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鄉說歷史

    無論是在《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之中,諸葛亮都是聰明和智慧的化身,為了能夠克服中原光復大漢,諸葛亮可以說操碎了心。而另一方面,除了對付敵人之外,諸葛亮還得防範劉禪的妒忌之心,因此在去世之前,諸葛亮擔心自己死後會被劉禪反攻倒算,因此在遺書之中寫道:“我的家中有桑樹800棵,薄田15畝,足夠養活諸葛家族的了,請陛下不必憂慮。”

    但是這封信到了劉禪手中的時候,劉禪的心中卻更加生疑:“諸葛亮身為丞相,怎麼可能家裡就這麼一點財產?這其中必有蹊蹺。”因此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就動了貪念,派人抄了諸葛亮的家,但是在得知真相之後,劉禪卻龍顏大怒,當場摔壞了桌子上的茶杯,那麼劉禪究竟在諸葛亮的家中發現了什麼呢?難道說諸葛亮的家中真的藏有貴重物品,被劉禪找到了?實際上這就要從劉禪為什麼要抄諸葛亮的家說起了。

    首先,諸葛亮在宰相的時候目中無人,完全不把劉禪當皇帝,在諸葛亮的眼中,蜀漢大業還不能交給劉禪。在《出師表》之中,諸葛亮曾經暗中諷刺劉禪是一個不思進取的皇帝,因為當初諸葛亮和他的父親劉備一起打下了蜀漢的基業,但是在劉禪的治理下益州卻並沒有發展起來,很顯然劉禪這種“吃老本”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其次,諸葛亮準備北伐的時候,其實劉禪是並不同意的,但是無奈整個朝廷的官員大部分都聽諸葛亮的,因此劉禪只能被迫屈服。當初,劉禪問過諸葛亮:“既然魏國沒有對蜀國動兵,那我們為什麼要去主動進攻魏國呢?”而諸葛亮的回答卻讓劉禪無話可說:“克復中原,光復大漢,實現先帝的遺願!”除此之外,劉禪冊立皇后甚至納妾都要經過諸葛亮的同意才能進行,因此兩人之間早已經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正是基於以上兩點原因,劉禪才會抱著貪念和嫉妒查抄諸葛亮的家。可是讓劉禪沒有想到的是,正如諸葛亮臨終所言,除了800棵桑樹和15畝良田之外,劉禪真的沒有發現什麼值錢的東西,這就讓劉禪十分失望,而且他還要揹負懷疑諸葛亮的罵名。因此他龍顏大怒之下,在朝廷當眾發貨訓斥抄家的大臣,並且當眾砸碎杯子的事情也就很好理解了。

  • 2 # 壹零壹肆

    劉備病逝於永安後,繼位的劉禪只當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把所有的軍政要務都交給了諸葛亮,蜀漢政權從此進入“諸葛亮時代”。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劉禪和諸葛亮也是一對非常君臣。

    然而,劉禪對此內心是不爽的。因此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首先做的就是不給他立廟,而且派黃皓、習隆清抄了諸葛亮的家。結果只查到幾百棵樹、十幾頃土地。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

  • 3 # 蜀楠小屋

    劉備病逝於永安後,繼位的劉禪只當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把所有的軍政要務都交給了諸葛亮,蜀漢政權從此進入“諸葛亮時代”。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劉禪和諸葛亮也是一對非常君臣。

    然而,劉禪對此內心是不爽的。因此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首先做的就是不給他立廟,而且派黃皓、習隆清抄了諸葛亮的家。結果只查到幾百棵樹、十幾頃土地。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

  • 4 # 多臻貴

    劉禪與萬曆帝很像,都是少年繼位,卻又被當時的權臣諸葛亮與張居正所壓制,抑鬱積累,最終在其逝世後遭到清算。

    諸葛亮雖然為蜀漢的穩定肝腦塗地,但是其事無鉅細的作風令人難以接受,朝野宮禁皆是諸葛亮安排的人,因此劉禪才迫切的需要忠心於自己的人,即便是如黃皓!

    所以劉禪得叛逆,諸葛亮也有所察覺,才會有流傳千古的《出師表》以證清白,但顯然並沒有得到劉禪得諒解。

    諸葛亮鞠躬盡瘁,卻被抄家,如此作風,也難怪蜀中世族不願繼續追隨,因此劉禪最後的亡國,也算是自取其辱

  • 5 # 歷史時燒錄

    發現了“八百株桑樹,十五頃貧瘠的田地”,這在當時連一個小型地主都談不上,可見諸葛亮的清貧。

    〈桑樹:葉子可以養蟬,樹幹可以做傢俱〉

    老臣諸葛亮與少主劉禪

    諸葛亮操勞一生,從劉備三顧茅廬,定出三分天下之策,到白帝城託孤,輔佐少主劉禪,之後六出祁山,終於油盡燈枯,病逝五丈原。

    少主劉禪十七歲登基,卻是一無作為之君,習慣聽之任之,這在太平盛世還好,做一個悠閒守家待業的皇帝,但是在三分天下的亂世卻是致命的。

    諸葛亮正是看出此點,認為劉禪並不是能夠完成先帝大業的有為之君。

    所以,諸葛亮沒有選擇放權於劉禪,而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想要打下天下後在歸政於劉氏。

    〈諸葛亮與劉禪〉

    劉禪為帝數十載,身為帝王卻無帝王之權,處處制肘,時間長了,日子久了,自然會有所抱怨,與諸葛亮之間產生間隙。

    對此,諸葛亮的做法就是苦口婆心的耐心勸說,如《出師表》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又如諸葛亮上表叔述說自己的家產:

    說自己家中只有桑樹八百株,貧瘠的田地十五頃,家中自給自足,不拖累國家,潛臺詞就是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的都是國家、劉氏,完全沒有私心。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三國志》

    每當諸葛亮苦口婆心的給劉禪上一次課,劉禪都會感激涕零一下,但是日子久了則又會犯老毛病,對比諸葛亮也沒有辦法。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日子也就這麼過了。

    劉禪抄家驗真偽

    劉禪對諸葛亮的感情是複雜的,他深信諸葛亮,又有那麼一點點懷疑。

    諸葛亮在世時,一切奸邪不敢露面,但是在諸葛亮死後,他們卻不甘寂寞。

    諸葛亮死後,黃皓登上舞臺,首先黃皓對劉禪進言:“諸葛亮為當朝丞相,家中怎麼只有那麼點財產,一定是假的”。

    劉禪本身有就有懷疑,於是派人抄家檢視真偽,這一查發現,諸葛亮家中真的只有八百株桑樹,十五頃田地。

    〈太監黃皓〉

    劉禪見此,深感後悔,十分自責,諸葛亮這麼對自己,自己卻不信任他,從此之後再也不懷疑諸葛亮了。

    時燒錄品歷史

    劉禪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遇賢臣則為明君,遇佞臣則為昏君,劉禪是否賢明不取決於自己,而取決於身邊的臣子,周圍的環境。所以,才會做出在諸葛亮死後,抄諸葛亮的家這種事情。

  • 6 # 光頭佬範

    以小人之心來度君子之腹是中國的一句古話了,這句話的意思讀者都明白大概就是用彼的小人心理來度量此的君子態度。因為自己是個小人所以就認為其他人也是小人如果自己是個君子那就會用君子的眼光去看待整個世界,本來這句話都是用來形容那些沒有什麼見識的市井百姓的但是卻沒有想到在中國歷史上有個皇帝也是如此。不是別人就是那人人熟知的扶不起的阿斗,阿斗作為統治了蜀漢三十多年的皇帝本來應該用君王的眼光直治理江山,卻沒想到他竟然讓人在諸葛孔明死了之後派人去抄了他的家。

    關於阿斗和諸葛亮的關係一句話總是也說不清的,熟悉三國演義的讀者應該是對諸葛亮和劉阿斗的關係有所瞭解。用現在的話來說諸葛亮是劉阿斗的乾爹因為劉備在自己去世之前就曾經讓自己的兒子阿斗稱呼諸葛亮為相父,擱古代就是乾爹的意思了。但是在蜀漢朝廷來講的話阿斗是諸葛亮的君王諸葛亮是劉阿斗的臣子,更有讀者認為諸葛亮對於蜀漢來說就是一個類似於攝政王的人物,因為幾乎在諸葛亮去世之前所有的蜀漢大事都是由諸葛亮一手把持的。雖然諸葛亮這樣做一是為了不辜負劉備對自己的厚望二也是不希望看到蜀漢沒落的下場,但是無疑諸葛亮的這種做法引起了一個人的不高興那就是劉阿斗。

    在阿斗沒能繼位的時候諸葛亮是作為蜀漢軍師的存在,就算是劉備也要給諸葛亮點面子但是顯然就算是阿斗的爹也是跟諸葛亮偶爾有不合拍的地方。從某種程度上講劉備的去世也和諸葛亮有一點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不是因為劉備不聽諸葛亮的話執意帶兵出征他就不是身陷險境,如果劉備沒有身陷險境他也不會去世的如此之快,這一些的開始也不乏諸葛亮擅專太過十萬原因。所以在阿斗即位之後諸葛亮更是掌握了蜀漢幾乎是一把手的位置,很多時候阿斗都要聽諸葛亮的意思行事。

    比如阿斗想要娶些溫順又美麗的女子但是諸葛亮認為作為一個君王應該娶妻德的女子而不是隻看容貌,所以阿斗最後娶了張飛的女兒作為自己的皇后。又比如阿斗在某些軍事作戰行動上和諸葛亮的意見不統一,諸葛亮也總是最後根據自己的決定下指令長此以往阿斗當然是對於諸葛亮的做法心有餘很。但是阿斗不知道的事諸葛亮這樣做並不只是為了自己的權勢能有多大,也不是為了自己專權想當皇帝他純粹就是為了能讓蜀漢發展的更好。

    可是阿斗不明白這一點他心裡對於諸葛亮是有怨言的,這份怨氣甚至還延續到了諸葛亮去世之後。在諸葛亮死了之後劉阿斗就完全成為了蜀漢說一不二的君主他的權力達到了頂峰因此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7 # 正兒八經的閒扯

    劉禪查抄了諸葛亮的家產後,氣憤的直接當場摔碎了手中的杯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很多人可能覺得是諸葛亮貪汙或者有什麼事情讓其憤怒,其實並非如此,劉禪之所以憤怒是氣憤的什麼都沒查到,諸葛亮也算是自己的叔父,而自己竟然懷疑他,這一切都是這些大臣的挑唆導致,他是氣自己不應該聽信他們,所以才會如此的憤怒,這是懊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日之後為什麼抄家沒有太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