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劉邦當時被封為漢王,所以建國之後國號就是大漢。司馬昭被封為晉公,所以建國晉。李淵被封為唐國公,所以國號大唐。朱元璋因為很明教的關係,所以國號大明。
5
回覆列表
  • 1 # 夢一夕陽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替頻繁,每個朝代的建立首先要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也就是朝代的名字),只有這樣才能名正言順的領導這個國家,國號確定了,才能代表著一個新政權的誕生,那麼這些政權建立後都是怎麼確定自己的國號的那?

    1、夏朝: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家族政權國家,由禹的兒子啟建立的,據傳禹曾受卦於夏伯,因之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啟搶得王位後將都城西遷至大夏(今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正式稱“夏”,夏朝由此得名。

    2、商朝:據傳商湯的始祖契曾因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於商地,日後其部落也一直被稱為“商部”,一直延續到商湯時起兵滅掉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來盤庚遷都殷(今河南安陽西北),所以商朝也稱“殷”或者“殷商”。

    3、周朝:周也是商朝時期的一個部落,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由於氣候變換,生存困難,被迫遷居至周源(今陝西岐山),到周文王姬昌時,周部落已經成為當時的一大部落,加之商湯傳到紂王手裡時,由於其殘暴統治,激起各部落的不滿,周文王姬昌就聯合各部落一起攻打商紂,最終經過文王、武王兩代人的努力,終於推翻了商朝,政權建立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分“西周”和“東周”。

    4、秦朝:據《史記》記載,秦的先祖非子曾為周孝王放牧羊馬,因成績顯著,被周孝王賜姓為“贏”,並將秦地(今甘肅天水縣一帶,也有說今隴西一帶)的一小塊地賜給了他,非子也就成為秦地的首領,等傳到襄時又因為救周有功而被周平王封為諸侯,並增加了其封地,到最後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就沿用“秦”為國號。

    5、漢朝:秦朝末年,由於秦始皇以及秦二世的橫徵暴斂,激起各地起義,項羽聯合劉邦等人一起滅掉了秦朝,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來劉邦在和項羽爭奪天下中擊敗項羽,建立政權,國號也就以“漢”為名,漢朝分“西漢”和“東漢”,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

    6、魏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在北方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逐步佔據北方各地,勢力逐漸變大變強,後被漢獻帝封為“魏王”,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位魏王,後來取漢稱帝建立政權,因其為“魏王”,所以也就建國號為“魏國”。

    7、蜀國:同時期,劉備也佔據西南地區,並以四川為中心建立政權稱帝,四川古稱“蜀地”,因此劉備建立的政權也被稱為“蜀”或者“蜀漢”,也就是漢王朝延續的意思。

    8、吳國:同時期,孫堅佔據江東一帶,及其子孫權曾被曹魏政權封為“吳王”,後來孫權也趁亂稱帝建立政權,因其地處江東一帶,而江東一帶古代是吳國,也稱“吳地”,因此孫權政權也被稱為“吳國”或者稱“孫吳”。

    9、晉朝:曹魏末年,權臣司馬昭逐漸掌握了政權,被魏帝封為“晉公”,司馬昭滅掉蜀國後被晉封為“晉王”,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繼位為“晉王”,後取代魏帝自己稱帝,因其曾為“晉王”,故建立政權後就以“晉”為國號,晉朝分“西晉”和“東晉”。

    10、隋朝:北周時期,大將軍楊忠因戰功被封為“隨國公”,楊忠死後,其子楊堅世襲“隨國公”,後統一全國,建立政權,楊堅認為隨有走的意思,認為隨不祥,於是就改“隨”為“隋”,所以其政權也被稱為“隋朝”。

    11、唐朝:北周末年,大將李虎因功被封為“唐國公”,李虎死後,其子李淵世襲“唐國公”,隋朝末年,李淵在太原起兵,自稱“唐王”,後滅掉隋朝建立起政權,也就定國號為“唐朝”。

    12、宋朝:後周末年,大將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駐守宋州(今河南商丘),後為宋州節度使,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建立政權,因為其發跡在宋州,故其國號就定為“宋”,宋朝分“北宋”和“南宋”。

    13、元朝:據《元史》記載,元朝的名字是由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中的“大哉乾元”的“元”字,“元”有大、首的意思,後來歷史學家也有人認為“元”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還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4、明朝:元朝末年,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農民起義軍,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起來反對元朝的暴政,所以白蓮教也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自稱“明王”,郭子興死後,朱元璋繼承了郭子興的衣缽,並逐步發展壯大,他一直以白蓮教的“明教”為正統,等其取得政權後仍以“明”為國號。

    15、清朝:北宋時期,在北方也建立了一個政權,叫金國,這個國家的民族是女真族,金國滅亡後退居蒙古大草原,明朝後期,女真族的勢力得到恢復,其中的一支勢力滿族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逐步統一了北方各族,重新建立起金國(歷史上稱其為後金),皇太極繼位後把“女真”改為“滿洲”,把“金”改為“清”,其政權也就被定為“清朝”,一直沿用至滅亡。

  • 2 # 沉睡的天堂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替頻繁,每個朝代的建立首先要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也就是朝代的名字),只有這樣才能名正言順的領導這個國家,國號確定了,才能代表著一個新政權的誕生,那麼這些政權建立後都是怎麼確定自己的國號的那?小編接下來好好給大家普及一下歷代王朝名字的由來:

    1、夏朝: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家族政權國家,由禹的兒子啟建立的,據傳禹曾受卦於夏伯,因之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啟搶得王位後將都城西遷至大夏(今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正式稱“夏”,夏朝由此得名。

    2、商朝:據傳商湯的始祖契曾因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於商地,日後其部落也一直被稱為“商部”,一直延續到商湯時起兵滅掉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來盤庚遷都殷(今河南安陽西北),所以商朝也稱“殷”或者“殷商”。

    3、周朝:周也是商朝時期的一個部落,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由於氣候變換,生存困難,被迫遷居至周源(今陝西岐山),到周文王姬昌時,周部落已經成為當時的一大部落,加之商湯傳到紂王手裡時,由於其殘暴統治,激起各部落的不滿,周文王姬昌就聯合各部落一起攻打商紂,最終經過文王、武王兩代人的努力,終於推翻了商朝,政權建立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分“西周”和“東周”。

    4、秦朝:據《史記》記載,秦的先祖非子曾為周孝王放牧羊馬,因成績顯著,被周孝王賜姓為“贏”,並將秦地(今甘肅天水縣一帶,也有說今隴西一帶)的一小塊地賜給了他,非子也就成為秦地的首領,等傳到襄時又因為救周有功而被周平王封為諸侯,並增加了其封地,到最後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就沿用“秦”為國號。

    5、漢朝:秦朝末年,由於秦始皇以及秦二世的橫徵暴斂,激起各地起義,項羽聯合劉邦等人一起滅掉了秦朝,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來劉邦在和項羽爭奪天下中擊敗項羽,建立政權,國號也就以“漢”為名,漢朝分“西漢”和“東漢”,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

    6、魏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在北方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逐步佔據北方各地,勢力逐漸變大變強,後被漢獻帝封為“魏王”,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位魏王,後來取漢稱帝建立政權,因其為“魏王”,所以也就建國號為“魏國”。

    7、蜀國:同時期,劉備也佔據西南地區,並以四川為中心建立政權稱帝,四川古稱“蜀地”,因此劉備建立的政權也被稱為“蜀”或者“蜀漢”,也就是漢王朝延續的意思。

    8、吳國:同時期,孫堅佔據江東一帶,及其子孫權曾被曹魏政權封為“吳王”,後來孫權也趁亂稱帝建立政權,因其地處江東一帶,而江東一帶古代是吳國,也稱“吳地”,因此孫權政權也被稱為“吳國”或者稱“孫吳”。

    9、晉朝:曹魏末年,權臣司馬昭逐漸掌握了政權,被魏帝封為“晉公”,司馬昭滅掉蜀國後被晉封為“晉王”,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繼位為“晉王”,後取代魏帝自己稱帝,因其曾為“晉王”,故建立政權後就以“晉”為國號,晉朝分“西晉”和“東晉”。

    10、隋朝:北周時期,大將軍楊忠因戰功被封為“隨國公”,楊忠死後,其子楊堅世襲“隨國公”,後統一全國,建立政權,楊堅認為隨有走的意思,認為隨不祥,於是就改“隨”為“隋”,所以其政權也被稱為“隋朝”。

    11、唐朝:北周末年,大將李虎因功被封為“唐國公”,李虎死後,其子李淵世襲“唐國公”,隋朝末年,李淵在太原起兵,自稱“唐王”,後滅掉隋朝建立起政權,也就定國號為“唐朝”。

    12、宋朝:後周末年,大將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駐守宋州(今河南商丘),後為宋州節度使,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建立政權,因為其發跡在宋州,故其國號就定為“宋”,宋朝分“北宋”和“南宋”。

    13、元朝:據《元史》記載,元朝的名字是由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中的“大哉乾元”的“元”字,“元”有大、首的意思,後來歷史學家也有人認為“元”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還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4、明朝:元朝末年,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農民起義軍,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起來反對元朝的暴政,所以白蓮教也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自稱“明王”,郭子興死後,朱元璋繼承了郭子興的衣缽,並逐步發展壯大,他一直以白蓮教的“明教”為正統,等其取得政權後仍以“明”為國號。

    15、清朝:北宋時期,在北方也建立了一個政權,叫金國,這個國家的民族是女真族,金國滅亡後退居蒙古大草原,明朝後期,女真族的勢力得到恢復,其中的一支勢力滿族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逐步統一了北方各族,重新建立起金國(歷史上稱其為後金),皇太極繼位後把“女真”改為“滿洲”,把“金”改為“清”,其政權也就被定為“清朝”,一直沿用至滅亡。

    以上就是我們歷代王朝名字的由來!

  • 3 # 其血玄黃讀歷史

    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來看看各個歷史朝代名字的由來!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後,才稱“夏”。

    商:相傳商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盤庚遷殷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後來平王東遷洛邑,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封在秦地,在隴西。後來襄公又保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國號秦。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魏: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

    蜀: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稱“蜀”。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后襲用此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佔據夏州,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位於按出虎水,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取《易經》上“大哉幹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首領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明末重建後金。為了向外擴充套件,割斷同明朝的臣屬關係,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 4 # 香茗史館

    歷朝歷代以來,國號的確立,往往被視為一個王朝或新政權開始的標誌,且這個國號將伴隨這個王朝或政權始終,並不以其統治區域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我們往往也將舊政權滅亡、新政權誕生稱為“改朝換代”。那麼,古代的國號都是如何產生的呢?其實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以族名為國號

    早在部落時期,天下其實存在著諸多部落或部落聯盟,這些部落均有著各不相同的族名,而當這些部落成為天下共主之後,對於族名往往予以了沿用,於是族名便成為了“國號”。

    1、夏朝。唐朝學者張守節認為,“夏”乃是大禹受封在陽翟為“夏伯”後而得名。“夏”是從“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變為部落名,當夏從部落演變為世襲罔替的朝代之後,“夏”遂成為國名。其實,關於夏朝國號“夏”的來源,目前有多種說法,不過來源雖多,但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夏”最初只是部落名,後來才演變為國號。

    2、商朝。商朝的祖先原本是興起於黃河中下游的一個部落,在五帝帝舜時期,商人的始祖契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邑,於是便以“商”來稱呼這個部落。“商”本是夏朝的一個方國,後於鳴條之戰中攻滅夏朝、取而代之,便以“商”作為了國號。後商朝國都歷經多次遷徙,直到盤庚時遷徙至“殷”才算穩定下來,因此商朝又被稱為殷商。

    3、周朝。周人早期生活在姬水一帶,後歷經多次遷徙,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由於受到戎、狄等西北地區遊牧部落的侵擾,不得不再度遷徙,他們歷盡艱辛,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的周原生活,就此才以“周”為族名。後來,周人逐漸發展興盛起來,直到周武王時期攻滅商朝,便以“周”作為了國號。

    以封地為國號

    自周朝推行分封制到漢武帝推行“推恩令”,正式全面廢除分封制,天下存在著諸多封國,各個封國則往往根據封地取國號。而其中有的封國最終強大了起來,併成功取得天下,而正如前文所說,國號並不因統治區域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國號往往也就予以了沿用。

    秦國。西周時期,秦人首領秦非子因給周王室養馬有功,於前905年被周孝王封於秦地,於是“秦”便成為了族群的族名,並由此建立秦國,史稱“嬴秦”。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因護送平王東遷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則正式成為國號。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對國號予以沿用,仍以“秦”為國號。

    其實以封地為國號的國家很多,例如周朝時期天下數百諸侯之中,大多以封地為國號,但因這些國家大多隻是地方諸侯,因而在此就不一一羅列了。

    以封號、爵位為國號

    這同樣是一種主流方式,建國稱帝之後,不少帝王均以曾經的封號或爵位名作為國號,採用這種方式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國家。

    1、漢朝。秦末天下大亂,項羽西入關中滅秦之後,大封天下十八路諸侯,其中劉邦被封於漢中一帶,獲封漢王。此後,天下再度大亂,楚漢爭霸,劉邦最終於垓下之戰擊敗項羽,統一天下,遂以“漢”為國名。

    2、魏國。漢獻帝曾先後封曹操為“魏公”、“魏王”,曹操去世之後,曹丕繼承魏王封號,此後曹丕迫使漢獻帝禪位,遂以“魏”為國號。因其君主姓曹,故又被稱為曹魏。

    3、吳國。東漢初平二年(191年),漢獻帝冊封孫策為吳侯。後來,曹丕又冊封孫權為“吳王”。因此,在孫權稱帝建國後,遂以“吳”為國號。又因吳國的地理位置在三國居東,因此又被稱為東吳。

    4、晉國。魏元帝時期,司馬昭被封為“晉公”,滅蜀之後又得以進封晉王。司馬昭去世之後,司馬炎繼承爵位,後迫使魏元帝禪位,稱帝建國,遂以“晉”作為國號。

    5、隋朝。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後楊堅繼承次爵位,北周宣帝繼位以後,楊堅為上國柱、大司馬,後逐漸大權獨攬。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建立“隨朝”,楊堅認為“隨”有走的意思,認為不詳,於是將國號改為“隋”。

    6、唐朝。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因輔佐北周有功,去世之後被追封為唐國公,李淵得以繼承爵位。隋朝時期,李淵深得隋文帝和文獻皇后的垂愛,後歷任譙州、隴州、岐州刺史,最終得以擔任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亂,李淵於太原起兵,後稱“唐王”,並奉隋恭帝楊侑為帝,後逼迫隋恭帝楊侑禪位,遂以“唐”為國號。

    以地名為國號

    1、蜀漢。劉備因以四川為主要活動地區,這片地區又被稱為蜀地,因而建國之時,便以“蜀”為國號。劉備去世之後,劉禪繼位,因蜀漢一直以漢室宗親、匡扶漢室為名,因而改國號為“漢”。

    2、西夏。拓跋思恭乃是唐朝末年党項族平夏部的首領,後因平定黃巢有功而被賜“李”姓,後佔據夏州不斷髮展壯大。到李元昊時,自立為帝,因其勢力以夏州為中心,故以“夏”為國號。又因其統治區域位於北宋以西,故又稱“西夏”。

    3、金國。金國的都城上京,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帶),相傳其水產金,而在女真語中,按出虎就是“金”的意思。故此,便以“金”為國名。

    4、遼國。遼國原為契丹,本是以族名為國號。到947年時,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耶律德光於是在汴京登基稱帝,因遼國位居遼河上游,因而改國號為“大遼”。

    政權延續

    這同樣是一種常見的“國號”命名方式,尤其是對於兩漢、兩晉、兩宋這類朝代而言,因自稱是前朝政權的延續,因而往往沿用前朝國號,而這類國號又可分為兩種情況。

    1、直接延續。這類命名方式並不難理解,例如東漢沿用了“漢”為國號,東晉沿用了“晉”為國號,南宋沿用了“宋”為國號,南明延續了“明”為國號。尤其是向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其君不乏自稱前朝政權延續者,例如五胡十六國中的前趙、後趙,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等等。

    2、隔代延續。這類情況則比較複雜,例如五代十國的後唐,李存勖稱帝時,並未以自己的“晉王”封號作為國號,而是仍然延續了“唐”的國號,史稱“後唐”。又如滿清,最初的國號為“金”,原因便在於女真曾在北宋時期建立金國,這裡有重建之意。

    這種方式的國號,往往與前朝有所衝突,因此後世為了將其區分,才會加上各種定語,例如以時間劃分的前後,以國都位置劃分的東、南、西、北等等。

    其他因素

    1、新朝:革舊立新。王莽篡漢稱帝之後,因西漢後期在五德始終說的支配下,社會政治、湧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這種時代背景之下,王莽便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以“新”為國號,帶有一定革舊立新的意思。

    2、宋朝:為官之地。後周恭帝在位時,趙匡胤被任命為歸德軍宋州節度使,此後以宋州為根基開始發展壯大。到960年時,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稱帝建國,以“宋”為國號,便是以為官發跡之地為名。

    3、元朝:引經據典。元朝國號的來源說法眾多,根據《元史》的記載,忽必烈之所以定國號為“元”,乃是取自於《易經》中的“大哉乾元”,而“元”有大、首的意思。同時,又有人認為,這與蒙古人的風俗和圖騰有關。還有人認為與道家讖語“元元之上,我為皇帝”有關。

    4、明朝:教派影響。朱元璋的起家軍隊,乃是郭子興的紅巾軍,而郭子興又屬於白蓮教組織成員。而白蓮教又以“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因此又被稱為“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則稱“明”王,其子翰林兒後來則被稱為“小明王”。朱元璋自己不僅信奉過白蓮教,而且還曾被任命為白蓮教先頭部隊左副元帥。可見,朱元璋驅除韃虜,建立政權,與“明”字密不可分,因而定國號為“明”也就不難理解了。

    5、清朝:說法眾多。皇太極稱帝之後,將國號由“金”改為“大清”,而關於國號的來源,目前主要有多種猜測:一是取“掃清廓清”之義。二是“青”為北方信奉薩滿教諸族所崇尚,滿洲也是篤信薩滿的,故取“大清”為號。三是取“五德始終說”,明朝為火德,清為水德,以水克火,故名。四是源於滿語中的蒙古語藉詞“代青”,大清國的意思是“上國”(即“至高無上之國”)或“善戰之國”。

  • 5 # liu校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替頻繁,每個朝代的建立首先要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也就是朝代的名字),只有這樣才能名正言順的領導這個國家,國號確定了,才能代表著一個新政權的誕生,那麼這些政權建立後都是怎麼確定自己的國號的那?小編接下來好好給大家普及一下歷代王朝名字的由來:

    1、夏朝: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家族政權國家,由禹的兒子啟建立的,據傳禹曾受卦於夏伯,因之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啟搶得王位後將都城西遷至大夏(今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正式稱“夏”,夏朝由此得名。

    2、商朝:據傳商湯的始祖契曾因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於商地,日後其部落也一直被稱為“商部”,一直延續到商湯時起兵滅掉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來盤庚遷都殷(今河南安陽西北),所以商朝也稱“殷”或者“殷商”。

    3、周朝:周也是商朝時期的一個部落,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由於氣候變換,生存困難,被迫遷居至周源(今陝西岐山),到周文王姬昌時,周部落已經成為當時的一大部落,加之商湯傳到紂王手裡時,由於其殘暴統治,激起各部落的不滿,周文王姬昌就聯合各部落一起攻打商紂,最終經過文王、武王兩代人的努力,終於推翻了商朝,政權建立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分“西周”和“東周”。

    4、秦朝:據《史記》記載,秦的先祖非子曾為周孝王放牧羊馬,因成績顯著,被周孝王賜姓為“贏”,並將秦地(今甘肅天水縣一帶,也有說今隴西一帶)的一小塊地賜給了他,非子也就成為秦地的首領,等傳到襄時又因為救周有功而被周平王封為諸侯,並增加了其封地,到最後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就沿用“秦”為國號。

    5、漢朝:秦朝末年,由於秦始皇以及秦二世的橫徵暴斂,激起各地起義,項羽聯合劉邦等人一起滅掉了秦朝,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來劉邦在和項羽爭奪天下中擊敗項羽,建立政權,國號也就以“漢”為名,漢朝分“西漢”和“東漢”,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

    6、魏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在北方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逐步佔據北方各地,勢力逐漸變大變強,後被漢獻帝封為“魏王”,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位魏王,後來取漢稱帝建立政權,因其為“魏王”,所以也就建國號為“魏國”。

    7、蜀國:同時期,劉備也佔據西南地區,並以四川為中心建立政權稱帝,四川古稱“蜀地”,因此劉備建立的政權也被稱為“蜀”或者“蜀漢”,也就是漢王朝延續的意思。

    8、吳國:同時期,孫堅佔據江東一帶,及其子孫權曾被曹魏政權封為“吳王”,後來孫權也趁亂稱帝建立政權,因其地處江東一帶,而江東一帶古代是吳國,也稱“吳地”,因此孫權政權也被稱為“吳國”或者稱“孫吳”。

    9、晉朝:曹魏末年,權臣司馬昭逐漸掌握了政權,被魏帝封為“晉公”,司馬昭滅掉蜀國後被晉封為“晉王”,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繼位為“晉王”,後取代魏帝自己稱帝,因其曾為“晉王”,故建立政權後就以“晉”為國號,晉朝分“西晉”和“東晉”。

    10、隋朝:北周時期,大將軍楊忠因戰功被封為“隨國公”,楊忠死後,其子楊堅世襲“隨國公”,後統一全國,建立政權,楊堅認為隨有走的意思,認為隨不祥,於是就改“隨”為“隋”,所以其政權也被稱為“隋朝”。

    11、唐朝:北周末年,大將李虎因功被封為“唐國公”,李虎死後,其子李淵世襲“唐國公”,隋朝末年,李淵在太原起兵,自稱“唐王”,後滅掉隋朝建立起政權,也就定國號為“唐朝”。

    12、宋朝:後周末年,大將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駐守宋州(今河南商丘),後為宋州節度使,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建立政權,因為其發跡在宋州,故其國號就定為“宋”,宋朝分“北宋”和“南宋”。

    13、元朝:據《元史》記載,元朝的名字是由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中的“大哉乾元”的“元”字,“元”有大、首的意思,後來歷史學家也有人認為“元”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還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4、明朝:元朝末年,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農民起義軍,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起來反對元朝的暴政,所以白蓮教也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自稱“明王”,郭子興死後,朱元璋繼承了郭子興的衣缽,並逐步發展壯大,他一直以白蓮教的“明教”為正統,等其取得政權後仍以“明”為國號。

    15、清朝:北宋時期,在北方也建立了一個政權,叫金國,這個國家的民族是女真族,金國滅亡後退居蒙古大草原,明朝後期,女真族的勢力得到恢復,其中的一支勢力滿族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逐步統一了北方各族,重新建立起金國(歷史上稱其為後金),皇太極繼位後把“女真”改為“滿洲”,把“金”改為“清”,其政權也就被定為“清朝”,一直沿用至滅亡。

    以上就是我們歷代王朝名字的由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讓客戶的錢在愉快體驗中不知不覺地被摸走是商業模式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