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氏小盜龍
-
2 # 歷史考據—文博小兵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以下幾個問題: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博物館?去博物館到底要去幹什麼?以及怎樣才能將博物館的教育資源最大化地應用於孩子的深度學習中?一,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導
如果家長知道孩子對哪方面的東西感興趣,那就帶他去哪種型別的博物館,並不是把所有的博物館都逛一遍才能讓孩子愛上博物館。孩子愛上博物館源於那些他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學會利用博物館來學習他感興趣的東西。
選擇了一個孩子感興趣的博物館或展覽之後,在展區內更要跟隨孩子的興趣。博物館是一個自主學習的場所,一定要以興趣為主導。作為成人,我們也只能做到停下來看看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更何況孩子?興趣是學習的開始,沒有興趣,學習就不會真正發生。
如果家長強迫孩子看一個東西,企圖激發他的興趣,當孩子不感興趣時,一定會敷衍家長,或者扭頭就走,那麼,博物館的體驗就被瞬間破壞了。
真正的學習發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而不是被動接收資訊的過程。
二:用你的好奇心影響孩子
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帶孩子去博物館就是為了讓他學習,跟自己沒什麼關係。如果博物館對家長沒有任何吸引力,家長只是充當了司機、保安或保姆的角色,那孩子怎麼能夠學會利用博物館進行深度學習?
目前,全國的博物館總量約 4000 家,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博物館,如果家長不知道孩子會對什麼樣的場館感興趣,可以先問問自己對什麼感興 趣。這個感興趣並不是指家長對孩子在某個博物館能學到很多東西的興趣,而是家長本人對哪個博物館或展覽的興趣。想去某個博物館看什麼?學什麼?為什麼想去?只有家長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學習需求 —— 也就是好奇心 —— 才有可能影響孩子。當家長對某個博物館中的東西很著迷,知道很多,也想知道更多時,家長不斷透過提問和探究來學習的過 程本身就會影響孩子。
三:要深度思考,不要走馬觀花
這一代家長中的大多數人在小的時候沒有參觀博物館的經歷,家長自己其實也沒搞明白去博物館到底要幹什麼。之所以想著要帶孩子去,可能感覺博物館是個能學到東西的地方,但因為自己沒有經驗,所以往往並不知道怎樣的學習方式才是對孩子最有益的。
參觀博物館最忌諱的心態是要讓孩子把所有的東西都看到,所有的東西都玩到。這最多隻能稱為“逛”博物館。在兒童博物館裡經常發生的一種情況是,孩子非常專注地玩某個展項,而家長覺得孩子應該把所有的展項都玩一遍才不吃虧。家長的這種方式一方面嚴重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另一方面也讓孩子無法對於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進行深度學習。 走馬觀花地逛博物館對孩子沒有什麼意義,跟隨孩子的興趣,有選擇地對某些展覽進行深度學習和思考才是不虛此行。
切忌把博物館當成景點、商場、遊樂場和主題公園,都看一遍、都體驗 一遍、照一遍相,目的就達到了,也沒什麼意思了
“沒什麼可玩的”是成人的心態。因為首先,孩子是在不斷重複的體驗和經歷中學習的,他們並不需要每天變換不同的東西來獲得刺激;其次,即使是相同的展項,孩子在不同年齡段來玩,鍛鍊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孩子沒完沒了地玩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展項,對於家長而言的確很難理解。 事實上,這就是孩子的學習過程,孩子在專注於一個專案的時候是有深度思考的,而很多時候家長因為不理解所以反而扮演了破壞這種深度思考的角色。
思考對於深度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才能學到東西,孩子也才能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只是拍照留念,走馬觀花地“逛” 博物館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幫助,相反,還會使孩子的思維方式變得膚淺,流於表面。孩子不能探究到事物的本質,也就看不見身邊值得探究的事物,這會造成他們總想尋找新鮮事物的刺激。真正的創新都是基於對事 物的深度思考和探究的,如何與孩子一起探究博物館所收藏的人類歷史 和文明寶藏,並在此基礎上學會創造,是每一次博物館之行的真正意義。
四:學會提問開放式問題
對每個家長來說,學會提問比什麼都重要。好的問題可以鼓勵孩子思考 並且讓親子對話更加深入。這種好的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封閉式問題,對培養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和開放性的思維沒有什麼幫助。由於家長大都接受的是應試教育,一直受到的是封閉式問題的訓練,所以在一開始往往很難理解什麼是開放式問題。
以下這些簡單而實用的開放式問題,可以幫助家長在任何時候使用。 當孩子十分關注某個事物時,家長可以問這三個問題:
你觀察到了什麼?
你對什麼感興趣?
你為什麼會對這個感興趣?
在博物館中,當孩子對一個展品感興趣時,家長也同樣可以用這三個問題來開啟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記住,對話的目的不是傳授給孩子什麼知識,而是調動孩子的大腦思考,鼓勵孩子用語言把所思所想表達出 來。這種能力的鍛鍊比記住某個展品的功能、年代要有價值。
當和孩子聊起一個他感興趣的話題時,家長可以問這三個問題:
你覺得你知道什麼?
你想知道什麼?
你學會了什麼?
比如,當孩子在自然博物館裡聊起恐龍時,家長用這三個問題不僅可以 知道孩子已經瞭解的東西,同時還可以知道孩子更想了解的內容。只有這樣,家長才能有針對性地帶孩子到某個區域看他感興趣的東西。作為和孩子共同探索的夥伴,家長要跟隨孩子的興趣和想法,逐漸在博物館裡找到與孩子興趣契合的內容。當從博物館出來後,家長還可以問問孩子覺得自己學到了什麼。我相信,孩子的回答會和家長想象或期待的有所不同,但透過孩子的回答,家長可以發現孩子真正關注的是什麼。家長不妨想一想,為什麼孩子關注的和家長關注的會不一樣,結合孩子的收穫,家長可以從哪裡調動更多的學習資源
五:學會用問題回答孩子的提問
因為孩子始終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所以他們經常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的問題也是我們發現他興趣的最好契機,當發現孩子的興趣之後,我們要做的不是立刻告訴問題的答案,而是藉此機會啟發他的思考。
所以,當孩子提出一個問題時,家長可以用這三個問題去迴應:
你是怎麼想的?
你為什麼會這麼想?
你還有哪些疑惑?
當家長把這些問題拋回給孩子的時候,往往能得到驚喜。
有些問題其實家長也不知道答案,與其假裝知道,或著急忙慌地上網去查,不如藉此機會啟發孩子思考,瞭解孩子的思維模式。很多問題的答案其實並不重要,真正有意義的是孩子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找到自己的興趣。
六:重點是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結果
兒童博物館教育所依據的學習理論認為:
學習是不斷重塑大腦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向大腦填充知識。
因為家長看不到也想象不到大腦中發生的變化,所以孩子在玩的過程中 所學到的東西會超出家長的認知範圍。這也是為什麼在兒童博物館中我們一直關注“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結果”,因為得到結果非常容易,但這個結果所產生的過程更加重要,過程的不同會導致孩子思維方式的不同,進而未來的學習能力也會不一樣。
七:參加能夠引發孩子思考的教育活動
知識點或作品只是孩子參加活動的副產品,真正有意義的部分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在活動中是否有機會親自體驗?活動是否能 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老師能不能提出好的問題來調動孩子的思考?孩子在活動中有沒有自主選擇的機會?這些都是高質量遊戲的標準,也是家長評判博物館教育活動時需要思考的問題。帶孩子參加完 一個活動,請不要光看孩子做出了什麼成果或什麼作品,而要試著問問孩子的感覺。他是不是很感興趣?他對某個東西或某件事情有沒有更深刻的理解,或想要了解的慾望?這些其實才是評價博物館教育活動效果的最基本指標。
八:把博物館學習帶回家
事實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博物館。家中、小區、公園…… 只要跟隨孩子 的興趣,學習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生。家長需要做的是,從孩子的視角重 新觀察這個世界,不要用自己已有的認知限定孩子對世界的認識。
如果家長在博物館中發現了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同樣可以帶著孩子在生活中去尋找。比如孩子對昆蟲感興趣,就帶他去觀察蟲子,孩子對汽車感興趣,就帶他去研究汽車。家長思考的深度會影響孩子思考的深度, 從一個興趣點延伸出的學習機會是無限的。
拿杯子來舉例,如果家長和孩子在博物館裡看到一個古人用過的杯子, 不妨和孩子一起去研究不同時期杯子的材質、形狀、顏色、功能,以及現代杯子的種類,啟發孩子思考為什麼會採用某種特定的設計;不同材質的杯子可能的生產過程是什麼;聯想孩子平常用的杯子是什麼樣的; 和古人的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演變;這個杯子背後有沒有一些故事;作為這個杯子的主人;他為什麼喜歡這個杯子;如果讓孩子設計一個杯子;會設計成什麼樣等等。從一個杯子開始,家長可以和孩子 討論非常多的話題
-
3 # 桔子下午茶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問題。我本人也特別願意帶孩子去博物館,我也特別認可去一個地方,最重要的就是去當地的博物館轉轉。
首先,博物館(MUSEUM)分為很多種類:科技博物館,這一類包括各種科技館和科學中心;自然歷史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和各種省博物館。不同型別的博物館,逛的方式不同。
1. 科技博物館。
科技類博物館主要有兩個功能:讓孩子增加一些科學知識和體驗一些科學設施進而讓孩子產生對科學的興趣。因此在逛的過程中,可以採取幾種方式。比如以增加知識為主的,到了科技館,先取地圖和學習單(很多科技館都有這樣的單子,主要是起到提示性作用,並且有的有一些空格可以讓孩子填寫的),隨後開始帶著孩子按照學科或者主題開始轉,一邊轉一邊學習。不要著急。如果是以體驗設施為主的,那麼則就是帶著孩子儘量轉那些可以互動的地區和設施,激發孩子的科學興趣。
2. 自然歷史博物館
在帶著小朋友轉自然歷史博物館時,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儘量鼓勵孩子思考,比如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自己思考。或者是讓孩子自己找到證據,解決問題。如果是小孩子,則需要家長費心講解了。
3. 各類國家博物館或者是省博物館
這類博物館中一般是以歷史為線索,展示很多文物。比如山西省博物館展示了山西地區出土的很多古代人使用的器具等內容。這種要吸引孩子的興趣,在去博物館前要讀一些書,比如《用70萬年煮好一鍋飯》之類的,孩子明白了一些器具的作用和故事才能真正的感興趣。如果不瞭解故事,就是看器具,會覺得很沒有意思。
另外,我還有一個個人的觀點。我很理解家長帶孩子出去不容易,所以希望孩子能夠有很多的收穫。但是我想說,轉博物館,可能很多收穫不是表面的,是潛在的,已經融化到孩子的血液裡,變成了孩子的細胞的一個部分。因此,別想太多,儘量出發,走進博物館,讓孩子成為一個在博物館中長大的孩子。
-
4 # 新氧生活
國際博物館協會將博物館定義為“是一個不追求營利,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公開的永久機構。它把收集、儲存、研究有關人類及其環境見證物當作自己的基本職責,以便展出,公諸於眾,提供學習、教育、欣賞的機會。”如今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在教育機構的組織下走進博物館,這是一件很值得鼓勵的事情。但在這個過程中,怎麼“逛”才是收穫最大?
現在有一些走馬觀花、填鴨式的藝術薰陶方式,正在逐漸脫離家長們的本意,本以為會促進孩子的美育教育,卻沒想到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和物力,帶孩子去“逛”博物館,並沒有讓孩子瞭解藝術、提升審美,反而藝術變成了一種累贅,讓孩子們對藝術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反感厭煩情緒。
-
5 # 成雲社初心
確實可以備課,還有《博物館奇妙夜》這樣的片子可以一看。
參觀歷史類館,可以提前講些有趣的歷史故事。
比如:秦武王舉起了大鼎,成功把自己砸死了……
第一,引申出“鼎”這個現在不多見的東西,“鼎”這東西在先秦之前是很牛逼的,有“鼎”的人,就可以當“大班長”……
再可以引申出“秦”,秦始皇帶領秦國,一個小朋友打敗六個小朋友(六國)。
對於自然類的博物館,本身就有很多有趣的東西等孩子去發現,家長繪聲繪色一點,孩子平時對自然有感受,在“好奇心”的引導下,孩子就能很快進入狀態。
只要講的話和孩子的具體生活有交集,孩子能感同身受,就容易理解的多。
再加上逛博物館,本身也是孩子“吹牛”的談資,引導好孩子的好勝心。
PS:孩子“逛”博物館,不是為了記住多少正經知識,而是讓“知識”以“實物”的形式在孩子腦海裡中下種子,在合適的時間,這些種子就會發芽,會顯露出來。
——提供心靈扶助的教育專家[成雲社]~初心
-
6 # 公子想
該不該帶孩子們進入博物館,答案是肯定的,不僅要帶孩子們去博物館,還要常去博物館。每個地方的博物館都是展示各地歷史文化的視窗,這裡收集了人類的記憶,這裡珍藏著民族的靈魂,這裡抵禦著歲月的剝蝕,這裡記錄了時代的變遷。我們一個人可能有了自己的記憶,這個人的人生可能會很精彩。一個國家有了自己的記憶,一個國家才會非常的厚重。一個名族有了自己的記憶,這個民族才能夠得以延續下去。孩子們走進博物館,參觀博物館,去認識博物館裡面珍藏文物的習慣和傳統。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開放力度越來越大,博物館的展覽也越來越精彩,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前往博物館參觀,這其中不乏很多家長或老師帶著孩子或學生前往博物館參觀。家長們透過看展看培養孩子們對博物館、對歷史文化、對藝術設計的興趣。
不論家長的初衷是什麼,他們能把孩子們帶到博物館,讓博物館走進孩子們的生活中這已經是邁出了相當大的一步了。當然,博物館為了吸引孩子們進入博物館,也會舉辦各種各樣的社教活動,寓教於樂,讓孩子們喜歡上博物館。雖然說博物館很好,也能讓孩子學到很多,但是家長一定要做好表率作用。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之前,一定要好功課,更重要的是給孩子做好合理的安排。
有很多家長就是純粹的帶孩子去博物館看看,就像完成一個任務一樣,我曾經就在博物館看到很多非常尷尬的瞬間,孩子們會追著家長問,這些字怎麼讀,這些東西是做什麼的啊,家長們一頭霧水,訕訕地帶著孩子走了。這樣的參觀對孩子一點用處也沒有,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家長在帶孩子參觀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如果有條件可以提前去一趟博物館,沒有條件,可以帶孩子聽聽博物館講解員或者志願者講解,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們學習到跟多的內容。另外還要控制好孩子們合理的參觀時間,六歲以前的孩子只適合感受博物館,六七歲到四年紀的孩子可以聽一些專門針對孩子們的講解,五六年紀的孩子們可以接受面向成人的講解。從小激發孩子對博物館的興趣,對孩子以後的學習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
7 # 小舞老師講故事
我覺得帶孩子去博物館和科技館都對他們開闊眼界有很發的好處,說下我之前帶孩子去科技館的事情。當時科技館立正在舉行爬行動物展覽。
科技館裡的東西確實比較好,只是離得太遠了。不過每次去小朋友都很有興趣。就像這次看各種爬行動物,他很認真地聽我讀上面的介紹,這時候旁邊一個爸爸帶著女兒來了一句:這就是蠍子,沒什麼看的,走吧。
這是馬來西亞雨林蠍好嗎?按照這位爸爸的意思,這裡全部都是蜥蜴,青蛙和蟒蛇,確實沒什麼好看的。我家小朋友緊緊抓住我的衣服,他不想走,當然我也不會帶他走,我們一個個看完我給他讀完。在一個玻璃櫃前面,小朋友問我展覽的小動物在哪,我沒發現,這時候後邊一位爸爸說,就是那個白色的,很大的,是化石吧。
媽媽,我看見了,它躲在最後面。小朋友忽然興奮地喊,哦,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展覽的不是那個白色的。孩子的眼睛比我們更加善於發現,成人有一種慣性和惰性思維,這些孩子都沒有,所以我更願意讓他自己去發現。
媽媽,你看這隻蝴蝶很像枯葉。
對,所以它叫枯葉蝶。
哦,就是我們看的那個枯葉蚱蜢一樣是嗎?
去年在書店給他買了一本《找找看,蟲蟲在哪裡》,依靠那本書,他認識了不少的蟲蟲。
在另外一個玻璃展覽櫃前,我們倆在仔細觀察的時候,來了一位爸爸,他很“熱心”地指給我們看,在那兒呢。呃,看見了嗎?然後又給他孩子看,看見沒?在那兒呢。然後去下一個玻璃櫃,又是隨手一指,看見沒?然後又移步下一個玻璃櫃。
其實在博物館也是,要讓孩子們去發現去探索。
親,是孩子看展覽還是你看?好吧,你確實帶著孩子“看”了一遍展覽,也只是“看”了而已。然後在朋友圈傳上幾張照片,配點文字,真是一個好爸爸。可是,這樣真的有意義嗎?你是為了讓孩子看世界而不是讓大家看到你做了什麼,帶他去看世界帶他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你幫助他看世界。
你讀的書裡,你愛過的人裡,你走過的路里,藏著你的氣質。
同樣,你的孩子也是。你給他的世界裡,藏著你對他的期待和他對這個世界的感知。
-
8 # 大鬍子CHW
謝謝邀請!個人覺得根據孩子的大小不同而教育吧!如果孩子已經認識很多字那就叫他自己觀看文物介紹,實在對某個文物感興趣,可以拍照回家網上搜索相關知識給孩子看。如果孩子太小還不能理解文物介紹說明,你就告訴他這些文物很重要,管好他不要亂碰亂動就可以了。畢竟在博物館也不能像在家裡那樣隨便。
-
9 # 愛上土豆123
這次帶8歲兒子去北京博物館,我發現兒子對一些歷史的文物錢幣,玉器,還有各國家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品感興趣,對一些文字性的歷史是走馬觀花,可能因為年齡問題,這次先讓他有初步的認識,長大以後有機會深入瞭解。
回覆列表
帶小朋友去逛博物館,怎麼“逛”收穫最大?
上海自然博物館
帶小朋友去博物館的正確開啟方法。我們假設小朋友是小學及小學以下,已經具有完全語言能力和活動能力,具有獨立思維並且能夠與成年人進行無障礙交流的孩子。
首先是選擇什麼型別的博物館?並不是所有型別的博物館都適合孩子去,比如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美術博物館和許多專業型別的博物館,這些博物館涉及的內容對於小朋友們來說還太深奧或者太專業。與上面提到的博物館相比,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和一些專門的恐龍博物館更適合孩子們,因為孩子們首先要對展覽有興趣,然後才能學到東西。
觀眾較多時的古動物館
帶孩子去博物館的時間。如果可以的話還是應該在非休息日,這個時候博物館的人少,孩子能夠更加專心的進行參觀。如果是休息日去博物館的話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在浙江自然博物館參觀的遊客們
在遊覽之中,如果孩子對一個展品產生濃厚的興趣應該陪她參觀,一定要記住是你陪孩子參觀,不是孩子陪你參觀,在去博物館之前要做一些功課。在整個參觀中要顧及孩子的感受,不能拉著孩子走馬觀花的走一趟,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要耐心的解答。在參觀中要注意孩子注意力的保持,不要去打擾他們,注意力和專注力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遊覽中需要注意一點的是要愛護展品,愛護環境,注意參觀中的安靜,不要破壞展品和影響他人,大人一定要做到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