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安之

    自古除元朝異數外,大一統王朝要麼二世而亡,要麼享國近三百年。

    清朝至康熙時已是第四代,統治早已穩固,三藩之亂,多麼聲勢浩大,一度勢如破竹都失敗了,明朝遺民最後的寄託,前明最後的勢力臺灣明鄭都被收復,項羽一介武夫又何以亡清?

    千古月下,項羽雖然流芳百世,但是楚漢爭霸這段歷史證明項羽只有將才,並沒有劉邦統治天下的帥才,空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勢,卻大局觀不足,最終硬生生讓劉邦翻盤了。

    項羽所處的時代是秦朝剛剛統一中國之際,春秋戰國割據幾百年,六國殘餘貴族勢力何其之大,而項羽就是六國中楚國貴族的代表人物,秦二世昏君治國時趁勢而起,可以說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拿了一手好牌,最後卻打糊了,證明了只能是一代悲情霸王,一介武夫罷了。

    這樣的人傑,亂世中可以有一番作為,康乾盛世中的康熙朝想再造霸業,另起爐灶,無異於異想天開,不切實際。

    當然,這個問題也是夠神奇的,又一次感受到了關公大戰秦瓊的節奏。

  • 2 # 秦立言

    不可能。清朝多出明君,施政比較合民意。康雍乾三朝聖主,民心歸附。清朝前期,國力較為強大,文治武功達到頂峰,八旗子弟還是驍勇善戰的。清朝對人民控制比較嚴,思想控制達到頂峰。生產力進步,人民安定,起義的社會基礎不在。

  • 3 # 近現代史愛好者

    首先要明確的是大清王朝並不是被農民起義軍,革命軍,外國軍隊用武力推翻滅亡的。從1644年清軍入關到1912年清帝退位,國內沒有一支武裝力量及著名反清名將推翻滅亡清朝。且不說其它,項羽能和洪秀全比較嗎,秦未農民起義能和太平天國起義比較嗎?歷史教科書上說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項羽在政治上,軍事上也不能和洪秀全相比,既然洪秀全都滅亡不了清朝,如果項羽出生在清朝,要滅亡的是項羽而不是清朝。

  • 4 # 雲頂記

    項羽的威力主要來自於其無與倫比的身體條件和勇氣、帶兵之法,其力量來源於他依靠自身勇略而在其他將領及士兵中建立的崇高威信,他打仗常常自己打頭以強大的武力和勇猛率先挑殺敵方陣中防守兵將撕開缺口,兵士們在他的帶領下也個個生龍活虎,如同秋風掃落葉般橫掃千軍,如此彪悍才能有幾乎百戰百勝的戰功,也才有以少勝多的很多戰例,因為無人能抵禦項羽本人,也少有士兵能抵禦受項羽精神感召和練兵方法帶出來的“楚人之軍”。這種軍隊在冷兵器時代就是無敵的存在,韓信也必須用十面埋伏之法逐步消耗它們的生力和氣勢才能最終戰勝他,且即使是韓信對戰項羽也是敗多勝少常常差點丟了性命,可見項羽的勇猛到了何等程度?

    然而這種基本依靠個人武勇及其感召力而形成的強大戰鬥力,在熱兵器時代到來以後就大大衰退了,努爾哈赤就是被袁崇煥的火炮炸死,為什麼能炸死?因為他親自參加戰鬥,且幾乎在進攻的最前沿。假如項羽生在清朝,在這種火器使用已經很頻繁到了晚清連馬克沁機槍都出來的年代,他的武勇就會大打折扣,感召力也決不能與楚漢相爭時期可比,受此影響其軍隊戰鬥力也將大大削弱而不會像歷史上那樣戰神一般的存在,更沒有多少把握可以滅掉清朝。白蓮教、太平天國等鬧騰了幾十年才削弱了清朝的統治,孫中山暴動了好多次都失敗,多次逃亡海外,沒有袁世凱逼清帝退位清朝依然苟延殘喘。滅一個朝代豈是那麼容易的?

    項羽的霸氣、勇氣、陽剛之氣千古少有人及,這使他無論生於哪個朝代都將是一個彪悍的豪傑,但世易時移新的時勢不一定會成就他這種舊英雄。他發跡的條件是很複雜的也是偶然的,假如他沒有一個厲害的叔叔帶領他或許隱沒凡間,或者因暴戾性格犯法而早早成為囚徒乃至丟了性命。只有他跟著叔叔造反了才擁有了施展其武勇及才華的條件,只有他有條件殺死宋義而不是因刺殺主帥未遂而被捕才有後來的項羽,也只有垓下一戰僥倖血拼成功才塑造了他的威名,否則絕無歷史上獨一無二彪悍無比的西楚霸王項羽。所以,歷史總是偶然的,項羽應該慶幸自己生在秦末而不是清末,時勢造英雄項羽到了清朝就很難再取得當時的成就,更談不上能輕易地滅掉清朝,只有一些機會成為梟雄般的割據勢力。

  • 5 # 墨1310002

    清人再無楚人之威,滿清奴化之下的漢人再無百年戰國的血性。縱使霸王在世,確實無力迴天。

    可以參考洪熙官。反清鬥士,南少林被十萬清兵圍困時,洪熙官曾經殺透重圍,衝入少林試圖救人未成,而後又殺出重圍全身而退。也算萬夫不當的硬漢了。他面對龐大的清帝國,依舊無能為力。

  • 6 # 船伕

    這個問題顯然是不能的,因為在歷史大勢面前,單一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秦朝滅亡的綜合因素

    始皇帝用暴力手段統一六國,其實只是形式上的統一,這包括語言、度量衡等,但人心還沒有真正的統一,甚至連人民心中的怨恨也沒有及時發洩出來,這才是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勞役歷朝歷代都有,修宮殿修長城也不是秦朝專利,所以說秦朝是因為勞役過重而亡,那是忽悠老百姓的說辭。這也不能怪嬴政,畢竟在秦朝之前,老百姓還被普遍當做半奴隸看待,沒有誰會想到百姓的力量會有這麼大,但陳勝吳廣就如開啟了潘多拉魔盒一般,在此之後普通老百姓的心開始蠢蠢欲動了,其中就包括劉邦。項羽之所以能夠推翻秦朝,正是在這種“民心可用”的時代大背景之下才獲得成功的。

    嬴政應該怎麼做

    為了讓百姓心中的怨恨發洩出來,始皇帝可以怎麼做的,其實無外乎殺人洩憤,比如李斯,王翦和白起後人,該問罪問罪,找個由頭編制個罪名,最後加上一天蠱惑天子攻打六國!

    “本來我嬴政是想和六國共治天下的,是被這些人忽悠才打六國的!”

    (潛臺詞,你們六國亡了表怨我。是不是很完美)

    正是吸取了秦始皇的教訓,“殺功臣”從此後在歷朝歷代中不斷上演,尤其是開國之主身上,譬如唐太宗,譬如朱元璋等等。同樣也包括滿清前半段歷史,大環境不具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霸王也要望洋興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十多年的餐飲老店要關門,該怎樣拯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