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一夕陽
-
2 # 神c探
不止遷都,甚至有亡國的危險
因為當時的唐朝的威脅不止一個安史叛亂
唐朝的南方,李麟叛亂,企圖劃江而治。唐朝的西方,吐蕃入侵。唐朝的北方,回紇蠢蠢欲動
而郭子儀,經常被人誣陷被奪去兵權
郭子儀對付的更多的是吐蕃和回紇
單靠李光弼,顏真卿等人,根本抵抗不住安祿山
所以說,如果沒有郭子儀,唐朝就有了亡國的危險
就算天下不是安祿山的,也會是別人的
-
3 # 東瀛觀察使
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我認為肯定會,為什麼,因為都都沒有了,還不得遷麼。那有人要問了沒有他郭子儀,還有王子儀,李子儀,不行還可以找章子怡啊。然而郭令公厲害就厲害在他不是隻靠傑出的軍事指揮能力。在有唐一代未見的亂局之中,軍事能力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諸多名將都死在了政治鬥爭中。郭子儀真正厲害之處就如史家評價的:“權勢傾蓋天下,中央並不猜忌;功勞超過當世,皇帝毫不懷疑;窮奢極侈,輿論卻不抨擊。”
叛將層出不窮,周邊的胡人蠢蠢欲動之時,要沒有這樣一個對上忠心不二且能取得信任,對下寬厚待人且能用材,對內鎮服諸將百官,對外威服回鶻吐蕃的軍事家,政治家,唐的壽命怕是等不到黃巢來終結了。
而且郭令公榮華一生,家族繁盛。即使隔海相望的東瀛他也是祈求家族昌盛榮華富貴的神仙老人。從寺院到東京博物館儲存著歷代各種郭子儀圖、郭子儀戲兒圖。有這樣待遇的中國武將怕是不多見吧。
那下面就容我細細道來為什麼郭令公算是歷史罕見的中興之臣。
1、平息安史之亂,再造大唐之功
平息安史之亂是一個郭子儀走向名將之路的基本盤。個人感覺郭子儀在指揮大兵團作戰時頗有大將軍衛青之風,以正合以奇勝。單論指揮水平或者作戰水平放在中華五千年戰史上可能也平平無奇,然而李唐大廈將傾之時,郭帥可謂一時之選,尤其是當時能夠統兵馭將其實比軍事指揮更重要。畢竟還沒上戰場就被下屬割了腦袋的各路大將可不是一個兩個。
2、待人寬厚,德高望重,有仁有義
郭子儀寬厚待人的故事有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他提拔李光弼的故事。平息安史之亂之時雖然並稱“郭李”。可是李光弼曾是郭的下屬且兩人關係不好,甚至一度到了李擔心郭子儀藉機殺害自己的地步。但他萬萬沒想到郭子儀上表皇帝為他請來河東節度使之職,並且分精兵給他讓他一起平亂報國。李因此感念郭的恩情羞愧難當。寬厚對待部下才能讓士兵們都希望郭子儀來統帥他們“如子弟之望父兄”。
寬厚對待外族才有後來單騎退回鶻的壯舉。
3、政治敏感度高,能得到皇帝信任。
有人要說他不是屢次被奪權了嗎。然而即使被奪權他也都是溫和式的明升暗奪,而不像高仙芝他們直接處決。關鍵是每次被奪權之後郭子儀的表現都非常精彩,呈給皇帝的表章都是肺腑之言,精彩程度不亞於孔明的出師表,正是這種政治能力逐漸建立起來他與皇家之間的信任。所以他才能在安史之亂之後仍然能節度三鎮,獲封汾陽王。他的兒子駙馬郭噯和昇平公主吵架說只是我父親不想當天子罷了。這種話都能得到唐代宗的原諒,不可謂不深得信任。
總結:
武將成為名將,名將成為權臣,權臣還能全家齊福,跟皇室共享百年榮華富貴者,郭子儀真的是史上不多見的一位。做臣子做到這個份上應該歷朝歷代的大臣們仰慕豔羨的最高境界了吧。
-
4 # 夜談春秋肥星星
任何一個強大的王朝,都有一個由盛而衰的過程,曾富甲宇內、威震四方的唐王朝也逃脫不了這一無情歷史規律。因口蜜腹劍的權相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權柄,禍亂朝政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11月胡將安祿山、史思明在其轄地涿州范陽起兵反唐,給唐朝造成很大打擊的“安史之亂”正式爆發。
唐玄宗任命驍將郭子儀為衛尉卿,兼靈武郡太守,充朔方節度使率本部兵馬東擊安史叛軍。收復兩京後, 郭子儀入朝謝恩,肅宗以極高的規格接待他,並緩緩撫著郭子儀的背部感嘆地說道:“雖吾之國家,實由卿再造”! 這話雖有嘉勉鼓勵之意,但也確實發乎內心,更道出了實情。
回覆列表
預知沒有郭子儀,唐朝是否會遷都,請看下文
唐朝名將—郭子儀 大將風度
郭子儀的父親做過不小的官。生長在做官人家的孩子,有不少人貪圖享樂,不願學本事。郭子儀不這樣,他從小愛讀書,尤其喜歡讀兵書。讀書讀累了,他就到院子裡練習武功。那時,唐朝已經開始衰落,經常出亂子,郭子儀決心練習武藝,保衛國家。剛剛到當兵的年齡,他就到河東(在現在山西省)從軍去了。郭子儀不單精通武藝,還熟知兵法,所以很快被重用,當了軍官。
公元755年,唐朝發生了一件大事,有兩個節度使(掌管邊境軍政大權的官)帶頭髮動了叛亂。這兩個節度使,一個叫安祿山,一個叫史思明,所以歷史上把這次叛亂叫“安史之亂”。叛軍很快攻佔了唐朝都城長安和東京洛陽,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皇帝唐玄宗(又稱唐明皇)嚇得把皇位讓給了太子李亨,自己躲到蜀地(現在四川省一帶)去了。李亨即位,是唐肅宗。這時候,郭子儀已經是有名的將領了,唐肅宗決定重用他去鎮壓叛亂。郭子儀當了朔方(現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一帶)節度使,另一員大將李光弼也被派來協助郭子儀,同叛軍作戰。誰知李光弼很不服氣。他想:
“論官職,我和郭子儀不相上下;論才能,他又哪點比我強?憑什麼讓我當他的副手呢?”
郭子儀上任那天,文官武官們都排列整齊,一齊來參拜他。只有李光弼滿臉不高興地站在人群裡,顯出瞧不起他的樣子。郭子儀裝著沒瞧見,反而興沖沖地主動和李光弼打招呼,說:
“李將軍,朔方鎮的兵馬我已經分成兩支,你我各領一支,您看怎麼樣?”
李光弼沒想到郭子儀這麼瞧得起自己,一時不知說什麼好,竟愣在那兒了。郭子儀又說:
“李將軍,如今平定叛亂,拯救國家,正是武將出力的時候,咱們要同心協力,殺敵立功啊!”
郭子儀的一席話,說得李光弼面紅耳赤,羞愧萬分。李光弼連忙答道:
“您是一軍之主,末將願聽調遣。”
郭子儀以國事為重,不記個人私怨的態度深深感動了李光弼。從此,兩位將領並肩作戰,為平定叛亂立下了汗馬功勞。
收復長安
不久,郭子儀和李光弼帶領軍隊收復了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唐肅宗十分高興,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掌握朝中兵權。郭子儀調集了各路兵馬,就準備去收復都城長安。
唐肅宗在犒賞三軍的宴席上,對郭子儀說:
“將軍功勞不小,可只有奪回京城長安,我這顆心才能完全放下來啊!”
郭子儀立刻放下酒杯,起身答道:
“這次長安之戰,臣當全力以赴,消滅叛軍,要是敗了,願以死謝罪!”
唐肅宗滿意地點了點頭。幾天以後,郭子儀把軍隊編成前、中、後三軍,他自居中軍,率領十五萬大軍,直奔長安。
這一天,隊伍走得又累又渴。忽然前軍迎面碰上了叛軍。叛軍仗著精力充沛,兇猛地掩殺過來,一時間佔了上風。
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前軍大將猛地脫掉戰袍,光著膀子,高舉戰刀,帶頭殺入敵陣,士兵們緊跟在他身後,奮勇殺敵。突然,遠處又煙塵滾滾,一彪人馬如從天降。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郭子儀率領中軍趕來了。唐軍兩股人馬合在一起,殺得叛軍丟盔棄甲,倉皇跑回長安城裡去了。郭子儀率軍包圍了長安城。
這一來,叛軍慌了手腳,不久就鬧起了內訌。安祿山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死。郭子儀乘機調動大軍加緊進攻。長安城裡的叛軍像驚弓之鳥一樣,剛與唐軍交鋒就又敗下陣去,為了保命,他們紛紛逃出了長安。
引蛇出洞
收復了西京長安,郭子儀又調轉馬頭,晝夜趕路,直奔東京洛陽。安慶緒帶領叛軍馬不停蹄地剛到洛陽,又聽到郭子儀已經追殺過來的訊息,就慌忙派大將嚴莊帶兵迎戰。嚴莊帶領叛軍先到了軍事重地新店(在現在陝西省),立刻依山紮營,居高臨下,專等郭子儀前來攻打。
這一天,天近黃昏的時候,郭子儀率唐軍也到了新店。他一面讓將士安營紮寨,一面帶領少數隨從登上一處高山,仔細觀察叛軍的陣勢,想好了對付嚴莊的計策。
於是,嚴莊把帥旗一揮,叛軍全體出動,唐軍果然丟下營帳逃走了。嚴莊下令全軍緊緊追趕。一直追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叛軍個個精疲力盡,又渴又餓。猛然間,四處響起了如雷的殺聲。早已埋伏在路邊的唐軍主力排山倒海般地衝殺過來。嚴莊中了郭子儀“引蛇出洞”的計策。
唐軍開始反攻,把叛軍打得暈頭轉向。嚴莊拚死殺出重圍,逃回洛陽。他垂頭喪氣地對安慶緒說:
“你我都不是郭子儀的對手,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吧。”
安慶緒不敢再戰,只得帶著殘兵敗將離開了洛陽。這樣,郭子儀又收復了東京洛陽。
從此,叛軍失去了和唐軍對抗的力量,差點滅亡的唐朝又保住了。
郭子儀率軍回到長安,唐肅宗親自帶領儀仗隊迎接他,高興地說:
“朕有了將軍,如魚得水。大唐天下得以保住,多虧了將軍啊!”
智退吐蕃軍
正當唐朝忙著鎮壓安史之亂的時候,西邊的吐蕃(在這裡念ō)又乘機打了過來,佔領了十幾個州的土地,還派大軍殺奔長安。這時候,唐肅宗已經死了,新即位的唐代宗慌忙調郭子儀到長安抵擋吐蕃軍,自己卻一溜煙兒地逃往陝州(在現在河南省)去了。
吐蕃軍有十萬人,而長安城的人馬還不到一萬,皇帝又跑了,所以人心惶惶。郭子儀當機立斷,決定主動撤離長安,帶領軍隊在長安附近地區頻繁轉移,迷惑敵軍,採取聲東擊西的辦法,伺機打擊敵人。
吐蕃軍隊佔據長安城以後,又探聽到唐軍在附近來來往往,他們摸不透郭子儀的打算,不知唐軍到底有多少人馬。吐蕃軍將領不敢貿然進軍,只好暫時屯兵長安城中,觀察動向,尋找唐軍主力進行決戰。
郭子儀看到吐蕃軍果然被嚇住了,就一面放風說郭子儀正從各地調集兵馬,截斷了吐蕃軍隊後路。一面又派二百輕騎兵到長安附近的藍田城東面,紮起了一座軍營。這二百名騎兵白天擂鼓吶喊,夜晚點起無數燈火,真好像有一支龐大的軍隊在這裡駐紮似的。然後,郭子儀親自率領一萬兵馬埋伏在藍田城西面,等待吐蕃軍上鉤。
吐蕃軍將領弄不清唐軍的動向,忽然發現藍田城東出現唐軍主力,就馬上抽調兵力,殺氣騰騰地撲向藍田城東。誰知人馬衝入營寨以後,發現這是一座空營,知道上了當。正在發慌,忽然殺聲四起,郭子儀率兵從城西殺了過來,把吐蕃軍團團圍住。吐蕃兵馬慌亂之中,你推我擠,潰不成軍,只得逃回長安城去了。
吐蕃軍將領聽逃回的兵將報告以後,吃驚不小,以為長安城真的被唐軍圍住了。他怕後路被截斷,就不敢再戰,立刻下令:全軍迅速撤出長安城,返回吐蕃去。
就這樣,郭子儀巧設疑兵計,以少勝多,智退吐蕃十萬大軍。唐軍順利地收復了長安城。
“郭令公來了!”
“安史之亂”後來雖然被平定了,可是唐朝也從此衰落了。皇帝昏庸,文武大臣也不齊心。要不是郭子儀支撐著局面,唐朝險些又出了大亂子。
有個叫僕固懷恩的節度使,駐守在朔方。他自以為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有大功,總嫌朝廷給自己的官小。唐代宗怕再出了安祿山式的人物,就想收回他的兵權。僕固懷恩更不高興了,雙方鬧得很僵。唐代宗決定讓郭子儀代替僕固懷恩去當朔方節度使。
僕固懷恩手下的將領早就知道郭子儀是平叛的大功臣,對他十分敬佩,聽說他親自到朔方來了,都離開僕固懷恩來迎接郭子儀。這就說明人們是希望安定的。僕固懷恩本來想發兵反唐,見人心都不向著自己,只好帶著親兵三百多人跑了。
不久,僕固懷恩從吐蕃和回紇(中國古代少數民族)那裡借來了十萬人馬,扯起造反大旗,殺奔長安。唐代宗聽說以後,又慌了神。郭子儀主動請戰說:
“僕固懷恩以前是我的部下,雖說是員猛將,可對士兵很不好,沒多少人會給他賣命。請陛下就讓我帶兵去迎戰吧!”
唐代宗連連點頭答應。郭子儀率大軍出發了。不久,兩軍相遇。郭子儀命令唐軍列好陣,擂響戰鼓。只聽得鼓號齊鳴,殺聲驟起,繡著“郭”字的帥旗隨風飄揚。
唐軍這邊還沒出戰,僕固懷恩的人馬忽然亂作了一團,將士們驚慌地叫喊著:
“是郭令公來了,還是逃命去吧!”
一會兒的工夫,唐軍的陣前就留下了一堆盔甲和武器,僕固懷恩的十萬人馬都跑沒了。
原來,郭子儀威名顯赫,北方的少數民族都把他看作活神仙。現在,郭子儀就在對面,他們怎麼敢和神仙一樣的郭令公交鋒呢?這樣,郭子儀大兵一到,十萬敵軍就不戰而退了。
單騎走回紇
僕固懷恩不甘心失敗,第二年,他又聚集了吐蕃、回紇和吐谷渾(中國古代民族名)的十萬兵馬再次進犯長安。這一回,他編瞎話對大家說:
“你們不用怕,郭子儀已經死了,咱們準能打勝仗,享富貴!”
沒想到半路上,僕固懷恩自己得了急病,突然死了。他的部將率軍到了長安北面的涇陽,為了爭當頭領,鬧開了彆扭,結果誰都瞧不起誰,只得各自紮營,沒人統帥全軍。
郭子儀手下只有兩萬人馬,他正在發愁呢,聽說敵人分營紮寨,爭當頭領,心中立刻有了主意。
郭子儀把這個主意和各位將領一說,大夥兒齊聲叫好。他就派了一員機靈的牙將(中下級軍官)去見回紇軍主帥藥葛羅。
牙將到了回紇營中對藥葛羅說:
“你們過去跟唐朝一直很好。我們郭令公願意和你們一起,打敗吐蕃軍隊。”
藥葛羅聽說郭子儀還活著,大吃一驚,急忙問道:
“郭令公真在人間嗎?要是你們不騙我,就讓我見見他吧。”
牙將帶回了這個訊息,郭子儀決定獨自前往回紇兵營。將士們都不放心,打算派五百名強壯士兵保衛他。郭子儀擺擺手說:
“這樣做,回紇人會懷疑我要襲擊他,反而有害。”
動身的時候,郭子儀的兒子跑來攔住馬,哭著勸父親說:
“回紇兵如狼似虎,父親身為大唐統帥,不能單獨一人去虎口冒險吶!”
郭子儀平靜地說:
“如果唐軍和回紇打起來,咱們父子性命都難保,國家也有危險。如果國家不存在了,個人還有容身的地方嗎?與其在此等死,不如去說服回紇退兵。萬一不成功,我就捐軀報國了。”
兒子還是拉住他的馬不放。郭子儀生氣了,揚起馬鞭朝兒子的手抽了下去,大聲喝道:
“走開!”
說完,他只帶了幾個隨從就出營了。
郭子儀來到回紇營前,翻身下馬,為了表示自己誠心講和,他摘盔脫甲,放下刀槍,從容地走入回紇營。回紇兵個個目瞪口呆,主帥藥葛羅眼看郭子儀走到面前,才醒過神來,趕忙站起來迎接,說道:
“我們受騙了,僕固懷恩說您在陣前喪命,朝廷亂作一團,我們才敢前來的。”
聽完藥葛羅的話,郭子儀拉著他的手,有些責備地說:
“回紇以前為唐朝立過大功,唐朝待你們也是一片真情,為什麼違背盟約,幫助叛臣攻打唐朝呢?”
一番話說得藥葛羅低下了頭。郭子儀見他們不吭氣,又慢慢說道:
“假如你們肯幫助唐軍打退吐蕃,我們就把吐蕃搶去的東西全部送給你們。”
藥葛羅是回紇王的弟弟,有權決定軍中一切大事,他慚愧地說:
“多謝令公開導,我願幫助唐朝打退吐蕃,立功贖罪。”
說完,藥葛羅讓隨從端上酒,他和郭子儀盟誓說:
“誰要是違背誓言,就叫他死在陣前!”
郭子儀單騎闖入回紇兵營,瓦解了吐蕃和回紇的聯盟。吐蕃王得知以後,連夜帶著人馬逃走了。不久,回紇也撤了兵。
嚴於治家
郭子儀為唐朝建立了蓋世奇功,受到朝廷和百姓的敬重,連皇帝都不直呼他的名字。唐代宗死後,唐德宗即位,尊郭子儀為“尚父”。但是郭子儀卻從不居功自傲,他謙虛謹慎,對部下和家人管束得很嚴。
郭子儀的妻子有個奶媽。有一次,奶媽的兒子犯了軍法,被軍法官依法處死了。奶媽找到郭子儀的幾個兒子說:
“我的兒子讓人殺了,你們郭家臉面也不好看。你們得替我作主哇!”
郭子儀的兒子們聽了,就來見父親,生氣地說:
“軍法官太欺負人了,殺了我家僕人的兒子。”
“爹爹一生打仗,為朝廷立有汗馬功勞,理應與眾不同嘛!”
郭子儀一聽勃然大怒,沒等兒子們說完,手指著他們,訓斥說:
“都快給我閉上嘴!你們只知道袒護自己家裡的人,卻不尊重將士,不守軍法,不維護軍紀,實在是不懂道理啊!”
兒子們受了父親的指責,都羞愧地低下了頭,誰都不敢再吭一聲,悄悄地退出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