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實體經濟守望者新加坡
-
2 # 小舅媽育兒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如何,直接影響他對這個科目的學習效果。如果他對數學感興趣的話,那麼這個科目他肯定學得好,反之則不然。
孩子不愛學習主要是沒有掌握學習的好方法,學不進去造成的,你把這個學習的方法教給他,督促他,等他掌握的好的學習方法,能學進去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了就自然會安下心來好好學習了!
找個目標。
如說我要超過某某某(定好這個人至關重要!)保證孩子就有鬥志了。 2、多表揚鼓勵 人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思想單純,容易被哄,往往一句表揚的話就會讓他們高興得手舞足蹈。所以,只要父母的表揚,他們便會勁頭十足,有意料不到的出色表現。。因此,在學數學過程中,我做到以表揚為主,儘量不罵孩子,我常掛嘴邊的是“你真棒”、“好樣的”、“進步真快,媽媽真為你高興”……孩子學習的興趣就更濃了。 3、透過遊戲引起興趣 喜歡玩不是誰的錯,好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根據這個特點,把數學以遊戲的形式表現出來,孩子們在遊戲中感受了學習的樂趣。 4、展開比賽激發興趣 根據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開展的比賽活動,能激起孩子極大的參與熱情。5、小小“禮物”吸引孩子孩子希望得到家長的認可和肯定,而這種認可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贊同,還包括物質上的獎勵。我通常用這樣小小的禮物來吸引孩子。
興趣是一張高揚的風帆,只有充分調動了孩子的興趣,肯定在數學的路上越走越遠。
-
3 # 小舞老師講故事
義大利教育家瑪利亞·蒙特梭利提出,2-6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
這個階段的兒童開始對數字、數量關係、排列順序、形體特徵等表現出興趣,具體的行為有很多,比如在超市對價格標籤很有興趣,會自己去讀上面的數字;孩子也可能經常問現在是幾點鐘?或者對比兩個數字,比如他們會問5大還是2大?如果你家孩子有上面的表現,說明他們的數學敏感期來了。
在生活中,數數是計算的啟蒙、玩積木是立體幾何的啟蒙、切披薩是分數的啟蒙、摺紙是平面幾何的啟蒙、拼圖是邏輯思維的啟蒙……作為家長的我們,用心去發現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靈感啟蒙,孩子就會對數學慢慢感興趣。
另外,推薦兩本書可以帶孩子一起讀一讀。
-
4 # 小兔子媽媽
所謂的有興趣一個是孩子自身的天賦,另一個就是外界的影響。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下面的影片是我的一點小經驗,與您一起分享
-
5 # 小清新的學習日記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給孩子灌輸數學知識,讓孩子經常參與有關數學的活動或遊戲。我孩子現在二年級,從幼兒園起我一直都是這樣培養她的數學興趣的:
一、用購物體驗方式培養數學能力和興趣。一年級小朋友已經有了數和加減的概念,我就經常帶孩子去買東西,並讓孩子自己算賬,算對了就買個小東西當獎勵,算不對順便糾正下,以此方式來鍛鍊其口算能力,在物質獎勵誘惑下孩子計算起來往往興致勃勃,得到一次獎勵就增加一份自信,自然而然地就愛上了數學,現在孩子跟我去買東西,每次都積極主動幫我算賬。經常買賣的人口算能力都很厲害,所以家裡買任何東西都可以讓孩子來計算核價,對於孩子計算的準確性和進步家長要及時誇讚並向其灌輸學數學很有用的觀念,鼓勵其好好學數學,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更加重視數學,喜歡數學。
二、撲克牌是孩子都非常喜歡玩的棋牌遊戲,其中牌的大小、組合、輸贏規則等對孩子數學啟蒙、運算、思維,智力開發、以及興趣培養都非常有用,經常陪孩子玩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自己小時候沒上學之前對打牌就有濃厚興趣,因為我爸愛打牌,而我就是小跟班,整天跟在後面看,沒人刻意教就認識了所有牌和牌的大小,當然我看牌不是目的,主要還是想要點零花錢買零食吃,以及把我爸輸贏情況彙報給我媽。爸爸贏錢的時候一開心就給我幾毛錢,輸錢多的時候也會給我點封口費,加上小時候我爸媽還經常叫我去小店幫他們買東西,所以時間長了我對人民幣的換算和加減也熟悉的很,不知不覺中就做了很好的數學啟蒙!現在我每週都會陪孩子玩幾把牌,玩中趣學。
三、我覺得對於低年級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無論數學還是其他科目,最重要的都是自信心的培養,以及家長的參與、陪伴和正向引導。只要家長樂意積極主動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解決學習中的疑難,陪孩子一起快樂學習,一起尋找學習中的樂趣和價值,孩子學習沒有障礙,就會越來越自信,自然會愛上學習。所以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過程中要忌諱責罵,多些正面情緒和引導。
以上就是我的關於培養低年級孩子數學興趣的一些經驗和建議,從中可見家長的方法和引導至關重要,所以家長一定要積極起來,引導孩子在學習開始就愛上學習,這樣以後的學習之路才會一帆風順。
-
6 # 櫻花祭2020
數學學習方法比語文更重要,語文有語文思維,從我們出生只要活著,就能一直練習,揣摩,品味。語文問題就另談了。題主問的是數學,我就來拋磚引玉講一點怎麼培養數學思維。如果培養好了數學思維,就會覺得數學非常有趣。
第一,要把數學當遊戲來玩,學習所謂的加減乘數,只是在告訴你規則,就比如你玩大富翁,擲骰子,扔到幾就走幾步。你只要把數學的規則原理搞清楚就可以玩的很轉了。當然針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掌握加減法的規則比較容易,反而因為不會讀題,識字量不夠,會阻礙他找到做遊戲的樂趣。我的學生,就對做口算,很喜歡。
第二,要培養孩子認真,專注力。不要因為粗心,做錯題。就會讓孩子非常有挫敗感,他會覺得自己數學不好。這不是數學不好,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比如是不是沒有吃好,睡好,精神力比較弱,大腦前庭統感失調等原因。可以針對精神力進行訓練。
第三,要從一年級開始培養他等換的概念。對他升上高年級學習數學大有幫助。比如說,4個蘋果和4個梨能劃等號。因為他們都是4,雖然他們不是一個東西,但是在數學領域,在某種情況下,是可以等換的。到了初中的代數和幾何中,這些概念非常重要,越早形成這種思維越好。
回覆列表
我個人認為首先要讓孩子喜歡數學,其次用對方法去發掘,孩子們都喜歡遊戲,你可以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當數學老師,你可以向孩子提問關於數學方面的問題,最主要還是需要家長用愛心和耐心來陪伴孩子,毎位父母都會愛孩子,但不一定每位父母對孩子都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