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畢業之後,滿心歡喜的來到中科院開頭的一家研究所,準備好好做研究好好做專案,但是真正進來之後是另一番景象,專案組毫無幹勁,已有的熱情慢慢被磨滅,感覺掉坑裡了,最近實在待不下去,準備離職了!
1
回覆列表
  • 1 # 沃爾普流量扶貧

    哪裡的人大都潛心做研究,很多人無暇顧及其他。所以在外人看似高大上的研究所,就沒有你想象得那麼有神秘感覺了。再有,研究所裡面是以成果至上的,沒有社會上的混七八糟東西,或者說,相對比較少一些。

  • 2 # 友益論談

    感覺你是不是太浮躁了,你問題沒有描述清楚。做研究就做研究吧,不是演電視劇,那麼豐富多彩,那麼多掌聲鮮花。只有你搞出科研成果再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兩下子換一個地方又能怎麼樣,淡定,一定要淡定!

  • 3 # 電影小鎮

    這種現象其實換到任何一種職業都很適用。因為任何工作,幹久之後,都不如表面看起來光鮮,和想象般美好。也都不會如當初那般熱忱。

    一種行業深入之後,就會慢慢剝去表面的新鮮感,觸碰到這個職業的核心,或者說是工作慢慢變為機械式。

    拿新媒體舉例,很多人覺得每天發稿,踩熱點,工作一直都是新鮮的,多好啊~

    但是對於新媒體人來說,任何熱點都是一樣的,與內容聯絡,套路,標題...況且踩熱點還意味著要儘早完成呢。還有很多新媒體人的苦衷,都不是行外人能看到的。

    幹到不新鮮,覺得機械,恰恰說明時間之久。但是新鮮感是需要人主動發現與挖掘的。如果你熱愛自己的職業,要學著為自己找點工作上的樂子,快樂與悲傷都能過一天,為何不快樂著過呢?

  • 4 # 羅思揚

    樓主所描述的現象比較普遍,是許多畢業後進入科研單位的年輕人會遇到的迷茫。工作後突然感覺科研環境不再是自己學生時代所看到的那麼純粹,自己滿腔熱血想做一番事業,卻被環境與周圍的人冷漠以待,這時就好像突然看到硬幣還有另外一個灰暗面。最後被磨滅了銳氣,慢慢變得心灰意冷。

    這大概是從學生身份轉變為職業人,都會經歷的一個心理調整。並且,對於曾經把科研理想化的博士生們來說,存在的心理落差會更加明顯。

    對於博士生來說,學生時代需要完成的只是單一任務,把導師交待的課題想方設法做好即可。所有科研的支撐工作,其實是被導師和其他職工承擔並遮蔽了,所以學生時代能專心致志的從事科研。

    而工作以後,課題組內雜七雜八的非科研工作,則落到自己的肩上,專心搞科研變成了奢侈品。由於中國的課題組普遍沒有建立良性的管理體制,所以身為科研人員,卻不得不在課題組的管理、支撐、財務、申請專案、服務學生等工作上耗費大量精力,這些已經成為許多青年科研人員的時間殺手。

    另外,一旦工作後,科研也就不再像學生時代一樣純粹,同時要考慮掙錢、評職稱、買房、結婚生子等各種現實的生活壓力。而中國科研界激烈的競爭,更是讓人浮躁不安,生怕錯過每一個人才計劃的年齡門檻。

    讓年輕人心灰意冷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中科院採用的PI制(課題組長負責制)。PI制把課題組長變成一個個自負盈虧的個體戶老闆,非PI無論什麼職稱,是否有所謂的編制,均是PI的僱用勞動力,可以隨時解僱。而且PI享有高度自治,壟斷優質資源。說得更直白一些,科研人員都是為PI打工的,工作的目標是為了成就PI的科研地位。

    即使如中科院這幾年針對年輕人推出一些人才專案,但不少年輕人對這些錢也並沒有使用權,必須聽命於PI的分配。而在現有的制度下,PI主要是靠進所時,身份確定的,途中靠自己的努力成為PI的通道幾乎沒有。因此,PI就是普通科研人員的天花板。

    如果PI有優異的學術與管理水平,那麼他個人在發展的同時,也會帶動整個團隊的發展,這樣的團隊往往比較有活力。但是,如果PI刻薄寡恩,不懂管理,缺乏公平公正的話,那麼對職工來說用暗無天日形容並不過分。所以,這也是許多科研團隊裡職工精神萎靡毫無幹勁的原因。

    如果從更宏觀的角度來分析,中國科研經費投入已經超過2.1%。經過近十幾年科研隊伍的快速擴充,中國科研界缺兵少將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中科院、985、211高校的科研人員幾近飽和,人才之間的競爭接近白熱化,為專案、榮譽、獎項等明爭暗鬥。科研界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所以,年輕人以後要在科研界脫穎而出,將越來越難。

    好在目前中國社會中機會還很多,用腳投票是最明智的方法。祝你好運!

  • 5 # 完美落幕61224808

    科研所高校純事業單位適合拔尖人員,不適合普通高校畢業生,,,最適合工勤人員在哪兒混日子,工資高待遇好,一天無事幹,上班就是玩手機,看影片,月薪五,六千那都不是事,一年寒暑假外加休假,事假不扣錢。

  • 6 # 洪權心理

    因為研究專案,不斷在找心理研究所。結果跟題主一樣,看不到希望。這是國內的現狀。只能默哀,只能自己單幹了!這就變成了沒有後盾,又要個人承擔所有的局面。把科研經費分我們多好。哪怕不研究,不給經費,至少設立研究考核也行啊!轉為考核部分。路都堵死了,又佔著位置,出不了乾貨。大家都鬱悶。

  • 7 # 高校人才真經

    題主的感覺是正常的,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對於有志於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博士來說,最主要的選擇就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很多人眼中,科研院所因為半事業半企業的自負盈虧性質,收入應該會比高校更高。事實確實也差不多,同層次人才在科研院所整體比在高校要高一些。

    但是,去了科研院所又會發現,這個錢可真不好掙。對於科研院所的課題組負責人(PI)們來說,每天睜開眼就是掙錢,因為科研院所的實驗室是要自己交租金的,手下的研究人員的績效是要從專案提成中支付的,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花銷,都得自己支付。所以,有幾年,中科院的一些大牛瘋狂的接橫向專案,也有受不了跳槽去高校的。近幾年,中科院加大了投入,PI們的壓力小了不少,人才流失問題也減輕了。

    老闆們的壓力都這麼大,下面的普通科研工作者一定也輕鬆不了。跟高校比,科研院所的每天工作時間會規律一些,通常要求打卡考勤,沒有寒暑假。科研壓力很大,畢竟老闆也是按照貢獻來發績效的,想混日子就沒錢拿。在大學裡,不想做科研了還可以做教學,在科研院所,你只有科研一條路,科研好的鑽縱向寫論文,科研差的拼橫向做彙報,總之進去了就停不下來。

    因為上面的原因,科研院所對很多熱愛科學研究的人來說確實是個坑,因為績效考核太厲害,科學家不能在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下工作。不過,據瞭解,目前這樣的情況已經有所好轉,其中關鍵還是在於,科學研究需要國家、社會層面的資金支援,是要靠錢堆出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豬二胎綜合徵怎麼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