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汽豐田汕頭合眾店
-
2 # 凌晨四點半的夜
輪胎溫度的變化會影響汽車的行駛效能,尤其在高速環境下,會對汽車的驅動力和制動力都有很大影響。我們可以試想下,如果輪胎溫度過高也會加劇胎面的磨損,這樣摩擦力就會減小,從而影響我們汽車牽引和制動,也容易造成汽車側滑的現象。這種情況在車輛轉彎時最容易出現,所以我們在觀看F1比賽時,經常看到賽車跑完幾圈後就需要回基地換新輪胎,因為F1賽車速度都很快,更容易加劇輪胎磨損。
-
3 # 老侯解車
大家在看F1比賽時,不知道有沒有注意一個細節,就是賽車的備用輪胎,都是放在一個袋子裡面的,這個袋子類似於電熱毯,可以插電的。後來才知道,這個袋子名字叫做“輪胎保溫袋”,用來給輪胎加熱、保溫的,可以讓剛剛更換的輪胎有較高的溫度,免去在賽道上熱磨合的時間。這對於時間以毫秒計算的F1賽車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那麼F1賽車的輪胎為什麼要加熱和保溫呢?原來,F1賽車上使用的輪胎是一種特殊製造的熱熔胎,這種輪胎只有在較高的溫度下才能發揮出比較好的效能。當胎面溫度超過100°C時,胎面橡膠呈半熔化狀態,這樣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輪胎與地面之間的附著係數,從而提高汽車與地面之間的附著力。由於F1賽車發動機功率比較高,速度非常快,即使是在過彎時有保持較高的速度,如果輪胎與地面的附著力過小的話,汽車就會脫離地面而發生側滑、甩尾等故障,這無疑是非常危險的。
其實不僅僅是F1賽車,有些高效能的跑車在比賽之前也會“燒胎”,目的就是讓輪胎的溫度升高,胎面橡膠熔化,增加地面與輪胎的附著力,避免汽車失控。當然,這種“燒胎”是非常費輪胎的,一般一場比賽下來就要更換一套輪胎,普通老百姓是玩不起的。而我們普通的家用車輪胎,一般更偏向於耐磨、靜音、舒適,至少要使用好幾年,所以這些熱熔胎、半熱熔胎,在普通的家用車上是不適用的。
-
4 # 老倪DIY
F1的輪胎對溫度還是非常敏感的,在業內常說視窗溫度,就指的是輪胎的最佳工作溫度區間,對於乾地的熱熔輪胎,工作視窗的溫度在100℃左右才能達到最佳的輪胎附著力狀態。
所以我們會在比賽前看到車隊使用輪胎加溫毯來幫助輪胎升溫,在比賽前的暖胎圈,車手也會來回扭動方向突然加速、突然剎車來幫助輪胎和剎車進入工作視窗溫度。
對於熱熔輪胎,如果胎溫達不到工作視窗溫度,那麼輪胎的抓地力就非常差,加速時很容易空轉,彎道非常容易打滑,增加制動距離,容易導致輪胎抱死出現平瘢。但如果輪胎過熱,也回出現起泡,板塊脫落的情況。輪胎的使用磨損設計一旦超出懸崖點也會出現脫膠、粒化的情況。這些都會導致輪胎的抓地性下降影響車輛彎道的抓地性和出彎加速的能力。
即便是雨胎,也有自己的工作溫度視窗,相比干胎,雨胎需要更冷的工作溫度,需要地面的積水幫助降溫來減緩輪胎表面花紋的磨損,對於大雨胎,輪胎每秒鐘的排水能力能夠達到80公斤,所以一旦輪胎花紋被磨損雨胎就會出現滑水失去抓地和轉向的作用,這也是你經常能看到車手駕駛有雨胎的賽車在半乾的賽道上會刻意去找一些非行車線壓水來幫助輪胎降溫。
-
5 # 繁星落石
不同硬度和型別的輪胎工作溫度不同,光頭輪胎需要在允許橡膠稍微溶解的問度工作,此時橡膠處於黏性狀態,可以提高抓地力。溫度過高會導致輪胎過軟,單位路程的輪胎磨損加劇,導致更換輪胎的間隔變小;溫度過低輪胎本身過硬,無法提供足夠的抓地力,車身擺動時可能出現不穩定情況。
所以一般開賽前會允許車手暖胎一圈,比賽期間每次更換輪胎初期的車手動作都會偏向保守,等待胎溫提升,圈速在這個階段也會有所下降。
回覆列表
你好!我是合眾君,一位汽車知識分享者;非常感謝你的邀請,很高興能夠為你解答問題,希望我下方的回答能夠幫到你。不同輪胎的最佳工作溫度可是適用於不同路面和天氣情況
以F1常見熱熔輪胎為例,隨著賽車在路面上飛馳著,輪胎與路面的摩擦,使胎面溫度升高導致自身發生融化呈凝膠狀態,熱熔胎在這種狀態下能為賽車提供更好的抓地力。
熱熔胎顧名思義熱了會熔,熔後的輪胎會粘地面;如果溫度不夠,前輪會發生推頭,而後輪會容易甩尾;融化呈凝膠狀態屬於分子鏈發生斷裂,如果溫度過高,分子鏈斷裂得太快,並不會得到更好的抓地力,而是會在劇烈的離心作用下輪胎的熱熔成分會被一塊一塊甩出去,導致抓地力下降;嚴重時甚至還會因甩出一大塊導致懸掛被顛到斷裂,從而使賽車發生失控。
所以,F1賽車的輪胎對溫度極為敏感,在選擇上極為重要,不同輪胎用於不同路況或天氣,要慎重選擇,不然輪胎容易爆胎或被凍到斷裂,從而導致賽車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