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政治家都是厚顏無恥之人,何談不肯過江東?

    這個只是司馬遷戲劇性結果,垓下離烏江直線距離240多公里,你覺得敗軍之將能跑這遠?

    她應該是被殺的,只是想用他的口說出“天亡我,非戰之罪”,說這一切都是天意。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到了這個時候,還能捲土重來嗎?顯然不能。

    校長當年還有百萬大軍,不是一樣也只能躲到島上?

    何況形單影隻的項羽?拿什麼捲土重來?

  • 2 # 我給你解決

    我來回答:項雨沒得軍師之力,不聽范增殺劉邦,到頭來還疑人不用。沒得長輩之力,項伯胳膊往外拐。沒得老婆之力, 娛姬不要自殺,一定活著跟著老公走,要死也要死在劉邦手上,才能激發一個男人豪氣沖天復仇。

  • 3 # 頑猴犟象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發出的感慨,為這位蓋世英雄的落幕感到惋惜。

    項羽為什麼不肯過江東呢?首先項羽是一個楚國貴族,而且是一個自尊心和虛榮心非常強的貴族。他力能扛鼎,武功蓋世,打遍天下無敵手。無論和秦朝還是和劉邦較量都是百戰百勝,幾乎沒有遇到過什麼挫折。但是垓下一戰,把他的家底全打光了,打得他是如此的狼狽不堪,連自己心愛的女人也保護不了,對於諸事都過於一帆風順的人,你突然給他一個致命的打擊,那他極有可能心理上就會崩潰就會受不了。

    舉個例子,比如有個從小就學習非常好的學生,每次考試無一例外都是名列前茅,成為老師誇獎,同學羨慕,家長驕傲的物件。他自己對自己的成績也很滿意很自豪。可是高考那一次突然失利,連普遍的大學都沒考上。那你想像一下他能受得了嗎,估計只要哪個同學隨意看他一眼他都會覺得是不是同學在嘲笑他,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而且他也極有可能會承受不了這種打擊和屈辱而選擇自盡,類似這種案例在現實生活中也很常見。因為他從小就優越慣了,太過順利了,從而受挫能力很弱,只要有一次不順就極有可能走極端。

    而且從項羽功成名就之時說出的那句:“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就可以看出項羽是一個虛榮心很強很喜歡炫耀的人。所以當項羽在落魄的時候對烏江亭長說出“天亡我也,無顏見江東父老云云”這種話是非常符合項羽的性格特點的。富貴了要還鄉,那落魄的時候肯定不敢回去的,與其被天下人恥笑,不如一死了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也不失為一種尊嚴!

  • 4 # 李邊請

    我可以告訴題主你的問題毫無意義嗎?根據真實的歷史記載,項羽不肯過烏江、無顏見江東父老根本就是戲劇杜撰的。造成項羽自刎烏江的是元代金仁杰編的一個劇,《蕭何月下追韓信》, 他首次提出項羽自刎烏江, 由於戲曲的渲染讓這位英雄減了本色。實際項羽沒有自刎, 也沒有死在烏江邊上,更沒有霸王別姬的情節。而是突破漢軍的重圍轉戰殺過烏江, 後因勢力單簿戰死於今天安微定遠縣的一座山下。此山距烏江240裡。

    項羽死在何地歷史上記載很多, 也比較詳實。《史記。項羽本紀》中說:“項王五年卒[漢高祖]亡其國, 身死東城。《史記。高祖本記》說漢五年, 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 斬首八萬, 逐略定楚地。《漢書。灌嬰傳》說:“項籍攻垓下去也, 嬰以御史大夫將車騎別追項籍於東城, 破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透過史書記載, 項羽沒有自刎烏江, 離開烏江又轉戰二百多里, 最後是被劉邦的五個手下砍死的,。所以我們也無法推測出項羽臨死前到底有沒有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估計他也沒來得及想就戰死了!

    我曾發過一個老梁解讀項羽之死的影片,大家可以去看看。

  • 5 # 讀史使人糊塗

    《夏日絕句》宋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從戲劇性,個性化講,項羽是個耿直boy,玩不過你,就死給你看。《史記》中也是這樣演繹的,還創造出了千古流傳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在歷史也贏得了無數文人騷客的讚美與嘆息,所有人都知道的嘛,文人比較感性。

    客觀上講,實際上項羽被三股勢力包圍了(劉邦,韓信),無路可走,走投無路...真真走不了了啊

  • 6 # 路遙lgy

    垓下之圍,項羽已經很明白自己的處境。四面楚歌讓他領略到失敗的氣息,不可能的挽回。項羽高聲唱起悲涼的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歌的意思是:力氣能拔的以一座山,氣魄能壓倒天下的好漢,時運不利,烏騅馬不肯跑,馬兒不跑有什麼辦法?虞姬虞姬,我拿你怎麼辦?項羽唱這首歌,一連唱了幾遍,,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旁邊的人也跟著哭了。虞姬也悲痛欲絕跟著和唱:漢兵以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虞姬唱過,拔劍自刎而亡。項羽痛不欲生,將虞姬埋葬!

    項羽悲悵的歌聲,意味者已經失敗的幾乎崩潰,加上虞姬,心愛的人自刎的訣別,再也沒有勇氣和自信心重新再來了!再也沒有顏面回去見江東父老!

  • 7 # 山口彭于晏

    先來欣賞一下項羽敗亡之前所作的《垓下歌》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短短四句寫出了項羽滿滿的無奈,項羽從固固陵戰敗以後一直在敗退,甚至是一路逃亡。這個時候項羽應該具有點修配齊了,垓下被圍,虞姬死弟子善,這種時候應該是大王最為悲傷的時候。

    如果是愧對於江東父老,這個時候才應該自刎。但是大王並沒有,而是帶領百餘人繼續逃亡。又迷了路,被農夫所騙,再次被圍,依舊沒有放棄,繼續作戰,又逃到了東城,再次被這個時候呢只剩下28人。項羽還是組織突圍,並且想要過烏江,但是卻突然不過了。透過這些史料記載再加上項羽的性格可以推測出項羽是放棄了渡江一是因為跑不了二是項羽接受不了失敗的現實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項羽為人孤傲從最初進咸陽包括後來的鴻門宴都可以看出他的孤傲,在項羽內心世界裡面:你劉邦算什麼東西?你劉邦就是一個市井無賴潑皮而已,有什麼資格和我鬥?有什麼資格和我爭天下?我出生於楚國貴族世代為將我的個人出身身邊猛將如雲等等一個自我麻痺意識最終促成項羽失敗的悲劇收場。

  • 8 # 歷史複習機

    跟大家來揭露一個真相吧,項羽過不過烏江其實都活不了。

    其實這個認知錯誤不止現在的人有,過去的人同樣存在。

    (本問答案夾在本文)

    唐朝大詩人在烏江亭上感慨這段傳奇歷史之餘寫下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同樣李清照在感慨歷史之餘也寫下了一首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對於這兩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下韓信為項羽準備的“十面埋伏”

    什麼是十面埋伏,我們的方位裡有東、南、西、北,這是四面,另外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那還有兩面呢?天上和地下。

    垓下之戰天下大局已定,因為曾經佔據絕對優勢的項羽都沒打過劉邦這個無賴,況且自己部下死的死降的降,楚國精銳死盡。項羽孤身一人能幹嘛?

    可是面對如在籠中的野獸韓信沒有一絲懈怠,因為他是西楚霸王,他是那個英雄蓋世的項羽。

    韓信為了能殺掉項羽有多狠呢?這場戰爭不僅出了十面埋伏這個詞同時還還有一個“插翅難逃”。

    何為插翅難飛,就是給你項羽長出翅膀都逃不掉。

    韓信已經計算好了一切,包括可能出現的因素,項羽逃生路線以及所有可能發生的事。韓信已經將項羽逃到烏江的可能計算進去,烏江上的佈局同樣是這場龐大布局中的一環。

    事實上我認為韓信佈局不止十面而是十一面,因為韓信還在心理這個層面佈下局。本人認為這場心理戰擊潰了項羽的心理防線才導致“至死不過烏江”

    項羽兵敗被圍垓下,而然面對十萬眾的項羽如果硬拼漢軍也會有不小的傷亡,於是韓信讓投降過來的楚華人在楚軍周圍唱楚國歌謠。被圍的楚軍士兵不知道外面的事以為楚地以降,頓時痛哭流涕,失去鬥志。

    項羽本人聽到也說:難道漢軍已經得到了楚地嗎?為何軍營中的楚人這麼多?

    從霸王別姬的故事其實可以看出項羽已經認為自己必死,自己的愛妻只不過早自己一步罷了。我們可以認為項羽的逃竄已經是盲目的了,儘管還是逃向楚地,但是項羽內心已經認為楚地以投降漢軍,不過心存一絲僥倖。

    我想“楚地以失”這才是項羽不過烏江的主要原因

    而且這場心裡戰在烏江更是徹底瓦解了項羽心裡防線。

    話說項羽好不容易烏江,只要渡過烏江就能到達楚地。可是項羽到了岸邊卻發現江邊的枯樹上螞蟻密密麻麻爬在一起,定眼一看螞蟻密密麻麻形成了七個字“立逼霸王烏江死”。

    早知道古人是很迷信的,遇到異常的自然現象會認為是神明指示,上天安排。

    例如范增勸項羽殺了劉邦就曾以劉邦頭上有祥雲,是天子之相也。

    果然看到螞蟻在樹上形成字就認為這是上天要他項羽敗,所以面對江上的船項羽只是將自己戰馬讓船伕送過江,自己獨自赴死。

    可是哪裡有什麼天意,其實就是韓信事先用蜂蜜在樹上寫了這七個字,螞蟻聞到了甜味自己過來覓食爬在了這七個字上。

    如果說四面楚歌擊潰了項羽心理防線,那麼這七個大字連項羽心裡的那一絲僥倖都滅了,戰神韓信恐怖如斯。

    有人說如果項羽和劉邦那樣厚著臉皮就是要渡江能不能逃生?

    嘻嘻,江上的船和划船的人也是韓信安排的,一旦項羽上了船估計使到了江中項羽估計就要游泳了。

    而在江中面對漢軍的弓箭就像一個靶子,就算項羽真的僥倖逃到岸上我估計韓信也有後手伺候項羽。

    十面埋伏,不留一線生機!

    強烈要求關注,一百多關注量的長史君傷不起

  • 9 # 笑談趣史五千年

    可以說項羽是在一種極度失落的心情中自殺的。項羽當時的心情失落到了極點,沒有處在他這個位置根本無法理解他自殺前的心情。項羽是一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人物,所以在他的人生標杆中豎立起來的就是一種成功的英雄形象的人物。同時項羽也是一個極度好強的人物,這種人不允許自己失敗,失敗對他來說是一種恥辱。他不像劉邦那樣能屈能伸。劉邦為了活命連狗洞都鑽,但項羽不行。劉邦的人生觀是失敗了大不了從頭再來,再不行就耍一下無賴。但這些對項羽來說都非君子所能為,項羽是那種頂天立地打斷腿不能彎曲的那種人,這種人很容易成為悲情人物。正因為兩種不同性格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命運。當時彭城兵敗,劉邦為了逃命連自己的兒女都可以不要。在他的眼裡沒有什麼比生存更加重要,為了生存連親生骨肉都可以拋棄,這種無賴精神雖然被後人所詬病,但對於劉邦來說都無所謂,命才是最重要的。哪怕他帶出來的軍隊只剩下一個人了,他也要逃了再說,在他心裡只要自己還活著就有希望。有一句話叫做好死不如賴活著,這句話放在劉邦身上一點都不為過。項羽就不一樣了,處處把自己標榜為英雄的人物一旦失敗了,沒落了,他的心情也會隨之崩塌。項羽帶出來的八千江東子弟,結果死的一個不剩,你讓他一個人回去,他會覺得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如果換做劉邦,他會毫不猶豫的過江。江東不是還有數十萬老百姓嗎,整頓一下照樣是一個軍隊。所以在同樣一件事情上,項羽表現出“要臉”;劉邦表示“不要臉,要生存”,兩種不同觀念。人的生存之道是什麼?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無數個“項羽”,他們曾經成功過,輝煌過,但一夜之間打回原形的,很多人接受不了現實而心生悲情選擇輕生,人生最難熬的時刻硬是沒熬過去,熬不過去的最後都成了項羽;熬過去的或許會成為劉邦。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一面鏡子。讀歷史不是為了讀精彩,而是能在歷史故事中悟到人生的真諦。項羽如果渡過江東以項羽的能力不是一點希望沒有,只是項羽過於看中面子。所以在人生最絕望的時候並不是沒有任何希望的時候,只要熬一下,或許曙光就會出現。

  • 10 # 楓葉滿山4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項羽霸王別姬被迫烏江自刎,終年三十一歲。我們看幾首詩,...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江東弟子今安在,肯與君王捲土來?(王安石),我們從這幾首詩裡都看出了項羽如回江東,東山再起,天下事又未可知的看法。那麼項羽真的是無顏回江東嗎?個人認為這只是一個小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一種英雄末路的淒涼選擇。我們回看一下當時戰況:發生垓下之戰是決定性戰爭,此時楚漢兵將懸殊不可同日而語,項羽被重圍,四面楚歌當夜走了項襄和項纏和季布,又去了虞姬,身邊只剩八百子弟兵(自江東起兵而跟隨,試想一個西楚霸王當時是何種感覺?)然後項羽於路斬殺漢軍逃至烏江僅有百十人,烏江亭長曰:江東千里,有數十眾,足以王。項羽曰:天意亡我,渡江何用。況項羽領八千子弟渡江而西,我一人獨歸,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乎?...我們分析一下,項羽起兵八年,這八千人應該是江東精銳,可說是起家的資本,現在只剩孤家寡人再回江東招兵買馬,已不可能,所有的金錢資本,政治資本,人員資本已隨著戰爭的失敗消失殆盡。再說項羽性剛爆烈,面子要強的很,說了一些怨天尤人的話。但其內心到了崩潰的邊緣,回江東已沒必要,所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深層原因是一種窮途末路的心理崩潰,又是一種怨天尤人的自我解嘲吧。謝邀!

  • 11 # 斯幽故事會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少年時項羽見到秦始皇出遊的隊伍後說:“彼可取而代也”。

    就是說項羽其實從小就心存大志,後來項羽起兵反對暴秦,在項羽與劉邦的合力攻打下,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

    之後,項羽與劉邦展開了楚漢爭霸,最終的結局是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奪得天下。那麼項羽自刎,僅僅是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嗎?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那麼項羽自刎還有哪些原因呢?

    第一,江東雖有將士,但民心已失,難東山再起。(項羽劇照)

    經過最後的激戰,項羽帶出來的江東子弟兵幾乎是全軍覆沒,不過項羽的老巢在江東,在那裡他還有士兵、錢糧,那麼項羽為什麼不返回江東以求來日再戰呢?

    項羽這次的失敗主要是因為他個人的一些性格缺點,他的做法會讓身邊的人感到寒心。項羽帶出去那麼多江東兵,如果只有他一人回去,恐怕江東將士再也不會相信他,不願意隨他出徵了。

    兵敗後的項羽其實自己也意識到,就算是江東恐怕也沒有多少人會支援自己了。這也是他自殺的一個重要原因。(項羽劇照)

    第二,身邊無謀士、良將,無法與劉邦對抗。

    項羽帶出來打天下的都是手中的王牌兵和金牌謀士,鴻門宴之後,范增也對項羽徹底心涼了,范增離開後,項羽就像是雄鷹失去了臂膀。

    之後的戰爭又讓項羽失去了一大批良將,項羽來到烏江邊時,就是一個光桿司令了,就算是他回到江東,徵集到了一些士兵,可是那些良將和謀士哪能一時找到。而此時劉邦手下可是有張良、蕭何等謀士,韓信、樊噲等戰將。(項羽劇照)

    第三,自身高傲的性格,讓他難以接受失敗。

    項羽一路走來順風順水,可以說是有種天下無敵的感覺,項羽這人本來也十分高傲,他壓根就不把劉邦放在眼裡,才會在鴻門宴放走劉邦。

    兵敗後,項羽一下從雲端顛到了深谷,他內心的那種悲痛是常人無法體會的,最終他選擇自殺來自我解脫。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西楚霸王還真是一代英雄。

  • 12 # 琢磨

    簡單回顧項羽的一生。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秦末起義軍的領袖,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 臣及六國貴族為王。而後漢王劉邦出兵進攻項羽,與項羽展開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項羽在正面戰場屢屢大敗劉邦,但彭越不斷破壞項羽的後方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又揮師南下,而項羽卻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項羽的一生充斥著個人英雄主義思想。在項羽發展的前期,個人英雄主義思想是一劑催化劑,幫助項羽快速成為當時最強的霸主。鉅鹿之戰,以6萬對陣秦軍40萬,一道“破釜沉舟”的命令,要麼戰死沙場,要麼擊潰敵軍,憑藉出色的指揮才能,贏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彭城之戰,親率3萬騎兵對陣劉邦56萬,僅用半天的時間,擊潰劉邦大軍,斬殺10萬 餘人。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個人英雄主義思想也是項羽的最大弱點,中原逐鹿只知道一味地“單打獨鬥”,想以個人之力得天下,那最終只能是失敗。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鴻門宴不殺劉邦,後人多評價項羽為“優柔寡斷,婦人之仁”,我倒認為是“個人英雄主義”在作祟。宴席上殺劉邦不是大丈夫大英雄的作為。

    回到主題,由可能一統天下到兵敗烏江,落差實在巨大,英雄主義思想也讓項羽不僅無顏見江東父老,更是無顏於天下,哀莫大於心死吧。

  • 13 # 蟈蟈的文史原創

    項羽在烏江自刎是有多種原因的,其中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只能算作其中一個原因,其自刎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首先是其性格造成的悲劇。項羽是那種只能站著死不能跪著生的人,他在整個戰爭的過程中,其性格缺點顯露無遺,無論在哪個階段,或者遭遇什麼事情,項羽都是站在上風頭,頤指氣使,別人的意見很難聽進去,只要自己認定的那就去幹,所以,在面對四面楚歌,愛姬虞姬自刎而死的時候,他對目前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難以接受,在面對自己絕望時他選擇自殺。大丈夫認可死也不丟面。

    2. 其次是其認識到自己即便回江東,江東父老也不會再擁護他。這是由於項羽心狠手辣的特點決定的,在項羽攻破一個城池的時候,他多采取屠城的辦法,很多無辜的百姓都死在他的刀下,這種濫殺無辜的做法引起了眾多人的憤怒,其根本就沒有群眾基礎。在其江東父老必然也會知曉此事,對於項羽會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對於這麼個殺人如麻的鄰居,江東老鄉是不會支援他的,其也不會東山再起。

    3.第三是不能知人善用,即便回江東也沒有人才跟隨他。縱觀項羽之所以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會知人善用,韓信曾經是他的部下,不受重用投向劉邦,唯一始終跟隨他的范增最後也離開了他,說到底,他現在即便仍然擁兵無數,但實際上他就是一個光桿司令,沒有朋友,只有敵人,面對這樣的局面,其不可能有翻身的機會。

    4. 第四是劉邦已成氣候,已取代他成為天下最有勢力的隊伍,而且除了劉邦之外,被項羽分封的那麼多王也都成了一定的氣候,項羽再重新來過,其幾乎很難在眾多敵對勢力中再次崛起。何況劉邦及其他王對其積怨已久,恨之入骨,如果再重新來過,我相信他們仍然會齊心合力首先將項羽消滅掉。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項羽怎麼想他最都沒想出活路來,其最終結果都是失敗,再加上他的性格剛烈,只有死路一條。

  • 14 # S3718226

    當然不全是。虞姬死了,生無可戀。項羽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從鴻門宴中放過劉邦就可以看得出來。虞姬作為項羽最愛的女人,項羽對她的感情可以說是相當的深厚。自己最愛的人都已經自殺了,那麼自己活在這個世上還要什麼 意思,所以項羽不肯過江有一大部分原因的因為虞姬的關係。過去了也沒用。就算項羽過了江東命運也不會改變,你項羽能過江東劉邦也可以。項羽要是逃回江東,劉邦也會在極短的時間內率大軍過江,不會給項羽喘息的機會。項羽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的組織起軍隊抵抗劉邦是不可能的,到時只會讓自己的老家江東被強拆,死的江東子弟會更多,整個江東都會生靈塗炭。項羽已經覺得自己對不起他們了,所以不想讓再讓他們受苦。總的來說,項羽真的不愧是霸王,他重情重義,但是正是因為這一點,被劉邦利用。如果在鴻門宴上,項羽能下定決心殺劉邦,或許歷史就要被改寫,項羽不像劉邦一樣,連自己的老婆都可以丟。如果人物轉換,項羽把劉邦逼在烏江邊,劉邦肯定會渡江重新再來,可是是劉邦逼著項羽,項羽不願退回去,只能自殺。項羽用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讓後代人永遠記住了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代的直隸州和直隸廳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那和府平級有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