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
2 # 拼命三郎養仨娃
寶寶大腦發育情況
一般來說,孩子剛出生時的大腦是成人大腦的1/4。2週歲時,孩子的大腦已經長到了成人大腦的3/4。5週歲時,孩子的大腦已經非常接近成人大腦的大小了。
這說明,在孩子5週歲時,大腦結構已經能夠支撐包括學習、記憶、運動在內的腦功能了。這些聯結資訊的大腦結構和神經通路是可以終身使用的。
這些連線就是突觸,是人所有動作、思想、記憶和感覺的基礎。
促進大腦發育的要素
這世上沒有兩個大腦是一模一樣的,即使對於同卵雙胞胎也是如此。大腦中的神經元之間究竟建立了什麼樣的聯絡,取決於大腦的使用方式、所在的環境的多樣性與豐富性以及遺傳學。
孩子一週歲之前,大腦的關鍵情緒成分正在形成,一個安全可預測的環境是最重要的,這樣的環境包括大量的觸控與及時滿足需求。在孩子三週歲之前,大腦發育的關鍵在於孩子需要有人與之交流、玩耍,也需要各種不同的刺激環境,同時也要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讓大腦得以重組。
這些看似簡單實則很關鍵的事,為孩子將來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建立強有力的突觸
神奇的是,一個2週歲孩子的大腦擁有數萬億的突觸,這是成年人所擁有的突觸的兩倍!為了適應和生存,大腦在對外界的傳輸進行反應時建立突觸。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些突觸會被重複使用,而其他突觸就會被棄置一旁。
這樣的過程被稱為神經網路的修剪,解釋了為什麼兒童在年紀小的時候,最容易學習到語言的精確口音。如果大腦沒有經常接觸到這種語言,某種突觸就會消失,大腦就不再能夠像之前那麼能夠輕易地聽到,並形成特定的聲音了。
儘管大部分大腦發育是在三週歲之前,上小學後孩子還是會繼續建立如蜂巢般多且密集的神經元。3-6週歲的兒童特別容易學習,不僅是在學術上,還是在社交規則上,都表現很突出。
然而,大腦的衝動控制和判斷部分還是在兒童上小學之後發展,直到青春期之後才會完全啟用。
-
3 # 小落9318
孩子的大腦結構是由父母的基因奠定的,它給大腦神經細胞的分佈提供了一塊模板,經過外部環境的刺激,這些神經細胞會連線起來,科學家稱這種連線為突觸連線。突觸連線會直接決定嬰兒的大腦如何處理新的資訊,即直接決定孩子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高低。而突觸連線形式及數量是生後的環境決定的。
剛出生的孩子,腦細胞之間的突觸數量只有成人的十分之一,隨著豐富多彩的早期體驗和經歷的增加,孩子腦內的突觸連線會不斷增加,到2-3歲時,突觸比出生時增加約20倍,三歲時,突觸連線已是成人的兩倍,這也就意味著此時孩子大腦的代謝率最高,學習能力和智慧發展最快,遠遠超過成人。
孩子出生不久,神經細胞就進行頻繁的神經活動,並與其他神經細胞建立聯絡,當這些神經聯絡被反覆地使用或被感知經驗刺激時,就得到加強,否則這種聯絡就會減弱或消失。一個突觸被使用的機會越多,它就越有可能成為大腦永久結構的一部分。嬰兒的大腦不只是成人大腦的一個縮影,它是記錄經驗、塑造其內部網路連線的一個日新月異的組織結構。
早期的經驗幫助孩子調整大腦內的突觸連線,並最終使他的大腦形成一個網路,使其學習效率達到可能的最佳水平。幼兒末期幾乎所有皮層傳導通路都已髓鞘化,5歲幼兒的大腦已發展到接近成熟,為學前教育和智慧的迅速發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基礎和可能性。學前教育如能提供豐富、複雜多變的環境刺激,可以促進大腦皮質細胞體積增大,細胞之間的聯絡也隨之增多。早期經驗對調節腦部神經連線有重大影響,而這種連線又最終造就大腦的構造方式。也就是說,孩子早期的生活環境,實際上決定了大腦的結構。他所經歷的事物越多、越具有連貫性和趣味性,他的大腦就塑造得越精妙。
有些寶媽應該和我一樣平常工作忙,陪伴寶寶的時間少,爺爺奶奶帶孩子可能會遇到口音重,或者不識字的情況,購買讀物沒人陪寶寶互動,寶寶的興致也不高。面對這種情況,給寶媽們推薦一個APP【貓小帥識字】,同類型的產品有很多,但是為什麼我就推薦這款呢?因為它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哦!
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課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
-
4 # 父母堂
1.由後到前
寶寶大腦中負責視力那塊區域最先成型,6個月大的寶寶已經擁有和成年人差不多的視力。之後發育的是大腦中負責聽力的區域,因此寶寶剛出生就可以分辨出不同的語調。接著逐漸發育的是負責收集和組合動態視覺及聽覺資訊的大片區域,這塊區域的成長可以幫助寶寶獲得綜合的感官體驗。最後發育的是腦前額葉區域,這塊區域可以幫助寶寶進行抽象思考、制定計劃等等複雜行為。
2.由內到外大腦內部的發育先於外部,內部結構最終會和大腦皮層結合,進而獲得處理感情的能力。大腦皮層可以對接收到的外部資訊進行處理、儲存、思考等等。
3.由下到上腦幹發育比較早,這塊區域負責寶寶的心跳、呼吸等基本功能。之後才開始發育大腦皮層中負責情感、注意力和協調精細運動的區域。
4.由右到左剛出生的寶寶的大腦右半球比左半球更加活躍,差不多到一年之後,左半球大腦的能力才會越來越明顯。根據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一旦掌握某種技巧,控制這種技巧的能力就會被轉移到左半球大腦,不過左右大腦會一直交換資訊。而始終保留在右半球的能力是面部識別、情感洞悉、處理語言結構等。
-
5 # 兒科恩銘
從孩子呱呱落地到滿週歲,我們稱之為嬰兒。這個時期是孩子生長髮育最迅速的時期。而神經系統的發育在各系統的發育中又顯得尤為重要。在胎兒期時,神經系統(大腦、脊髓)的發育便領先其他各系統的發育。新生兒的腦重已達成人腦重的四分之一左右。一歲時,孩子的腦重可達成人的百分之六十。新生兒的神經細胞數目已經與成人相同,但其樹突與軸突少而短。出生後大腦重量的增加主要由於神經細胞體積增大和樹突增多、加長,以及神經髓鞘的形成和發育所致。在嬰兒期各種刺激引起的神經衝動傳導緩慢,刺激訊號容易出現泛化,不容易形成興奮灶,因此孩子容易顯露疲勞進入睡眠狀態。這其實也是大腦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在睡眠中不斷的發育成熟,功能趨於完善。在睡眠中成長,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實現啦。
-
6 # 夢田的稻草人
腦的基本結構在胎兒後期已經形成,支配生命活動的腦的低階中樞已基本發育成熟。但是嬰兒的腦和神經系統作為整合高階適應功能的器官,大概四分之三的比例是要在出生後發育。
嬰兒出生時腦重是成人的25%,大概重在300--390克。皮層面積達到成人的42%,大多數溝回已經出現。神經細胞已經超過1000億個。
出生一年後,嬰兒的腦重已經接近成人的60%。第二年末,可達成人的75%。3歲時,腦重基本接近成人。
神經細胞也是在嬰兒期迅速發育,1歲時達到最高峰,已相當於成人水平。
嬰兒2歲時的大腦極其各部分的相對大小和比例已經基本和成人腦類似了。
嬰兒大腦皮層各個區域的生長髮育與兒童所獲得能力的順序時一致的。
兒童大腦皮層遵循著枕葉——顳葉——頂葉——額葉的順序發展成熟。
3-4個月,位於枕顳部位的視覺和聽覺皮層中的突觸和髓鞘會出現,一直到週歲。
大腦皮層中負責身體運動的區域中,控制頭部和胸部的神經元要比控制四肢的神經元成熟早。
2歲開始,最後發育的額葉開始發揮功能,並要持續發展十多年。這個區域掌管人的思考、計劃和控制。
可見嬰兒腦發育的速度之快,掌握好0-3歲這個兒童大腦發育的黃金關鍵期對於嬰兒腦發育的促進和影響,是非常必要的。
-
7 # 直若曲
你滿懷愛意的看著剛出生的寶寶,想為他付出一切。那麼,你知道寶寶的大腦裡在想什麼嗎?下面的十一件事你知道嗎?
所有嬰兒都出生得太早很多動物幼兒一出生就可以 跑跳,具備一定生存能力,為什麼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新生兒需要長時間的養育才能獨立生存呢?
人類直立行走,解放雙手,開始走向稱霸全球的道路。但是我們必須讓我們的骨盆保持相對狹窄才能保持直立,如果不是因為女性骨盆的大小限制,嬰兒會在子宮內繼續發育相當長的時間。為了適應媽媽的子宮,新生兒的大腦是成年人大小的四分之一。
父母的反應幫助嬰兒大腦發育嬰兒的大腦已經發展到使用照顧者的反應來幫助它發展。新生兒前額葉皮層 - 大腦所謂的“執行”區域 - 沒有太大的控制力,所以在這個階段努力訓練或擔心破壞是沒有意義的。
相反,新生兒正在學習飢餓,孤獨,不適和疲勞 - 以及讓這些疼痛得到緩解的感覺。專家建議,護理人員可以透過及時響應寶寶的需求來幫助這一過程。
誇張的表情和聲音很重要當嬰兒模仿照顧者的面部表情時,它也會觸發寶寶的情感,這有助於嬰兒建立他們對情感交流的基本內在理解,並可以解釋為什麼父母傾向於在他們的小孩身上做出誇張的快樂和悲傷的面孔,使他們更容易模仿。
和嬰兒談話,是我們本能的反應,研究人員發現這對嬰兒的發育至關重要。誇張的,緩慢的語氣,強調語言的關鍵組成部分,可以幫助寶寶掌握單詞。
寶寶的大腦在快速成長剛出生時,人類,猿和尼安德特人的大腦比成年時的大腦更加相似。出生後,人類的大腦迅速增長,在寶寶一週歲時,大腦增加到成人大小的60%。到幼兒園時,大腦已經達到了成年人的大小,但是在孩子20歲左右才開始發育。
寶寶的意識像發散的光與大人的大腦相比,嬰兒大腦有許多神經元連線。它們還具有較少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因此嬰兒不那麼專注。他們模糊地意識到幾乎所有事情,他們還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
將嬰兒的感知比作一個燈籠,將光散射穿過房間,成人的感知更像是手電筒,有意識地專注於特定的事物而忽略了背景細節。
喋喋不休的訊號學習嬰兒通常發出聲音來傳達興趣。咿呀學語是在向成年人發出訊號,表示他們已經準備好學習了。
唯一讓嬰兒變得更聰明的事情就是與他們交談,多多對話是最好的,父母要在嬰兒的發聲停頓時會做出反應。
嬰兒很敏感當嬰兒百分之百地得到父母的反饋時,他們會感到無聊並轉移視線。
在實驗室中發現,當嬰兒在80%的時間內得到應答時,可以加快語言發展。然而,除此之外,學習下降。
教育DVD,磁帶等毫無價值雖然從出生開始,嬰兒可能會因母語的語調而哭泣,但最近的研究強調,社交反應是孩子充分學習語言能力的基礎。
嬰兒在迴應他們的事物與不迴應的事物之間劃分世界。沒有迴應的東西,嬰兒不會有興趣。如果你想幫助你的寶寶聰明一點,多與你的寶寶一起玩。
嬰兒的大腦可能會變得不堪重負。嬰兒的注意力短暫,很容易過度刺激。所以長時間的互動會對嬰兒造成負擔。充足的睡眠,特別是在夜間,可以提高大腦發育。
嬰兒聽不見?一般來說,嬰兒無法區分背景聲音和照料者的聲音。因此,不發達的聽覺途徑可以解釋為什麼嬰兒嘈雜環境中安靜地睡覺,以及為什麼沒有迴應從父母的呼喊。
出於同樣的原因,不斷在後臺播放音樂或電視可能會讓嬰兒更難區分他們周圍的聲音並拾取語言,雖然嬰兒喜歡音樂,但不要讓音樂成為背景噪音。”
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爸爸媽媽根據1995年兒童發展研究學會的研究報告,當嬰兒們至少有三個照料者時,孩子們似乎做得最好。
研究人員發現:嬰兒與非父母照顧者共度時光 ——爺爺奶奶,家庭朋友,保姆,可以幫助嬰兒學會閱讀不同的面部表情並擴大他們學習他人觀點的能力。
研究表明,嬰兒在七個月大的時候就會使用成人心理過程來破譯他人的情緒。
回覆列表
嬰兒大腦是如何發育的?
實驗表明,從孩子的出生開始說起,剛出生時其大腦是成人大腦的1/4,到2週歲時,孩子的大腦已經長到了成人大腦的3/4。5週歲時孩子的大腦已經非常接近成人大腦的大小。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形成完成的腦組織以及思維連線,而相應的初級的學習能力已經具備,接下來的事情便是後天養成。
孩子從5歲到20歲之間,大腦皮層逐漸變薄,其灰質體積逐漸降低。在我們的大腦皮層裡面包含著灰質和白質,兩者有何不同呢?灰質由大量的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聚集在一起形成,而白質由神經元中被髓鞘包圍的突起構成,起傳遞神經衝動的作用。研究表明,透過補充專業的腦磷脂群,其腦連線程度(大腦白質)提升接近9%,從而證實了腦磷脂群的重要作用。
後天養成需要什麼條件呢?答案是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從何而來,關鍵在於大腦的營養補給,需要補充哪些營養呢?DHA、牛磺酸、維生素..等等,當然不可缺少腦磷脂群,它是大腦發育的重要營養物質,是生成腦連線的重要基礎,腦連線做什麼用呢?研究證實,腦連線速度與學習能力相關,所以它很重要。
然而,腦連線程度與學習能力具有相關性,在孩子早期大腦發育過程中,補充專業的腦磷脂群,比如全智嘉等,對孩子的綜合學習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義。3歲時孩子學習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位於大腦中的神經元數量增多,更具備很多潛在的神經元之間的聯絡,會產生的潛能也很大。而DHA藻油,則可以透過增加神經元細胞數量,促進神經元細胞發育,提高神經元細胞表面活性,建立更豐富、更穩定的神經元細胞連線,提高大腦功能。從而恢復大腦在控制和調節視覺、聽覺方面的能力,以及關鍵資訊篩選機制,從而使孩子的學習能力不斷增強。
以上透過分析大腦營養與孩子學習能力的關係,我們可以知道,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變得很優秀,關鍵在於後天的營養補充,學習能力增強,優勢就展現出來了。(文章—全智嘉:嬰兒大腦營養補充與學習能力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