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地構造與成礦為什麼有方向性?
8
回覆列表
  • 1 # 秦巴小蜜蜂

    我們所熟知的地球在地核地幔以外包著一個固定的外殼,也就是地球固態圈層的最外層,它是以岩石為重要組成部分組成的岩石圈,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以氧、矽、鋁為主的花崗岩層,下層是以矽和鎂為主的玄武岩層。

    岩石圈的岩石實質上就是具有穩定外形的礦物或玻璃集合體,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成地殼。岩石按構成成因,又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岩漿岩是高溫熔融的岩漿在地表或在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又稱為火成岩。噴出地表的岩漿岩又叫噴出巖,在地下冷凝的岩漿岩則稱之為侵入岩。火成岩和岩漿岩說的是一種岩石,不同的稱謂而已。

    沉積岩是在地表條件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火山作用的產物,經水、空氣、冰川等外力的搬運、移動、沉積等構成巖固結而形成的岩石。

    變質岩是由先成的岩漿岩、沉積岩由於地質的環境改變,經變質作用形成的岩石。

    三種性質岩石之間的區別並不是絕對的,隨著構成礦物的變化,它們的性質發生變化,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遷,會由一種性質轉變成另外一種性質的岩石。

    地殼深部和地幔上部主要由岩漿岩(火成岩)和變質岩組成,岩漿岩(火成岩)佔整個地殼體積的64.7%,變質岩佔27.4%,沉積岩佔7.9%。從地表向下16公里範圍內,岩漿岩(火成岩)佔75%,沉積岩不足5%,變質岩不到1%。

    前面已經提到礦物,無論是哪一性質的岩石,不外乎都是一種礦物或是多種礦物的聚合體,化學成分不定,通常沒有結晶結構。而礦物是自然形成的純物質或化合物,化學成分組成變化不大,最明顯的是有結晶結構。

    當地殼環境在溫度和壓力較高的條件下,礦物便從岩漿熔融體中結晶析出,像橄欖石、輝石、閃石、雲母、石英等礦物就是造石主要成分,是它們組成了各種岩石。

    那麼岩漿熔融體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大概在46億年前,原始地球剛剛形成,因重力不斷收縮和放射元素脫變,使地球溫度增高。(也有一個說法是外星體的隕石撞擊地球,巨大的能量幾乎把地球熔化)。地球內部物質溫度升高達到熔融狀態時,密度大的物質向地心沉積,形成鐵鎳地核;密度小的物質向上浮形成了地幔。那時地球太熱,表面到處呈現岩漿狀態,還沒有形成地殼,也沒有海洋,水都是以水蒸氣的形式存在於原始大氣中。又過了幾億年,大概在38億年前,地球由於不斷的熱輻射,溫度逐漸下降,水蒸氣冷凝成液態水形成了海洋。地球表面溫度在水的作用下也低於岩漿的凝固點,最原始的地殼形成開始,到25億年前,地球的古岩石殼形成。

    在岩石殼沒形成前,岩漿熔融體內物質的排列,呈現出越靠近地心,密度越大;越接近地表,密度越小。首先要固化的是相對較輕的,含高二氧化矽的花崗岩類,所以古岩石殼幾乎完全是由高二氧化矽岩石組成,這就是花崗岩層的由來。留下的密度稍大的岩漿,隨著地表溫度進一步降低,後形成了密度大的玄武岩層。

    這時的礦物隨著各種岩石的形成,也一併結晶析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使用單兵武器能和恐龍戰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