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神秘秘的道士

    你這個話就錯了,聖人代指大智慧者亦或者天道,可不是聖母婊。

    水滸這玩意我個人不建議你讀,這書滿盤存惡,不入惡者反被害。

    似盧俊義,楊志,關勝 ,魯智深,呼延灼,朱仝,史進,裴宣,公孫勝,燕青,秦明等寥寥幾人為好人,卻不得好報,不止被害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且還要揹負了許多罵名,直至現今連俠的稱號都不給之。

    反倒是似母夜叉,矮腳虎,李逵,吳用,阮小二,張橫,董平,武松等惡魔之輩,反倒被現代電視劇給了一個俠字!

    噁心!

  • 2 # 華繼善

    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除了真正(明瞭)的人、根本就沒有什麼……聖人;一旦有了(出名地)所謂聖人者、天下所有的(餓鬼)都會(冒充聖人)或打著(聖人的旗號)以欺狂天下,而天下……遭殃……是矣!君不見當今天下、有何處(不借名人.聖人)地招牌……以此來(招搖過市)撞騙狂詐.是矣?

  • 3 # 遁世迷糊人

    聖人是聖母婊?你也真敢說。

    那些人可不是不殺生的,你要真以為聖人不殺,滿口仁義道德就錯了。不是不殺,真要動手的時候,那些人比誰都果決。

    真聖人必然是真君子,假聖人真大盜必然是偽君子。宋江,不是真君子,必然成不了聖人;但他是十足的偽君子,如果梁山自立,宋江稱王稱帝,也不過是偽裝成聖人的大盜罷了。

    有聖人在,就會有崇聖之風,若是教化還好,但若是迷信,只會混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有君子就有小人,崇聖之風,是天下輿論,是巨利。君子喻於義,會去推行教化,正心、正行;小人喻於利,偽稱聖人之教,實取天下之利。

    所以,智慧出、有大偽;聖人出,有大盜。為聖為盜不過那人心意,若是君子取義之心自然是聖人,若是小人謀利之心自然是巨盜。能力相近,為聖為盜一念之間耳;聖人之教不死,聖人之能可學而至,然世道人心不一,人心不正就是大盜啊。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因為人心不一啊。

  • 4 # 短評社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出自《莊子》,原文是:夫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蹠也。

    大意是: 高處的山川沒了水,低窪的河谷就會空,山丘推平、深淵自然填滿。聖人沒了,大盜也不會興起,天下便會太平無事。聖人不消失,大盜就會層出不窮。以推崇聖人而治理天下,實則是有利於盜匪滋生的。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是莊子透過上面一系列的邏輯推理出來的結果。

    但是個人並不贊同這種觀點。

    莊子是道家代表,應該也繼承了老子的思想,但卻與老子的思想有很大差別(在此不細論)。

    從老子的道德經中可以看出事物是相反相成的,既然高下是恆久對立存在的,自然有仁義的聖人,就有不仁義的大盜。

    因此莊子推理出以推崇聖人的仁義來治理天下,自然就會盜匪橫行,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實則不然。

    以水滸為例,好漢很多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並不是推崇仁義才使得盜匪四起,恰恰是統治階級中多了高俅,蔡京這樣不仁義的小人,才會官逼民反,造成梁山這種局面的。

    高與下永遠是對立永恆存在的,這是事物的本質。一塊地,你把一處墊高了,另一處自然會變低。

    但這個邏輯似乎並不能推匯出,“推崇聖人的仁義便使盜賊心起”,這樣的結論。

    那什麼會使大盜四起呢,用老子道德經的原話講應該是: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這也跟水滸傳不謀而合,如果沒有那生辰綱之類,也不會有那麼多好漢被逼上梁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珠》:超四等於超藍,自在極意功等於超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