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娃奶爸

    先說明一下,美國的“末日飛機”不是“空軍一號”。雖然這倆都是給總統用的,但卻不是同一架飛機。

    為什麼會有人會搞混呢?看看下面的圖片就知道了。

    末日飛機:

    空軍一號:

    怎麼樣,如果對飛機研究不多的話,不對比都分不出來誰是誰。

    “末日飛機”的正式名稱,叫做“國家空中作戰中心”,簡稱NAOC,代號為“守夜者”。所以從名字上就大概知道它是幹啥用的了,就是指揮打仗。而為了確保安全,“末日飛機”上的一些飛行儀器使用的是很原始的模擬裝置,而不是更先進的數字裝置,為的就是避免被幹擾和網路攻擊。

    “空軍一號”和“末日飛機”的區別,可以簡單類比成一個民用,一個軍用。民用的“空中一號”主要是私人飛機兼移動辦公,需要指揮的是白宮;軍用的“末日飛機”主要是確保核打擊能力不中斷,主要指揮的是戰略武器系統,比如核潛艇部隊。而相同之處是,二者都具備核攻擊下的生存能力。

    所以,為了確保有效指揮,與偏重舒適性的“空軍一號”不同,“末日飛機”的渾身上下都佈滿了通訊天線,上可以連線衛星,下可以聯絡核潛艇,而且都是多管齊下,確保通訊無障礙。

    (佈滿天線的“指揮部”)

    看起來很老舊的裝置,但往往意味著更穩定和可靠:

    “末日飛機”上用於召開新聞釋出會的地方:

    然後是簡陋的會議室:

    還有“上下鋪”:

    “末日飛機”一共有4架,分別輪流處於運轉、維護、休整和備用狀態。它們都可以進行空中加油,最高可連續飛行35.4小時,而且無論何時總會有一架飛機處於運轉狀態,以備不時之需。如果發生核襲擊或國家緊急情況,國防部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等高階官員將乘坐其中一架。

    “末日飛機”都配備了包括有線天線在內的特殊裝置,即使地面通訊被摧毀,該天線也能確保總統與核潛艇艦隊能夠正常通訊,從而確保核反擊指揮能力,打贏“末日之戰”

  • 2 # 手機使用者62868299186

    搞不懂歪果仁是怎麼思維的,真的到了那種戰爭狀態了你飛在空中更安全還是在地上更踏實呢?那個時候不是滿世界都在瞄準空中的活物嗎,完全就會有萬箭穿心的可能啊!還有,你飛起來了,能飛多久呢?又能在哪裡降落呢?

  • 3 # 每日點兵

    所謂“末日飛機”,是指全球爆發大規模核戰爭時,一個國家的最高級別空中指揮中心,最高領導層可在飛機上保持與本國戰略核力量之間的聯絡和指揮功能。因此,“末日飛機”必須具備以下能力:

    第一,具有極長的續航時間。核大戰是毀滅型的戰爭,一般來說,已知的各個機場,甭管是軍用還是民用,都會遭到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末日飛機”想要降落,需要在核打擊中活下來的工程部隊把機場收拾出來,而這在戰時,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末日飛機”在戰爭開始的最初幾天,都是要在天上飛的。美國E4B的最大續航時間就達到了72小時,最小續航時間也被要求在12小時以上。

    第二,“末日飛機”必須能夠承受核武器的衝擊波和電磁脈衝。這個貌似沒啥說的,使用環境決定了。“末日飛機”最可能出現的使用場景,就是敵方核彈已經向自己飛過來了,總統帶著一套指揮體系用最快的時間登機,避免被核彈直接拍在地面上。還是以美國為例,在洲際彈道導彈從被發現到命中的大約30分鐘飛行時間內,總統必須帶著一票人離開白宮,趕往首都以東八英里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乘坐“末日飛機”。所以,“末日飛機”起飛時,很可能出現電影中常見的,核彈已經落地爆炸,“末日飛機”必須在核彈衝擊波和電磁脈衝的干擾下起飛的情況。

    第三,“末日飛機”需要攜帶大批最先進的通訊裝置。這個不難理解,畢竟指揮作戰,最重要的是獲取資訊,釋出命令,沒通訊裝置,只能兩眼一抹黑了。在“末日飛機”上搭載的各種通訊裝置中,最怪異的要數“超低頻通訊裝置”了,這可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裝置,美國E4B上超低頻通訊所使用的天線是用絞盤收方的,長達八英里。沒辦法,這是能和戰略導彈核潛艇這種核反擊最關鍵的武器,進行通訊的唯一裝置了,戰略導彈核潛艇平時都隱藏在深海,電磁波很難穿透,而且這貨為了保持隱蔽,也很少會上浮至通氣管狀態或釋放通訊浮標,想要找到他們,只能靠極為龐大的“超低頻通訊裝置”了。

    不過“末日飛機”能力再強,效能再先進,它也只是核反擊時的備用指揮中心而已。中美俄等核大國在面對大規模核戰爭時,首選的指揮中心,一般都是在山裡,被幾百米岩石層保護的地下指揮中心,比如美國的“夏延山指揮中心”,中國傳說中的“西山指揮中心”等。但這些指揮中心再堅固,也是不能跑不能飛的,所以在戰時,還是有被對方摧毀的可能。而且這些地下指揮中心距離首都都比較遠,國家的最高指揮層很可能無法及時趕到。所以,“末日飛機”還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鑑於戰時可能出現各個指揮中心都無法發揮作用的時候,所以像戰略導彈核潛艇這種核反擊大殺器,是可以在脫離指揮,自行判斷全球爆發毀滅性核大戰之後,按照相應制度、預案,自行決定是否進行核反擊的。這也成為不少影視劇的素材,就是聽著有些可怕……

  • 4 # 戰爭史

    說白了就是爆發核大戰之後在空中不受核戰影響可以指揮二次核打擊或者軍隊反攻的飛機,所以被叫做末日飛機,因為這種飛機一旦啟動,那麼整個人類肯定就是處於核戰的末日之下了。不過美國的末日飛機最近情況可能不太好,還沒等到末日來臨就出事了。

    都說美國的地理位置很不錯,其兩側分佈廣闊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為其提供了較為安全的環境。正因如此美國自建國的華盛頓時代起到一戰前奉行的都是較為保守的孤立主義政策,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國都不願意介入歐洲大陸事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5年5月)德國海軍U-20號常規潛艇擊沉“盧西塔尼亞”號郵輪造成1195人死亡(大部分乘客為美華人)成為美國對德宣戰的直接原因。在二戰期間美國先後被日本海軍襲擊珍珠港、本土東海岸被德國海軍U艇襲擊自然是出人意料的。

    美國的末日核指揮中心被淹,很多昂貴的電子裝置都要報廢了

    然而美國的地理位置並非絕對安全,對美國軍隊來說本土變化無常的氣候也是極為可怕的,這不美國本土的戰略司令部(包括核戰爭)就被暴雨是肆虐得毫無還手之力!據美國《世界日報》的報道,當地時間3月18日美國的愛德華州、內布拉斯州、威斯康辛州、南科達州和明尼蘇達州都遇上了恐怖的極端天氣!瞬間的大暴雨致使當地河流水位暴漲,內布拉斯州東部區域河流兩岸的幾千名居民被迫緊急撤離!

    (美國戰略司令部負責人約翰·海騰在去年呼籲加強導彈防禦能力 應對俄羅斯新型核導彈,不過這眼睛...)

    美國內布拉斯州州長皮特-裡基茨釋出講話稱:“未來數天內的天氣和水陸狀況應該被我們重視,就算本州的社群沒有遇上洪水等災害那也要為抵禦歷史性的洪水做好準備。”當地媒體稱此次大暴雨是內布拉斯州歷史上五十年一遇的洪災,目前大暴雨已經造成該州1人死亡、2人失蹤,還有約900人因無家可歸暫時住到臨時避難所裡。現在內布拉斯州高速公路上的4座大橋被大洪水沖垮,受此影響一些州際公路已經被關閉。內布拉斯州國民警衛隊在社交媒體上警告民眾擅自駕車穿越洪水甚至限制出行。

    美軍3架RC-135“鉚接”核偵察機和1架E-4B末日指揮機還沒撤走

    當然受此影響的不僅僅是當地民眾,內布拉斯州的奧弗特空軍基地(又被稱為“奧法特”)也遭遇重創!實際上該基地絕非美國普通的軍事基地,因為該基地是美國戰略司令部的總部!2002年(小布什時代)美國航天司令部和戰略司令部被合併為美國戰略司令部。美國戰略司令部的主要任務包括戰略導彈(核導彈)防禦、空間和全球打擊、情報監視和偵察、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網路戰。

    美軍再強大在極端天氣面前還是毫無還手之力

    去年8月美國空軍新組建了全球打擊司令部,由此美國空軍的和核部隊得到了統一管理,該司令部受美國戰略司令部指揮。在核作戰的過程中,美國總統透過軍隊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下達命令後再交給美國戰略司令部指揮直接指揮戰略核部隊。內布拉斯州的奧弗特空軍基地分設地下指揮所和空中指揮所,空中指揮所設在波音公司製造的E-6B“水銀”核戰通訊指揮飛機上。三個中隊的16架E-6B“水銀”核戰通訊指揮飛機(新一代)是美國的“末日飛機”,主要為美國海軍戰略核潛艇提供通訊以保持二次核反擊能力。除此之外美國戰略司令部還擁有RC-135S/X/U/V/W型“鉚接”核偵察機,這21架飛機都隸屬美國內布拉斯州的奧弗特空軍基地的第55聯隊。

    美國空軍基地糧倉都塌了

    美國是世界上最易被龍捲風襲擊的國家,極端降雨、降雪都很多

    【俗稱"末日飛機"的美國E-4B核戰指揮機 】

  • 5 # 科羅廖夫

    所謂“末日飛機”,就是指美國的E-4B核戰爭指揮機,全稱是“國家應急空中指揮所”,是一種核戰準備的一種空中避難所,能夠容納112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當美國本土受到核攻擊或大規模常規空襲時,最高領導層可在飛機上保持與本國戰略核力量之間的聯絡和指揮功能。E-4B無空中加油時可持續飛行12小時,有空中加油時最大續航時間可達72小時。末日飛機跟一般戰機最大的區別是採用了傳統的模擬方式執行,而不是數字技術,能防止地面核爆產生的輻射影響。

    空中指揮機是指揮核戰的必備裝備,為了應對核爆電磁脈衝的防護能力,所有機載裝置和和線路都具有遮蔽保護。該機的通訊能力也大大加強,機背上方有凸起的衛星通訊天線整流罩,機身增加了各種天線和感測器目前美國已經造了4架,而且都在服役狀態。看來美國是為未來發生核戰提前做好了準備。

    美國都有此避難利器,俄羅斯也不例外。俄羅斯原有4架伊爾-80VKP空中指揮機,序列號分別是CCCP-86146至86149。現在又增加了伊爾-96-400VZPU指揮機。俄羅斯最新的核戰指揮機是伊爾-96-400VZPU末日飛機。俄版末日飛機以伊爾-96-400運輸機為原型,該機是蘇聯第一種大型寬體客機和第一種採用翼下吊掛發動機佈局的客機,全經濟艙載客350人。

    伊爾-96-400VZPU指揮機擁有防輻射能力和對地指揮能力,方便國家元首跟軍隊聯絡。為了防護核爆炸閃光和核爆電磁脈衝,伊爾-80在改裝中取消了所有舷窗(這是伊爾-96-400VZPU最明顯的外部特徵),安裝了完善的通訊裝置,包括機身上方的獨木舟型整流罩內的衛星通訊天線,後機身下方安裝拖曳天線裝置,天線展開時長達8公里,用於甚低頻(VLF)長波無線電的發射和接收,與彈道導彈核潛進行通訊。機翼內側下方安裝兩個渦輪發電吊艙。

    相比美版末日飛機112人的負載量,俄版末日飛機可以容納198人。“末日飛機”的作用是在全面核戰中升空,讓機上的國家領導人繼續指揮戰爭。在和平時期,“末日飛機”憑藉自身有完善、可靠和安全的通訊裝置,成為發生突發情況時可靠的空中指揮所。一旦發生核戰就能立即起飛,拯救生命。連末日飛機都弄出來了,看來美俄核競賽已經到了失控的邊緣。至於中國是否有核戰指揮機,或者“末日飛機”不詳,從沒有公開資料透露過,我們傾向是有的,只是沒有美俄那麼複雜誇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培訓機構學日語有哪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