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漫畫君
-
2 # 靈憂
不一定,動漫中的人物在放技能的時候念技能名字,可以更容易的理解動漫人物的行為動作,而且動漫人物在唸技能名字的時候,會擺出各種造型。加強了動畫的趣味性。渲染氣氛。有的情節比較好的這樣還能使人熱血沸騰。
而且,我們可以發現不止是在動漫裡,其實在武俠劇裡也會有此類行為。所以說在放技能的時候並不會感到中二和幼稚。有的反而會感覺到帥氣霸氣。
何況影視作品人物要是太悶了。豈不是很無聊嘛。
-
3 # 懵知秋
不是的。比如《斗羅大陸》中奧斯卡的香腸武魂,每一次唸咒語都是非常二的。老總有個大香腸等等,把史萊克其他人都嫌棄壞了,但是奧斯卡真的是很厲害的。
這事兒其實有個專業術語——“技名呼稱”[1],也被戲稱為“日本的形式美”。
描述的就是使用必殺技(必殺技)時一定要喊出招式名字的行為。廣泛見於日本動畫、漫畫、特攝片等等的戰鬥場面中。
在刻畫戰鬥場面,尤其是決勝場面時,“技名呼稱”往往還會搭配決定性臺詞(決め臺詞)一起出現。先甩出絕招,再撂下狠話,二者合一把“使出必殺技”的瞬間推向形式美的巔峰。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聖鬥士。車田正美可以說是把這個形式用到了極致。
技名呼稱—甩出絕招
決めセリフ—撂下狠話
就這樣,必殺技、技名呼稱和決定性臺詞三位一體,構建出了我們熟悉的日本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戰鬥場景。
必殺技(必殺技)和決定性臺詞(決め臺詞)的事情往後放一放,這一次主要談談這個技名呼稱。
關於這個現象的起源眾說紛紜,但是讓這個形式被大眾所熟知並接受的是1966年開始連載的《巨人之星》。
這個巨人之星作為一個棒球漫畫,卻充斥著大量的必殺技演出,直接在日本漫畫中開創出了超能力系運動漫畫這個獨特流派,後世的足球小子、黑子的籃球、網球王子等等,大部分日本運動漫畫都走上了這條道路(不歸路)。
再後來,經歷了70年代的假面騎士、魔神Z等作品,這個形式徹底固定為業內約定俗成的套路。
因為一部分受眾是小孩子,這種喊出絕招的行為更吸引小孩子模仿(想想你們自己有沒有偷偷練過龜派氣功?)。
角色“自行解說”能讓讀者、觀眾更加有臨場感和代入感(如果沒有解說員的話,格鬥大賽是不是就不那麼好看了?所以讓角色自己給自己解說)。
從作品表現形式的角度,用這種方式把“使用必殺技”這個行為強調出來,看起來更酷更帥(即所謂日本的形式美)。
從文化淵源的角度說,日本的“言靈”信仰讓他們覺得“把招式名說出來”這個行為本身可以起到賦予力量的作用。
最後說點我個人的看法:
日本文化的整體審美取向有很強烈的“表現主義”的特徵,舞臺劇也好,影視劇也好,演員們往往用形體、表情和語氣把內心的感受外化出來,並且很誇張——這一點投射到日本漫畫裡,就表現為很多內心獨白的東西偏偏角色要用嘴說出來,呈現出自言自語的中二病症狀(前面提到的決定性臺詞(決め臺詞)就是其中一種)。
你能想象生活裡突然有個人站在你面前給你解說他的人生嗎?
所以在以“戰鬥”為核心的漫畫、動畫、特攝劇等等作品中,透過技名呼稱這種極端外化的形式刻畫戰鬥、強調戰鬥的瞬間,本身也反映了日本文化的這種傾向。
而沒有那麼強烈表現主義審美取向的中國觀眾,初來乍到看見這種東西的確會覺得有點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