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西瓜島主

    姜子牙是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稱為呂尚、呂望,別號飛熊。他複雜的姓氏和他的先祖有關,他的先祖本姓姜氏,曾是“四嶽”(部落首領)之一,後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之際被封於呂,因此從其封姓。關於姜子牙的具體故里還有爭議,但一般認為是山東省東部的日照、莒縣一帶。

    姜子牙雖然出身顯赫,但到商朝末年時家道早已沒落。據相關文獻記載,姜子牙曾做過屠夫、小商販,曾“屠牛朝歌,賣食棘津”,還有的說他是“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此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姜子牙曾經是贅入婦家的女婿,後因不善生計不妻子逐出家門,這在小說、影視劇中也有體現。

    還有一些文獻中記載,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曾經在商朝中擔任過低階官職,後來因不滿商紂王的暴虐無道而棄職,遊說天下諸侯,但“無所遇”,於是便隱居在渭水河畔。一次西伯姬昌在出獵前進行占卜,卜辭上說:“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果然文王在渭水北岸遇到釣魚的姜子牙,文王大喜,言道:“自從中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呼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姜子牙尊為師。此後在姜子牙的輔佐謀劃下,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

  • 2 # 書房記

    姜子牙又叫姜太公,是商朝末年的人物。他的祖先是四嶽,曾經因為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上賜姓為呂。出生地是東海或者是河內,姜子牙曾經輔佐西周周文王,也被稱為姜太公。

    姜子牙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在儒家法家都有很大的影響力,也被稱為百家師宗。姜子牙盡心輔佐了周武王討伐商紂國,在牧野之戰中,商紂大敗,紂王自殺,開啟了周朝統治時代。

    姜子牙出世的時候,家境貧窮,所以為了生活,姜子牙做過殺肉的屠夫,還開過賣酒的小鋪子,但是姜子牙喜歡讀書,苦心研究天文地理等知識,在賣肉、賣酒的時候還不忘研究治國之道,他內心渴望有一天能夠為國效力,展示自己的才華,施展自己的抱負,但是他一直到了70多歲還是閒居在家。   

    歷史上著名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姜子牙72歲的時候,他遇到了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周文王。周文王作為伯樂發現了姜太公這個千里馬,將他奉為上師,從此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對於這個年齡的人來說,姜太公真的是大器晚成了。

    姜子牙“出身”不好。他本是殷紂王宮中一個小吏,跟著紂王幹過多年,也就是說是個有“歷史汙點”的人,且大有潛伏特務嫌疑。

    姜子牙棄暗投明後,在周文王這裡不僅絲毫不受歧視,不被懷疑,反而被委以重任,掌管大權,居然能在那麼多“根紅苗正”的人群裡脫穎而出,鶴立雞群。看來,“不拘一格降人才”,別人都無非是說說而已,人家周文王可是真幹呀!

    姜子牙學歷不高。從各種歷史記載來看,他既沒有名師指教,最多算是個“自學成才”的準知識分子。

    “自學成才”後必須要有人賞識。於是,姜子牙便在渭水河邊釣起了魚。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在民間可謂是家喻戶曉,可以說,姜子牙屬於大器晚成的典型。姜太公八十歲那年才遇到生命中的貴人周文王,也虧他這麼長壽,居然活到了139歲,歷經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在那個醫療不發達的古代,能有如此高壽,簡直堪比傳說中活了八百歲的彭祖了。

    姜太公年輕時苦讀奇門遁甲之術,精通兵法,洞察世事,積累了深厚的學問,才能釣起周文王,才能得到周朝幾代君王的尊敬,也才有後來的榮華富貴,受四方祭拜。

    姜太公的故事經過後代不斷演繹,他逐漸由人變成了一個受人膜拜的神,他的故事也被編入《封神演義》這部小說,他的傳奇故事也變成婦孺皆知的傳說。這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後世的附會,有很多誇張的成分。

  • 3 # samyasa

    在大型神話電視連續劇《封神榜》中,姜子牙是崑崙山元始天尊座下弟子,後來奉師命下山,扶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歷經種種磨難之後,最終消滅了昏庸而且殘暴至極的商紂王,成就了封神大業 然而,此劇雖然很精彩,但卻僅僅只是文學藝術作品,讓不少的人都十分好奇

  • 4 # 妝

    在大型神話電視連續劇《封神榜》中,姜子牙是崑崙山元始天尊座下弟子,後來奉師命下山,扶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歷經種種磨難之後,最終消滅了昏庸而且殘暴至極的商紂王,成就了封神大業 然而,此劇雖然很精彩,但卻僅僅只是文學藝術作品,讓不少的人都十分好奇

  • 5 # 趙日金141

    正史《史記》,西伯出獵前,龜卜。結果遇姜子牙。武王伐紂出兵前,龜卜不吉。眾人害怕,勸武王休兵。姜子牙力排眾議,建議武王出兵,結果,紂亡。

    武王伐紂成功,封姜子牙齊地。

    至於《封神演義》的姜子牙,那是明代神怪小說,不是歷史上的姜子牙。

  • 6 # fuyanfeng4166588

    相信每個人都看過一本神話小說《封神榜》。其中的內容是商末國君紂王昏庸無比,讓天下之人深陷苦海之中。而周武王與姜子牙奉天命伐紂,這其中還引出了中華歷史上許許多多的神話人物。這雖然是一本神話小說,但是其中的事情半真半假。真的事情,是關於人的方面,而虛構的,自然就是那些神話人物了。而《封神榜》當中的靈魂人物姜子牙,也是真實歷史上周朝的第一功臣。

    正是他輔助周武王,才推翻了紂王的統治,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國家——周朝。對於姜子牙,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評價。無外乎是對他功績的誇讚。有人說他是“百家之祖”。這句話可不是虛言。因為姜子牙的的確確是一個全才。是歷史上第一個出將入相的傳奇人物。被兵家封為兵聖,武祖的人物,可不是泛泛之輩。而且據說,大名鼎鼎的孫子,在創作留名青史的《孫子兵法》的時候,也借鑑了姜子牙的軍事思想和理論。

    可以說姜子牙是歷史上軍事思想啟蒙者,他的軍事理論和觀點,極大的促進了中國軍事的發展,也讓無人後人從他的思想當中發掘到寶貴的珍藏。並且將這些珍貴的思想加以利用,然後放入自己的觀點,形成一種新的理論。所謂的學術傳承,便是這樣,將先人的著作加以改編,變成符合自己時代的理論,然後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由此可見,姜子牙可謂是中國軍事史上的鼻祖。而他不僅僅是個軍事家,還是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曾經提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這種出色的思想理論。讓周武王確立了正確的伐紂方針,一舉建立了不世功業。

    可以說,姜子牙的權謀之術絲毫不亞於他的軍事能力。他認為為君者必須要愛護自己的民眾,這樣才會得到民眾的擁護。只有君主和民眾共同努力,國家才會變得強盛。從姜子牙的這種思想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個仁義的能者。因為胸懷天下胸懷民眾的人,都不是凡人,像後世的墨家墨子。他一生都在為了人民而奔波,那一份胸懷萬民的情懷,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之後,姜子牙還制定了選拔官員的制度,便是要推舉賢能的人做朝廷的官員。只有任命了賢明的人,遠離了奸人,這樣才能讓君王好好的治理國家,建立不世功業。

    從這一條來看,姜子牙已經具備了一個名相的基本條件,那就是對人才的選拔。而在武王取得天下之後,由於姜子牙功業為第一,便封為齊國諸侯。從後世的齊國實力來看,姜子牙的確為他的後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他任齊國諸侯期間,人民生活幸福,國家穩定興盛,這些都避不開姜子牙的超強治國能力。他除了稱為武祖,還被稱為千古名相。因為姜子牙的政治能力,當時也是無人能及。縱觀他的一生,可以說姜子牙是那個時代最為傑出的人才,他前半生非常平淡,可是他能等到機會的到來。

    而在機會到來以後,能以老邁之驅創立不世功業,可謂是當世第一人。姜子牙在後世的評價可謂是歷史上名臣中最高的一個。甚至後世之人將他寫成了奉天伐紂之人。將他寫成是道教神仙元始天尊的徒弟。是為了推翻紂王的殘暴統治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說,姜子牙在兵家的眼中是開創性的祖師一輩。在謀臣眼中是計謀之祖。而在那些後世丞相的眼中,姜子牙更是不世之名相。能夠受到如此之多的讚譽,姜子牙可以稱得上歷史第一人。

  • 7 # 飛哥講歷史

    歷史上的姜子牙是怎樣的?這個問題要從沒出名之前說起了

    第一,動心忍性,等待時機,且寧折不彎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故事眾所周知,可他在這個時候已經72歲高齡,此時才有機會施展抱負

    要知道那個年代大多數人活不到這個年齡,就算到了這個年代,活到這個年齡,誰還有這心勁?(除非能預知未來)

    “動心忍性,等待時機”是說他能保持一顆建功立業的心,但是不急躁,試想一下誰不是“出名要乘早”?,可他卻能一直忍著到快入土的時候,定力不可為不強

    “寧折不彎”,是小編相信,姜子牙並不是“學到老”後突然開竅,很顯然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學有所成,而且試圖找過諸侯毛遂自薦,以太公的才能相信在那個崗位都能混的很好,但他都沒有選擇,並不是不能而是不樂意(其實小編覺得做人也不能在堅持理想的路上一條路走到黑,騎驢找馬這種事情是可以的)

    第二,忠貞不二

    姜子牙在幫助周武王姬發滅掉商朝後,封地為齊國,其就封5個月後,回到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向周公“報政”,其後大多數時間留在鎬京,輔佐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四位君主,享年139歲(這麼看來,72歲確實不大)

    這中間,在成王時期,平定管叔、蔡叔、霍叔“三監之亂”及淮夷、徐夷、“殷東五侯”叛亂,為二次安周立下了赫赫戰功,可見太公將“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發展到了極致

    第三,政治軍事才能無人能及

    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這個評價已經到頂了

    《封神演義》雖然神話了許多,但其政策方面還是尊重事實的

    文王時期,推行德政,籠絡民心(這詞這麼聽起來不像是個好詞),聯絡諸侯,麻痺商紂;武王時期,抓住時機,穩定軍心,一鼓作氣,建立周朝;就封齊國,五月內,平定內亂,推行“因其俗,簡其禮”,安定民心(具體的過程就不講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事,實在不是小編一個翻書人能講清楚的)

    總結一下:姜太公的能力自不用多說,關鍵是其,窮困潦倒時,不違本心,飛黃騰達後,不忘初心。實在是值得我輩學習

  • 8 # 俚說

    姜子牙,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名望,呂氏,字子牙,呂尚,生於公元前1156年,死於公元前1017年,壽139歲。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尊“師尚父”,先輔佐周文王,與謀“剪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分封於齊,為周代齊國始祖。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謀略家、政治家、軍事家。

    一、屠牛朝歌,賣食棘津,齊之逐夫,半生坎坷。

    姜子牙先世曾為貴族,也曾家世顯赫,但到了姜子牙時,已淪貧民。

    《尉繚子》說:"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棘津"。漢代劉向的《說苑·尊賢》也說:"太公望,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

    這些文獻雖然在說法上,有不盡相同的地方,但根據傳說和史料記載。姜子牙的前半生,確實窮困潦倒,為了生汁,曾經販酒於市,屠牛為夫。

    還有一種說法,姜子牙曾為”齊之逐夫“,即姜子牙曾經入贅婦家為婿,後因”田不足以償種,漁不足以償網,被老婦逐出家門,所以有"太公望故老婦之出夫也"(《說苑·尊賢》。

    二、胸懷大志,貧而不移。太公鉤魚,願者上勾。

    姜子牙雖然家貧,但他胸懷大志,於販酒賣肉之餘,仍堅持刻苦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有一天能大展宏圖,為國效力,但直到70歲時,仍然一事無成。

    72歲時,壯心不已的姜子牙,得知姬昌為了治國安邦,正在廣招天下賢才,便毅然離開了朝歌,

    隱居陝西渭水,垂釣於渭水之濱。

    姜太公的釣魚方式很特別,魚杆很短,魚線只有三尺長,而且不放魚餌,世人疑之,曰“願者上釣”。

    有一次、,姬昌外出打獵,在渭水的支流磻溪邊上遇見了一位釣魚的老人。老人鬚髮斑白,看去有七八十歲了。釣魚的魚鉤離水面很高,並且是直的,不是彎的,上面也沒有釣餌。文王看了很納悶,果然過去和老人攀談起來。姜子牙成功的利用了別人的好奇心,引起了姬昌的注意,得以覲見姬昌。

    兩人談得十分投機,姬昌見姜子牙博古通今,學識淵博,就向姜子牙請教治國安邦之道:姜子牙提出“三常”之說:一曰君子以舉賢為常,二曰官以任賢為常,三曰士以敬賢為常。“

    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曾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今得遇姜子牙,果然是成就霸業的王佐之才。“便對姜子牙說:”我先君太公預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才得以興盛。”於是,親自把姜子牙扶上車輦,拜為太師,稱“太公望”。

    三、輔佐文王,施行仁政,惠民韜光,立國興邦。

    姜子牙輔佐文王,施行了以下政策

    第一、施行惠民政策,減輕賦稅,提倡生產。實行農人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租稅,八家各分私田百畝,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孫承襲,作為俸䘵等經濟政策,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打下了滅殷的經濟基礎。

    第二、實行韜光養晦政策,表面恭順事殷,麻痺殷紂王,暗中拉攏爭取鄰國,剪其羽翼,逐步孤立和削弱殷商,一步一步的佔領了殷商王朝的大部份屬地,。

    第三、完善軍隊建制和裝備、兵種。積極練兵,為滅殷作準備。

    在姜子牙的謀劃下,歸順周文王的諸候和部族越來越多,形成了事實上“三分天下,其二歸周”的局面,為最終取代殷商,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四、 審時度勢,決勝千里,輔佐武王,驅商建周。

    周文王死後,周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子牙為國師,尊稱為師尚父,繼續輔佐周武王。

    武王十三年,殷商集團發生內亂,良臣比干被殺,箕子被囚,微子啟出逃,太師疵,少師強投降周武王。武王問:殷大臣或死或逃,紂王是否可伐?。姜子牙審時度勢,認為現在是滅殷的最佳時機,答曰: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賓殃。”

    武王於是遍告諸候: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遂以姜子牙為主帥,以“弔民伐罪”為號召,出兵伐紂,進軍殷都朝歌。

    姜子牙親自授袍而鼓,率眾先涉河,二月甲子,周武王會合其它諸候大軍陳師牧野,與商紂王17萬大軍,展開了最後的對決。

    拂曉,莊言的誓師開始,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牧誓。誓言歷數殷商之罪,說明伐紂的目的仍是“代天行伐,激勵戰士勇猛作戰。

    姜尚親自指揮,向紂師發起了挑戰,並乘勝追擊。紂師雖然人多,耐無鬥志,前徒倒戈,十七萬大軍土崩瓦解,商糾王自焚於鹿臺,商滅,周立。

    牧野之戰的勝利,離不開姜子牙卓越的領導才能和軍事天賦。他選擇在紂王最鬆懈麻痺、眾叛親離的時候進行討伐,佔盡天時、地利、人合,“弔民伐罪“師出有名,謀兵佈陣組織有方,為滅商興周作出了臣大的貢獻。

    武王滅商後,姜子牙輔助武王和周公旦制定了“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政策,用於穩固和保障周天子的統治。由周天子對在滅商大業中作出貢獻的姬性親族和有功之臣進行分封,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被 首封於齊地營丘。

    五:輔助周公,穩固周室,富民興邦,雄起東方。

    公元1045年,姜子牙率部奔趕齊國都城營丘,由於一路車馬勞頓,每宿必留,走得很慢,一天旁晚,他們來到離營丘不遠的地方準備宿營,有人說,這樣享於安樂,不像是要到自己的封地任職的樣子。姜子牙猛然醒悟,急忙整頓人馬,星夜兼程奔赴營丘。剛到淄河西岸,便與萊國的軍隊狹路相逢。

    萊國離營丘很近,是商紂王屬國,萊候想趁姜子牙立足未穩,先搶佔營丘,雙方劍撥駑張,在淄河西岸展開了對叄,姜子牙指揮自諾,萊軍被殺得丟盔棄甲。姜子牙在營丘站穩了腳跟,齊國建立。

    姜子牙在齊國,順應當地習俗,簡化周朝的繁文縟節,發展商業,讓百姓享受魚鹽之利。在人才選撥上。打破了周人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尊尊親親“的正統思想束縛,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來選撥人材,並大量吸收東夷當地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齊國的統治階層。提出“六守”、“八徵”、“六不用”政策、於是,天下人才來齊國的很多,齊國成為當時的富國之一。

    姜太公施行的這些政策,為齊國雄起東方,稱霸諸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姜子牙安定齊國後,由三兒子留守齊國,自己仍在周朝都城鎬京擔任太師,大兒子擔任護衛王家安全的虎賁氏一職。成王時期,管叔、蔡叔作亂, 淮夷、徐夷、殷東五候“起兵反周。姜子牙父子,輔助周公平定亂局,為二次安周立下了汗馬功勞,周王曾令給姜子牙說: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嶺,北到無棣,無論是候王還是伯爵,若不服從,你都有權征服他們。齊國從此成為大國,疆域日益廣大。

    成王去逝,姜子牙父子受成王託孤遺命,輔佐太子姬釗登位,史稱周康王......

    公元前1017年,姜太公卒,時年139歲.

    他是中國古代集智慧、軍事、謀略之大成者。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 9 # 史鑑在路上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從小我們就知道這個典故。各版封神榜登場,使得大家對姜太公都有所瞭解,那麼,歷史上的“姜太公”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歷史上的姜子牙第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他的祖先,是炎帝神農、四嶽伯夷等。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所以又稱呂尚。祖先是輝煌的,但是到了姜太公這時候,已經是淪為了平民。

    根據歷史記載:“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棘津”姜太公年輕的時候幹過屠夫,開過酒店。到了70歲了,還一事無成,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姜太公人窮志不短,一直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期望施展才華,沒有放棄夢想,一直堅持,最終遇到了周文王,施展自己的抱負。

    第二、輔佐文王武王,一統天下、姜齊開國

    根據《三十世家·齊太公世家》記載: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載與俱歸,立為師。之後,姜太公追隨文王,出謀劃策,施行仁政,富國強兵,使得天下諸侯大部分歸向周國。

    但是,不久文王去世,姬發繼位,姜太公被稱為“師尚父”姬發繼位後,繼續繼承文王的大業,興周伐紂。最終,輔佐武王姬發牧野之戰,滅紂建周。商朝滅亡,周朝興起。武王姬發論功行賞,封姜太公在齊地為“齊侯”。姜太公在封國內強國富民,本來很荒蕪的齊地,很快發展起來,首先富強起來,後面產生了春秋第一霸“齊桓公”。

    第三、百家宗師

    姜太公不只是一個政治家,他還是很多“家”軍事家、韜略家。在中國古代的兵論、兵法、兵書、戰策、戰術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說,太公為兵家宗師、齊國兵聖、中國武祖。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習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太公的文韜武略被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所借鑑。

    總結一句話,姜太公是個牛逼人物。現在70多歲的人,基本上都已經在過退休生活了,但是,姜太公他才出山,開始創業,開始施展自己的抱負,才華,不覺得老了就放棄希望,夢想。

  • 10 # 歷史在記錄

    太公望是殷商末年東海(今山東省莒縣東呂鄉)人,周文王拜太公為師。周文王曾對姜尚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後人尊稱姜尚為姜太公、太公望。周文王死後,周武王仍以太公為師,在公元前1046年率兵大敗商軍於牧野。《詩經·大雅·大明》中贊此事:“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因輔佐武王克殷有功,同時為了討伐東夷,姜尚被分封於齊(現今山東),是齊國的始祖。

    太公活躍於前11世紀,生卒年眾說紛紜,沒有史書說其生年,卒年有《古本竹書紀年》記有“周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太公的生卒年大致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歲。當然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說法,另《資治通鑑外紀》記載太公卒於周成王年代,大致卒約為前1026年,即103歲,《史記》記載太公卒有百餘年。

    五胡十六國時期,呂光以太公為祖先,加上廟號始祖。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姜尚是一個闡教的老仙人,七旬時奉元始天尊之命,騎著四不像,帶著神器打神鞭及杏黃旗下山,扶助周朝,取代商朝,並執行封神的計劃,打神鞭是姜子牙的武器,可以擊落有修為的神仙。杏黃旗全名為中央戊己杏黃旗,以大地之力護身。

    太公在釣魚時遇見周文王姬昌,兩人相談甚歡,由於文王祖父周太公曾預言“聖人將現,周得以興”,所以姜尚又通稱太公望(太公所期望之人),之後,姜尚便致力於輔佐文王,文王死後,姜尚繼續輔佐繼位的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並率兵討伐商朝,漫長的戰鬥中姜尚面臨了七次死亡,三次災厄,但最終平安無事,成功讓武王一統江山。姜尚也將戰鬥中陣亡的英雄義士們,冊封為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為仙界注入新血。

    姜尚由於小說與民間傳說的風行,受人奉為神明。有時會以色紙,上書“姜太公至此”貼於家門等處,以求避邪消災。

  • 11 # 睿讀西遊

    據史料載,姜子牙生於大約公元前1156年,卒於大約公元前1017年,享年139歲,由於年代久遠,史料的記載也只能用大約。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能活139歲,這讓人不禁產生懷疑,在醫學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的平均壽命也是能達到七十多歲。以姜子牙所處的時代人的平均壽命估計也就是三四十歲吧,或許還沒有這樣高。

    也許姜子牙並非常人,在延年方面有過人之處,又或許是後世之人出於對姜子牙的敬重,希望這樣一位神級的人物能有別於常人的結局,就出現了這樣的記載。 但是,不得不承認姜子牙是異於常人的,以七十二歲垂垂老矣的年齡,遇賢王姬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從此,正式步入仕途,直到最後達到富貴榮華的巔峰。儘管姜子牙多方面異於常人,但是要說他能活到139歲,確實讓人質疑。

    我們先來了解下姜子牙,姜子牙祖上可是大富大貴,但是在姜子牙出生後,家道已經衰敗,甚至家中常常斷米斷炊,可以說已經到了勒緊褲腰帶的境地。所以姜子牙不得不屠牛賣肉、開店賣酒以維持家庭運轉。但也因時運不濟,經營基本虧得一塌糊塗,就連家中妻子也抱怨不斷。 無以生存的姜子牙最後只能來到渭水邊垂釣為生,姜子牙直鉤釣魚的故事相信都耳熟能詳,不做贅述。

    也許上天照顧,或許姜子牙有著神機妙算的原因,他的直鉤釣魚不放餌的奇怪方式,每每就能釣到很多魚,這樣生存就有了保障。約公元前1084年某一天,周文王欲外出狩獵,臨行占卜一卦,卦曰: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乃是成就霸業的輔臣。

    以周文王的占卜功底,加上他又求賢若渴,認定此行必給自己策劃的大業帶來機遇,於是就一路狩獵來到了渭水之濱。 周文王發現了姜子牙的奇怪釣魚方式,於是認定卦象所說的就是此人。經過交談,相談甚歡,於是姬昌請了姜子牙同返後拜為太師。從此,雄才大略的周文王加上文韜武略的姜子牙,使周國國力一路攀升,兵強馬壯。在周文王去世後,姜子牙用他神一樣的智慧輔助周武王以摧古拉朽之勢,一舉掃平了商王朝的腐朽政權,成就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天下。

    周文王與姜子牙君臣二人這一獵一釣,可謂天作之合,這一獵一釣,獵來了周王朝八百年江山,釣走了商王朝腐朽統治,釣走了百姓在商紂王暴政下的痛苦,獵來了周武王仁政下的幸福。周文王是一代為民作想的明君,而姜子牙是心繫家國的賢臣,明君遇賢臣,註定成就一番偉業。

    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無疑的合格的,被稱為軍事韜略之祖一點不為過,姜子牙留下的《太公六韜》開啟了中國軍事謀略的先河,後世的孫武、鬼谷子、諸葛亮等等在史上大名赫赫的軍事人才都是在仔細研究《太公六韜》後成為一代軍事傑出人才,可見姜子牙的軍事思想理論對後世影響之深。

    歷代帝王一直封姜子牙為“武聖”直至唐宋時期,唐肅宗甚至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宋真宗又封為昭烈武成王,直至《封神演義》問世,隨著《封神演義》在華夏大地的傳開,成功地塑造了姜子牙從人到神的完美轉化。姜子牙一生傳奇,到了近乎誇張的地步,這有後世史家的附會,更多的是文學作品的渲染。但是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不要總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是金子總會發光!關鍵自己是不是金子?所以有時候的抱怨是不必要的。

    姜子牙是否活到一百三十九歲,想來也不太可能,有時候過多的傳說會將一個人神話了。但是姜子牙活了多少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人類文明所做的貢獻,在軍事謀略、經濟發展、治理國家等方面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這樣一位有功於社稷,有功於人類的人是值得我們永世尊敬的!

  • 12 # 爛泥伯伯

    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雖擔任三軍統帥,但卻缺乏“武勇”,智謀也平平,沒啥大用。估計大家都暗暗質疑過姜子牙憑什麼被授予打神鞭、封神榜,憑什麼統帥伐紂大軍。而且,姜子牙總是得靠其他人的保護、救助才能逃過一難。一旦直接對敵,姜子牙要麼逃跑,要麼被俘,要麼受傷,要麼戰死,比之須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唐僧還要狼狽。

    但在歷史上,姜子牙實際上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以雄才大略的戰神形象出現的,即使在《封神演義》的前身《武王伐紂平話》中,姜子牙也是類似於諸葛亮、周瑜一般的存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在歷史上,姜子牙不僅是運籌帷幄的統帥,而且勇武過人,身先士卒。

    姜子牙的前半生基本上是漂泊困頓的。他家境貧寒,入贅為婿,因沒什麼掙錢本事,被老婆趕出家門,之後就漂泊到朝歌幹些雜役、殺豬宰牛的事情。之後在商朝做過小官,遊歷過很多諸侯小國。到了72歲時,才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姬昌。姬昌非常認可姜子牙,與他坐車同歸,並拜他為師。

    姜子牙勸文王,要處理好與紂王的關係,以起到麻痺作用。對外,聯絡其他對不服紂王的諸侯國對紂王納貢;對內,則實行仁愛惠民之策,鼓勵生產,訓練軍馬。文王在姜子牙的輔佐下,逐漸攻滅佔領了附近諸侯國。

    公元前1046年,姜太公見時機成熟,就向武王(文王去世後,周武王姬發繼位)提出伐紂滅商的建議。武王於是集結各諸侯國,共同征伐。姜子牙挑選精兵組成伐紂大軍,兵車300輛,勇士3000人,甲士4.5萬人。姜子牙統率精銳,身先士卒,歷經數戰,擊潰商軍,迫使紂王鹿臺自焚。

    商朝滅亡,武王大封群臣,姜子牙因首功被封於齊地。沒想到姜子牙是是個全採,武能安邦,文能興國。他因俗簡禮,尊賢尚功,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很快使齊國成為東方大國,也就是之後春秋戰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姜齊。

    姜子牙傳奇一生,尤以軍事引人矚目。他繼承發展先人的兵法謀略,是周朝以來的“兵主”、“武祖”。司馬遷說“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換句話說,自古至今,姜子牙都是兵家之鼻祖。而且姜子牙的軍事思想,被後人集錄為《六韜》,傳承後世。

  • 13 # 午夜夢醒18

    姜子牙輔佐武王而滅商,陝西一帶古稱西戍,武王以一方諸侯反判殷商,趁商王伐東夷後的兵勞兵疲,一舉滅商。紂王的貶諡來自周朝,周朝不是多高尚,商王也不是多昏庸,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無論如何,姜尚是周朝的勳貴與開創者,周天子分封時封地為齊國。

  • 14 # 隴原之子

    姜子牙是一位智者,歷經磨難,到晚年才被文王所識。協助武王建立周王朝,而被封於齊。周公封於魯。他問周公何以治魯,周公曰,尊尊親親。姜子牙說,魯國從此弱也。周公問姜子牙何以治齊,姜答,舉賢而尚功。周公曰,齊國雖強,經幾世而被強人所代。後來歷史上果然如此。魯國崇德近親,雖有聖人出而國弱。而齊國經過幾代後破田氏所取代。

    姜子牙雖然是智者,但為國選才的方式還是無法避免後代為人所取代的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晉武帝司馬炎?他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