儘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靜的氛圍,不要過分渲染對孩子入園問題的關注,以免造成孩子緊張的情緒。家長平和的態度是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良好外部環境。
-
3 # 青盞問心
1.在寶寶進入幼兒園前兩個月或再提前幾個月,最好帶寶寶上幼兒園開辦的親子園。一般好的幼兒園現在都有親子園或者親子班,這樣寶寶知道幼兒園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地方,而且他會在活動過程中認識許多小朋友和老師,還會玩到許多家中沒有的玩具,這樣不僅熟悉了幼兒園的環境,同時也熟悉了小朋友和老師,可以幫助寶寶順利地進入幼兒園。
2.在上幼兒園前,讓寶寶多與鄰居的寶寶玩耍和交往,學會和別人相處,為集體生活做準備。
3.有意培養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家裡,寶寶有專人看護,吃飯、喝水的時候都有人照顧,但是到了幼兒園就不同了,吃飯、喝水都需要寶寶自己了,所以還是需要在家提前鍛鍊。另外,要讓寶寶自己洗臉、洗手、脫穿衣服、上廁所、獨立睡眠等,在幼兒園孩子多,老師少,難免有照顧不到自勺地方。
4.瞭解一下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和要求,提前調整寶寶的作息時間,逐漸使寶寶在家的作息和幼兒園的一致,這樣寶寶入園後才不會感到不適應。
5.讓寶寶學會清楚地表達,如果寶寶表達能力差,那麼寶寶的狀況和要求就容易被老師忽略。因此父母要多和寶寶說話,鼓勵寶寶說出自己的想法,即使父母已經猜到寶寶想要什麼,也要鼓勵寶寶說出來。
-
4 # 靚龍雪兒
1.學習自己吃飯 幼兒園老師雖然會在剛入園時喂寶寶,但畢竟孩子多,老師少,有照顧不到的地方,寶寶就要自己學會自己吃飯,並要吃飽。 2.學會自己穿衣服 在入園前,家長就要訓練寶寶自己解釦子,扣扣子的能力,因為學校孩子多、老師少,如果寶寶自己不會穿衣服,只能等老師來穿,很容易受涼。 3.學習自己喝水 用水杯喝水對寶Bora說有一定難度,家長就要為寶寶準備一個塑膠杯,裡面倒上一點點水,寶寶渴了的時候,就讓他用杯子喝。 4.學會大小便 一般一歲半以後,寶寶就可以訓練大小便了。為了讓寶寶儘快學會控制大小便,有大小便及時通知大人,家長在看護寶寶時,要了解寶寶吃了什麼,吃了多少。另外,家長在家中也要養成寶寶定時大便的習慣。 5.培養作息習慣 在幼兒園裡,上學放學都有一定的時間,因此,父母要逐漸使寶寶在家的作息和幼兒園的一致,寶寶進入幼兒園後才不至於感到不適應。 6.社交能力培養 進入幼兒園,就進入了一個小社會,有些孩子認生、膽小,父母就要多加註意,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7.語言能力的培養 在幼兒園,如果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差,對寶Bora說是非常苦惱的事情。因此家長要多和寶寶說話,鼓勵寶寶講出自己的想法。儘管家長已經猜到寶寶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也要鼓勵寶寶說出來。平時也要和寶寶多說話,讓他聽得懂成人的話。
-
5 # 愛讀書的媽媽轅鳶
我覺得為了寶寶順利入園,父母需要準備很多,比如思想認識方面,一方面是孩子的思想認識,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上幼兒園是必經階段,另一方面是父母自己的心理要調節好。孩子在家一直跟自己相處那麼久的時間,突然之間要上幼兒園了,雖然說是一個正常的成長過程方式,從父母自己內心深處來講也是有分離焦慮的。往往父母會把自己本身的焦慮傳達給孩子,這樣就會造成孩子也產生焦慮,進而不願意去上幼兒園。
再比如實際做法方面。父母應該提前考察幼兒園,考察一下這個幼兒園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跟自己的育兒理念比較合拍。另一方面需要提前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做好充分準備為上幼兒園打基礎。
-
6 # 海蝦麻麻
每個即將入園或剛剛入園的孩子都要面臨的兩個問題,一是克服焦慮,二是適應規則。我們幫孩子跨過這兩個坎,就是幫孩子做好了入園的心理準備,這需要我們從以下3個方面來做。
第一、喚起孩子對幼兒園的嚮往。我姐姐當初就是帶她女兒去看了幼兒園的六一兒童節文藝表演,回來後她女兒就一直吵著要上幼兒園。所以到了9月開學的時候,我外甥女開始了幼兒園的生活,沒有哭鬧,很自然的就過度了。
能喚起孩子對幼兒園嚮往之情的辦法很多,可以帶孩子在幼兒園外面“窺視”,裡面有各種玩具,有滑滑梯有盪鞦韆等等。孩子想進去,但是你告訴他,現在還不能去,要到9月份才可以。總之,辦法很多,家長們根據自己孩子的喜好,總有辦法的。
第二、在不聲不響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孩子入園前,爸爸媽媽們應該教會他遵守規則,儘量讓孩子學會自己大小便、吃飯、穿衣服、鞋子等。慢慢的將孩子的作息時間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同步。比如,早上大概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吃早餐,什麼時候吃點心,什麼時候睡午覺。這樣孩子入園之後,對幼兒園的生活也能較快的適應。
第三、要讓孩子習慣和媽媽短暫的分離。在孩子快要上幼兒園的前2個月開始訓練,比如跟孩子說下,我媽媽要出去下,大概多久回來。讓孩子知道,媽媽只是暫時離開,這樣讓孩子緩衝下,能更好的讓孩子接受上幼兒園。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一所的幼兒園。
-
7 # 芝麻育兒
孩子要做好相應的技能準備
孩子在入園前,最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語言技能、社交技能。具體如下:
生活技能:孩子入園前要掌握一些簡單的自理能力,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如,會自己吃飯、自己午睡、自己上廁所等,這是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基礎。
自己吃飯:能夠自己獨立吃飯,不需要成人喂,且在30分鐘左右進餐完畢;能夠自己獨立拿著杯子喝水,不需要成人喂。自己午睡:能夠獨立按時入睡,不需要成人哄睡、陪睡等。自己上廁所:能夠自己脫褲子、獨立小便、大便後擦屁屁,如果有困難,至少要學會想大小便時及時尋求老師的幫助。
當然,生活自理能力弱一點的話,幼兒園的老師也會照顧,但是一個老師照顧那麼多孩子,肯定不能像父母那樣及時迴應孩子的需求。
語言技能:對於準備入園的孩子來說,語言技能主要就是兩點:能聽懂指令,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能聽懂指令,比如,媽媽說‘去把玩具收好’,孩子就知道去收拾玩具,這樣在幼兒園才能聽懂並執行老師的指令。
能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孩子,更要加強這一點,爸媽在家可以幫孩子練習一些申訴要求的句式,如,“老師,我想尿尿“、”老師,我想拉臭臭“、”老師,我想喝水“、”老師,我肚子疼“……爸媽可以透過角色扮演遊戲,強化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總之,就是讓孩子明白,在幼兒園裡有困難了就找老師幫忙。
社交技能:教會孩子使用禮貌用語和一些簡單的社交技能,如不能動手打人、幼兒園的玩具要輪流玩、不能爭搶等,可以幫孩子順利找到好夥伴。
-
8 # 泡泡育樂園
寶寶即將進入幼兒園,面臨人生第一次集體生活,需要提前給寶寶做哪些心理及身體的準備呢?這關乎到孩子在幼兒園生活得是否愉快,更是幫助寶寶邁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
身體方面的準備生活能力:可以獨立吃飯喝水,可以知道拉尿並且自己處理,定點午睡的習慣是否養成,肢體的協調運動能力是否達標,可以幫助孩子參與幼兒園的教學工作
交流能力:能否表達自己的需求,能否聽得懂大人的要求
社會能力:是否能夠遵守秩序,知道禮讓
心理方面的準備一天的時間要離開家離開媽媽,是否孩子可以接受
幼兒園是一個可以和其他小朋友遊樂學習的地方,不是被媽媽拋棄了
長大了要上幼兒園,就像爸爸媽媽要工作一樣
在入園之前,給孩子創造一些必要的條件,讓孩子更快的接受並適應幼兒園是很有必要的。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接觸陌生人,和其他小朋友遊戲,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主動參與社群活動
如果有要好的同齡的夥伴,大家可以輪流坐莊,到各自的家裡生活半天,沒有家長參與的,只是自己的孩子和對方的家長以及其他小朋友
一些老人帶大的孩子,因為老人怕孩子出事,所以很少讓孩子主動去探索,那麼經常帶孩子到遊樂場,讓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登高爬梯,鍛鍊孩子更加勇敢
如果遇到孩子不喜歡的陌生人,也不要強求他們打招呼,如果孩子接受不了陌生環境,那麼不要勉強他們。
要為孩子重塑概念,讓孩子嚮往幼兒園,嚮往和老師接觸,和小朋友遊戲。
回覆列表
1、作息準備
孩子的生物鐘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安排相適應,才能幫助孩子較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不同幼兒園的作息規定大同小異,都是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制定的。對於作息散漫、隨意的寶寶,家長應有針對性地改變孩子的作息規律。
做法:家長應該提早了解自己孩子將要進的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表,並在入園前的一段時間內與之同步,這樣就可以避免孩子早上起不了床,鬧情緒不上幼兒園;中午在幼兒園不願睡覺;晚上賴著不肯睡的情況。例如八點鐘要到幼兒園,家長就要根據自己家到幼兒園的距離,每天提早相應的時間讓孩子起床;參照幼兒園午睡的時間,一般是十二點半左右,安排孩子睡覺,就算一開始睡不著也要營造好的環境,讓孩子躺上床,並知道在午睡時要安靜;晚上約九點左右上床,確保孩子有足夠的睡眠,第二天能準時起床。
2、自理準備
在幼兒園裡,老師對孩子的照顧不可能像在家裡那樣無微不至。入園前,孩子最好學會獨立吃飯、喝水、睡覺、穿鞋、洗臉、大小便等。如果您的孩子還有哪項沒有掌握,抓緊這一個月來練習。黃紅玲表示,如果孩子自理能力不強,上幼兒園後處處要老師幫忙,可能會因此產生挫折感、無助感。
3、語言預習準備
孩子在家庭裡,一般會有多個家長高度重視和關注,有時孩子不用說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家長就知道孩子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基本都能及時給予幫助。而在幼兒園,孩子多,老師少,這就需要孩子具備用語言清楚表達自己需求的能力。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兒童心理行為研究室主任兒童心理專家戚元麗博士提出,進入幼兒園就是孩子社會化的過程,而社會化意味著更多地跟人交流。
4、心理準備
父母應該跟孩子談論為什麼上幼兒園:“你長大了,你可以到幼兒園跟小朋友玩,老師喜歡你,幼兒園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其他方法也非常的重要,由於環境的變化,都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心理反應,大多數孩子都會慢慢適應,但有的孩子哭鬧,不願意家長離開,或者出現飲食減少、睡眠不安、情緒不穩、少言寡語甚至是拒絕進食等,並且長時間得不到好轉。這些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分離焦慮”。基本上剛入園每個孩子都會有分離焦慮,只是輕重程度不同。如果孩子長時間不能適應,說明家長沒有做好準備工作。
做法:首先是提高孩子對新環境的認識,例如積極參加幼兒園舉辦的開學前親子活動,多帶孩子到幼兒園或幼兒園外轉轉,提高孩子對新環境的認識與熟悉。其次家長可以透過角色扮演、講故事的方式,把孩子能在幼兒園得到的快樂告訴孩子。再次,把孩子帶到小區孩子聚集的場所,讓他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能幫助孩子更快融入集體中去。知道哪個小朋友會是寶寶未來的同班同學,不妨先帶寶寶和這個小朋友多在一起玩,讓他們彼此熟悉,成為朋友。這樣進入幼兒園後,有一個好朋友在其中,會給孩子更多安全感,有利於兩個孩子順利度過“入園焦慮期”。
做法:家長可以透過遊戲的形式,循序漸進引導孩子自己為自己服務,例如嘗試用杯子而不是用奶瓶喝水,自己握勺子吃飯、用餐巾擦嘴巴等等。家長應該注意每次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就及時表揚,讓孩子喜歡自己做,相信自己能做得好,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