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全球史下看中國

    一、早王朝時期的馬斯塔巴墓。

    早王朝時期還沒有金字塔墓,國王和貴族墳墓型別被稱為馬斯塔巴(意為石凳),分地下墓室和地上建築兩部分,中有通道相連,地上建築是用石灰岩砌成的長方形高臺,高臺上建有宮殿式的祭堂。

    納爾邁的王后涅託泰普的墳墓是最早的大型馬斯塔巴墳墓,其墓地面積達到 1400 多平方米,包括安放木乃伊石棺的主室等數十間房間,各房間內擺放著死者生前的遺物和在陰間所需的一切用品,墳墓室壁上的浮雕和壁畫描繪著墓主在陰間可享受的各種生活。

    二、左塞爾王的梯形金字塔

    左塞爾王是古埃及第三王朝的傑出君主,他修建了埃及第一座典型金字塔作為他的陵墓。在金字塔建設之前,古埃及國王和貴族墳墓是石灰岩砌成的長方形高臺墳墓——“馬斯塔巴”,左塞爾王想要修建一座與眾不同的墳墓,好突出國王和其他凡人的不同。這個神聖任務落到他的宰相伊蒙霍特普身上。

    伊蒙霍特普先建造了一個巨大的高達 11.48 米的石造馬斯塔巴墓,然後在它上面又加蓋 5 個一層比一層小的馬斯塔巴,成為一個階梯狀的金字塔。它高 61.2 米,底邊東西長 123.3 米,南北長 107.4 米,金字塔旁建有祭廟,整個建築群外有圍牆環繞。

    伊蒙霍特普設計的金字塔被稱為“梯形金字塔”,在《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為他(國王)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登上天界。”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天梯,古埃及人認為國王是神在人間的負責人,死後也將昇天成神。伊蒙霍特普設計的金字塔的逐步向上臺階,暗示通往天國的階梯,死去的國王會踏著金字塔的階梯到達太陽神界。

    左塞爾梯形金字塔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座留存至今超過 60 米的建築,它的設計展現出馬斯塔巴王墓到大金字塔的發展和演變。

    三、斯尼弗魯修建的角錐體金字塔

    第三王朝末代國王胡尼的兒子斯尼弗魯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最讓人稱道的成就就是他在金字塔建築上的巨大突破,他先後至少修建了 3 座金字塔,而且這 3 座金字塔都留存至今。

    第一座金字塔承襲左塞爾梯形金字塔的樣式,本是一座普通的階梯金字塔,斯尼弗魯嘗試用石灰石將各層階梯填平,結果由於設計不合理導致石灰石脫落,只能廢棄不用,這個金字塔因此被稱為“崩塌金字塔”。

    第二座金字塔雖然解決了外部石灰石附著的問題,卻又因為設計角度的誤差,從而成了一座彎曲形金字塔,又稱菱形金字塔,該金字塔高度達 101.1 米,是世界上最早超過百米的建築。斯尼弗魯並不滿意這座金字塔彎曲的造型,開始修建第三座金字塔。吸取前兩次失敗的經驗,他終於成功將各層階梯用石灰石填平,並在金字塔頂端加了一個用黃金製成的金頂,從而成功建成了世界第一座角錐體金字塔,也就是側影類似漢字的“金”字的真正的金字塔,因該金字塔外觀呈微紅色,所以被叫作紅金字塔,其高度達 104 米,是古埃及歷史上第三高的金字塔。斯尼弗魯用自己的天才構思設計出這座永存千古的建築,完成了從 “梯形金字塔”向“角錐體金字塔”的轉變,開創了金字塔建設的新時代,歷史學家將他開始的王朝稱為古埃及第四王朝。也正是在古埃及第四王朝,金字塔的興建達到頂峰,而這個頂峰的標誌就是開羅附近的吉薩三大金字塔。

    四、吉薩三大金字塔。

    在僅僅 100 多年時間裡,古埃及人連續創造了 3 個世界最高建築的紀錄,而斯尼弗魯的兒子胡夫將把金字塔建築推向一個以後幾千年都難以逾越的高度。他在位時期任命宰相,也就是他的侄子赫米烏努修建了埃及歷史上最宏偉的金字塔——吉薩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底邊原長 230.37 米,現長 227.5 米,相當於 5 個足球場,金字塔高 146.6 米,塔頂尖端用黃金製成,當然這黃金早已不在了,現剩高 138.75 米,相當於 40 層摩天大樓高。它完全靠石塊堆砌而成,沒有使用任何黏合劑,但未受風化的石縫之間幾乎找不到空隙。整個工程共使用了 230 萬塊石材,石塊經過認真打磨,表面光滑,每個石塊平均重 2.5 噸,大的甚至超過 15 噸,建成 210 個石階,其中一些石塊要放置到距離地面 140 多米的地方,整個大金字塔的石頭重684 萬噸,所用石材都是從尼羅河東岸的圖拉採石場開採的。有學者估計,如果把這些石頭鑿碎,鋪成一條一尺寬的道路,可以繞地球整整一週。

    胡夫大金字塔的總工程師赫米烏努是個堪比伊蒙霍特普的天才建築家和施工工程師,他引進競爭機制,要求工人們分組施工。金字塔出入口被設計成三角形,從而成功將 100 多米高的金字塔巨大的壓力均勻地分散開,避免被壓塌。

    金字塔不僅是建築奇蹟,也是運輸上的奇蹟。古埃及人利用尼羅河水上漲從南方運輸建築金字塔的巨石,在陸地上運輸巨石時則利用溼泥的潤滑性,使用可拖動滑引的木橇,前面綁上長長的拉繩拖運。

    胡夫的兒子(一說是胡夫的弟弟)哈夫拉,在胡夫的大金字塔西南處為自己修建了歷史上第二大金字塔,該金字塔高 143.5 米(現高 134.6米),塔基長 215.25 米,由於所處地勢較高,所以看上去高度超過胡夫大金字塔。

    哈夫拉的兒子(一說是胡夫的兒子)孟卡拉修築了吉薩三大金字塔的第三座孟卡拉金字塔,不過這座金字塔只有 66 米高,還不如前兩座的一半高,體積更是僅是胡夫大金字塔的十分之一,而且所用的石塊雕鑿較粗糙。這表明了兩大金字塔耗費了埃及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埃及已經再無力修建大型石制金字塔,從此以後埃及改用泥磚替代石頭修建不超過 70 米的簡單的金字塔,輝煌一時的金字塔王朝結束了。

  • 2 # 歷史檔案館

    金字塔建築的發展與演變

    通常人們所說的“金字塔”多半是特指古埃及第四王朝國王胡夫在吉薩所建的那座金字塔(下文中簡稱大金字塔)。關於大金字塔的研究也不再算是一個新鮮的課題了。多少年來,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文人,甚至UFO愛好者,對於大金字塔都情有獨衷。然而,本文的重點並不在於大金字塔本身,而是試圖理清金字塔建築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是起點是早期的馬斯塔巴,而以胡夫的大金字塔作為終點。

    1.馬斯塔巴

    通常只要談到“金字塔的演變”,都會首先提到“馬斯塔巴”。馬斯塔巴早在前王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早王朝時期的馬斯塔巴墓主要集中於阿拜多斯和薩卡拉。

    馬斯塔巴通常是用泥磚建造的。建築一般都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通常採用上大下小的構造,但也有一些是上下等大的。

    從形象上來看,馬斯塔巴與金字塔之間似乎並無直接的聯絡。當然,這多少受到中文“金字塔”一詞的影響。從中文上看,金字塔必須是“金”字形的,而馬斯塔巴不符合這一特點。但事實上,古人並沒有明確的“金字塔”的概念(希臘語中的puramis有時被用來泛指所有的埃及建築)。希羅多德的《歷史》中曾記載美凱里諾斯的後繼者阿蘇啟斯建造過一座“泥磚金字塔”,其實,所謂的泥磚金字塔就是一座馬斯塔巴。上圖是第四王朝最後一位國王舍普塞斯卡夫在南薩卡拉所建造的馬斯塔巴,而且根據我的判斷,這應該就是那座“泥磚金字塔”,而舍普塞斯卡夫也就是希羅多德記載中的阿蘇啟斯。至於他本人說“不要因為和石造的金字塔相比而小看我。因為我比它們優秀得多…………”(希羅多德《歷史》),這話若不是後人杜撰的,就是他自己yy。

    許多人會懷疑“馬斯塔巴--金字塔”這樣的轉變是否太過急促了。的確,如果說今天還是馬斯塔巴,明天就出現了金字塔,這樣的變化我們是無法接受的。至少從外觀上而言,馬斯塔巴距離金字塔還有一段距離。為了在傳統的馬斯塔巴與最終的成功之作--大金字塔之間建立起聯絡,我們就不能忽視這之間的演變過程(事實上這也是本文的重點--變化的發生,為什麼會發生,以及變化的結果)。感謝上帝(或者任何一位神靈),時間並沒能消滅所有的痕跡。1950年,在薩卡拉,人們發現了一座“階梯型馬斯塔巴”。

    這座造型奇特的馬斯塔巴屬於第一王朝國王阿涅德吉布時期的一位大臣Nebitka。從這裡我們看見了導致金字塔建築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人們不僅不斷的擴大建築的佔地面積,而且開始追求“高度”。這裡的“高度”並非是指物理學意義上的那種絕對的高,而是一種感覺,一種逐漸上升的感覺,階梯形的構造正可以給人這種上升的感覺。對比於傳統的板凳(馬斯塔巴),階梯型的構造使得建築顯得比實際的還要高。

    從現在的發現來看,階梯型的馬斯塔巴並不普遍。當然,早王朝時期的馬斯塔巴很少能完好的保留至今的(特別是地上部分)。畢竟,泥磚不是建造一個奇蹟的理想材料。

    這幾天見圈裡不斷提及這隋唐二帝並進行比較。都說二帝做了同樣事情,卻一人遺臭萬年,一人流芳百世,為何?我說一下我的看法。二帝做的同樣的事,都是今人的道德規範,無非就是對付老子,對付兄弟,娶了嫂子弟媳。可是,所謂的道德規範從來是要求老百姓的,況且了,他們又都有少數民族突厥人的血統,所以,大可不必計較。試想,漢武帝沒有幽禁母親,滅了舅舅叔叔?那麼就要看看其他方面了,導致楊廣直接掛掉的應該就屬大運河了,這個今人看來是利在千秋的事情,但是當時人怎麼看呢?但凡江山初定,一般帝王都選擇休養生息,最典型的就是文景之治。圈子裡用漢武帝和隋煬帝類比,我覺得不應該,畢竟,已經經歷了文景之治後,漢朝國庫充盈,可任由漢武帝敗家也不擔心,即使如此,到了晚年的漢武帝,確實已經把他爺爺爸爸攢下來的積蓄全乾完了,當初衛青霍去病騎兵數十萬,到了李陵只能是5000步兵,我靠!沒騎兵了!(聽說漢武帝后期馬匹只有5000匹了)也只能趕緊休養生息。但是,隋煬帝作為二帝,本該文景之治,卻是如此揮霍,秦始皇敢揮霍,是人家打的天下,隋煬帝揮霍,那隻能是敗家富二代了。我個人觀點,不否認他的雄才大略,可是,他應該是5世之主,而不是二世之主。如果隋文帝以後再來兩個節儉型帝王,可能到了隋煬帝即使再造也不一定會亡了天下。

    2.早期金字塔

    階梯金字塔

    變化發生在第三王朝。左塞王在薩卡拉建造了一座階梯型金字塔。

    左塞王的最初想法可能只是建造一座馬斯塔巴,後來又繼續在原本的建築之上增加了3層,形成四層階梯狀。可能左塞王覺得這樣還不夠,於是,整個建築向外拓展,在頂部又增加了兩層,於是就變成了我們現在所見的6層金字塔。但最關鍵的是,這座建築採用了石材而不是泥磚。

    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埃及人漸漸不滿足於只是擴大建築的佔地面積,開始追求建築物的高度。金字塔在埃及語中是mr--意即上升、高。這可以視為金字塔建築出現的思想基礎。但凡事並非是只要有追求就一定可以實現的。早王朝時期並沒有出現金字塔是因為當時的埃及人仍舊習慣使用泥磚。

    事實上,人們往往認為的一些“奇蹟”並沒有超出當時技術的極限,就算大金字塔本身也是如此。舉例而言,如果要古埃及人12小時橫跨大西洋,這顯然是超越了當時技術的極限的,因為關鍵性的技術--飛機當時並未出現。同樣的,在埃及人學會使用石材來建造龐大的建築物之前,金字塔的建造是不可能的,無論埃及人能用什麼方法舉起巨石,或者他們能夠多麼精確的測量天體的位置。但是除此之外,我們其實可以發現,金字塔本身的建造(即使是大金字塔),並沒有什麼是超越了當時技術的極限的(只能說埃及人比較會“使巧勁”)。

    最終,石材的使用解除了一切的限制,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止古埃及人建造起龐大的金字塔了。但是,上帝造這個世界用了7天,他不會同意埃及人一夜之間就建成金字塔的。從階梯型金字塔到最終的大金字塔,埃及人仍然要摸索很長的時間。而最關鍵的是,他們必須要能承受失敗。

    崩塌金字塔

    左塞之後幾位國王的金字塔乏善可陳。大多是沿用了階梯型的構造,只是加大規模而已。到了第三王朝末、第四王朝初,出現了一位偉大的國王--斯尼弗魯。作為第四王朝的第一位國王,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必須完成他們前任(也可能是他的父親)--胡尼,第三王朝最後一個國王--在美杜姆的金字塔。這座金字塔仍然是建造成階梯型的,但斯尼弗魯似乎並不滿意,於是他做了一個嘗試,用石灰石將階梯填平,成為一座真正的正四稜錐形金字塔。

    結果顯而易見,這次嘗試失敗了。看圖就可以知道這座金字塔為什麼被稱為“崩塌金字塔”了。核心部分的傾角過於陡峭(約74度),並且因為原本核心的表面覆蓋有平滑的石板,使得外表的石灰石無法牢固的附著在核心之上。這座金字塔的外部可能在整個建築尚未完工(或完工後不久)就崩塌了。

    只要擁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失敗往往是件好事。埃及人從美杜姆金字塔的建造中得到了教訓,他們發現,核心過於陡峭的坡度是外表崩塌的主要原因,同時,夾在核心與外表之間的平滑石板也不是什麼好主意。斯尼弗魯,從現在所知而言,我們相信他是一個精力充沛並且勇於接受挑戰的人。美杜姆的失敗並沒有打擊到他的熱情,也沒有摧毀他原本的構想--建築正四稜錐形金字塔。在達赫舒爾,他成功的解決了外部石灰石附著的問題。

    彎塔

    即使是4600年後的今天,塔身上的石灰石依舊牢牢的附著在核心之上。這點的確很不可思議,即使是大金字塔,現今其表面的覆蓋層也已被風化殆盡,哈夫拉金字塔的頭部以下也是一樣,僅僅殘留了一個“帽子”。但是,可憐的斯尼弗魯並沒有機會慶祝自己的成功,就好像現在的硬體工程師一樣,一個問題解決了,但幾乎立刻就會遇到另一個更為頭疼的問題。

    彎塔本身的形狀標誌著這是一件失敗的作品。塔身下半部以54度的傾角修建,在建築到一半高度的時候突然改為以43度傾角修建。最終整個金字塔呈現出一種奇怪的形狀。除此以外沒有哪座金字塔建成這樣的,可見這種外形並不符合當時埃及人的審美觀。是什麼導致了古人不得不放棄原本的構想?考古學家們給出瞭解釋。

    有兩方面的原因可能導致了人們無法按照54度的傾角繼續修建下去。1.如果繼續按54度傾角修建,最終建成的建築物大約高可達125米(我估算的,呵呵。現高101.15m)。上部的修建將更加困難,而且也很難保證不會崩塌。2.也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金字塔下部的墓室已經因上部壓力過大而出現了裂縫。

    沒有哪個國王能忍受死後住在一個天花板和牆壁上有裂縫的墓室裡。現今在彎塔的地下墓室裡還存留有一些支撐墓室的粗大木材。

    如果說埃及人在美杜姆學到了如何使外部更牢固,那麼他們在達赫舒爾則不得不面對內部構造的問題。此前因為從未修建過高度超過百米的金字塔,因此埃及人可能根本就沒有考慮到內部承受壓力的問題。在達赫舒爾,數年的努力隨著墓室的崩裂而化為泡影。時日無多了,斯尼弗魯已經修建了兩座金字塔,但他的死後居所仍然沒有著落。我們實在不能責怪他在兩次失敗後喪失了進取心,在最後的日子裡,他在彎塔旁不遠,中規中矩的以43度傾角修建了另一座金字塔--紅塔。

    紅塔

    在紅塔的內部墓室和通道中,我們發現,埃及人學會了處理頂部壓力過大的問題。紅塔內部的三個墓室都設計有倒階梯狀的承重結構。這樣的設計使得墓室即使經歷數千年,至今依舊完好無損,沒有一條裂痕。

    但是,紅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採用了一個十分緩和的坡度,因此,儘管其佔地面積龐大--底邊邊長220米,超過哈夫拉金字塔(215米),僅次於大金字塔(230米)--但高度只有105米(大金字塔147米,哈夫拉金字塔143米)。如果以挑剔的眼光來看,相比於大金字塔,紅塔依舊是件失敗之作。

    彎塔和紅塔的失敗使埃及人不得不考慮內部結構的問題,而且,我想最重要的是,埃及人從彎塔的失敗中學會了要在建造之前就進行更周全的考慮,要有更詳細可行的計劃。彎塔上半部的倉促建造表明埃及人在建造彎塔之前並沒有考慮到可能會遇到的情況(當然,主要是他們之前從來沒遇到過類似的問題),這也是彎塔失敗的主要原因。

    沒人會懷疑如果多給斯尼弗魯10年的壽命他會再建造一座金字塔,但他在位的幾十年間已經修建了三座金字塔了,其中彎塔和紅塔是僅次於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全埃及第三和第四大的兩座金字塔。斯尼弗魯最終沒能成為“金字塔之王”,死後他離開了傷心地達赫舒爾,跑去西奈當神仙去了。成為“金字塔之王”的是他的兒子,胡夫。

    3.胡夫大金字塔

    胡夫的名聲遠沒有他父親的好,他被描述成一個暴君。他的所作所為不是本文要談論的,重要的是,在現今最大的金字塔的墓室裡,確實刻著他的名字。

    關於大金字塔的建造,從歷史記載到神話傳說,從科學研究到胡猜亂想,各種說法、理論多到無法一一記述。相信我在此無須多費篇幅來介紹大金字塔的具體構造,因此就略過了。

    埃及人在達赫舒爾學會了在建造之前要有詳細的計劃,他們在建造大金字塔的時候做到了。大金字塔不僅是最高、最大的,同時它的內部結構也是最複雜的。很難想象建造之前沒有一個詳細周密的計劃。埃及人肯定做過精密的演算,最終決定以51度50分的傾角來修建。希羅多德說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原則是:“高度的平方等於斜面的面積”,可以看出,希羅多德的記載還是準確的。

    從前面我們看到,大金字塔建造時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內部壓力承受的問題,因為大金字塔的傾角更大,高度更高,內部所要承受的壓力自然也就更大。在大金字塔裡,人們驚訝的發現埃及人巧妙的解決了內部承重的問題。走道是下寬上窄,兩壁越往上就越靠攏,最終合併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簡單但卻很實用的內部承重結構(這顯然是從紅塔中學到的)。最讓人叫絕的是處於最上方的國王墓室。墓室頂部置有數層花崗岩石板,這些石板重達50噸,最上層由兩塊石板組成一個三角形支架結構。

    顯然,埃及人在建造這個墓室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將來墓室頂部所要承受的壓力,並且已經設計了一套可行的解決方案。

    結語

    房龍說建造金字塔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盜墓,因此在墓室上方“壘石頭”。這顯然是對金字塔的誤解。其實對於金字塔有許多誤解,不光是房龍那樣誤解了金字塔的作用。最大的誤解就是許多人以為胡夫的大金字塔是完全的成功之作。人們總是熱衷於談論大金字塔底邊長有多精確,四個斜面是如何精準的指向正東正南正西正北的,以及刀片都不能插入石塊的縫隙中,等等。其實人們認為“不可思議”的並非是建造金字塔的技術(如前所說,金字塔本身並沒有什麼超越了當時技術的極限的),而是大金字塔的每個部分好像都是完全成功的,不存在任何的一點失誤。換句話說,人們並不是懷疑沒有滑輪埃及人如何舉起巨石--因為利用槓桿也可以做到這點--他們的疑惑只是在於,“為什麼總是這麼精確?”“為什麼沒有一點失誤?”。的確,如此龐大的工程怎麼可能沒有一點失誤?除非……除非在成功之前經歷過許多次的失敗。

    大金字塔就是這樣誕生的。建造了大金字塔的古埃及人從幾世紀以來的各種建築形式中尋找靈感,他們從薩卡拉、美杜姆和達赫舒爾的失敗中得到了教訓。金字塔的出現是一個慢慢演變的過程,從最早的馬斯塔巴,到階梯型馬斯塔巴,然後到階梯型金字塔、美杜姆的胡尼金字塔、達赫舒爾的彎塔、紅塔,最後到吉薩的大金字塔。金字塔建築經歷了一個複雜但是完整的進化過程,而且很幸運的,我們至今仍能從諸多遺蹟上清楚的看見這個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嫁接板栗先鋸樹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