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卓越家風家教

    教育,教在學校,育在家庭,學校教的是知識,家庭育的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可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2 # 五木集自然研學

    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家庭是除了學校之外孩子接觸的最多地方,不管是名人傳記還是歷史故事,家庭的教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培養孩子擁有堅定的信心和嚴謹的態度這點上,家庭教育顯得格外重要,這也是孩子人生當中的初始教育,在日常朝夕相處的生活之中,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在正式學前的八年時間,家長應該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的去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三觀,比如勞動、科普、情感的多重交流,可以與孩子去聊一些優秀的人,成功的人他們所具有的品質,從一開始就與孩子建立教育紐帶,這樣的孩子能主動的去學習,自然對後續的學習情況有很大的影響

    而且不要怕孩子會被工具傷到,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儘早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會提供更好的幫助。

  • 3 # 高效學習法張教練

    兒童教育是一門學問,中國古代很早就說“因材施教”。我認為這是非常正確的,只是現在很多人都忘了這個句子。

    實際上,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特長,只是老師和父母沒有發現而已。如今的教育,眉毛鬍子一把抓,管你愛學不愛學。可以想象,這樣直接抹殺了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對不喜歡的東西不會有多大興趣,也不會自覺地學習,這是一種教育的悲哀吧。

    在我看來,愛、耐心和細心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小心和耐心,其中耐心非常重要。應該找出孩子的興趣在哪一方面,讓孩子在這方面多發展,當然是好的愛好,玩手機和長時間看電視不可取,要堅決制止。父母要多陪孩子,這有助於發展親子關係。父母陪孩子一起玩,可以讓孩子玩一些益智有趣的小遊戲,比如有一個叫精英特的全腦速讀記憶訓練工具,裡面有舒爾特表,記憶訓練小遊戲,安裝在電腦上,用滑鼠點選就可以,孩子會覺得很好玩就會喜歡,在玩的過程中就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可謂一舉兩得。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只舉一個例子。

    家長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言傳身教。不能在孩子面前爭吵,父母要謙虛理解,肯定孩子的優點,不能過分強調孩子的不足,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孩子的成長除了注重學習成績的提高外,還需要從多方面來培養孩子的性格、健康、個性、創新、吃苦、勤奮、勇敢等等。

  • 4 # 超級學霸計劃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這話人人會說,蘊含的道理很多人也大致明白,但是一旦到自己身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全部都成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了,家長根本不考慮自己是不是龍鳳,這是現在家庭教育的最大問題,家長不懂教育,沒有自知之明。

    那麼又有人說了,為什麼有些農民的孩子很優秀呢?

    其實道理沒變,很多農民的人生理解深度是遠超過一些大學生的,傳承的不是知識,是智慧,也就是為人處世的本質,知識和智慧完全不同,這也是現在很多人看待教育的弊端,把知識當成了智慧,認為學知識就是唯一的方向。這就又犯了一個錯誤。人生成長,學習不是為了學知識,是為了學習為人處世的智慧和學習的能力。學習知識是一個過程,學會知識是表象,真正的目的,是透過學習學校的知識來鍛鍊學習的能力和素質,如果家長看不到這一點,沒有往這個方向去引導孩子,孩子很少有學習好的。

  • 5 # 嘻哈世界觀

    別把家庭教育看的過重,因為中國大部分家長其實不知道怎麼教,順其自然,家庭更多教孩子做人,道德,中國文化有很多這些方面的知識,切記想當然,瞎教,杜撰

  • 6 # 心一媽媽談成長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家庭教育曾經是培養人的教育主體,中國封建社會的私塾、家庭教師是教育的一部分。

    當下,在新的意義上認識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強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相互補充和緊密結合,將家庭教育作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庭教育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秀的思想品德。這對孩子的未來人生髮展的正確走向會起引路作用。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要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做一個胸懷坦蕩正直正義的好人!

    3.家庭教育切忌粗暴武力。那樣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產生性格缺陷!

    4.家庭教育應該重在使用開導、啟發、鼓勵、引導的方法。這樣會讓孩子容易接受家長的正確意見。效果不錯!

    5.家庭教育應該與學校正規教育緊密結合。家庭學校經常溝通共同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小養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奮發向上力爭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習慣!

    6.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隨時隨地瞭解孩子的心理表現。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受教育環境!

  • 7 # 小張老師

    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產生了很重要的作業哦,孩子自從呱呱落地就生活在我們的家庭裡面,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自己的行為形象潛意識的對孩子記到了心裡,所以對於父母來說,一個好的行為習慣尤為重要。

    俗話說:“龍勝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父母給孩子留下的印象最重要,人家常說的,子承父業,父親做什麼行業,潛意識的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就會無形當中學到很多技能。所以說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深的。

    家庭教育的影響是很大的,好的教育要繼續傳承,不好的教育應該讓他消除到萌芽狀態,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傳統還是必不可少的。

  • 8 # 張旭語文

    我們的家庭觀念非常堅定而濃烈,每年春節都要上演幾億人的大遷徙,讓外華人驚歎不已。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歎為觀止的景象呢?那是家庭教育的結果。從古至今,我們都非常重視家庭教育。有很多非常經典的家庭教育著作對後世影響深遠。像南北朝時期顏之推著的《顏氏家訓》、三國時期諸葛亮寫的《誡子書》、明代朱柏廬著的《朱子家訓》、清代李毓秀著的《弟子規》以及清代曾國藩的《曾文正公家訓》等。

    正是由於有了這樣一些家庭教育的經典作品的影響,才有了千千萬萬個家庭各自獨立又殊途同歸的家訓、家風。才使得我們的家庭教育成為世界家庭教育的一技獨秀者。那麼,在當代社會,我們需要怎樣認識家庭教育呢?

    第一,家庭教育是個人品行教育的主陣地。

    一個人的品行主要是透過家庭教育養成的,有句俗話叫“看人要查三代”,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人的品行是多元體,大到孝順,小到扔紙屑,每一個行為都要依賴教育來養成,而家庭教育正是這些行為的生源地。

    重視家庭教育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書香門第、官宦富紳,百姓人家,雖然文化、地位、貧富有別,但家庭的品行教育卻是一致的。誰家也要講孝道,誰家也要論勤儉,誰家也得待人接物,這正是傳統文化的包容性和公平性所致。所以:

    “孝道”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因而,我們常常透過"孝”來判斷一個家庭和家庭成員的優劣。如果一個家庭缺失孝道教育,其家庭成員必將被人不齒,其與人交往一定孤立無助,而且其行徑會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資。

    我們的祖先是非常有智慧的,制定了約定俗成的喪事規成,並以此來懲誡後世子孫。大家大概都參加過喪禮吧,西北的喪禮中,父母離世,遺體要停放在主屋,用白紙圍起來(稱圍靈),子女要跪在鋪有麥秸的地上給亡父或亡母燒紙錢,有鄰里、親朋來弔喪,要以哭聲和跪拜迎接,少則一天一夜,多則三、五日,一直要跪到下葬為止。從家裡到墳地的路上,子女手握一尺長的孝捧,孝捧一頭著地,一頭握在手中,非要彎曲身體才能走路。跪拜和彎曲身體走路,實際上是對子女的懲罰和告誡,也是對所有來參加喪禮的人的告誡。要讓人們明白孝是天地定的規則。

    "勤儉”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我的父母親是農民,小的時候,是大集體時代,生活很艱辛。記得父親吃用穀子做的饃饃的時候,經常用雙手捧著吃,一點渣渣掉到地上都要撿起來吃掉。母親要把鍋巴剷下來自已吃了。他們的行為對我的影響刻骨銘心,現在的生活非常好,可我依然很節儉,從不浪費吃的東西。這是家庭教育使然。

    曾國藩在《曾文正公家訓》中寫道:“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它道出了勤儉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所以我們的每個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少不了勤儉教育。

    “待人接物”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軸。

    禮數在每個家庭中都是很被重視的教育內容。有親戚朋友到訪了,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給客人揣茶倒水、遞煙斟酒。把上座留給客人,讓客人先動筷子吃飯。告別的時候,一家人都要送客人出門。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地接受到了這樣的教育,成人後自然待人有禮有節。

    誠實和守信是經常掛在父母嘴邊的話題。小孩子撒謊了,是要挨父母罵的,甚至要捱打。父母親會常常給我們說:答應別人的事,再難也要做到,千萬別哄了人家。這是一種很樸素的語言教育,但意義卻很偉大。

    孩子的品行養成主要源於家庭教育。所以每個家庭都特別重視對孩子的品行教肓,尤其是一言一行的細節教育。

    第二,家庭教育是風俗習慣的傳承者。

    社會的風俗習慣並沒有成文的書本學習,也沒有專門的教育場所教育,但是我們的風俗習慣卻能傳承幾千年,發揮功能的就是家庭教育中的口傳身授。

    農曆的每個月都有一個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固定的內容和儀式。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會如此。

    正月十五要吃元宵,猜謎語,賞燈籠,耍獅子,舞龍燈。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西北人在這一天要去理髮,給孩子炒豆子吃。三月三相傳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在西北農村要開臺唱秦腔,以示祝賀。四月八是開廟會的日子,男女老幼頃家而出去逛廟會。五月五是紀念屈原的日子,西北農村要吃涼粉、甜胚子,給孩子烙花饃饃,帶花荷包,大人小孩手腕腳腕要繫上五顏六色的花繩繩。六月六是嫁出去的姑娘回孃家的日子。七月七是喜鵲在銀河為牛郎和織女搭橋的日子,老人們說這一天哪兒都見不到喜鵲,它們都飛到天上搭橋去了。八月十五是賞月團員的日子。九月九是登高的日子。十月一是給故去的親人送寒衣的日子。臘月八是喝粥的日子。

    結婚的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但重要性是一致的。西北的風俗中有掛鎖(即定婚)和成婚兩個主要內容,禮節比較繁瑣,尤以成婚為最,什麼下馬儀式、迎姑舅儀式、安床儀式等等,都得請懂得禮儀的人來主持。

    安葬的風俗,各地也不盡相同,但主要議式大致相同。西北人以土葬為主,尤其是農村,一定要請陰陽師來家中主持安葬,要看風水好的墳地,要寫告牌,要念經。還要請來吹響手(吹嗩吶的)吹奏悲傷的音樂。整個安葬過程有很繁雜的內容和議式。

    這些風俗習慣就是靠家庭教育中的口傳身授達到傳承的目地的。

  • 9 # 教育反思者

    看了很多人的觀點,都說得很好。但主要在人品和接人待物方面。這方面我就不重複了。

    我想補充五點:

    1,培養自律。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自我約束,這是養成好習慣的重要前提。

    2,鼓勵犯錯。

    尤其是知道錯了之後,還敢於嘗試新的途徑!千萬不要“只允許孩子做對的事情”。這隻會導致孩子思維僵化,不敢創新。

    大人明知會錯,先不要揭穿,要鼓勵孩子自己去試錯!但要提醒孩子:可以先想想後果。這可以減少盲目性。

    孩子經歷一次,比大人說一百次還管用。大人為孩子剷平的路,今後都是孩子要過的坑。

    3,鼓勵自信,千萬別要求合群。老是要合群,只會使孩子成為庸才。把他扔到人堆裡,誰也不會發現他。

    4,不要跟別的孩子比較。

    老是說:誰誰誰比你強,你要加油。這看起來是希望孩子更優秀,但實際上會導致孩子自卑。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比周圍的人都優秀(即:強過周圍所有人)。

    做人(學習和工作)一定是要揚長而不是補短!

    5,告訴孩子:要有自己的定力。外面的世界沒有那麼美好。

    還有一個,不是教給孩子什麼,是教育大人:

    讓孩子儘可能多的接觸各種事物,觀察孩子對什麼最上心,這裡可能就是孩子的天賦興趣愛好!然後再製定相適應的培養方向。

    興趣是與生俱來的最強大的學習鑽研動力。在興趣的支援下,孩子在學習中,會“不待揚鞭自奮蹄”,在工作中,會“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做好一件事,做到極致。即便是遇到困難,嘴巴在罵娘,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做事,去展示他最大的人生價值。

  • 10 # 王老師76315

     家庭教育實際上是一門“動心”的藝術,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會蒼白而無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位父母都應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規律”的積極或消極影響,並趨利避害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從而科學地引導孩子成為自己理想中的那個孩子

      心理規律一: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透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心理規律二: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心理規律三: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穫學習的樂趣。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心理規律四: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採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實行溫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規律五: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的意思是: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孩子學習的學科綜合成績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門學科成績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孩子良好學習成績的穩定形成不能靠某幾門學科成績的突出,而是應該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特別取決於它的某些薄弱環節。因此當發現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時,就應及時提醒孩子,讓其在這門學科上多花費一些時間,做到“取長補短”。

      心理規律六:霍桑效應

      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工人們仍然憤憤不平,生產狀況很不理想。後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餘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困惑或者不滿,但又不能充分地表達出來。作為母親,要儘量擠出時間與孩子談心,並且在談的過程中,要耐心地引導孩子盡情地說,說出自己生活、學習中的困惑,說出自己對家長、學校、老師、同學等的不滿。

      孩子在“說”過之後,會有一種發洩式的滿足,他們會感到輕鬆、舒暢。如此,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更加努力,生活中就會更加自信!

     

  • 11 # 高效學習法教練張老師

    樹立榜樣:榜樣是用他人良好思想、良好行為影響和教育 zhi孩子的重要途徑。學生、鄰里、老師、英雄模範、文學藝術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等優秀品質,是孩子們學習、模仿的物件。父母的言行無論對錯,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父母應該時刻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環境薰陶:父母應自覺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們受到感染和薰陶。家是孩子們生活的主要場所,父母應該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係,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形成和諧和諧的家庭氛圍,營造和諧有序的生活秩序,陶冶孩子的美好情操。

    批評與處罰:批評與處罰既是對孩子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又是對孩子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教育。在批評和處罰方面,首先,要全面瞭解情況,把握思想不良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對其思想不良行為的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不良行為,從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不諷刺別人,不嘲諷別人,不謾罵別人。處罰主要是剝奪某些權利,而不是體罰,而不是侮辱人格或傷害身體。兒童教育除了家庭教育,還需要幼兒園教育,家長可以去看看金搖籃幼兒園。

  • 12 # 宸宸粑粑

    我認為家庭教育要注意如下3點:

    1、培養孩子獨立精神: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學校外,訓練場外,考場外,人山人海,這些人的眼神都朝著同一個方向,他們的眼神裡都充滿著期盼、擔憂和關愛,他們都是在等待孩子的父母、爺爺奶奶。

    我們也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孩子:孩子想要吃什麼東西,要先看向自己父母的眼神;孩子不管要做什麼事情之前,都要先詢問父母是否可以;孩子在面臨眾多選擇的時候,從來不敢輕易拿主意······

    缺乏獨立自主精神的孩子,不論大事小事,都要依賴自己的父母,不願意動手去實踐,也不願意動腦去思考,這樣的孩子,永遠也離不開父母,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在父母眼裡永遠是孩子,無可厚非,但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如果真的總也長不大,那就是很大的問題。

    溺愛,我認為是最容易做到的,放手,讓孩子有一個獨立的精神人格,才是最難做到的。

    2、學會時刻尊重孩子:

    孩子不是貓狗,不是自己的寵物。他從出生起,就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因此,他有作為一個人所有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作為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我們就要學會給予充分的尊重。只有尊重自己的孩子,相反的,孩子也才能更加尊重父母。

    屬於孩子能力範圍的事情,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決定,不一味的替孩子做選擇。孩子擁有的興趣,要充分尊重,不橫加干涉。孩子所面臨的困難,要充分給予理解,以平和的心態與之商量對策······儘量把自己當作孩子的朋友,想想和好朋友之間是怎麼相處的。

    3、注重表達心中愛意:

    作為成年人,我們每天都希望別人對我們微笑,我們每天都渴望收穫別人的愛,我們會覺得有人喜歡自己、肯定自己,是一種十分美好的感受。而作為孩子同樣如此。但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們華人在這方面好像天生就有心理障礙,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把愛意隱藏在心裡。久而久之,這種心底最自然的情感就會被壓抑。

    因此,在孩子尚小的時候,我們就要衝破自己的心理障礙,學會用言語與孩子交流情感,表達我們心中的愛意。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內心同樣也會充滿愛意,會是一個情感更豐富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朗三缸機和寶來自動舒適,哪個安全係數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