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吳用錯用落款致使戴宗露出馬腳是吳用的陰招

    先回答問題,吳用錯用落款致使戴宗露出馬腳,吳用是真的失誤了嗎?我的回答是不是的,應該是吳用用的陰招。

    話說吳用把偽造書信專家蕭讓,刻章專家金大堅找來,偽造了一封書信,企圖要營救宋江。吳用為什麼要劫法場  可是,這封書信偽造的有漏洞,送信的戴宗一走,吳用就裝模作樣的大聲叫道:完蛋了完蛋了,我剛才疏忽了,這封信寫錯了!這封錯信要害死宋江了!

      在書裡寫的很明白:【反詩假信事相牽,為與梁山盜結連】——施耐庵說的很明白了,反詩的事,牽扯出了假信的事。宋江最後為什麼要被處死呢?主要還是因為那封假信!假信暴露了他和梁山反賊有【結連】!

      相比較這封假信,反詩的事,反而不重要了,只是一個引子而已。

      宋江這個人,天不怕地不怕,連被燕順抓住要活活被吃了人肉都不怕,但他最怕和反賊扯上關係!他經過樑山的時候,表面上寧願自殺,也不願意當反賊,政治立場十分堅定。可就是這麼一個堅決不做反賊的人,吳用一封信寄過來,瞬間宋江就變成反賊了。

      吳用送出信之前:蔡九知府僅能證明宋江寫了反詩,可宋江到底是蓄意謀反,還是一不小心酒後誤寫,他則無法證明,宋江還有周旋的餘地,不一定會死。

      吳用送出信之後:蔡九知府則能證明,宋江就是反賊,因為梁山反賊都偽造書信來救你了,你還不是反賊?宋江絕對是蓄意謀反,毫無周旋的餘地,一定會死。

      上一次,吳用就試圖讓劉唐用一封信,去害死宋江。這一次,吳用則試圖讓戴宗用一封信,去害死宋江。兩次害宋江,吳用的計謀並沒有任何的改變和區別,都是一樣的:以反賊的身份給你寫一封信,別人看到之後,就會想:反賊都給你寫信了,你還不是反賊?

      上一次,吳用被宋江看破了,沒能成功。這一次,吳用則終於成功了,他終於要把宋江這廝給害死了,宋江家的萬貫家產,他也終於能拿到了。

      不過,害宋江,只是心裡的想法,嘴上說的,當然還是要捨命盡全力去救宋江哥哥,這樣才是江湖兒女嘛!

      晁蓋首先表態,焦急的問道:我們【怎生去救?用何良策?】

      吳用果然立刻就給出了良策,說道:【這般這般。……如此如此。……主將便可暗傳下號令與眾人知道,只是如此動身,休要誤了日期。】

      吳用的良策,就是下一回中劫法場時,故意安排劫法場劫的很爛,救不出宋江。同時,還有可能害死晁蓋。吳用趁機可以自己掌權。

     吳用的良策,不是這樣滴!你當晁蓋傻啊,要是吳用沒給晁蓋安排好後路,晁蓋怎麼可能會傻乎乎的去劫法場!就算沒張順他們出現,晁蓋的後路也早就安排好了。

      首先,良策二字,是什麼意思呢?是能完美完成目標的策略的意思。任何的良策,你別管他是高深的,還是幼稚的,他必定都是圍繞著如何完成自己的目標,而展開的。

      那麼,晁蓋吳用這次的目標是什麼呢?他們的目標有三個:

     一是表面上說要救宋江,並且做出的行為,也都會讓大家認為自己要去救宋江,保住自己講義氣,為了兄弟連命都不要的形象,方便以後收小弟。

      二是實際上,則必須要害死宋江。害死宋江,不但可以防止宋江上山奪權,更可以趁機收了宋江家的家產,充當梁山的軍費,一箭雙鵰。

      三是不管能不能救出宋江,千萬要小打小鬧,千萬不能把事兒鬧大了,不能讓蔡太師的兒子蔡九太吃虧。如果事情鬧大了,弄得蔡九很不好收場,那麼梁山就很有可能會惹來蔡太師的正規部隊,到時候就得不償失了。

      晁蓋吳用這次的目標有三個,而這三個目標,幾乎每一個都互相矛盾。

     一是如果直接害死宋江的話,晁蓋吳用雖然可以得到宋家的家產,但卻會導致自己在江湖上沒了義氣。沒了義氣,以後就很難收到小弟,對自己以後的發展,極其不利。

      二是如果直接救出宋江的話,又怕宋江上梁山奪權。而且救了宋江之後,宋江的家產還是宋江的家產,晁蓋吳用就沒法吞了宋江的家產,吃不了這塊大肥肉。

      三是同時,這次明救暗害宋江的行動,尺度一旦把握不好,還會引來朝廷正規軍,給梁山帶來巨大的威脅。

      吳用的良策是什麼呢?吳用的良策,不是前面那句【如此如此,這般這般。】這只是說給旁邊不明真相的好漢們聽的,讓大家覺得這個計謀自己聽不懂,的確很高深而已。

      吳用真正的【良策】,是後面那句一直被大家忽略的話:【主將便可暗傳下號令與眾人知道,只是如此動身,休要誤了日期。】

      這裡是晁蓋要暗暗的傳下號令,不要讓別人知道。 二是千萬要注意日期。三是晁蓋傳下了什麼號令呢?是劫法場的號令。也就是說,吳用決定用劫法場來救宋江,而不是用攻打江州城來救宋江。

      首先,吳用沒打算把事情鬧大。

      吳用的良策,其基本的理念就是:首先要自保,其次才要考慮害死宋江的事。這個是對的,做事一定要分明白輕重緩急。

      比如說之前晁蓋的提議,提議大家調動兵馬去打江州,這個提議顯然就沒分清輕重緩急。

      晁蓋一打江州,蔡九肯定是要先殺了反賊宋江。這樣的話,宋江雖然死定了,晁蓋以後也肯定過不舒服啊!你都敢明目張膽的帶著兵馬來打城池了,朝廷再不打你,可就真說不過去了。這樣的情況下,朝廷就會帶兵來打梁山,到時候,晁蓋和吳用就等著死吧。

      任何害人的計謀,其基礎都是:在我活的好好的情況下,害死敵人。而不是為了把敵人害死,自己也跟著完蛋——要是這樣,還講究什麼計謀,直接同歸於盡算了。晁蓋直接一刀捅死宋江,然後自殺不就行了,還用得著勾心鬥角的玩政治?

      梁山好漢去劫法場了,按照大家的看法,這個法場劫的有點漏洞百出。

      不過為什麼劫法場劫的漏洞百出?不是因為吳用笨,而是劫法場這一方案,本身就很難成功。

      任何法場要處決要犯,他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一定是防止別人劫法場!黃文炳也和蔡九說道:一定要早殺宋江,【免得梁山泊草寇來劫牢】。你看,人家早有防備,你再怎麼聰明,人家早有準備,你也很難成功,難免會漏洞百出。

      這麼簡單的事難道吳用不知道嗎?吳用肯定知道,但吳用為了保命,還是摒棄了打城池的方式,而選擇了劫法場。這一點,是十分正確的,先別說能不能害死宋江,至少劫法場相對比打城池來說,是屬於小打小鬧的行為,給足了蔡九知府面子,也不會讓蔡九知府有太多的損失,不會被蔡九知府和他老爹蔡太師給盯上。

    聰明的吳用也有意想不到以後發生的事情,不可能的事情成功了。

    從吳用選擇了劫法場這一方式起,就註定了這次行動是小打小鬧級別,參與行動的最多不會超過百人。這樣的話,梁山基本上就不會遭到朝廷的重視和報復。說到底,他們只不過劫走了一個卑微小吏而已,又不是劫走了皇帝,不值一提。

      就這樣,吳用還千叮萬囑晁蓋,一定要暗暗地傳下號令,千萬別讓別人知道。為什麼?還是為了低調,為了不讓朝廷太過於重視自己。就像王倫一樣,低調了這麼多年,當了這麼多年的反賊,再怎麼沒本事,也沒被朝廷正規軍給消滅。王倫沒被消滅可不是因為王倫杜遷宋萬這三個弱鳥能打,而是因為他們三個低調,大事一點也不幹,給足了朝廷面子,所以朝廷並不重視他們。

      就算是在法場上,眾好漢也是以救了宋江就跑為主,絲毫不傷百姓,也不和江州計程車兵駁火,只是別人打自己了,才偶爾還兩下手。為什麼?還是為了低調。傷的人越少,這次的事情就越小。如果晁蓋劫了法場之後,朝廷一清點,在這次事件裡本城居然一個士兵和百姓都沒死,那可就太完美了。為了自己的政績和麵子,蔡九知府完全可能連上報都不上報,直接默默的忘了這事算了。

      後來眾人逃跑,李逵拿著兩把大斧子,瘋狂殺人,晁蓋也是在後面大叫道:【不關百姓事,休只管傷人!】

      很多朋友看了這句話之後,都表示晁蓋真是個愛民如子的大好人啊,這麼仁慈!

      他要是對老百姓仁慈,他就好好當他的村長,為百姓謀福利了,他還能扔了村官,來當強盜?晁蓋在這裡讓李逵少殺人,不是因為晁蓋仁慈,而是因為晁蓋不想把事情鬧大了!

      你劫完法場後,江州基本沒死人。和劫完法場後,江州的人幾乎死乾淨了,這兩件事惹出來的後果能一樣嗎!前者可能朝廷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糊弄過去算了。後者朝廷就直接不二話了,乾死你!

      劫完法場後,朝廷清點死亡人數,官兵百姓加起來,一共被殺了五百人。不過,由於這五百人幾乎都是李逵殺得,不幹晁蓋的事。所以,事後朝廷懸賞通緝犯的時候,除了宋江戴宗這兩個本來就是犯人的人之外,別人的一概不追究,就只追究李逵!懸賞三千抓李逵!

      大家一起劫了法場,別人不追究,就只追究李逵!晁蓋等梁山泊反賊什麼事都沒有。為什麼?因為晁蓋他們很低調,給了朝廷面子,沒亂殺人,沒把事情搞大。

      再看李逵,莫名其妙的瘋狂殺人。本來宋江被劫走了,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不就是跑了個犯人嗎?有什麼大不了的?完全不影響蔡九知府的政績。

      李逵瘋狂殺人,把一個犯人逃跑了這種小事,硬生生的提高到了恐怖分子襲擊城市,五百百姓慘遭屠殺這樣的大事件!你說,蔡九知府恨不恨他?

     蔡九知府事後別人都不追究,就只追究李逵!就這個黑漢子不給朝廷面子,危險極大,必須弄死他,給江州老百姓一個交代!至於剩下的那群人嗎,也沒怎麼傷人,小嘍囉而已,誰有那閒工夫抓他們。

     當吳用選擇了劫法場這一方式來救宋江的時候,就基本上杜絕了被朝廷報復的可能性,首先完成了害死宋江的最基本條件: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說害宋江的事。

      這一條件完成了,吳用就可以開始正式思考,怎麼明救暗害宋江了。拖時間。

      水滸傳原文寫道:【自古謀逆之人,決不待時。】自古以來,造反的人,就要速殺,絕不能拖延。如果吳用真心想要救宋江的話,那他們就應該多派騎兵,人人騎馬,速度去救宋江。因為去晚了哪怕一天,宋江都有可能早就被斬首了。可吳用他們,去晚了多少天呢?五天!

      宋江本來都定好了今天斬首,但是有個當官的黃孔目,是戴宗的同事,想要救救戴宗,就說了幾個理由,把砍頭的日子,拖到了六天後。

      書上原文寫到:【當案卻是黃孔目,本人與戴宗頗好,卻無緣便救他,只替他叫得苦。當日稟道:明日是個國家忌日,後日又是七月十五日皆不可行刑;大後日亦是國家景命,直至五日後,方可施行。原來黃孔目也別無良策,只圖與戴宗少延殘喘,亦是平日之心。】

      很多讀者朋友總感覺梁山好漢來劫法場的日子,剛剛好,正好趕在宋江被砍頭的關鍵時候救了宋江。但實際上,宋江被砍頭的日子,早就被黃孔目活活往後延遲了五天!但就是這樣,五天後梁山好漢們也才剛剛趕到!

      由此我們可知,要是沒有黃孔目的求情,等這群來救人的梁山好漢趕來的時候,宋江早就已經死了五天了!

      晁蓋他們為什麼來得晚呢?書上有原話寫得很明白了,就看大家看不看得到了。

      書上寫道,吳用安排眾好漢【各各拴束行頭,連夜往江州來。】

      吳用不但不給他們騎著馬去救人,反而讓他們拴束好了行頭,才去救人。拴束什麼行頭呢?就是後來劫法場的時候,用的那些車子啊,扁擔啊什麼的,用來偽裝自己身份的這些行頭!

     大家帶著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還能走的快嗎?

      同時,最能體現吳用聰明的地方是,好漢們還不會懷疑這是要暗害宋江。如果有好漢問:軍師啊,我們為什麼帶著這麼多行頭去救人,跑不快啊!吳用就會很淡定的回答他:因為我們要用這些行頭做好偽裝啊!你必須帶著,這是計謀!

     今天就要殺宋江了,結果帶著一身行頭的兄弟們五天後才過來劫法場——宋江兄弟,我們可是來捨命救你了啊,只是沒趕上啊!哎呀呀!

      更厲害的是,如果他們五天後再來,那時候宋江早就死了,他們肯定不用劫法場了,人都死了還劫什麼法場?那樣就直接避免了和政府的衝突。

      連法場都不用劫了,晁蓋吳用就更加惹不上事了!就更加不會引起官府的注意了。然後宋江也成功的被他們給拖死了,他們也可以趁機吞了宋家的財產。最後,江湖上還會流傳著晁蓋吳用捨命去救宋江兄弟的傳說,江湖上的好漢肯定都會說:晁蓋哥哥和吳用哥哥真是義薄雲天的江湖好漢!甘願捨命去救宋江哥哥!只可惜那次去晚了啊…………

      那三個條件,明著救宋江,獲得江湖讚譽,順利完成了。暗著害宋江,把宋江給拖死,也順利完成了。最後,朝廷還不會找他們麻煩——他們只是從梁山跑到江州,看了看宋江的屍體就回家了啊,朝廷找他麻煩幹什麼。

      晁蓋他們就算是無意之中惹上了官兵,被追殺了,吳用也有後招!晁蓋無路可逃時,書上寫的分明:【阮小七便道:遠望隔江那裡有數只船在岸邊,我兄弟三個赴水過去奪那幾雙船過來載眾人,如何?晁蓋道:此計是最上著。】

      逃跑的路線,吳用早就安排好了,就算朝廷大軍追殺晁蓋,就算張順他們不出現,江州魚米之鄉,滿江都是漁船,阮家三兄弟輕鬆偷上一艘逃跑,還不容易?

      晁蓋也說道:這是上招!為什麼這是上招?因為這是吳用出的主意啊,自然就是上招了。

      晁蓋吳用早有後路,完全不是有些人說的那樣:如果張順等人不出現,晁蓋就必死無疑之類的。晁蓋又不傻,連後路都沒有,他過來劫什麼法場!晁蓋可是資深黑道人士,原來他家都有逃跑通道,何況過來劫法場!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吳用不是神,他沒料到戴宗居然有個好同事,敢冒著也被扣上造反帽子的風險,給宋江求情,讓砍頭的時間往後拖延了五天。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個誰都算不出來的意外的話,在不引起朝廷報復的前提下,明救暗害宋江的計劃,就會圓滿成功!

  • 2 # 十三哥喂

    吳用這個人,人如其名,幹正事,比如行軍佈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都是做不來的,但若是坑人害人,給人下套,他倒是很擅長的。

    宋江當初因為義氣,私房了劫取生辰綱的晁蓋等七人。

    這七人在梁山站穩腳後,又差遣劉唐送給宋江100兩金子作為酬謝,知恩圖報,原本正常,但如此重要的事情,差劉唐帶個口信即可,畢竟與人金銀財寶是很平常的事,但是一封書信能帶來的麻煩果然就大了。

    結果,宋江殺了閻婆惜,被迫浪跡江湖,好容易蒙赦,發配江州,卻又因為反詩的事情下獄,這才引來了吳用造假。

    那麼吳用為什麼要造假呢?為的就是陷害宋江,讓他走投無路好上梁山。

    晁蓋這個人,太重義氣,並且胸無大志,吳用讀了半輩子書,也沒個施展處,反而上山做了強盜,這顯然並不是吳用一聲所想,但是跟著晁蓋,只怕是要做一輩子強盜了,要想逆襲成功,從強盜變成官員,就必須換個老大。

    明顯的,宋江和晁蓋更合適。

    嗚呼,人人都道梁山有三任債主:王倫,晁蓋和宋江,殊不知背後操盤的其實是吳用。

  • 3 # 文化一家人

    用失誤這個詞兒來形容吳用這件事,非常準確——吳用確實是在這件事上失誤了。

    大家還記得《三國演義》裡的失街亭吧。街亭失守後,諸葛亮痛哭不已。蔣琬不解,問:今馬謖得罪,已經伏法,丞相何故還哭得如此傷心?諸葛亮說:我不是為馬謖而哭,而是為自己而哭,想到先帝臨危之時曾告訴我,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惜我卻辜負先帝之託耳。

    可見,精明無比的諸葛亮,也犯了用人失察的錯誤。真是智者千慮,也有一失。

    同樣道理,反應到吳用身上,在假傳家書這一事情上,也屬於百密一疏,出現失誤 。

    為救出因題反詩而待死的宋江,吳用讓聖手書生蕭讓臨摹東京太師府蔡京的筆跡,給江州的兒子蔡九知府寫了一封家信。同時為了更加穩妥起見,又讓玉臂匠金大堅刻了蔡太師的印鑑。假信的目地是讓蔡九知府把宋江押往東京,梁山好在半路上救下宋江。

    假信件由戴宗送走後,吳用才突然醒悟,自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即:雖然書信和印鑑都偽造得完美無缺,可是他忘了這不是正常的公文必須使用印鑑,這是父子之間的一封家書,哪有父親給兒子寫信還蓋上印鑑的道理!

    結果,假信雖然騙過了蔡九,卻沒有騙過黃文炳,終於還是被識破了。為了防止宋江在路上被梁山劫走,乾脆把宋江在江州就地斬首。

    吳用被逼無奈,只好採取強攻的方式,把宋江從法場劫救上了梁山。

    由此可見,智者千慮,也有一失,吳用在此事上確實是一次失誤 。

  • 4 # 自說文史

    被刺配到江州後,宋江的日子還不錯,有單間牢房,還有事情做,平時還能自由活動。有一天,宋江去找戴宗和李逵,結果沒找到,他就去潯陽樓酒店裡喝酒,喝醉後寫了一首詞,和後來被認為是“反詩”的詩。

    就因為這首詩,宋江差點掉了腦袋。

    戴宗為了救宋江,求助於梁山。正好他要替蔡九知府給蔡京送信,吳用將計就計,就把聖手書生蕭讓,以及玉臂匠金大堅拉上梁山,讓他們二人模仿蔡京的字型和印章,以蔡京的名義給蔡九知府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就是要蔡九知府把宋江押到京城處死,這樣梁山泊方便救援。

    結果,這個印章出錯了,蔡九知府雖然沒發現,但黃文炳識破了,戴宗也因此被下獄。若不是後來梁山好漢,以及李逵等人劫法場,宋江和戴宗就死了。

    於是有人懷疑:吳用號稱智多星,怎麼會用錯印章?他會不會是故意的呢?又或者說,這裡面有沒有什麼陰謀呢?

    實際上,事情很簡單,就是吳用失誤了而已。透過模仿、抄襲來製造假象,這本身就容易出錯。

    有那麼一個段子,和吳用出錯很像。說考試時,小明經常抄襲同桌的答案。有一次,同桌考了滿分,小明卻考了0分。為什麼會這樣?原來, 他抄習慣了,把名字都寫成同桌的名字了。這個段子,我記得某個小品裡,也曾經出現過。

    我記得上初中時,住在校外的學生,出入學校需要出入證,住校生沒有,除非班主任簽字才可以。有時候我們為了出去玩,就會找班主任以前寫的條子,模仿其字跡。這個招數,試過幾次都成功了。

    後來有一次,保安看了我們仿寫的條子後,直接聯絡了班主任。班主任火急火燎地趕到時,把我們臭罵了一頓,原來我們仿寫的條子,連落款時間都一樣,所以漏了馬腳。

    吳用的例子和這個差不多,他急於救人,又一心想著模仿得像,所以沒有考慮到父子寫信,不需要用諱字的圖章。但是,戴宗拿著假信剛走沒多久,吳用就意識到了錯誤。因為那時候他已經冷靜下來,所以才能發現問題。

    從作者角度來說,他需要吳用失誤。

    一方面,宋江這樣的主角需要多點磨難,多點無奈,多點“被陷害”,這樣他落草為寇才能更加表顯出“被逼無奈”。當然,這也能表現出黃文炳的奸詐。黃文炳是在閒的通判,為了能走近蔡九知府,所以他在這件事上特別在意,能看出來蔡九看不到的地方。

    另一方面,作者需要一件事情,來把李逵、張順、張橫、穆弘、穆春、李俊、李立、童威和童猛等人都帶上梁山。怎麼讓這些人都能上梁山呢?沒有比讓他們去救宋江和戴宗更好的辦法了。

    因為只有救宋江,才能讓大家同時出發,為了同一個目的,去做一件事情,這才是書中要表達的“義氣”,這樣大家去梁山才合理。

    可怎麼讓宋江和戴宗出事呢?作者的構思,就是要這封假冒蔡京的書信出問題。所以,作者才會安排吳用失誤。說白了,都是為了故事的邏輯,為了讓好漢都上山,都是為了後面的情節做鋪墊,就這麼簡單。

    讓吳用有所失誤,這其實也很符合現實情況。

    百密必有一疏,一個人再聰明,也不可能每次都算無遺策。《三國演義》裡,諸葛亮那麼厲害,依然有失誤的時候。吳用不是神,也不如諸葛亮,他出現失誤不是很正常嗎?吳用一生出計二三十次,沒記錯的話僅有兩次失手(後面徵方臘時,吳用也失誤過一次),相較於他的成功,這兩次失誤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所以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吳用都不是故意失誤的。

    吳用也不可能故意失誤,因為宋江曾經救過他,戴宗是他的好友,他何必要害宋江和戴宗呢?沒有理由。退一步來說,如果吳用想害宋江,就不會馬上說出補救的辦法了,反正別人也不知道。

    在看水滸時,讀者不必把每個人都看成聖人、完人。

    很多人看名著書籍或者影視劇時,總是站在聖人的角度,各種挑刺,甚至無中生有。林沖沒打高衙內,說林沖懦弱;唐僧不喜歡女兒國國王,就說唐僧吃大虧了;女演員漂亮,就說被導演潛了;看《家有兒女》就痛罵小雪;看《鐵齒銅牙紀曉嵐》,就罵紀曉嵐耍小聰明;連看《龍門鏢局》這種喜劇,都有人站在聖人角度各種批判。

    這是何苦呢?把任何人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拎出來讓別人評價,肯定也會有各種解讀,其中不乏惡意的。

    比如你為了女朋友或者老婆,和朋友疏遠了,和父母疏遠了。你也很難受,因為你想老婆、父母和朋友兼顧。然而,如果讓大家來評價,肯定有人說你不夠硬氣,沒有男子漢氣概,鎮不住老婆,或者說你不孝順,不夠朋友義氣,甚至說你早就想這樣,難受不過是表現出來騙人的等等。

    可是,從你自己角度來說,那麼多種解讀,尤其是惡意的解讀,對你來說公平嗎?肯定不公平,讀書也罷,看影視劇也罷,同樣是這個道理。

    很多事情,一個人不可能兼顧,總會有取捨,總會有親疏,總會有做不到的地方,這本身就是無奈之處。如果讀者不解其中內情,妄加揣摩,惡意解讀,豈不是對別人的冷暴力嗎?還是那句話,多一點理解,站在別人角度考慮問題,就足夠了。

  • 5 # 小確幸品史

    關於吳用是否是故意失誤,我認為是肯定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動機,梁山想要壯大,必須要讓宋江上山。宋江號稱山東及時雨,在江湖上鼎鼎大名,有一大堆忠實的粉絲,無數的英雄豪傑都想要投靠於他,比如燕順、王英、鄭天壽等人,一聽說綁架的人是宋江,就迫不及待的磕頭謝罪、認其為大哥,同樣的人還有李逵、李俊等人。而晁蓋呢,因為擷取生辰綱後字·自行私吞,沒有分配給山寨中的嘍囉,已經在江湖中名聲掃地,關於這一點,魯智深在吳用勸降二龍山時已經言辭犀利的呵斥過吳用。所以,梁山想要在江湖上擴大影響力,招攬更多英雄豪傑投奔,就必須利用宋江的名聲,才能拉起義這一面大旗。而宋江呢,百般推脫、堅決不幹,先後兩次拒絕了梁山的好意。在這種情況下,梁山想要招納宋江,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宋江陷入絕境,再將其解救出來上山。所以,梁山有充分的動機故意製造了錯用落款事件。

    其次是方式,梁山想救宋江,不必非要利用家書。從水滸傳描繪的過往看,只要是抓到了頂尖級的強寇,從來就沒有就地正法的先例。不管事清風寨的宋江、花榮,還是祝家莊被俘的各位好漢,都是首先要送到京城,驗明正身後方才名正典刑。所以,根據常理推斷,蔡九知府在向蔡京上書之後,就算吳用不偽造家信,蔡京也必然會讓蔡九知府派兵押運宋江上京,親自呈送給皇帝,這樣才能獨得這天大的功勞。所以,營救宋江最穩妥的方式就是梁山好漢最常用的套路,半路伏擊、劫囚殺人。而吳用根本沒有考慮這一慣用方式,而是請來蕭讓、金大堅等人造假,將簡單的問題做的極其複雜,可以說是非常的可疑。

    再次是行為,以吳用、蕭讓的能力,不可能發現不了如此漏洞。在北宋那個年代,寫家信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稍微有點文化的人都能知道家信的寫法以及落款的方式,更何況他們非常清楚蔡京和蔡九知府的父子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別說吳用、蕭讓這樣的頂尖文人,就算是普通的鄉野村夫,都不可能在寫家信的時候使用職務來落款。而且,就算是吳用、蕭讓疏忽了,但該信仿造成功後,梁山那麼多好漢都看過、讀過,卻沒有一個人發現落款的這個常識問題,實在是不可能出現之事。

    綜上所述,吳用錯用落款印章一事,應該是梁山為了逼迫宋江上山而用的陰謀,只是苦了戴宗,白白受了那麼多的牢獄之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萬左右應該買什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