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源長行流

    ∵1.拿破倫作為歐洲太上皇的歷史,是希特勒心中的英雄和參照。2.希特勒是個野心勃勃的歐洲梟雄,攻蘇是歐洲稱霸和世界稱霸的一部分。3.希特勒太過份高估了自己的納粹德國的實力,敢冒天下之大不為——輝煌的拿破倫,當年面對沙俄也鞭長莫及,心有餘而力不足,禮讓三分。4.《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希特勒和斯大林相互宣戰的緩兵之計、相互口頭威脅的反語。蘇德爭霸戰是必然要來的,不可避的,這場戰爭的發生,只是個時間問題,和誰先動手的問題。一山難容二虎,亞歐大陸不可能讓兩個都想洲際稱霸,乃至都想全球爭霸的帝國勁敵,存在的太久。5.希特勒德國只能稱霸歐洲,斯大林蘇聯才是真正的世界稱霸者,這已被後來的蘇美全球爭霸所證明。6.一戰到二戰,短短的二、三十年,德國工業的發展,快速而有力,納粹德國國力高速發展,為納粹德國成為戰爭機器,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亂世造就英雄,硝煙催生戰爭狂。有好戰希特勒,元首才變為戰時“總統”,德國才能是戰時納粹德國,戰爭機器才能開啟。7.蘇德互不侵犯,實際上就是蘇德互不相讓,你等著,我過會準備好了,我一定會來收拾你。只是,夜郎自大的林大林蘇聯,萬萬沒有想到,希特勒德國競然敢來,還是那麼的快,那麼的早。就連第二天早晨,不列顛英吉利王國裡的丘古爾,結束了膽戰心驚的噩夢後,起床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希特勒終於瘋了”。

  • 2 # 自欺欺人142866486

    原因有很多,大致上第一德國雖然橫掃歐洲但是依然缺少資源,而蘇聯資源豐富,且有相對完備的工業體系,可以為希特勒的瘋狂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第二妖怪蘇聯自己,大清洗之後的蘇聯軍隊千瘡百孔,在希特勒看來,蘇聯這棟破房子只需要一腳就能踢倒,拿下蘇聯只在彈指間,戰爭初期也的確如此,第三則是蘇聯雖然暫時虛弱,但是實力不可小覷,俄國曆史上邊充當歐洲憲兵,是德國控制歐洲最大的障礙,現在也是,所以趁著蘇聯暫時的混亂,一舉擊潰,以絕後患,大致上這三點比較重要吧。

  • 3 # 使用者59138459765

    1939年5月3日,莫洛托夫接替李維諾夫做了蘇聯的外交部長。在8月23日與德國談判互不侵犯條約的時候,他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而此條約使得希特勒可以放心進攻波蘭。1939年9月18日,蘇聯人侵入波蘭的東部,幫助德國滅亡了波蘭。9月29日,德蘇之間簽訂了一個友好條約,同時更籤訂了一個貿易協定,這個協定對於德國相當有價值,對於它的戰時經濟頗有貢獻。同時,蘇聯對於國際情勢的變化也都充分地加以利用。它佔據了波羅的海三國,並且在11月30日開始向芬蘭進攻。當德華人正忙於西線作戰的時候,蘇聯人又強迫羅馬尼亞割讓了比薩拉比亞,結果使希特勒很不高興,遂於1940年8月30日,宣佈準備保證羅馬尼亞的獨立。 1940年10月間,希特勒已經和法國的領袖人物及佛朗哥討論過戰爭的未來發展。他接著就要到佛羅倫薩去和他的朋友墨索里尼會晤,討論與這些會談有關的問題。當他在赴會的途中,恰好走到博羅尼亞火車站的時候,突然聽到了一個驚人的訊息,說墨索里尼已經單獨對希臘宣戰了。這個行為事先並未得到希特勒的同意,而希特勒也不會贊成這個行動。由於墨索里尼的這個行動,才重新挑起了巴爾幹問題,於是戰爭遂朝著一個新的方向發展,至少就德國而言,這是非常不合理想的。

    據希特勒告訴我,墨索里尼這個輕舉妄動的第一個結果,就是使佛朗哥立即表示退出,不再與軸心國家做任何的合作。有了這樣一個不可捉摸的夥伴,他實在感到不敢領教,不願捲入旋渦。

    在柏林,莫洛托夫提出下列的要求:

    (一)承認芬蘭應劃歸蘇聯的勢力範圍。

    (二)關於波蘭的前途,應另訂一個協定。

    (三)承認蘇聯在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利益。

    (四)承認蘇聯在達達尼爾海峽地帶的利益。

    在莫洛托夫回到莫斯科之後,蘇聯政府又再度正式用書面的形式,將這些要求提交給德國。 希特勒對於蘇聯人的要求極感厭煩,在柏林會談時就曾很痛快地表示他的不高興,對於以後的書面要求,則根本置之不理。從莫洛托夫的來訪以及其後果,希特勒所得到的結論是,對蘇聯的戰爭已經無可倖免,遲早將爆發。他曾經將柏林會談的經過一再地講給我聽,我此處對於他的看法的報道,就是以此為根據的。固然他對我說這些話的時候,已經在1943年以後,但是他每次說到這段歷史,所用的詞句總是完全一樣。所以我沒有理由不相信他所說的話,不是當時的真正意見。

    他一方面對於蘇聯的要求深感憤怒,另一方面在1940年10月,他對於義大利的政策,更是極盡詆譭之能事。從他的立場來看,我覺得,他的說法也是對的。義大利對於希臘的攻擊,在設計上本來是不必要的,而在執行的時候,又更是糟不可言。到了10月30日,義大利的攻勢被迫停頓。這正是很普通的慣例,軍事上的悲劇就會引發政治上的惡果,於是墨索里尼遷怒於他的將軍們,尤其是巴多格里奧元帥,他曾經勸阻過墨索里尼不要做無謂的冒險,但是卻並無結果。在11月間,義大利人又吃了一個大敗仗,於是巴多格里奧變成了統治者的敵人和賣國賊。11月26日,他提出了辭呈。12月6日,卡伐利羅受命接替他的職位。

    12月10日意軍在北非西迪拜拉尼附近,又遭受到了慘重的失敗。為了德意的共同利益,似乎應該停止在希臘境內的冒險,而加強北非的地位。現在格拉齊安尼元帥已經開始向德國要求提供飛機;墨索里尼要求德國派遣兩個裝甲師到利比亞去。在那個冬天裡,拜爾迪、德爾納和託布魯克都相繼淪陷。最後隆美爾的德國軍隊才使情勢完全恢復。

    義大利的擅自行動,和在巴爾幹所引起的錯誤,結果使強大的德軍開入非洲和保加利亞,最後更進入希臘和塞爾維亞。從而使我們在具有決定性的戰場上因而減少了不少的實力。

    現在可以證明出來,用阿爾卑斯山來作為兩個軸心國家的勢力範圍的分界,在戰時的領導權上看來實際上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兩國間的合作是如此的鬆懈,簡直好像是完全不存在一樣。

    在莫洛托夫來訪後不久,我的新參謀長李本斯坦中校和作戰處處長拜爾林少校,都奉陸軍參謀總長的電召,出席一次新的會議,在會議當中他們才第一次聽到所謂“巴巴羅薩”作戰計劃為假定中對蘇戰役的秘密代號。他們在會議結束之後,就把會議的結果報告我:他們把一張蘇聯地圖鋪在我的面前,真使我感到有一點兒不相信我自己的眼睛。難道這個我一向認為不可能成真的噩夢,現在真會變成一個事實嗎?希特勒曾經痛罵過1914年決定德國政策的領袖人物們,說他們沒有能夠避免兩面作戰。可是今天當對英的戰爭尚未結束之前,為什麼他居然又出爾反爾的,突然想起來對蘇聯開闢第二戰場呢?所有的軍人們都曾經一再地勸告他不要重犯這個錯誤,而他自己對於這個意見也一向表示同意。

    我實在無法隱瞞我的不滿和失望。我的兩個幕僚因為在會議席上已經被OKH說服了,所以對於我的激烈言論,不免感到驚異。他們向我解釋著說,陸軍參謀總長哈爾德是如何計算出,只要8到10個星期就可以擊敗蘇聯。哈爾德認為三個集團軍,實力大致相等,分別各向它們的目的地進攻,但他似乎並沒有規定單一明確的戰略目標。從一個專家的立場上來看,這種計劃似乎是並不太合理想。於是我就請我的參謀長將我的意見轉達OKH,結果並未產生任何影響。

    因為我並未參與決策工作,所以我現在只有希望希特勒對於攻蘇的準備並不太積極,甚至於只是虛張聲勢。1941年的冬季和春季我都是在夢魘中度過的。我重新研究瑞典國王查理士十二世和拿破崙一世的戰史,更使我明瞭未來戰場上的一切困難是將如何艱鉅,更使我看出來我們對於對蘇作戰這個巨型工作的準備工作,是如何地不適當。我們過去的勝利,尤其是西線戰場上的閃電式的勝利,已經衝昏了我們高階統帥們的頭腦,所以在他們的字典裡面,已經沒有“不可能”這一名詞的存在了。凡是與我談過話的OKW及OKH的一切人員,幾乎都是一致表示出不可動搖的樂觀心理,對於任何的批評或反對,都會感到不耐煩。

    但不幸的,這些根據希特勒命令新編成的師,其中所使用的車輛大部分都是法國貨。這些裝備對於東歐戰場上的要求,實在是太不適合。德國本身的車輛生產不夠充足,無法滿足我們急速膨脹的需求,所以只好利用次等的外國俘獲車輛來代替德國貨。

    每一個裝甲師裡面的戰車數量也已經減少,這個事實在上文中已經說過。不過每師的車數雖然減少,但是舊式的“Panzer Ⅰ”型和“Ⅱ”型的輕型戰車,卻都已經完全換成了較新較重的“Panzer Ⅲ”型和“Ⅳ”型。這種質的改進多少可以抵消一部分的數量劣勢。我們相信,在新戰爭開始的時候,我們的戰車在技術上應該比一切已知的蘇聯戰車都要好些,因此我們也認為這多少可以抵消一部分蘇聯所佔的數量優勢,因為當戰役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的戰車全部總數也不過只有3200輛左右。不過有件奇怪的小事,卻使我至少對於我們裝甲裝備的技術優勢,感到略有懷疑。在1941年的春天,希特勒有一個特殊的命令,說有一個蘇聯的軍事代表團要來參觀我們的戰車學校和工廠。在這個命令裡,他堅持著說所有一切的東西都不用隱瞞他們。可是那些蘇聯軍官們卻堅決不肯相信“Panzer Ⅳ”在事實上就是我們的最重型戰車。他們一再地說:“你們一定是故意把最新式的戰車隱藏起來了,並沒有遵照希特勒的命令,將所有的東西都給我們看。”蘇聯軍事代表團是如此地堅持著他們的觀點,所以最後我們的兵工主管當局,就得出一個結論說:“似乎蘇聯人早就有了一種更好和更重的戰車。”一直到了1941年7月底,蘇聯的T-34型戰車在前線上出現之後,蘇聯新型戰車的謎底才算是揭曉了。

    4月18日舉行了一個裝甲裝備的展示會,希特勒也曾親自蒞臨,我當然也參加了。在這個展示會里,希特勒才發現了“Panzer Ⅲ”型的火炮,並不是60倍徑身的50mm火炮,而由兵工當局擅自改成了42倍徑身的50mm火炮。兵工當局的這次擅權行動使希特勒大發雷霆,尤其是到了4月底,兵工廠已經可以生產出來希特勒所需要的火炮,更可以證明兵工署是毫無藉口可言。幾年後,凡是有人在他的面前為兵工署做辯護,希特勒馬上就引出這個事件,來做兵工署不服從和無效率的證據。

    在這個時候,我們全年的戰車生產數字,大概很難超過1000輛以上。以此來與我們敵人的生產數字做一個比較,則真是太小了。遠在1933年的時候,我曾經參觀過一個蘇聯的戰車工廠,專以這一個工廠而言,它一天已經可以生產22輛蘇式“克里斯蒂”型的戰車。

    3月1日,保加利亞加入三國同盟;3月25日,南斯拉夫也學了它的榜樣。可是到了3月27日,貝爾格萊德卻發生了一場軍人政變,使軸心國家的計劃發生了混亂,4月5日蘇聯與南斯拉夫簽訂了一個友好條約;4月6日,巴爾幹戰役就開始了,我沒有參加這一次戰役。參加這一次戰役的裝甲部隊也再度證明了,他們對實現迅速的勝利實具有極大的貢獻。

    對於這一次戰區的擴大,只有一個人感到開心,那就是墨索里尼。這本是他私人的戰爭,最初在發動的時候也並沒有得到希特勒的允許。不過由於蘇南兩國之間締結有友好條約,所以很明顯地表示出來,我們是準備和東面的強鄰翻臉,這個戰爭似乎是不能再拖了。

    4月13日,貝爾格萊德被攻陷。4月17日,南斯拉夫的陸軍就投降了。儘管有英國的援助,希臘陸軍在4月23日還是跟著投降了。在5月底空降部隊佔領了克里特島,不幸的卻是沒有連續地將馬耳他島也攻佔下來。德、意、匈、保和阿爾巴尼亞王國都瓜分到了南斯拉夫的領土之一部分。另外還成立了一個克羅埃西亞王國,它的國王選定由義大利的斯波利多公爵出任,可是他卻一天也沒有坐過他的御座。由於義大利國王的要求,黑山也成了一個獨立的王國。

  • 4 # 手機用13058052872

    我讀了一些正史但這與野史尚有較大出入。周有光是個大學者並且壽年112歲之後才逝去,他晚年寫的書裡講的是他目睹實際事實。這裡要區分開現象與事實。他講道,斯大林與希持勒密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為了爭奪波蘭分贓如同狗咬狗打了起來。我還思考過前蘇聯英雄保爾所在部隊製造的森林坑殺事件,竟把兩三萬波蘭官兵坑殺。這或是希持勒突襲蘇的緣由吧之一?

  • 5 # 縹緲孤鴻影45

    為了實現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中所提出德國的生存空間計劃,德國必須向東方擴張,佔領並統治斯拉夫人,也不只有蘇聯,德國以東以南必須全部佔領,納入德國版圖,包括奧地利,匈牙利,波蘭,捷克,比,荷,盧,羅,南,保,希,阿等等直到蘇聯,這些國家都不堪一擊,幾天就可以滅掉一國,戰法就是閃電戰,坦克集團軍摧枯拉朽,用不著偷襲,但蘇聯就不同了,他建立了世界上頭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強大的工業尤其是國防工業,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多年來專心備戰,早把德國認定為頭號敵手,要戰勝蘇聯希特勒準備用六週,除了用閃電戰以外,還必須偷襲,讓對手猝不及防,但需要向東調兵三百萬及大量武器彈藥,蘇方又一直密切關注德國的動向,所以引起蘇方警惕,所以蘇方也向邊境調動太批軍隊,目的是在頭一次攻擊中能爭取到時間,後續部隊才能展開,才能形成有效抵抗,才能粉碎閃擊戰,不料希特勒採用了凌晨偷襲法,巧妙避開了蘇軍的有效抵抗,天尚未亮,戰鬥開始,早已做好進攻準備的德軍進行定點攻擊,他們對對面的蘇軍佈防早已瞭然於心,所以偷襲取得了完全的成功,蘇軍損失極為慘重,大量軍隊被俘,一天竟俘獲蘇軍十個軍,三兩個月俘虜蘇軍四百萬,希特勒認為大局已定,當德國一口氣打到列寧格勒城下時,德方認為戰爭已經取得了勝利,可實際上才剛剛開始。

  • 6 # 偉心透明20轉好

    謝邀。國家與國家的相世間,隨時都存在著某種變更。真實的人們,毫不習慣,原來人類真的沒有永恆的友誼,微獨只有永恆的利益。因為利益,且把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變得如此的緊張,而又變得如此的"友好"。納粹德國二戰中期,向蘇聯盟國發起閃電式的偷襲式戰爭。趕在蘇聯前,過早撕破了"互不侵犯".的和平假面具。戰爭者,多為狂而敗,拿破崙.希特勒自信天橋夭折.毀之於毫無時宜之際。豈能知蘇已忙於借招接招,昌盛於世界。

  • 7 # 帆今

    蘇聯軍力,裝備,軍事人員訓練執行命令的素質,確實不如德國過硬。:蘇聯和德國簽訂了和平條約,斯大林高估了希特勒的信譽度,德國至始至終對蘇聯發動了秘密突襲計劃,這個計劃保密程度相當高,當時美華人破解了德國密電,意思是攻下蘇聯,邀中國政府發給蘇聯,斯大林看了後,不但不相信。還真信心滿滿的想不可能。蘇聯當時擺出的是進攻路線,並非防守,斯大林還想著,等希特勒在歐洲衰落了,一舉進攻德國、可德國在歐戰中早已深陷戰爭泥潭,不可自拔。藉機攻破蘇聯找到突破口。就有了後來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衛國戰爭,和後來的進攻柏林,戰鬥民族為此犧牲了慘痛代價,傷人無數

  • 8 # 沉140769451

    是前期,而不是中期。嚴格說波蘭戰爭不算二戰的開始,它與蘇芬戰爭、蘇日戰爭,都只能算戰前。閃擊荷、盧、比、法才是開始,蘇德戰爭是二戰全面爆發的開始,至莫斯科會戰結束,都屬二戰前期。希特勒要進攻蘇聯,光靠德國自身的實力是不夠的,它侵佔波蘭,兼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雖然從捷克工廠中獲得了大批輕型坦克,但仍顯不足,他必須兼併西歐,獲取更多資源,解決後顧之憂後,才能對蘇聯開戰,但又怕蘇聯從背後進攻,所以改善蘇德關係,以換取蘇聯的沉默,解決西歐作戰的後顧之憂,而且與蘇聯的合作,是德國秘密重新武裝的條件,在幫助蘇聯訓練坦克兵團的時,它也訓練了自己的坦克兵。而蘇聯會同意,一方面繞開西方對自己的技術封鎖,建立更現代化的軍隊;一方面也認為蘇德必有一戰,希特勒那本《我的奮鬥》足以證明希特勒的目標,而蘇軍還沒有準備好,對蘇軍的大清洗、大換血正在進行中,新式武器的生產也遠遠不夠,所以,蘇聯也需要更多的準備時間。

  • 9 # 青年史學家

    過去一百年的歷史表明,蘇聯人是絕對的利己主義者,近代以降,我們國家與俄華人結盟過,與美華人結盟過,與德國結盟過,與日本結盟過,但是好像在同盟關係中,俄華人坑我們坑的最慘,翻開地圖,內蒙古向北,向東,說多了都是淚,因此,小編堅信我們現在奉行的不結盟政策絕對是符合我們國家長遠發展的格局的。蘇聯在二戰時期一直以反法西斯同盟的中堅力量出現,在抵禦和反擊納粹德國,順勢擊敗日本法西斯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蘇聯人在沒有參加反法西斯戰爭之前,實際上與納粹德國一直處於比較曖昧的關係,甚至一度是變相的同盟關係。

    秘密的條約:

    1939年8月,當時希特勒已經決定閃擊波蘭,與英法徹底攤牌,但是為了防止東方的蘇聯掣肘,因而希特勒指示德國外長李賓特洛甫在1939年8月23日飛赴莫斯科,與蘇聯方面進行密商,23日當晚即簽訂了所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希特勒甚至表示他可以親自赴莫斯科與斯大林舉行會談,但是斯大林權衡之後給婉拒了。條約規定的有效期是十年,蘇聯方面以為與德國簽訂了這樣一個條約就會永保和平,但是實際上不到兩年,德國在基本解決了西線戰場後,就掉轉槍口對準蘇聯,並且在戰爭初期給蘇聯以沉重的打擊。

    邪惡的瓜分:

    蘇德同盟還表現在德國閃擊波蘭後,蘇德兩軍同時進攻波蘭,進而瓜分了波蘭領土,蘇聯還順勢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蘇軍在此期間還製造了卡廷慘案,數萬波蘭軍隊和精英被蘇軍殺害。

    德國和蘇聯在二戰初期的準同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互相利用,納粹德國需要蘇聯在其進攻西歐的時候保持東部邊境的安寧;蘇聯因為面臨著納粹德國和日本的雙重壓力,必定會選擇與納粹德國妥協而不會主動挑起戰爭。

  • 10 # 斐銘nl

    希特勒的陰謀詭計:穩住蘇聯,襲擊英法!

    二戰開始前夕,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因為經濟危機變得十分脆弱,面對納粹德國的咄咄逼人,也只是歷來順受,靠犧牲小國的綏靖政策來博得希特勒的信任。

    隨著希特勒的不斷擴張,波蘭,蘇聯也將受到影響。 此時的英法已經謀劃出了一個新的主意,攛掇希特勒進攻蘇聯,這就好比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當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也就是英法消滅蘇德之時。但希特勒會上當嗎?斯大林也不是省油的燈。考慮到雙方共同的利益,在進攻波蘭前夕,蘇聯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就是靠著這個條約,希特勒得以穩住了斯大林,騰出手來教訓英法 ,更有趣了是斯大林也為後面戰爭的勝利做了很好的鋪墊。

    一.蘇德根本無冤無仇,相對蘇聯,希特勒更仇視英法。

    對於蘇聯和德國的交集,也就最多能追蹤到沙皇俄國和資產階級政府期間,為了分髒不均的交易,協約國和同盟中國產生戰爭,而此時的俄國也剛好站在德國的對面,從東面給德國帶來了不少的威脅。

    可自從列寧回到回到俄國領導十月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退出一戰時,那種威脅便已經消失。

    而英法帶來的卻遠不止這些,拿破崙將普魯士踩在腳下,還好脾斯麥爭了一口氣,攻陷了巴黎。

    可到一戰結束,結果就發生了翻然復地的變化,身為德國下士的希特勒親眼目睹了德國的戰敗,被迫與英法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凡爾賽條約。

    德國需賠償高達五十億的戰爭賠款,軍隊也只允許十萬人 ,更重要的是法國還搶佔了德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扼住了德國的自然資源。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希特勒對英法充滿了仇恨,他的確仇視共產主義,但希特勒這個徹頭徹尾的種族分子他不仇視資本主義嗎?說到底,相對於與蘇聯意識形態的差別,希特勒更加仇視英法。

    英法的綏靖政策沒有使希特勒衝昏頭腦,他明白 ,一旦自己在沒有穩定蘇聯的前提下 ,進攻波蘭,勢必會遭受到蘇聯的猛烈攻擊 ,加之英法在背後的虎視眈眈,會使德國完全陷入腹背受敵的狀態。

    與蘇聯議和也只是權益之計,好騰出手來攻擊英法。可憐的英法自以為聰明絕頂,到頭來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在佔領波蘭後,迅速一個回馬槍滅了法國,重傷英國。

    值得注意的是,在滅亡法國後,希特勒特意把當年德國戰敗用來簽訂投降的火車車廂搬了過來 ,羞辱法國代表。

    今時不同往日了,德國終於獲得了短暫的揚眉吐氣。

    二,蘇聯根基不穩,難以開戰,更可恨的是還有日本這個軍國主義從中作梗。其實在希特勒佔領其他小國的同時,斯大林也有了一定反應。

    但此時的局勢已經不是他能掌控的了,他不害怕戰爭,但他害怕此時戰爭。

    經過大清洗以後蘇共高層軍官大多被殺,蘇聯此時缺乏指揮作戰的將領。

    蘇聯的工業產值雖然在1937年穩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打仗拼的不僅僅是飛機大炮 ,糧食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斯大林的畸形發展,使農民的積極性降低,糧食收成不斷減少了。

    更可怕的是他發動了集體農莊制度,私人物品要歸集體所有,要是誰不照他這樣做,將會被流放西伯利亞。

    農民對於這種制度非常牴觸,加之官僚腐敗,斯大林不可能在短時間動員出人力,無力與德國開戰。加之在遠東與日本爭奪控制權,一場諾門坎戰役將日軍打的落花流水,更是加劇了日本關東軍對蘇聯的仇恨,此時的日本還把戰爭的中心放在侵略中國,如果一旦德國攻打蘇聯,身為盟國的日本必然出手。

    此時的蘇聯將會收到兩面攻擊,結果可想而知,以利益至上的斯大林又怎麼會放任不管了。

    一方面加緊了向中國輸送武器補給 ,讓他拖住日本。另一方面就是與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斯大林是聰明的,在希特勒攻打波蘭後,立馬趁火打劫佔領了波蘭東部,以空間換時間 ,增加了戰略縱深,為以後戰勝納粹德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日本準備南下,使得希特勒無法保障對蘇聯戰爭的勝利。

    在諾門坎戰役失利後,日本軍部加強了對遠東地區的兵力部署,防止蘇聯的突然襲擊。

    另一方面日本準備南下開闢澳洲,東南亞戰場,相當於硬骨頭的蘇聯,南下是一個最好的方法。而且中國戰場對日本軍隊的牽制, 使得希特勒在憂慮,一旦蘇德開展,日本會幫嗎?

    即使會幫忙,但在這種唇亡齒寒的情況下,英法也會援助斯大林,不論怎麼說,這都是一場好無把握的戰爭。加之蘇聯幅員遼闊,孤軍深入,必回適得其反。

    這一切的因素都使得戰爭狂人的希特勒放下了此時入侵蘇聯的想法。

    而是耍起了小聰明,先暫時穩定住蘇聯,等收拾英法後,再來踏平蘇聯。

  • 11 # 戰雷菜鳥玩家

    第一次藍星大亂鬥,漢斯貓連線作戰太累啦,扛不住,所以在藍星第二次大亂斗的時候小鬍子下士想避免兩線作戰,先搞定西面,再騰出手來單獨對付東面,這時候軍隊的實力得到實戰的檢驗,戰鬥力最強的時候,各個軍種的裝備發展也是正合適,結盟主要是解決資源問題,沒有石油,礦石,漢斯貓的機器不行啊

  • 12 # 真誠地看著你

    應該是前期,西方反共產主義盛行,希望禍水東引,蘇德開戰。然而希特勒希望先統一歐洲,蘇聯也想避免先期參戰,甚至兩線作戰(當時日本在東西試探蘇聯),於是一拍即合,簽了個《互不侵犯條約》。

  • 13 # 嘯鷹評

    1938年3月28日蘇德簽訂《蘇德互相侵犯條約》正式名字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又名《蘇德先自己打自己的想起來了再打對方條約》或者是《德國先打西歐,蘇聯先打芬蘭,到時候蘇德怎麼打看心情條約》

    當時的蘇德的地位是比較尷尬的。

    看看德國與蘇聯加強聯絡,獲得相應的戰略資源,畢竟德意志第二帝國還被掉在無憂宮的那顆歪脖子樹上啊,怎麼了你們都忘了,都忘了咱們日耳曼沒多少資源了,所以嗎從蘇聯獲得糧食礦產資源什麼的,再加上擺脫可能出現兩線作戰的困局。

    因為德國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英法很惱火啊,你這人怎麼這麼浪呢。對此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們鼓動了半天,張伯倫也正是在這樣的輿論下做出要保護波蘭、羅馬尼亞和希臘等國的承諾。

    所以啊,德國突然感到來自西邊的國際壓力驟然加大,寬鬆的國際環境蕩然無存,可以說要是英法積極點德國直接被掐死了。要不怎麼說英法擅長姑息養奸呢。

    這時候與蘇聯加強聯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擺脫可能出現兩線作戰的困局。

    對於蘇聯來說,徹底擺脫在歐洲的孤立狀態,緩解來自西方的外交和戰爭壓力。再怎麼算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而當時資本主義各國可以說是非常懼怕蘇聯的,和蘇聯的外交關係基本沒有。

    當時蘇聯沒有同盟者,要是德國打算打蘇聯,得英法估計就是,捷克波蘭給你了好好打,沒錢了儘管借。

    斯大林為了保護蘇聯的安全及利益,與德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關係,一方面保護自己在東歐的利益,畢竟波蘭嗎,另一方面爭取時間及空間應對納粹德國在日後可能進行的軍事行動。比如說大雷雨計劃。

    可惜這個吧,蘇聯下手的遲了要是蘇聯先下手直接被推到柏林的就是德國了,這倆邊界上的軍備可都是進攻部署,要不然蘇聯能被一口氣吃掉那麼多軍隊啊

    看看這部署

    1941年6月,部署在蘇德邊境的蘇聯軍事力量的規模和質量都遠遠超過德國。

    軍隊數量,蘇軍是德軍的1.6倍;

    軍事裝備的對比:坦克,蘇聯是德國4倍,其中有一半坦克的質量與德國最先進的坦克相當;

    大炮,蘇聯6萬門,德國4.3萬門。

    戰機,蘇聯1.9萬架,其中起碼有將近4千架戰鬥機的效能與當時德國空軍最先進的戰機bf-109不相上下,而德國用於進攻蘇聯的戰機只有1830架,其中先進戰機bf-109只有500架,其他的戰機都是湊數的,包括徵用芬蘭的300架和羅馬尼亞的400架老式戰機。

    然後因為德國下手早大批裝備還沒用呢就掛了不然希特勒就該柏林閱兵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用餛飩皮配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