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泉匯天下

    這是一個比較有深度的問題,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每一個朝代的更迭都必將帶來一些重大改革和新的元素,或好或壞,或成或敗,這個歷史已經給了我們答案。作為經濟命脈的貨幣,這是每一個朝代當政者最重視的問題,因為這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從而決定統治者的去留。所以貨幣制度是所有統治階級都最為關注的問題。

    那麼迴歸問題的本質,當一箇舊的朝代被更替之後,它的貨幣是如何過渡和處理的?

    在瞭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下中國古代貨幣發展的一些關鍵點。先秦之前的貨幣暫且不表,在秦統一六國之後,華夏結束了春秋爭霸和戰國混戰的局面,開啟了一個嶄新的大一統時代,所以統一貨幣成為了時代的需求。秦始皇統一幣制,讓秦半兩錢應用而生,而以秦半兩為主的一整套貨幣開創了中國貨幣制度的完整體系。之後漢武帝鑄行的五銖錢一直被各朝各代效仿,也讓五銖錢成為中國貨幣史上最長久的貨幣,前後歷時739年。直至唐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淵實行幣制改革,鑄行統一的寶文錢“開元通寶”,這才讓古代貨幣邁入另一個全新的時代。因此關於各個朝代貨幣的過渡我們要把握這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

    從時間上來看,當一個新朝代上位之後,統治者或多或少地都會進行一定的幣制改革,這也是為新朝代的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但絕非全盤否定,而是繼承前朝的合理部分,融入到新的貨幣制度中來。拿漢代來說,漢高祖劉邦在推翻秦朝、統一中原之後,經濟上實行修養生息,以便恢復戰爭創傷,讓社會趨於安穩。之後的“文景之治”更是為漢朝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但在漢朝初期,流通的貨幣還是以秦半兩為主,同時鑄行漢半兩,也叫四銖半兩。當然這是一段過渡時期,形制不統一所帶來的幣制混亂,必然造成經濟的損害和對百姓財富的掠奪。再加上秦半兩鑄造粗糙,輕重不一,形無定製而讓私鑄氾濫。所以到了漢武帝時就進行了多次幣制改革,從半兩到三銖、四銖直到最後五銖錢定格。即使是最後定格的五銖錢也歷經了郡國五銖、赤仄五銖和三官五銖的改革,足可見貨幣對統治階級是何等的重要。

    漢五銖在整個中國貨幣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在之後的各朝各代的700多年曆史中基本繼承和延續了漢代五銖錢的特徵,除了新莽時期。新莽鑄幣只能作為一個特例而存在,也只有在王莽的新朝是全面禁止前朝貨幣流通和過渡的。其他各朝代,包括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朝和五代十國時期都鑄行五銖錢,各種形制的五銖錢共存也讓前朝五銖成為最廣泛流通的貨幣。直到隋朝統一後,隋文帝楊堅鑄行“開皇五銖”才統一了五銖的形制。但貨幣制度的真正轉折點是在唐朝武德四年廢五銖,鑄行“開元通寶”而開啟了寶文錢的時代。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很多人把“寶文錢”和“年號錢”混為一談,其實是不合理的,雖然繼開元通寶之後,很多寶文錢等同於年號錢,但其實年號在錢幣上的表述歷史要早很多。當然還有“國號錢”一般也是隨著改朝換代而出現,如宋元通寶、大宋元寶等。

    由於寶文錢和年號錢的廣泛流通,之後每個大一統朝代的貨幣過渡時間基本都不長。這也是基於統治階級掌控經濟的一種表現。但事實上民間還是有很廣泛的應用,像早期的開元通寶,因為鑄造精良、形制美觀、質地厚實而受到百姓的普遍歡迎。所以雖然官方命令禁止,但在民間還是流通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鑄幣最多的南北宋時期,因為政治開明,經濟發達,對前朝貨幣還是有相當的容忍度,所以在過渡上也比較自然。到了元明清時期,每個朝代對於前朝的貨幣基本上採用回收熔爐再鑄的過渡有些甚至採用強推的政策。而百姓對於新貨幣也普遍都能較快接受,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除非是虛值很高的折錢有一定牴觸。

    除了上述時間上自然過渡的前朝通用貨幣,還有一種特殊的貨幣過渡情況,那就是高淨值的貴重貨幣,諸如金銀材質的貨幣。這類錢幣多以計重方式存在,即便是鑄成通用貨幣的形制,也具有極高的附加值。在金本位和銀本位時代,稀缺的金銀貴金屬不管對於哪個朝代都是完全可以接受和過渡的。像金錠、銀餅、銀兩等也大都掌控在統治階級手裡,所以這類貨幣在過渡上一般不存在排斥性。而不管是新朝的統治階級還是普通百姓,最排斥的就是虛值貨幣,因為這種貨幣才是掠奪百姓財富,引起社會不穩的主要因素。

    總之,各朝各代對於前朝貨幣的過渡問題上,在寶文錢出現之前是比較溫和容忍的,甚至並用;而之後便是相對專斷和管制。歷史上的種種幣制改革都是統治階級出於緩和經濟矛盾,鞏固皇權而進行的。而創造財富和推動歷史的始終是人民!

  • 2 # 四川達州人

    有什麼過渡呢?

    前朝的金銀貨幣與銅錢一樣繼續使用。

    唐代金鋌:

    宋代銀幣:至和重寶

    真正需要更換的是銅錢:

    理論上,銅錢是需要更換的。

    宋代50兩銀鋌:

    畢竟任何朝廷也不可能公開繼續允許使用前朝的銅錢。但實際上卻是很難執行的,銅錢存量太大,官方無法全部更換,因此,民間一直都在流通舊錢,只是國家政權會不斷地收回舊錢以融鑄新錢。

    所以本朝錢被稱呼為:制錢,清錢。以區分前朝舊錢,而且本朝錢確實要比舊錢略微高些價值,但也差不了太多。

  • 3 # 歷史哈哈哈

    1.一個新朝代建立後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新帝對於前朝貨幣的處理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任其自生自滅,被新貨幣替代,然後逐漸退出流通市場;還有一種就是政府回收舊貨幣,強制停止使用,再回爐統一做成新貨幣。

    2.古代有很長一段時間內還處在以物易物的交換形式,特別是普通百姓,以自然經濟為主,你一袋米我一隻雞,我一頭牛你一間房這樣的交換,這個時候,貨幣能體現出的作用並不大,僅在上層階級流通,所以改朝換代影響不大。

    3.後來貨幣交易成為主要的市場交易形式時,這個問題就不得不受到重視,那為什麼大多數處理方式是繼續讓舊幣流通呢?因為新朝建立的時候,往往都是時局不穩百姓流離的狀態,如果直接廢除前朝貨幣,本來就低迷混亂的經濟秩序將出現嚴重的問題,朝廷也會增加很多因此產生的事項,導致上下齊亂。所以需要有個平緩過渡的過程,讓老百姓手裡的舊錢可以繼續使用,同時投放新的貨幣,舊貨幣在不再生產的情況下越用越少,就慢慢被取代了。

    44回收前朝貨幣的情況自然也發生過,唐玄宗時代有文字記載:“宜令所司即出錢三數十萬貫,分於兩市,百姓閒應交易所用不堪久行用者”,就是國家用30萬貫銅錢來兌換老百姓手裡的惡錢,就是因為有些老百姓不願意用新錢,政府只能出此下策進行兌換。

    5.古時候的錢幣多為銅幣,這種金屬在當時價值比較高,回收起來也困難,所以不能貿然處置,新的當權者都會酌情給與市場緩衝的時間。

  • 4 # 江湖小年輕

    大多數王朝使用的都是金屬貨幣,這些貨幣基本代表了金屬本身的價值,是一種真實的價值,所以在古代,私鑄的銅錢都可以當代貨幣使用。而古代改朝換代時對於前朝貨幣的處理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繼續流通,任其慢慢退出市場。如漢代的五銖錢,一直到唐代初期還在流通使用,唐代的通寶,在宋代依然是常常用來做支付工具。由於明代實際鑄造銅錢數量很少,因而在實際流通中仍然大量使用宋錢,有學者統計過,明代所使用的銅錢中,約有80%是宋錢或唐錢。(事實上,宋錢的地位相當高,除了元代、明代之外,在高麗、日本、交趾三國,宋錢都是主要流通貨幣,而是在東南亞、阿拉伯和非洲,宋錢也是等同於如今美元地位的國際結算貨幣。)

    另一種是直接回收,兌換新錢。如唐代高祖年間開始進行貨幣改革,詔令廢五銖錢,改鑄統一的開元通寶。本是想讓五銖錢自然地退下舞臺,但是有些百姓仍不願意,政府就強行規定禁用,並可以折值兌換。如天寶年間,國家以30 萬貫銅錢兌換京城百姓的惡錢,一般惡錢所謂錢指盜鑄的摻雜錢、薄錢、小錢 和大孔錢等,以及被刮薄、裁邊和挖孔的銅錢,但詔書上明確寫了“鐵錫、 銅沙、穿穴、古文”。而明朝對元朝又是一種特殊情況。由於元朝採用紙鈔制度,在元末經濟崩潰時,幾乎就已經自行退出了歷史舞臺(各地“起義軍”都鑄造銅錢,明顯更有吸引力)而明朝上臺後更禁令使用元代寶鈔。而清對明更是如此,在清軍剛入關時,充許明錢流通,但不久即嚴禁使用明錢及其它古錢,獨行清錢。但古錢可以回收兌換。比如有文史記載,在兩廣偏遠地區的市面上還有大量唐代的開元通寶流,清廷特准以雍正通寶兌換。但在清朝期間,各代皇帝之間發行的貨幣是通行的。

  • 5 # 葉飄刀

    金屬貨幣有其本身價值

    在古代,大多數時候,採用金屬貨幣,比如銅錢,金銀元寶之類的。

    這樣的貨幣,有其本身的價值存在這樣的價值並不會隨著朝代更替而發生改變。

    在古代就出現過,因為銅價高於幣值,所以回收銅錢,重新融化變成銅,做成銅器賣出謀利的現象。

    所以在古代的話,有萬貫家財,或者囤積白銀多少萬兩,這是有貴金屬的本身價值的,這個不會因為朝代更替而改變,就算朝代替換有新的貨幣流通,舊的貨幣也只會慢慢淘汰或者變成銅,並不會徹底失去價值。

    現代要看當政者的打算了

    而當紙幣成為主要貨幣之後,那麼現代的貨幣過度,就得看當政者的打算,應該會設定一個比例。

    紙幣其本質是信用貨幣,也就是說他之所以能使用,建立在的是政府的信用上的,你看看國際的外匯儲備貨幣,哪個不是強國穩定的國家怎麼沒有人拿非洲小國的貨幣來儲備,就是因為一旦國家更替,貨幣就可能一文不值。而且國家之間更重要的還是黃金儲備。

    在信用貨幣時期,國家承認的貨幣才能支付,才有價值,而貨幣幾乎沒有本身的價值。那麼一旦原本發行貨幣的國家不存在了,貨幣的情況,就取決於新的替代者對貨幣的承認情況。

    新的替代者一般是不會承認原本的貨幣的,因為朝代的更替說白了就是既得利益者和權力的洗牌,如果承認原有貨幣,那麼以前有錢的,仍然有錢,以前高高在上的,還是高高在上,那麼洗牌的目的就沒有了,既得利益者還是原本的既得利益者。

    這就需要設定一個貨幣的兌換了,比如原本壹萬元,換成一元錢。對老百姓來說,或者對於無產者來說,無所謂,反正都沒有什麼錢,但對於富人來說,頃刻間財產化為烏有,重新洗牌,這個時候,錢幣已經不是保證自己財產的關鍵了,關鍵在於不動產。

    所以一般戰亂逃亡海外的帶的都不是原有國家的錢幣,多半都是古玩、金銀一類的可以在其他地方換錢的東西。

  • 6 # 趣談唐宋元明清

    答案:封建時期的貨幣絕大多數都是金、銀、銅貨幣,也正是因為這些貨幣的本質,決定了貨幣並不會強行過渡。針對於不同的貨幣往往會有兩種處理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將這樣的貨幣繼續流通,第二種方法是統一收回,然後再次重鑄。

    五銖錢案例分析

    因為封建統治時期不同的貨幣有著不同的等量價值,所以我們需要用兩種貨幣來進行詳細分析,而第一種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五銖錢。

    眾所周知,五銖錢是漢朝的貨幣,而且這樣的貨幣有著很高的等價、等量交換作用。而這樣的錢幣之所以誕生,主要與一個人有關,那個人就是漢武帝。

    在公元前113年的時候,漢武帝曾經下了明文禁令,在這個禁令當中,嚴禁所有的郡縣以及某些鄉紳土豪私下裡鑄造貨幣。這樣做有很大的好處,最起碼能夠讓硬幣僅僅也只能從國家府庫鑄造出來。

    只不過既然有了硬幣,就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政策讓硬幣變的可分辨、可針對,而且能夠查出真偽來。於是在這個硬幣上面刻了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五銖。而這樣的貨幣正式流通是在漢武帝元狩五年,當我們仔細檢視的時候,這一年正好是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118年有問題嗎?有,而且有很大的問題。我們能夠看得出來,漢武帝在實行這樣的政策的時候經過了深思熟慮,而且他走的每一步都想清楚了。

    正是因為有著一系列的考量,所以五銖錢可以稱得上是同年代當中最有價值的貨幣,而且沒有之一。當我們仔細回顧漢武帝的統治時間段,漢武帝一共進行了六次貨幣改革,這也不難看出在漢武帝的心目當中,貨幣已經成為了國家最大的根基。

    漢武帝進行貨幣改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製作貨幣的渠道非常的多,而且非常的繁雜,再加上私下裡的小作坊也會製作貨幣,而且這些貨幣極有可能引起吳楚的叛亂等系列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漢武帝嚴令禁止貨幣的鑄造,尤其是私下鑄造,如果想要鑄造,只能由官方統一鑄造。

    只不過當我們來看一看五銖錢究竟流通到哪個年代的時候,恐怕會讓諸多小夥伴不由得吃了一驚。

    答案是:五銖錢一直在唐朝初期的時候依然在使用。

    唐錢和宋錢案列分析

    首先,我們需要看一下唐朝的經濟改革。進行經濟改革的是唐代宗,唐代宗改革之前想了很多,當然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這都唐朝了,為什麼還要使用漢朝的貨幣呢?

    唐代宗開始執政的改革的非常簡單,那就是廢除五銖錢。時至今日,另一種貨幣登上了歷史舞臺,這個貨幣就是開元通寶。

    有收藏經驗或者古玩經驗的小夥伴自然知道一小塊印有開元通寶的貨幣,它的價值究竟值多少?針對於此我們不再做過多的估值問題,來單純的看看開元通寶這個貨幣。

    唐朝之後緊隨而來的就是宋朝,那麼宋朝用的是什麼貨幣呢?

    很簡單,宋朝繼續沿用唐朝的開元通寶貨幣。

    好的,我們繼續把時間線延長,一直延長到明朝,就不難發現在整個明朝的統治階段有將近80%的貨幣都是唐朝的貨幣和宋朝的貨幣。

    而更加恐怖的是,宋朝的貨幣已經成為了現階段類似於美元的貨幣,成為了整個東南亞,尤其是高麗、日本等諸多國家的通用貨幣。甚至這樣的貨幣流通到了東南亞,流通到了阿拉伯地區,流通到了非洲。

    簡單來講,這些國家可能不認可現階段的貨幣,但是一旦拿出宋朝的貨幣,這幾個國家統統都認(時間段是明朝)。這究竟是一個怎樣可怕的影響力?我不說諸多小夥伴也能夠了解一二。

    而當我們把歷史時間線再一次迴歸到明朝的時候,竟然發現明朝皇上對於使用之前朝代的貨幣沒有任何反感情緒,甚至當地官府都支援使用這種貨幣。

    改朝換代不改貨幣的背後

    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會好奇,明明已經改朝換代了,為什麼前朝的貨幣這個階段還能夠流通呢?

    這涉及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成本問題。要知道古代去鑄造一罐銅錢或者去鑄造一系列的貨幣,在沒有現階段的機械化生產的時候,想要生產出這麼多貨幣是非常困難的。

    往往每一次貨幣改革都必須在一個朝代極其興盛的時候才能夠改革,因為國家要是不強大的話,改革連給工人發的工資都給不起。

    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很少有皇帝對於貨幣進行改革,漢武帝能夠改革是因為漢朝實在是處於一個特殊的狀態;而唐朝能夠改革是因為有大唐盛世,;朝能夠改革是因為宋朝儘管武力不行,但是經濟槓槓的。

    第二個問題則是涉及到了一個等價值的問題。

    因為我們會發現,無論貨幣怎樣改革,貨幣的製作手段以及貨幣的製作工序是相差不大的,簡單來講就是用金銀銅。

    而自古以來,哪怕截止到現在,黃金依然是一個等價的貨幣選擇。在古代的時候更是如此,古代金銀銅三種元素就已經表明了它們本身所能夠值得的價值。

    當時很多小作坊裡隨隨便便鑄造的銅幣都可以花出去,為什麼能夠花出去呢?因為這個貨幣是由金銀銅鑄造的。

    所以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更加註重這個貨幣是由什麼鑄造的,而不是這個貨幣是哪個朝代鑄造的。

    強行更換貨幣的幾種可能

    儘管貨幣不經常變換,但我們仔細研究的話就會發現貨幣還是有可能變換的,比如漢朝的時候、唐朝的時候、宋朝的時候都進行過貨幣改革,那麼貨幣是怎樣從之前的流通變得不流通;又從之前的不流通變的流通呢?

    貨幣的過渡一般也有兩種辦法:

    方法一直接兌換,比如我們發現在唐朝的時候,曾經廢除過五銖錢,而廢除五銖錢的時候,部分老百姓肯定是不願意的,比如有一些老百姓明明手中有這一些錢財,但是沒有辦法花。

    於是唐朝政府就提出了一項改革,透過唐朝政府的手段,鼓勵老百姓將五銖錢都交出來,然後再給予他們對應等價值的貨幣,如果在規定時間之內並沒有交出來的話,就不會兌換或者折價兌換,兌換完之後吃虧的就是老百姓了。所以這個時候透過這種鼓勵措施,讓老百姓積極主動的去兌換貨幣。

    方法二,透過時代發展讓它自動走出歷史舞臺。

    簡單來講:唐朝貨幣和宋朝的貨幣一直留存,但是明朝政府不會強行的把這些貨幣通通去除,而是這些貨幣與明朝普通貨幣進行等價交換,但是因為唐朝貨幣和宋朝貨幣已經不再鑄造了,所以這些貨幣慢慢的就會退出歷史舞臺。

    沒錯,這就是事實

    在整個封建王朝統治時期,關於貨幣的流通,很少有地方直接插手去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貨幣所鑄造的原材料本身就是等價值的。

    只要是一錠金子,哪怕這錠金子沒有鑄造成當時朝代的貨幣,也能夠花出去。同樣的道理,銀子也是這個樣子,銅錢也是這個樣子。

    針對於此,其實除了某些皇帝之外,絕大多數封建統治者都不會在這方面下大力氣,除非某些形勢所迫,迫不得已進行系列改革。

    這也就造就了最開始我們講到的那個案例:在明朝的時候依然流通的是唐朝和宋朝的貨幣。終究是因為古代的貨幣它的價值等量不同和這個貨幣本身的價值就已經蘊含在這些原材料上了,所造就的系列後果。

  • 7 # 一本正經的汪二啊

    因為古代的貨幣是貴金屬,百姓以銅幣為主,大型商業運作以銀為主,貴金屬為貨幣最大的好處就是穩定,不論如何改朝換代,不論你想把貨幣鑄成什麼樣子,銅還是銅,銀還是銀,就算不鑄成貨幣都能當錢花,所以改朝換代對貨幣經濟體系的影響沒你想得那麼大。

    再者,一般改朝換代後,稍微有點兒智商的新皇帝都會沿用一段時間前朝的貨幣,穩定後再鑄造新幣,回收舊幣,而因為舊幣以銅為主,融了就能鑄成新幣,慢慢替換,舊幣因為沒有新鑄造,在市場上消失只是時間問題。

    沒有那麼傻的開國皇帝,就為了點兒虛榮,上臺就全面取替舊幣,得不償失。

  • 8 # 那些珍貴老照片

    一個新朝代建立後在改朝換代的時候,新帝對於前朝貨幣的處理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任其自生自滅,被新貨幣替代,然後逐漸退出流通市場;還有一種就是政府回收舊貨幣,強制停止使用,再回爐統一做成新貨幣。

    古代有很長一段時間內還處在以物易物的交換形式,特別是普通百姓,以自然經濟為主,你一袋米我一隻雞,我一頭牛你一間房這樣的交換,這個時候,貨幣能體現出的作用並不大,僅在上層階級流通,所以改朝換代影響不大。

    後來貨幣交易成為主要的市場交易形式時,這個問題就不得不受到重視,那為什麼大多數處理方式是繼續讓舊幣流通呢?

    因為新朝建立的時候,往往都是時局不穩百姓流離的狀態,如果直接廢除前朝貨幣,本來就低迷混亂的經濟秩序將出現嚴重的問題,朝廷也會增加很多因此產生的事項,導致上下齊亂。所以需要有個平緩過渡的過程,讓老百姓手裡的舊錢可以繼續使用,同時投放新的貨幣,舊貨幣在不再生產的情況下越用越少,就慢慢被取代了。

    回收前朝貨幣的情況自然也發生過,唐玄宗時代有文字記載:“宜令所司即出錢三數十萬貫,分於兩市,百姓閒應交易所用不堪久行用者”,就是國家用30萬貫銅錢來兌換老百姓手裡的惡錢,就是因為有些老百姓不願意用新錢,政府只能出此下策進行兌換。

    古時候的錢幣多為銅幣,這種金屬在當時價值比較高,回收起來也困難,所以不能貿然處置,新的當權者都會酌情給與市場緩衝的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田xrv加裝隔音條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