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行業,尤其是工藝品行業,行業內多存在作品當做“國禮”、“省禮”、“館藏作品”,不少人藉助此打造知名度、話語權,到底有多大用處呢?又有那些作用?
回覆列表
-
1 # 合香婆婆
-
2 # 顧建餘紫砂講座
不僅僅是工藝美術行業,其他的各行各業這樣的情況也是比較普遍的。
就目前國禮、館藏作品的徵集,人為因素偏少,徵集單位需要綜合考慮製作者的作品造型、材質、題材、個人知名度、社會活動能力等很多因素,一般人很難獲得這樣的機會。而其他的評獎類的活動,人為因素較明顯。
能跳出名利的人真不多,能把握住機會贏得名利的人也不多。透過國禮、館藏等成績,一可以說明自己的綜合實力,二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去尋求名利,名利,名在前利在後,對於普通的從業者,甚至很多貌似是走在前面的從業者來說,想要獲得名利的機會真不多。從古至今一直是這樣的,因為大家都明白:自己是活在當下的!至於百年後世人如何評說,又有幾個人能看到。
理解走這條路的工藝美術品行業的從業者們,因為我也是大軍中的一員,就這國禮和館藏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別人不給我們臉上貼金,自己貼一點又何妨!現在的社會必竟也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
-
3 # 就想這樣子
我們來看國禮的選擇:
國禮是國家特色的反映,由於政治背景及各國習俗不同,更多時候,國禮往往是贈送國特有的物產,凝聚歷史、人文、藝術等表現。根據中國外事活動的相關規定,對外贈送禮物應儘量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紀念品、傳統手工藝品和實用物品,作為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國,中國的國禮清單中,總是少不了絲綢、瓷器、青銅器等歷史悠久的藝術品。
能成為國禮的工藝品,都是經過精挑細選,
反覆比較才確定的,國禮送出去是代表國際形象的。
館藏品也是一樣,非常高階的作品才有可能被館藏。
所以說,其作品能成為國禮或館藏,對製作者來說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事,說明其一定是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從業者以此藉以打造話語權,可以宣傳自己,說明產品卓爾不凡,實屬正常。
這種背書非常有用,至少兩點1增加產品和作者曝光度,2提升自身知名度,在此基礎上如何生花,看各自功力嘍,畢竟名會帶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