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扯愛分享
-
2 # 站立的思想者
主要看家長的教育方法,學習條件,家庭文化氛圍和學生自律能力。一般來說,突然的線上教學,大部分家庭不適應,不會教,不會變被動為主動,因此,成績是會受損的。但是,家長如果能夠把孩子的業餘時間用於讀書,也許會彌補很大的損失!
-
3 # 傾聽愛的旅程
古有私塾,學堂
今有學校,學院
大家有沒有想到孩子為什麼要上學,上學僅僅是是為了學習知識嗎?
錯了,孩子上學不僅要學知識,還要接觸環境和群體生活。
在學校,有一種叫“老師”的人,他們把平生所學傳授給孩子,得到的是知識。
他們透過群體生活的體驗,告訴孩子們溝通也是學習的一種。
他們讓孩子與人為善,德、勞、體全面發展。
孩子在學校不僅可以學到知識,又能學到家裡沒有的東西,就是歷練。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孩子一旦上學後和你交談的東西也不一樣,你完全可以感覺到你的孩子長大了。但是,孩子在家成長的卻很慢。
孩子在家讀書確實是害了孩子,因為孩子得不到系統的學習,也不能得到溝通上的歷練,也沒有全面的發展,所以要讀書到學校。
疫情期間,孩子們都在家上網課,但是你發現沒有,不管是學習好的,還是學習一般的,在家真的管不了。
上網了不是屁股扭來扭去,就是去廁所,沒有一刻老實時候。
為什麼在學校很乖呢?
第一,孩子們要遵守學校紀律。
第二,老師說的話一般都有威嚴性。
第三,孩子們在一起互相比拼。
-
4 # 天山腳下媽媽咪
承蒙您的邀請,非常開心!急忙放下手頭的事情來回答您提出的問題。 現就針對“有人說學生每天在家讀書學習是“害”了孩子”這種說法,談一下個人的觀點。 就本題而言, 有兩種觀點 , 第一種觀點認為每天在家裡是讀死書,死讀書,肯定是害了孩子。 第二種觀點會認為,不僅無害,反而有益。 我傾向第二種觀點。 不管是疫情時期還是別的其它原因,使得孩子每天都在家裡學習,這不僅沒有害了孩子,相反是對孩子學習能力的另一種提升。 因為: 一、學生每天在家讀書學習,他(她)讀得書不一定全是課本啊,學習也不一定全是必修啊。 他豐富了知識,拓寬了視野 , 養成習慣得到了鞏固,害在哪裡? 二、學生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首先,他(她)每天在家必須要完成老師白天所佈置的作業,難道您會讓孩子在家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否則您不也在害自己的孩子嗎? 三、尤其疫情期間,大人,孩子全部在家抗疫,您不讓他(她)在家裡,難道您敢讓他(她)外出嗎?再,教育部下發通知,停課不停學。全國所有院,校迅速響應,按教學任務每天線上授課,孩子們要每天按時跟著老師線上學習,我想您或許比任何家長上線更準時。難道您這不是在害孩子嗎? 因此,學生階段,每天都有讀書學習,要讀書,讀好書,多讀書,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話,有誰看到哪個家長從小就不讓孩子讀書,整天讓他去走路的?又有誰聽說過大字不識一個的人,只憑走路,不去學習,就走成為了學者? 最後,希望孩子們,只要讀不死,就要拼命讀。持之以恆,不畏艱難,勇於進取,不久的將來,用自己智慧的雙手,為祖國的宏偉的藍圖畫上燦爛的一筆。 我的回答完畢。謝謝!
-
5 # 非著名建築師
同時我們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而是在透過閱讀讓孩子發現一個大世界。
不論我們是家長也好,是其他的身份也好,我們現在的身份就是那棵樹、那朵雲、那一個靈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搖動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童年,推動孩子們走向健康成長的道路,用自己真誠無私的靈魂喚醒孩子們渴望走向未來的靈魂。
大家不不要進入一個誤區,把孩子養在書裡了,而是要養在生活裡,將繪本與現實世界聯絡起來,幫助孩子理解生活和生命。孩子學習更多依靠直接經驗,親自看到、摸到、聞到,透過實踐與書本對照,才能獲得真正的創造力。
和大家分享我特別喜歡的一段話:“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
6 # 山耐
一般都是沒孩子的才會好似醍醐灌頂般的這麼說。真實生活中哪有那麼絕對和程式化。也是學功課,看課外書,下去遛達會兒,晚飯後看會兒電視。
-
7 # 九龍玉春
不知說這話的人他自己什麼想法。在這非常時期,難道讓孩子出去滿世界跑?讀書學習是人起碼的本分,人不學不知儀,如果不讀書學習,恐怕連做人的基本準則都守不住。讀書上可以報孝國家,下可以安身立命,一個知書達禮的人,誰不敬重?儘管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也不缺紈絝子弟,但他們幾斤幾兩誰人不知?他們的父母恐怕也希望孩子學有所成,將來有出息。但他們的日常效應使得孩子潛移默化,成了只會花錢吃飯穿衣的活偶。一個不尊重知識的人,害的是一個家庭;一個不尊重知識的民族,害的是國家。所以說不要找理由開脫,使孩子遠離書本,除非這個人居心叵測不懷好意!
-
8 # Chentinghua
一定程度上是對的。
讀書不能死讀書,缺乏思考的死記硬背是不科學的和不合理的,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的思維思考方式,然後會變成所謂的“書呆子”,然後孩子整個都變傻了,可能孩子的一生都毀了。所以現在的素質教育的重視也是合理的。
比如讓孩子參加一些素質拓展活動,寒暑假去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促進自己的身心發展。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孩子的學習氛圍的塑造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問題,這個並不是單純在家或者在學校就能解決的問題,這是要靠學生家長和老師還有學校一起去共同努力的,有了這點孩子的未來才有希望。
這種養成可能是在家裡就能完成,也有可能是靠老師和家長共同完成,也有可能是需要上補習班給孩子課外進行知識補充,讓其跟上班裡的學習,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所以這句話大體沒錯,但需要更嚴謹些。
回覆列表
這句話有一定道理
凡事都有度,老話說:過猶不及一個孩子每天在家讀書,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讀書上,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好事。
人選擇做什麼事,本質是在這件事上投入時間,換取和這件事有關的經驗增長。
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在一件事上投入過多,其他方面可能就會變得遲鈍。
讀書是好的,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每天在家讀書,沒有其他的事情投入注意力,那人很可能慢慢變得單一,無趣,甚至成為書呆子。
學而時習之,讀書是為了用換一個角度看,人為什麼讀書?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答,學生說讀書為了考個好成績。上班的人說,讀書是為了提升工做能力。還有人說,讀書是為了消遣,打發時間。
無論讀書的目的如何,讀書都有他的目的性。而這裡,讀書的目的,目標也有高低之分。
為打發時間,讀小說的就不如為解決問題而讀書的。
說到底,讀書是為了解決自己需求。
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考試,也需要為了解決問題與困惑去讀,當然也可以偶爾為了消遣去閱讀所謂的閒書。
另外,只在家裡讀書還有一個問題——看不重要,重要是要看世界,要出門實踐。
網路那句話很有趣:沒有觀世界,哪有世界觀?讀書如果是為了獲取認知,那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讀書如果是為了學,那麼學而時習之更重要。
學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沒有行動,改變如何發生?沒有外出實踐,談何有效改變?
(注: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