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少荃經史屋
-
2 # 小謠講歷史
想必曾國藩大家都很耳熟能詳吧,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站在歷史的大舞臺上來講,他是一個深知民主大意的人,知道該怎樣挽救清朝,挽救舊中國。 同時他也是一個知人識人的明士,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的李鴻章為曾國藩唯一正傳弟子,而左宗棠則為曾府的幕僚同時也是曾國藩的好朋友,由此可見曾國藩識人能力之高超,晚清中心四大名士其中有兩個都是曾國藩的幕僚或弟子。那為什麼說曾國藩的幕府是“天下第一幕府”呢?個人認為其根本原因就是曾國藩是在當時為數不多善待名仕的人,加之曾國藩本人勤奮努力,所以天下名仕都愛投奔他,慢慢的曾國藩的幕府就變成了“天下第一幕府”。
請多多關注小謠喔,帶你看遍簡單的歷史。
-
3 # 圖文繪歷史
明清時期的幕府是任何衙門必不可少的非官僚行政組織,幕僚們幫助官老爺管理著地方的民生大計,雖無品秩,也不見編制,但能握有實權,行使長官之責任,一直十分興盛,特別是晚清官僚制度的衰敗,國家內憂外患,官僚們已無法面對新問題,需要各種種樣的人才,於是晚清的幕府再次進入鼎盛,讓人津津樂道的是陶澍幕府、曾國藩幕府、李鴻章幕府、袁世凱幕府,特別是曾國藩的幕府,雖不是規模最大的,但卻是最成功的,堪稱天下第一幕府。
彭玉麟,早年入曾國藩幕府,協助創辦湘軍水師,後為近代海軍奠基人,官至兩江總督、兵部尚書,人稱雪帥。曾國藩能把幕府發揮到極致,只要有才,就能為我所用,親朋好友、門生子弟、慕名而來、他人推薦、親自物色的,鼎盛時期多達400人,整個幕府分為秘書局、營務局、糧臺與報銷局、勸捐與餉鹽局、厘金局、鹽務局、軍工製造局、科技機構局等,這些人在鎮壓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治理一方,均發揮了重要作用,曾國藩也鼓勵幕僚敢於直諫,有的採納,不採納的也能受到啟發,同時,曾國藩與幕僚們保持著相輔相成的關係,想發財的,可大膽施展,毫不客氣的說,僅1860-1864年這4年,曾國藩就報銷了1600萬兩軍費,幕僚們功不可沒。
陳士傑,曾國藩心腹幕僚之一,官至山東巡撫。還有想功成名就的,曾國藩都鼎力推薦,雖然幕僚不是官,但受曾國藩的保舉,從幕府走上仕途的不計其數,有人統計,能做到5品以上官員達80多人,5品以下的更是不計其數,有人說,在曾帥幕府,紅頂子、藍頂子逸興橫飛,是古代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薦官幕府”,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丁日昌、郭嵩燾、劉蓉、羅澤南、李元度等。下面隨例列舉幾位:幕僚裡,有叫劉蓉的,也有叫李蓉的,劉蓉是晚清桐城派代表人物,入曾幕府,官至陝西巡撫,李蓉官至湖南布政使,晚年辦教育,編《劍州志》;郭嵩燾,入曾幕府主持募捐籌餉工作,後官至廣東巡撫,任駐英法公使;丁日昌,入曾幕府,官至福州船政大臣,總督銜;彭玉麟,入曾幕府,官至兩江總督、兵部尚書。
吳汝綸,先後為曾國藩、李鴻章幕僚,晚年為京師大學堂總教習。曾國藩幕僚,替其主持江南官書局的莫友芝,在揚州病逝時,曾國藩率官員下屬數百人前往祭奠,場面轟動;湖北監利人,胡大任,進曾國藩幕府,主持厘金事務,後入仕,歷任布政使、按察使;不止是李鴻章是曾國藩幕僚,他哥李瀚章、他弟李昭慶,都是其幕僚;浙江老儒錢應溥,頭髮花白當了一輩子私塾,寫得一手好文章招入曾幕府,專門起草剿匪檄文,入仕後官至工部尚書、軍機大臣;梅啟照,曾的隨身幕僚,以嚴謹著稱,曾生前最後一道遺疏,就是由梅啟照書寫,梅最後官至河道總督。
-
4 # 大國頻道
作為“中興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成功的歷史人物之一,在治國、齊家、平天下各方面幾乎都有所成,是一個極為傑出的輔弼之臣。其實,功成名就的背後,除了曾國藩自身的努力之外,還離不開一個陣容龐大的智囊團,這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幕府”的曾氏幕府。
自太平天國起義開始,曾國藩為建立幕府,就在國內廣羅人才。“廣收、慎用、勤教、嚴繩”這是曾國藩的八字用人之道。凡是有才略之人,無論出身尊卑,個性強弱,他都會不拘一格,納才為用,悉心調教。他曾說:“衡人亦不可眼界過高。人才靠獎勵而出。大凡中等之才,獎率鼓勵,便可成大器;若一味貶斥不用,則慢慢地就會墜為朽庸。”為了能夠人盡其才,曾國藩還專門請來鄧輔綸和陳士傑為他鑑別人才,在這方面可謂用心良苦。
為了網盡天下英才,其蒐羅範圍之廣,影響之大,在當時可謂空前。他透過多渠道和一系列關係的結交,發掘了很多人才的潛力,如在至親好友中,提攜了劉蓉、郭嵩燾、歐陽兆熊、馮卓懷、莫友芝、胡大任、史致諤、王德固、李沛蒼等人,又透過親朋子弟關係,培養起李瀚章、李鴻章、李昭慶、羅萱、莫祥芝、劉世墀、湯壽銘等後起之秀。還有他的一些門生故吏,如龐際雲、陳士傑、洪汝奎、李榕、梅啟照、錢應溥、王家璧等,也被他一併招入幕府,作為人才資源儲備。此外他自己還不遺餘力,親自物色招攬了朱孫詒、李宗羲、王必達、吳大廷、程鴻詔、蕭世本等一批有才華的幕僚。
容閔在《西學東漸記》中說:“當時各處軍官,聚於曾文正大營中者,不下兩百人……總督幕府中亦有百人左右。幕府外更有候補之官員、懷才之士子。凡法律、算學、天文、機器等專門家,無不畢集,幾於舉全華人才之精華,彙集於此。”
在這些培養出來的幕僚中,有百人左右屬於曾國藩幕府的核心成員,充斥了曾國藩的幕府班底,包括後來做到巡撫、總督的有李鴻章、左宗棠、郭松燾、沈葆禎、丁日昌、唐訓方、劉蓉、陳士傑等30餘人;在政治、軍事、科技、外交、學術方面有所建樹的曾紀澤、薛福成、曾國荃、江忠源、羅澤南、容閎、李善蘭、吳汝綸、華衡芳等人。
也正是他收羅培養出來的這些國之棟樑,為感謝提攜之恩,常常為曾國藩出謀劃策、籌辦糧餉、辦理文案、處理軍機、興辦軍工等事務竭盡所能,效犬馬之勞。在清王朝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這些幕府人才更是力挽狂瀾,將大清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並開創了短暫的“中興”局面,由此可見曾國藩幕府的強大勢能,這也是其不同於一般幕府的成功之處。其備受仰慕的“天下第一幕府”盛名,可謂實至名歸。
-
5 # 帝國烽火
曾國藩厲害嗎?厲害,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號稱半個聖人的人,在湖南的近現代史上是僅次於毛主席的湖南第二人,曾國藩完成了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但是曾國藩個人能力真的有這麼強嗎?當然沒有,曾國藩自己對太平天國的戰爭,多次戰敗,最後逼得他想自殺。那為何曾國藩能建立三不朽擬?因為一方面曾國藩自己內心的強大,自殺事件之後開悟了,領悟了很多;另一方面更是曾國藩有強大的幕府。
薛福成在《庸庵筆記》中說,曾氏幕府,集天下俊彥之士達83人。後來官至總督、巡撫、尚書、侍郎者有李鴻章、李翰章、郭嵩燾、左宗棠、劉蓉、唐訓方、彭玉麟、錢應溥、黎庶昌、何璟、倪文蔚、李宗羲等10餘人,還有科學技術專家如徐壽、李善蘭等。
要知道一般建國的幕府也不過十幾人而已,唐朝的李世民幕府人員算是比較多了,也不過二十多人;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國過程中主要人員也不過十幾個。所以曾國藩擁有這樣的團隊作為幕府,可以稱為“天下第一幕府”。
曾國藩的幕府中,幕僚與幕主關係比較自由,他們不是隸屬關係,幕僚去留自主,幕主採納意見則留,否則就去而他就。後來左宗棠、李鴻章都單獨發展就是先在曾國藩幕府一段時間,而後負責一方面失誤獨立出來的。
曾國藩以書生將兵,異軍突起,最後能打敗天平天國,可見其幕府的力量。
回覆列表
在電視劇《喬家大院》中,孫茂才因私慾作祟被喬致庸掃地出門,落魄的孫茂才轉投喬家對手達盛昌,此時的崔掌櫃知道事情的原委後,送給了孫茂才一針見血之言:
不是你成就了喬家的生意,而是喬家的生意,成就了你。從孫茂才的起落之間可以看出,一個平臺一個契機對於一個滿腹才華的人來說極其重要,當然,其中也存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關係。不同的是,有大作為者,能在契機之間另生一個平臺出來,逐漸擺脫原有資源的束縛。而能將此法運用到極致者,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曾國藩,以及他所創立的平臺——“曾氏幕府”。
“幕府”由來“幕府”一詞由來已久,最早出現在戰國後期。
據《史記·李牧傳》中記載:將帥領軍出征,軍無長處,治無定所,而以幕建府。也就是說,幕府的雛形,是為了進行軍事管理。到了東漢之後,幕府中逐漸增添俊賢文人,幕府開始從軍事管理逐漸衍生到了政治、文化活動中,成為穩定君主權利的有力機構。當然,也存在一定的威脅性,以將軍為核心建立的幕府,在逐漸擴大中就會演變成藩鎮勢力,進而失去了中央的有力統管,晚唐的歷史就是最好的證明。
到了後世的封建王朝統治中,以軍事為基礎建立的幕府受到了很大的權利制約和條件限制。
比方說明清時期,整個統治階級都沿襲了“重文輕武”的制度;在軍事決策中,增派文官甚至太監來進行監軍,其目的就是為了不讓將軍形成牢固的幕府組織;對於軍事活動中的後勤、糧草補給等交由了朝廷下派的文官承攬,目的也是為了剝離軍事活動中的關鍵部位,不至失控。
其實到了明清時期,“幕府”已經在文官集團中成熟,很多深居高位的朝廷大臣總會養一批“幕僚智囊”。但由於是自發行為,養幕僚的銀子更多是幕府內承擔,因此發展規模不會太大,人員構成也相對穩定,不會有較大的流動。
“曾氏幕府”的契機曾國藩的幕府之所以能發展成“天下第一幕府”,因其“抓住”了兩大契機:一是晚清朝廷軍事的衰敗,同太平天國的風氣雲湧形成鮮明的強弱對比;二是負責平叛的欽命大臣雖有高參,但卻難以成事,於是朝廷放權地方官員興辦團練,參與鎮壓。曾國藩在這樣的條件下才得以開幕建府。
當然,這只是曾國藩建立幕府的機緣條件,而如何將其發展壯大,門庭若市一般,則主要靠“硬體”和“軟體”。
硬體指的是為戰爭服務的所有工作崗位。如參謀、文案、編理、政務、糧道、餉官等。由於晚清政府放開地方新辦團練,但財政卻不能給予效支援,而靠地方自行籌措,因此地方官員只得自行完成軍事系統的搭建,急需各類人才來填補工作崗位,幕府的吸納量因而龐大。
曾國藩的幕府號稱有“四百幕僚”,其實這個並不恰當,因為幕府更像是一個“鐵打的營盤”,有人進,有人走,有人常駐,有人短留。
更重要的是,曾氏幕府“養幕”所需要的銀兩並非曾國藩本人支撐,而是全部由湘軍這個機構提供,在財力上完全放開了幕府的擴充空間。
在李建國先生所著的《曾國藩幕府的歷史特色與作用》中記載,湘軍從組建到解散,共用銀29154527.5兩,財政的來源主要靠厘金局、勸捐局、鹽務局、糧臺四種。湘軍之所以能落實“結硬寨,打帶戰”這樣的消耗型戰術,根本上是後勤補給能源源不斷,而能完成這些幕後工作的就是靠有才幹的幕僚。“曾氏幕府”能讓人看到希望這是曾國藩幕府最可怕,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保舉有功的幕僚。
曾國藩為了給幕僚增加更多的保舉機會,除了自己直接奏保朝廷之外,還會委託其他重臣保舉,或者同重臣相互保舉自己的幕僚。咸豐十三年,曾國藩就和胡林翼相互保舉各自的門生,以此來為其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前面所說的“四百幕僚”中幾乎全部都有曾的保舉,都有朝廷官方授予的頂戴。
這就是曾氏幕府的“軟體”,讓天下才人看到了另一條通往仕途的道路。只要能得到曾國藩的肯定,那幾乎就是得到了朝廷的認可。曾國藩的幕府,能讓人看到希望。
總結曾國藩的幕府之所以能號稱“天下第一幕府”,其一,主要是因時局所至造成了規模化;其二,曾國藩將其平臺化運營,高效而風氣正;其三,曾國藩不遺餘力地為朝廷輸送人才,得到了天下仕子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