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秋冬老王

    是這樣的,我們這裡過年在時間上是非常講究,新年一始,初一是個單日子不宜走親訪友,只能串門於左鄰右舍。

    初二是新年雙日子的第一天,因岳父岳母乃妻子的老人是眾親之重,因此初二這一天不單單是女兒要回孃家,女婿也要隨同前往去拜年,這是我們這裡的

  • 2 # 北漂大強

    本來地標河南省濮陽市 這個問題我很謙卑的問了我媽,我媽告訴我這是老一輩形成的規矩和習俗從來沒有人為什麼要這樣做,

    如果是第一年出家的女兒回家 我們叫認門,至於講究的話必須帶上過節的禮品,禮品沒有特別要求,無非就是吃的喝的。然後在家裡擺個酒席宴請女婿吃飯喝酒。

  • 3 # w小V

    我們這裡過年在時間上是非常講究,新年一始,初一是個單日子不宜走親,只能串門於左鄰右,初二是新年雙日子的第一天,因岳父岳母乃妻子的老人是眾親之重,因此初二這一天不單單是女兒要回孃家,女婿也要隨同前往去拜年。

  • 4 # 提神

    很多年輕人對過年也許已經沒有任何感覺了,因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過年的時候根本感受不到放鞭炮的樂趣。沒有鞭炮的聲音似乎就是年味變淡的標誌。事實上很多古香古色傳統年俗,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的淡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過年的有些習俗還是經久不衰的,那就是正月初二很多地方仍然繼續和發展著“回孃家日”的講究。

    正月初二,夫妻出雙入對回孃家

    在古代的社會,一旦女孩出嫁之後,平常日子中如果沒有較大的事情,一般情況下都不允許回孃家。也就那句“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從孃家人的角度來看,其實也是不太歡迎嫁出去的女兒經常回孃家的。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古代女性在“三從四德”的束縛之下,這種看似不見人情的習俗,在女性的心目中其實是極為正常的。

    只有到了每年的正月初二,才是出嫁的女兒“回孃家日”。在這一天,出嫁女帶上自己的夫婿和孩子,並攜帶一些禮品回到孃家去。別小看了這次慎重的日子,再怎樣還是要趕在上午的時候到達孃家,再將帶來的禮物分給孃家親門本家,已表明,此年今日我還是按習俗來了。

    回孃家時,女兒要在孃家吃兩頓飯,趁早吃完第二頓飯,“夫妻雙雙把家還”。因為孃家人最顧忌,也最反感,出嫁的女兒在孃家留宿,因為出嫁的女兒是別人家的媳婦,在孃家人的眼裡就是外人。

    正月初二在大家的心目中,並不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它只是傳統的大年普通的一天。不過是按老輩人口口相傳懵懵懂懂,多少知道正月初二才可以走親戚,還要首先去回趟孃家。

    想不到的是今年春節期間出現了冠狀肺炎疫情,全國各地正在切實的做好防控措施。我們在緊張中還是保持著過年該有的幸福和熱鬧的氛圍。不過安全第一,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親朋好友,面對當前特殊的情況,安全健康是每個人的底線,“回孃家”都變換成手機拜年了。

    還是祝福大家鼠年“鼠”不盡的收穫和好運。

  • 5 # 小葉家常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孃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通常一家人也會選擇在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 6 # 樓梯板凳

    講究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這裡過去拜年的舊習俗是:春節拜年從正月初一開始,一直拜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是合乎禮節的,過了元宵節後,就不拜年了。我們這裡有句拜年的俗話:“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舅娘,初五初六拜姨娘”。一般來說,正月初一不出外拜年,只能在本族內拜。順序是:先給祖父、父母拜年,然後是給伯伯、叔叔、兄長、堂伯·堂叔、堂兄拜年。長輩是不給晚輩拜年的,哥哥也不給弟弟拜年。岳父母也是父母,去拜年的禮節也是很隆重的,排在初二就很重視了,不過,再遠也得當天返回。因為初三得給舅舅去拜年。給舅舅拜了年後才能去給姑媽、姨媽們拜年。如果顛倒了順序,長輩們會怪罪的。拜完這些長輩後,其他的就隨便了。

    嫁出去的女兒初二才回家拜年是很好理解的,因為女婿初一得在家給祖父、父母拜了年才能來岳父家。

  • 7 # 使用者71595899341

    中國是男權社會,男婚女嫁這個是傳統。大年三十在男方父母家團聚過年,大年初一在自己家守歲,初二回孃家,這也是俗程,忙而不亂,都是這麼個講究的,免得亂人說閒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著急上火,怎麼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