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音樂美文坊

    拍 Vlog 的人多了,但想靠它賺錢不容易

    開啟一瓶可樂有兩個視角,搭一趟公交車有三個畫面,完成轉場需要四段音樂,這是標準的 Vlog 拍攝模版。

    VUE 上週更新的 3.0 版本,正式將 Vlog 社群前置到主介面。這個屢獲蘋果官方推薦的影片剪輯軟體,在經歷社群化轉型後,把 Vlog 這個標籤緊緊地貼在 app 上。

    Vlog 內容開始獲得受眾,影片剪輯工具紛紛轉型為 Vlog 內容平臺,但距離 Vlog 成為「內容消費」到底還有多遠?

    像網紅一樣,比網紅更多

    Vlogger 個人的商業化路線跟所有網紅無異,釋出內容獲得一定粉絲積累以後,與品牌、廠商合作,植入商業內容,一般方式為產品露出或「愛用品」推薦。

    冉發財(@冉發財)曾經拍攝上傳過一些穿搭內容,就有一些配飾廠商找上門希望植入推廣內容。作為曾經的 Vlog app 運營,冉發財觀察到 Vlogger 接商業推廣的門檻並不高。

    這種商業植入模式已經相對成熟,常見於美妝內容,粉絲數量是衡量內容博主商業價值的最重要標準,而博主製作的內容質量反而不是重點。這種商業模式下, Vlogger 要與所有的「流量博主」競爭,能憑藉「Vlogger」這個身份獲得足夠收入的博主非常少。

    ▲ 井越做的「超硬」推廣. 圖片來自:@jyhachi

    井越是國內少數幾個全職 Vlogger 之一,目前他接的商業推廣方式包括產品植入、品牌贊助影片以及出席、拍攝品牌活動。

    雖然他有簽約的經紀公司,但只負責與品牌對接「談錢」,並不參與 Vlog 的製作。產品植入在影片中的表現形式,以及井越如何以喜劇形式「調侃」品牌方,全都由他一人把控。

    我拍一個展覽,跟別人拍出來肯定是不一樣的。這需要不斷地跟品牌溝通,除了我自己外,沒有人能更改我的作品。

    說服品牌接受自己的內容呈現方式和風格,是 Vlogger 接商業推廣的「功課」之一。理想狀態下,Vlogger 比其他領域的「網紅」更多一些優勢,其商業競爭力應該是自身的審美水準和 Vlog 製作能力。

    以商業化最成功的 Vlogger Casey Neistat 為例,他為 Nike 手環拍攝了一條廣告 片,但內容是他和朋友Max的環球旅行Vlog,他們把拍攝預算都花在環球旅行上,但製作出的影片卻很好地詮釋了 Nike 希望表達的「分秒必爭」。

    他為三星拍攝的一分鐘廣告片,甚至能夠出現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把 Vlog 製作得比一般廣告片更有趣更好看,是品牌青睞 Casey 的原因。

    一個人就是一個廣告公司。

    王曉光這樣形容 Vlogger 拍攝商業推廣片。Vlogger不光是做「流量生意」,還要能提供獨特的、有創意的拍攝方案,商業與內容之間取得平衡,才能長久走下去。

    與美妝、遊戲領域相比,國內 Vlog 商業化仍未具規模。能製作高質量 Vlog 的博主較少,而且以個人生活記錄為主的 Vlog,內容與 Vlogger 的個人屬性繫結很強,粉絲看重內容品質,也看重 Vlogger 本身的態度。

    大部分的博主不會為了小利而降低內容的質量,破壞自己辛苦經營個人形象和內容頻道,因此 Vlogger 接商業推廣受到一定的限制。

    ▲超模、Vlogger Karlie Kloss 為三星做推廣. 圖片來自:VRScout

    對於市場來說,越來越多 Vlogger 的出現,僅僅是為科技產品、拍攝器材等找到「野生代言人」。品牌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慢慢認識、接受繼而發掘 Vlog 更廣更深層次的商業價值。

    也有不少短影片開始「蹭」Vlog 的熱度,那些貼上網紅、明星出品,但非個人創作剪輯「偽 Vlog」,也有可能佔掉 Vlogger 的商業市場。

    平臺引導使用者進行「內容消費」創作

    幾乎所有主打移動端短影片剪輯的工具,都希望降低影片拍攝、剪輯的門檻。

    在業界認為短影片走到下半場,內容成為最主要競爭力的狀況下,以記錄個人生活為主,使用手機、卡片機等輕便器材拍攝的 Vlog 很容易引起開發者們的注意。

    貓餅從 17 年 10 月開始向 Vlog 剪輯工具、Vlog 內容社群轉型,同年 11 月底一閃釋出 3.0 版本,添加了圍繞 Vlog 的影片剪輯功能。而前期拍攝功能做得不錯的 VUE,半年前開始轉攻後期剪輯, 上週正式更新的 3.0 版本,將 Vlog 社群前置到主介面。

    Vlog 工具、內容平臺現階段的思考是,如何吸引越來越多人拍 Vlog,以及如何讓 Vlog 內容實現商業化。

    拍攝 Vlog 的人越來越多,也出現了井越這樣的全職Vlogger,但能製作出優秀內容且有分享意識的 Vlogger 仍是少數。

    根據貓餅前產品經理 @純銀V 分享的經驗,剪輯工具的使用者較少考慮「內容消費」,因此製作出的影片儘管畫面精美、情緒飽滿,但節奏拖沓、缺乏看點。缺少「分享性」的內容很難獲得受眾,更別談實現商業化,使用者仍需要「引導」。

    冉發財認為 Vlog 作為一種內容形式,要在國內真正大火還需一段較長時間,而押寶 Vlog 的網際網路產品,去「教育」使用者的成本太高了。

    18 年 8 月,@純銀V 個人微博承認騰訊收購貓餅,其創業團隊轉身投入到一罐 app 的開發。今年內,騰訊在短影片領域有諸多佈局,Vlog 顯然也是騰訊看中的一塊內容市場。

    目前,Vlog 商業化嘗試較多的一閃 app 有濾鏡、背景音樂內購,也與一些品牌合作。如,飛豬、井越、熊小默等進駐了一閃的 Vlogger ,為 OPPO 手機拍攝了廣告片。幾個 Vlogger 出鏡,並分別使用 OPPO 手機拍攝了東京、紐約、香港的夜景。

    雖然這條廣告片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 Vlog ,但它嘗試了 Vlog 內容平臺實現商業化的其中一個方式,就是把進駐的 Vlogger 直接與品牌推廣對接。但因為國內的大部分品牌還對 Vlog 概念認識模糊,這方面的合作推廣還是比較少。

    在 Vlog 市場中「稍稍來遲」的 VUE,也進駐了冬瓜孫東山(@冬瓜孫東山)、竹子(@你好竹子 V)等知名Vlogger,並上線了影片打賞功能,讓入駐的 Vlogger 能透過內容獲得收入。可以說是做足了準備,要從工具轉型成為一個垂直內容社群。

    雖然這些垂直內容社群很努力,但顯然都不夠實力把 Vlog 打造成現象級的「訂閱內容」。

    Vlog 的策源地 Youtube,從 08 年 Vlog 出現至今,已經積累超過一億條相關影片。最著名的 Vlogger Casey Neistat 擁有超過一千萬訂閱粉絲,他的 Vlog 觀看量達到百萬級別。即使不拍攝品牌廣告片,透過 Youtube 的廣告分成,他也能獲得數百萬美元的收入。

    ▲ B 站 Vlog 挑戰. 圖片來自:bilibili

    相比之下,國內最受 Vlogger 認可的社群 B 站,對 Vlog 的重視程度和產出量就遠遠不夠了。Vlog 目前在 B 站仍沒有專屬分割槽,被歸類在內容雜亂的生活「日常」區。

    這兩個綜合性內容社群對於 Vlog 的扶持剛剛開始,Vlog 內容基本還是碎片化地散落在各個平臺。要實現 Vlog 內容商業化,形成商業閉環,需要更強大的平臺支援。

    仍需要更多的歐陽娜娜

    「Vlog」成為一個高頻詞彙,人們開始去了解、觀看 Vlog,但 Vlog 在國內還沒成為現象級的「訂閱內容」,知名度超出 Vlog 原本小眾圈的 Vlogger 也只有明星歐陽娜娜一個。

    ▲歐陽娜娜 Vlog. 圖片來自:YouTube

    探究 Vlog 尚未大火的原因,首先是硬體基礎,其次是拍攝、製作影片的意識。

    誕生了知名 Vlogger 的美國,在攝影器材和網路基礎是先行者,具體表現為有拍攝「家庭錄影帶」的傳統,網費較低、網速較快,移動裝置看影片也很方便。而國內在膠捲攝影機、DV 年代並沒有太多表現,網際網路起步較晚。

    如果在你的童年,爸爸媽媽就已經拿著攝像機拍家庭錄影,你肯定不會對拍影片這件事陌生。Vlog 要大火,還需要更多的「歐陽娜娜」。

    冉發財這樣形容「跳過攝像機時代」對人們拍攝意識的影響。

    ▲ 家庭錄影. 圖片來自:Depositphotos

    在社交網路、智慧手機逐步發展以後,國內才慢慢出現了用影片記錄的意識。國內網際網路起步晚但發展較快,5G 馬上要來了。15 秒的微信小影片,微博故事,到土味、三農影片,近一兩年,短影片的火爆離不開移動端的發展,而對 Vlog 形式的認可則主要具體表現在年輕人身上。

    VUE 在大學生中做了一個實習生招募的活動,要求報名者拍攝一個 Vlog 投稿,約有 1200 人報名,最終收到 800 多個投稿,這些投稿都準確拍出了標準的 Vlog 形式。

    在上一個版本(半年前)中,我們擔心「Vlog」這個詞對使用者造成疑惑。現在我們發現,很多使用者開始拍攝 Vlog,把自己的影片命名為「Vlog」,「Vlog」這個詞的接受度變得越來越高。

    VUE 的創始人鄺飛認為到明年的這個時候,Vlog 應該能達到大火的狀態。

    明年年底 Vlog 是否能到達大火,內容商業化是否能走到成熟階段,尚不可知。可以肯定的是,Vlog 帶來的新觀念讓更多人開始拍攝影片,他們最終不一定專注在 Vlog 形式,但拍攝影片必然成為人們記錄、表達的主流方式。能夠大眾化的內容,必然能擁有市場。

  • 2 # 陝西二娃

    Vlog最大的魅力在於人們運用鏡頭的語言來記錄下生活、工作、旅遊中的點點滴滴,有意義有趣的事!

    Vlog的內容可以有:

    1.記錄旅行中的美人美事,漂亮風景;一路上經歷的各種難忘時刻;

    2.記錄令人為之垂涎的美食,假如你遇到了還想吃第二次的美食,何不用Vlog鏡頭記錄下來,不管是記錄將食材變為美食的奇妙,還是將美食大口大口吃掉的場景,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記錄生活中感人的點滴小事,比如朋友聚會、逛街遊玩、和調皮搗蛋的萌寵等等,可以用Vlog連線成一段美好的紀錄片,也是不錯的選擇。

    4.記錄一些滿滿正能量的小事件,可以拍取身邊令人暖心的瞬間,或者一些幫助他人的善舉,展現社會的美好,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等等!

  • 3 # 路痴卻不會迷路

    vlog實際上是v+log,v是video的意思,也就是影片。

    log本意是航行日誌,vlog就是用影片的形式記錄下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生活起居,戶外休閒、健康養生、生活小技巧、家居婚嫁等。

  • 4 # 不哭不哭吧

     1、旅遊類

      旅遊是Vlog最普遍、應用最廣泛的主題之一,旅行Vlog的內容可以從旅行前貫穿到旅行結束後,內容可以是坐飛機、吃飯和住宿等等旅行中發生的日常小事,而不是隻關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目的地的風土人情。

      2、美食類

      美食類Vlog的內容一般都是圍繞著“美食”這個主題展開,有些Vlogger記錄做飯的過程,有些Vlogger記錄從做飯到吃飯的過程。美食類Vlog在滿足觀眾對實用性需求的同時,也滿足了觀眾對視聽效果的需求。

      3、情感類

      愛情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一個話題,戀愛Vlog的內容一般都是圍繞戀愛雙方的日常相處展開,我們可以拍攝吃飯、逛街這樣的瑣碎小事,還可以拍攝生日、節日以及紀念日這樣對於日常生活中比較有“儀式感”的“大事件”。

      4、學習類

      現在網路使用者主要集中在年輕的新一代,這一部分人群中考研、考公以及考各種證書的不在少數。學習類Vlog的內容主要就是展現學習過程,同時還可以透過文字的形式,將想要表達的觀點放在影片四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健康的躺著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