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川渝滋味
-
2 # 陸小鳳一柒
我就喜歡家鄉的一道菜就是過年的時候,我們自家的火鍋,為啥呢,
就圖上的火鍋,現在基本都買不到了,現在許多人家都是使用電動火鍋,就我自己感覺吧電動火鍋沒這火鍋煮出來一半好吃,
首先,他是用木炭從小火慢慢變成大火的過程在煮,煮出來的東西特別的入味,像煮雞肉或者其他的肉類,他的湯汁味道特別好,
其次,就是煮一鍋火鍋,花費了一半一個小時或者更多的時間,有的時候,我們可以往裡面加白菜,香菜,薯條呀等,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吃這火鍋,氣氛特別好,
-
3 # 懶貓閒話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想起了小時候,腦子裡最先閃現的畫面就是春風拂面的麥田裡,麥苗的清香和各種野菜的混合花香。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跟著小夥伴們一起去麥田裡,踩著鬆軟的土,溼潤的麥葉微涼,拿著小鏟子去挖薺菜,麵條菜,半晌回家,淘洗新鮮的薺菜,媽媽炒好雞蛋,切碎了灑在薺菜餡裡,再打上幾個生雞蛋,世間美味,就是一頓薺菜餡餃子。
夏天時候,就是去河邊樹蔭下釣幾尾鯽魚,回家養幾尾,煎上兩尾,鮮的你捨不得吐刺。收麥子的時候,麥田裡成群的野雞,野兔也是難得的美味,我倒是沒吃過野雞,不過有幸得過一窩小雞崽子,實在心軟的一塌糊塗,大中午冒著日頭,給送回了原處。野兔拌上幾根芹菜,上籠蒸熟,芹菜的香味浸透兔肉,鮮嫩清香,也是一絕。
冬天,媽媽會買上一尾牛骨,不懂庖丁解牛,害的青春期纖弱姑娘拿著大斧頭一下一下砍牛骨,說起來也是生猛的慌,牛骨放在鍋裡熬上一夜,下幾根切塊白蘿蔔,現在想起來也是滿身滿心的溫暖。
-
4 # 美食家棒棒糖
菜倒是都差不多,沒什麼太值得懷念的,我最懷念的是我們家我媽媽包的餃子還有過年包的包子。
先說下餃子:我老家是安徽亳州的,我最喜歡吃我媽媽包的餃子,走到哪裡都想念,回去了,我媽就會給我包餃子。
先說下配料:五花肉一斤,芹菜(香芹最好)一把,蔥姜適量,喜歡吃辣的可以放一點紅辣椒,醬油,鹽,雞精,十三香,味精,香油,各適量。
然後和麵,擀皮,我們那裡擀皮不是弄成一小個一小個來擀皮的,是直接擀一張大皮,然後切成正方形的面片,把調好的餃子餡包進去,給你們發一張我媽媽過年時候包的餃子圖片,有沒有安徽的朋友,你們家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再說下我媽媽包的包子:我們那裡都是過年才包,平常包過於麻煩,配料:豬肉,蘿蔔一個,豆芽,豆皮,雞蛋皮,粉絲,蔥姜,辣椒,胡蘿蔔,小蝦米,鹽,味精,雞精,油,十三香各適量
先和麵,發酵好了之後,揪成計子,然後擀成皮,把調好得餡包進去,醒發30分鐘,就可以上鍋蒸了,開鍋以後蒸40分鐘即可出鍋,香噴噴的包子就出來啦,附照片一張。
-
5 # 探廚
做餐飲這麼多年,家鄉菜每一道都那麼熟悉,想想都知道它的味道,怎麼做味道好,那個季節吃什麼。
熟悉得讓我不知道該懷念那道菜?
還沒離開校門的時候,暑期幾個同學一起,江邊嬉戲,發現很多小河蚌,都在水邊泥沙中露出點尖尖。一會功夫就撈出很,基本都拳頭大小的河蚌。
我們老家叫“蛤喇”,營養豐富,河蚌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等人體所需營養成分。
當時,有人提議“江水燉蛤喇”,就地取材,找了個破鐵罐頭盒,挖坑建灶,找柴取鹽,剩下的人用石頭砸碎“蛤喇”取肉,在江水中洗淨。
一切就緒,就等取鹽的人拿鹽回來,這哥們拿回一大把“大粒鹽”還有幾個幹辣椒。
七手八腳一起動手,很快一鐵盒“蛤喇肉”很快燉好了,飄著鮮香味,還有幹辣椒刺鼻的糊香味,口水直流啊!
又鮮又辣又鹹,鹹得有些難以下嚥,但是,鮮辣的滋味,“蛤喇肉”的嚼勁,已經完全戰勝了“鹽”的鹹,最後就連糊在鐵盒邊緣的辣椒都吃得一乾二淨,晚上我喝了很多的水。
如果非要讓我說:家鄉我最懷念的菜,就是這道土得不能在土的“幹辣椒燉蛤喇肉”。
而且必須江水燉、大粒鹽、幹辣椒,必須鹹。
-
6 # 東方美食官方賬號
懷念從前
姥姥做的菜
原料豐富,四道兒時的家常菜組合在一起,回味從前,兒時的記憶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原料 微山湖鹹鴨蛋2個,粉蒸肉150克,土雞蛋4個,金絲饊子4把,烙饃6張,香蔥100克。
調料 青杭椒、紅杭椒各20克,淨香蔥段30克,麵粉15克,鹽、味精各2克,白胡椒粉1克,大豆油50克。
製作 1.青杭椒、紅杭椒洗淨,分別切0.3釐米厚的圈;熟鹹鴨蛋切開裝入碗內。2.雞蛋液加鹽、味精、白胡椒粉、麵粉攪拌均勻,放入青、紅杭椒圈拌勻。3.淨鍋入大豆油加熱至七成熱,倒入蛋液,沿鍋底推動原料,炒勻至金黃色出鍋。4.把粉蒸肉、鹹鴨蛋、炒雞蛋、饊子、烙饃、香蔥依次擺在成器中即可。
-
7 # 雪中映梅
離家鄉已經20多年了,兒時記憶,最讓我難忘的菜是林蛙燉土豆。父親,哥哥從山上抓了很多林蛙,用鐵絲穿著。媽媽燒了一鍋開水,把林蛙用開水燙一下,去除林蛙的髒物,再用清水洗乾淨。過不了多久,一鍋鮮香的的林蛙燉土豆就出鍋了。大人孩子每個人盛一碗,開吃了,人多熱鬧做在熱乎乎的炕頭上甭提多好了。特別是林蛙的籽,特別筋道鮮美!綿軟的土豆吸收了林蛙的鮮香,令人食慾大開。任何食物都代替不了的滋味,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
8 # 勁竹62018343433
因為我是湖南長沙市人,不存在思念二字,因為我想吃什麼菜隨時可吃到,也可隨時買到,如湘菜,扣肉,火被魚,臭豆付等等。
-
9 # 知足常樂0724
你思念的一道家鄉菜是什麼?
答;我的家在湖北省鍾祥市,她是一個風水寶地;面積特別吉利,為事事發發(4488平方千米),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春秋戰國時期稱為郢都,系楚國的陪都。明朝嘉靖皇帝(公元1531年)做皇帝后,將自己的出生地改為“鍾祥”,取“風水寶地、祥瑞所鍾”的意思。
500年前,為嘉靖皇帝進京時,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一道菜,雅名取為“盤龍菜”(虎踞龍盤,攀龍附鳳),是我最喜歡的一道吃肉不見肉的佳品。
其主要原料為豬肉、魚肉、各種作料與雞蛋清等,製作工藝特別講究,色澤鮮豔、肥而不膩、肉滑油潤、香味綿長。
如今我們在外打工的鐘祥人,想吃時,在家鄉快遞過來或者在網上直接購買都行。
走偏千山萬水,還是家鄉最美。
知足常樂2019.1.29日於上海
-
10 # 路上有心人
謝謝老友讀歷史好友的邀請。我生在北京的南城,以前的文章裡我曾經說過,我們兄弟姐妹共五人,眾所周知,老北京的南城是窮人的聚集地,有五個孩子的窮人之家是怎麼樣的窘迫,如何的捉襟見肘是可想而知的。現在,回想起我的媽媽用她那嘹亮的女高音呼喊我們幾個回家吃飯的情景,由衷的佩服她的體力和精力。說到吃飯,我最思念的一道菜是早年在我家雷打不動頓頓都有的豆醬,又叫肉皮凍。食材非常便宜,做法非常簡單,味道還算不錯,營養堪稱豐富,顏色也多彩,說起來,真還算得上色香味俱全,更厲害的是物美價廉,對窮人來說——我不知道別人家——應該的家常菜的首選。既然叫豆醬,肯定有豆子了,豆子有兩種,一種黃豆,一種青豆,看看,顏色出來了吧?既然叫肉皮凍,就一定有肉皮,肉皮可是好東西,有豐富的膠原蛋白;接下來是芥菜疙瘩,小時候,北京南城的窮人們誰家不醃上一缸,然後還有胡蘿蔔,紅色,維生素,胡蘿蔔素,既調色又增加了營養,好東西……至於具體做法就不在這裡浪費各位讀者的寶貴時間了。這就是我印象最深刻並且在當時賴以生存的家鄉菜,我經常想起它,回憶著它的味道,懷念著為我們做它的生我養我的母親。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
11 # 範工晉拍
我最懷念家鄉的擀豆麵。
在晉北農村,根據風俗,大年初一這一天要吃素,很多人家大年初一這一天要吃豆麵,祈求一年健康、順利。還有的家庭在生日或祝壽時,要吃一碗長長的豆麵,希望福壽安康。
老家正宗的豆麵粉用碗豆磨製而成,要摻入一定比例小麥麵粉,這樣有利於面揉的光滑,口感也好。
下面說說如何擀豆麵:
先準備好玉米麵粉,擀制時撒些,不至於麵皮粘連。其次準備蒿籽,只有用蒿籽和的豆麵,才能筋揉,吃的時候最有口感。蒿籽大小形狀類似芝麻,顏色黑青色,具有很好黏合作用。加了蒿籽,擀的面特別薄,刀能切的細,豆麵不會散邊,始終是一張整面。
和麵時,把豆麵和白麵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混合,撒入蒿籽攪拌均勻,緩慢倒入溫開水,用手工和麵。和好面後,白紗布遮蓋十幾分鍾,豆麵就餳好了。
手工擀麵,案板上把玉米麵均勻撒開,麵糰反覆擀制,反覆摺疊,反覆去擀,用力均勻,擀好的面薄厚一致。
豆麵擀好後,再撒入玉米麵粉,下刀切成均勻長條,將其整理成把,下鍋水煮,入開水鍋後,翻滾上漂應立即用笊籬撈入碗中。根據個人喜好,可以加入素湯,或者各種肉臊子,撒些香菜或韭菜花,倒點山西老陳醋,再就點鹹菜,吃起來濃郁的碗豆麵香味,一想到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回味故鄉那一碗擀豆麵呢。
回覆列表
重慶人喜歡大麻大辣,追求刺激,所以喜歡各種口味的江湖菜,江湖菜在重慶人的心目中可以和火鍋、小面相媲美。燒土灶,用粗碗,大盤盛肉,大盆裝湯。食客粗狂豪爽,大口喝酒,大嘴吃肉,呼五吆六,吃麻辣燙,嘗爽嫩鮮,不為別的,只為bao飽口福!
TOP1:來鳳魚
.
出自重慶璧山區來鳳驛,“來鳳魚”是近年來重慶“江湖菜”流行之鼻祖,之後才有辣子雞、郵亭鯽魚、太安魚等。而後來這些流行的“江湖菜”,在烹製手法上,都沒有擺脫“來鳳魚”的影響。
TOP2:酸菜魚
.
出自重慶江津區或璧山區,屬重慶江湖菜的異數,一改重慶江湖菜麻辣為主,以酸爽引人入勝
TOP3:辣子雞
.
流行於歌樂山一帶,後演變為辣子雞一條街。辣子雞流行時,打的上山吃雞盛況空前。
TOP4:啤酒鴨
.
因菜成街的在重慶不少。南岸六公里便是經營啤酒鴨而形成的一條街。起初,那裡只有幾個小門面,如今一到夜晚霓虹燈便閃亮登場,幾十家館子人丁興旺,人聲鼎沸。
TOP5:泉水雞
.
有人說,南山出名在於泉水雞一條街。據說店家用竹竿接了泉水,引到廚房,將仔雞洗淨了,剁成小塊,放進瓦罐,摻進泉水,就用火煨著,少不了辣椒,紫花椒,青皮酸,老黃姜,再丟一把發好的黑香菇,就做成了泉水雞。
TOP6:豆花魚
.
豆花魚的興起跟橋有關。重慶幾年橋修的多了,過江輪渡就用的少了,有些囤船便改成餐館,客人邊吃魚邊看江景。
TOP7:太安魚
.
太安魚俗稱坨坨魚,出自重慶潼南區太安鎮,是川渝一帶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江湖菜。太安鎮是川渝交通要道,產嘉陵江鰱魚。在太安停車的司機們發現了這裡的魚味道鮮美自然,並且做法特別,然後流傳到各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太安魚成為重慶一大名菜。
TOP8:郵亭鯽魚
.
出自重慶大足郵亭鎮。1997年開始風行。調料非常多,吃法講究。
TOP9:毛血旺
.
出自重慶沙坪壩區瓷器口鎮,一個保留了重慶古老碼頭文化的小鎮,將毛肚、血片(鱔魚)、鴨血旺一起煮,也是來自碼頭力工,隨著瓷器口興旺而火爆。
TOP10:泡椒牛蛙
.
1996年開始風行。最開始是牛蛙,後是泡椒墨魚仔,並衍生出各種泡椒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